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被困雁門,義成公主和李世民奇招妙計解圍,楊廣論功賴了帳

2020-12-18 竹風墨語

隋煬帝楊廣三徵高句麗令隋朝元氣大傷,徵伐高句麗無果而終,不過好在高句麗王高元遣使請降,總算讓隋煬帝多少有了點面子。 高句麗的事告一段落,隋朝的北邊也是危機重重。曾經臣服的突厥也看到了隋朝的虛弱,躍躍欲試要跟隋朝過過招。

突厥啟民可汗時期,因部落之間發生矛盾而入朝臣服。啟民可汗逝世,其子始畢可汗繼位。始畢可汗積極擴充部隊,勢力日益強大,對隋朝構成威脅。隋朝大臣銀青光祿大丈裴矩,憂慮始畢可汗為患,向隋煬帝建議,欲以宗女嫁其弟叱吉設,拜為南面可汗,以分散其勢力;始畢可汗寵臣史蜀胡悉善用計謀,裴矩又以作買賣為名,騙始畢可汗的寵臣史蜀胡悉到馬邑將其殺死。始畢可汗得知,怒不可遏,發誓要進行報復,終於他等來一個千載難逢的時機。

大業十四年(公元615年)八月,隋煬帝楊廣照舊乘著鑾駕,帶著儀仗,浩浩蕩蕩地前往塞北巡遊。但不久之後,他意外地收到了遠嫁突厥的隋朝義成公主的急報,稱始畢可汗阿史那咄吉已經集結十萬鐵騎在邊境伺機而動,可能會對皇上造成威脅,勸隋煬帝加以防範。只是隋煬帝認為突厥的實力不足為懼,而且在邊境屯兵給隋朝造成威脅是其一貫的伎倆,所以並沒有十分在意,放鬆了警惕。

而處心積慮要報仇雪恨的突厥始畢可汗,一直派間諜跟蹤隋煬帝的遊玩隊伍,注意觀察動靜,積極做好進攻準備。當隋煬帝一行浩浩蕩蕩抵達雁門(山西原平縣北)時,始畢可汗乘其不備,親自率領十餘萬騎兵殺將而來。

第二天,突厥的騎兵部隊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了雁門城,並很快拔除了外圍據點,佔領了雁門郡治下的三十九個城池,雁門郡城告急。

面對如此危急的情況,隋煬帝馬上召集了隨行的大臣們商討對策。隋煬帝的心腹寧文述率先站了出來,他認為應該立即組織一支精兵部隊來掩護皇帝突圍,但被大臣納言蘇威否決。蘇威說:「突厥兵擅長騎射,行動迅速,突圍是非常危險的。」

民部尚書樊子蓋也說:「讓陛下突圍,存僥倖心理,確實很危險。陛下萬一被突厥擄去,該是何等狼狽!眼下我覺得應以己之長,攻敵之短。其做法—一是據城固守,挫其銳氣;二是廣泛徵兵,馳援雁門;三是停止攻遼,集中兵力對付突厥。另外,由陛下傳旨,凡是打了勝仗的,重重有賞。如此何愁打不敗虜賊!」

面對大臣們的各種建議,隋煬帝也是一籌莫展,難以抉擇。這時,內史侍郎蕭瑀向隋煬帝提議,是否可以讓位畢可汗阿史那咄吉的妻子義成公主想辦法勸說他退兵。

蕭瑀提出這樣的建議是有原因的。和親是歷朝歷代中央政權和邊境少數民族政權交往的有效途徑之一,而隋煬帝的堂妹義成公主就是出於這樣的原因才嫁到突厥。和中原地區不同,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女性的地位比較高,因此義成公主雖是女流之輩,但作為阿史那咄吉的妻子,她在突厥還是有一定的地位的,可以參與商議軍國大事。

聽了蕭瑀的建議,隋煬帝馬上派出兩路人馬,一路是密使從小路火速前往突厥,希望能夠求得義成公主的幫助。為了保證萬無一