我的哲學觀:談理想主義

2020-12-13 望鄉雜誌社

我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從我以往的經驗來看,我對我自身的認識足夠證明這一點。理想主義的人看破凡塵,容易成為戰士,與現實對抗。然而,現實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它逃脫不了存在主義的束縛。作為意志表象的世界,如果沒有了存在的根基,我們探討上帝是否存在將變得毫無意義。任何哲學理論怎能平白無故的誕生?

但我恰恰是個理想主義者!

我願意用自己的意志控制我周圍的事物,並將之構想繪畫。我稱此為自由的天堂。這肉身如同是軀殼,它僅僅局限我於狹隘的空間,卻阻礙不了我的意志。人之所以為人,也就在於此。所以叔本華說,被意欲控制的人生是悲哀的。

然而,存在主義的沃土是深厚的,現實主義只是存在主義的虛化,有理想主義的成份。面對現實,與之抗爭並不愚蠢,反而是生命偉大的體現。尼採說,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這是對現實抗爭的偉大宣言!因此,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思想的痛苦是揮之不去的。

理想主義者的痛苦是達不到自由的彼岸,從而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那徘徊不定,迷失在荒野之中最為痛苦。所以,不要嘲笑那有抑鬱疾病的,他們是星辰,宇宙的孤兒。那狂躁,那孤獨,那火熱,那冰冷,皆能毀掉一個理想主義者。所以尼採自殺,海子臥軌。

對待事物的理想主義者總能歪曲它們的存在規律,當發現了它們的真相時,理想主義者最容易失去信仰。信仰是什麼?它是理想主義者的思想集合。

悲觀主義是理想主義的量變質不變之物。之所以悲觀,就是因為自己編織的世界頃刻間崩塌了。這可以說是理想主義者的謊言,但絕不是笑話。中國道家的學說很有意思,總是按照反著的來,所以悲觀主義是最理想的理想主義。

作為意志,它統治著人類思維的維度。所以理想主義能到達的地方始終有限,而存在則是永恆的。

相關焦點

  • 王開東:教育,需要理想主義
  • 論會計文化的最高層次——會計哲學觀
    關於會計哲學觀的研討雖已不時地披見於報刊, 但一般都是就會計哲學觀論會計哲學觀, 至多為哲學觀點與會計工作或會計行為的融合, 鮮有將會計哲學觀作為會計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甚或將其作為會計文化的最高層次來加以研究的。本文擬就此作一芻探。
  • 從以夢為馬不負韶華開始談理想主義世界
    其中以夢為馬出自海子的詩歌《祖國》(另稱《以夢為馬》)以夢為馬是一種理想主義的精神境界。是一種個人中國夢的一種釋放體現。可能孩子當時的時代與現在的時代在解讀夢的過程中沒有明確的定義概念。但是大家彼此的心靈是相通的。所以。在這裡以夢為馬。更多的賦予了一種時代的新定義。
  • 我的哲學觀:談意識流的創作
    我自己的思想該爆發了誰也擋不住,一副愛誰誰的模樣。不錯,這正是意識流最大的特點。筆者認為,一部偉大的藝術品,就應該是思想噴發時的產生物,是激情的直接表達,絕不容任何做作。誠然,如果沒有任何憑藉,是不可能將作品創作出來的,意識流做不到純粹的境界。不過,這已經是最大的限度了。在人類歷史上,稱得上是真正的人化時代,思想的時代。
  • 理想主義做人,現實主義做事
    編輯部希望政事堂在幫助大家在理解世界的同時,也能夠傳達政事堂對待現實和理想的態度政事堂近兩周的文章有一個總的主題,那就是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取捨。 這一組矛盾對立在國際政治環境發生大變局的今天,顯得尤為尖銳。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這本書叫《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我很好奇一個作家寫跑步能寫出點什麼。因為我平時也寫些「個人感悟」,恰好我也跑步,真的有點巧合。整本書其實很短,我是在2天的碎片時間內閱讀完的。看完後並沒有什麼特別強烈的感覺,可能緣於我對村上沒有太多的了解。只知道「挪威的森林」是本暢銷書,很多年,他都差一點贏得諾貝爾文學獎。
  • 鄭永年:中國理想主義的鐘擺又回來了?
    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被很多人視為是一個沒有理想主義的時代,表現出物質主義和享樂主義盛行、社會失序、道德價值缺失、社會群體對未來感到迷惘等等現象。但近年來,各種「主義」似乎又盛行起來,從極左的到極右的,都能舉出一大堆有關「主義」的名詞來。因此,一些人驚呼,中國的理想主義的鐘擺又回來了,進而被視為是社會政治大變革的前兆。
  • 羅永浩:羅永浩的理想主義有多變態?
    羅永浩的理想主義有多變態?2005年,博客一興起,羅永浩就鑽了進去,他段子講的好,自帶流量,剛註冊便擠進全網前十,成了中國第一代網紅,可沒多久就被擠出前100,他認為這是平臺搞鬼,醜惡的資本做派。很多人勸他,你一個高中沒畢業做英語培訓的段子手,從沒做成過一家公司,絕對是死路一條,可羅永浩不管,一句我不為輸贏,我就是認真的理想主義宣言,於是錘子科技就此成立,可是管理問題,供應鏈問題讓錘子科技隔三差五就傳出要倒閉的消息,為了挽救公司,他做TNT工作站,產品的演示失誤不斷,災難級的發布會現場淪為大家笑柄.
  • 很抱歉,《無問西東》的理想主義深情我覺得好空洞
    我真的挺後悔選擇去看《無問西東》而不是《大世界》。導演的野心太大,試圖通過從民國到當下的四段故事串聯成一幅綿延百年的青年理想主義的激情圖景,因此《無問西東》的優缺點都非常明顯。章子怡、黃曉明的故事是最好的,讓人感到了一點真實。圍繞著「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王敏佳,展現出的人性的殘酷、美好、弱點和複雜我看到了。
  • 由「碧山計劃」談低調且理性的理想主義-Conan夢想家
    然而碧山以及曾經的「碧山計劃」一直神秘地吸引著我。昨晚看到這篇Conan夢想家寫的「碧山計劃」談低調且理性的理想主義,收穫良多,現轉載以作分享,感謝原作者Conan夢想家。(已註明的部分圖片為知行攝旅行Leo拍攝,原文部分圖片有刪減和順序改動)臨時村民這次經Nancy推薦來到碧山,抱的是放空自己,規律作息,思考總結的心態。
  • 《錢學森書信》:一位科學家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觀
    作為本書的編者,我想談談自己學習《書信》的體會,這也可以說是我對錢學森的研究和理解。  (一)  錢學森是一位自然科學家,同時又堅信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他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真理」。他在廣泛學習自然科學知識的同時,也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並用於指導自己的科學研究和學術工作,做到了科學與哲學的融會貫通,辯證統一。
  • SZEC——極具理想主義色彩的匿名幣
    SZEC主打匿名交易,且通證通過挖礦產生,在項目方普遍套路深的區塊鏈行業中著實是一股清流,讓大家回想起當年BTC的理想主義色彩。BTC便是加密革命大背景下誕生的第一種加密貨幣。而SZEC致力於實現BTC最初的目標,回歸本原,通過匿名性、便利性、高效性為行業提供一種真正適合作為日常流通的現金資產。社區化開發,理想主義色彩濃厚,商業化程度低。
  • 《全城高考》VS《青春派》:高考的理想主義VS現實主義
    一些思考一個理想主義、想像豐富但畢竟《全城高考》洋溢著理想主義色彩,在現實情況中,秦鵬的結局僅可能止步於高考失利,他唯一的出路就是復讀。《青春派》是濃厚的現實主義,一個高三學生必須屈從殘酷的現實,接受磨難,這才名曰為「成長」!
  • 「無為」是老子哲學觀的總原則,「魂魄不死」為無為理論做鋪墊
    「無為」是老子哲學觀的總原則,我們找到了它的出處。「道經」第六章依然在講氣功理論,所以各家譯文內容相去甚遠。我們今天共同探討「道德經」第六章裡面所講的氣功理論,其主題乃「穀神不死」。一、原文、譯文道德經第六章原文、譯文一、我的譯文:魂魄不死(穀神:按魂魄解),是因為有鼻口呼吸(謂:按為解;玄牝pin
  • 讀《借山而居》:正是因為生命不堪一擊,活著才更應該理想主義
    我想說的不是如何成為網紅,也不是關於人生如何勵志,我只想說,他做了他想做的事情,用實際的行動讓自己活成了理想中的樣子。這一點極為可貴。就算是他沒紅,人生中有過這樣一段任性的時光,我覺得是值得的。從2014年開始,他的借山而居的生活方式,已有7年。
  • 中國信通院何寶宏:區塊鏈的理想主義色彩還較濃厚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中國信通院何寶宏:區塊鏈的理想主義色彩還較濃厚 新京報訊 12月26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在2020中國信通院ICT深度觀察大會上表示,區塊鏈的理想主義色彩還較濃厚
  • 滅霸前傳:一個理想主義的文藝肌肉男
    一個理想主義的文藝肌肉男我不是什麼漫威骨灰粉,對漫威超級英雄更談不上如數家珍。跟大多數人一樣,我開始關注漫威超級英雄也是在漫威影業成立之後。我沒有看過漫威的漫畫,只看過2008年之後他們出的《鋼鐵俠》《綠巨人浩克》到《復仇者聯盟》的所有漫威電影。我自認為我不是漫威粉,所以我無法體會有些所謂漫威粉的蜜汁優越感是怎麼來的。咱們都是花幾十塊買票進電影院看漫威的電影,你咋還看出優越感了呢?
  • 【明日方舟】霜星——論INFP型人格的理想主義與悲劇色彩
    儘管在以往的文章中,我已經對多名幹員進行了人格分析與論述,但是當我真正的涉及到自己的人格類型時,反而是最難以下筆的那一個。在此事先聲明,INFP是十六種人格類型中最具有爭議性的一種。其內部人群的實際表現方式也多種多樣,萬萬不可一概而論!本文僅代表我作為一名INFP本身的個人觀點!
  • 黃霑十句短小精悍之詞,句句豪情萬丈,流露強烈的人生觀和哲學觀
    據說,黃霑少年時代,非常迷戀李清照的詞,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擁護者,他的詞作將文言、白話、俗語結融為一體,文字強調內容的表達方式,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字裡行間透露一種人生哲學觀,影響著眾多同時代和後輩詞作家。有如此影響力的詞作家,能對文字有如此嫻熟的掌控能力,黃霑在生活之中一定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達到。
  • cMOOC主題回顧 | 主題一「網際網路+教育」的哲學觀
    | 主題簡介3月20日至4月2日主要圍繞主題一「『網際網路+教育』的哲學觀」開展學習。本主題旨在認識和思考「網際網路+教育」的新哲學觀,從知識觀、本體論等角度分析網際網路推動教育變革的本質,為其他四個主題的展開奠定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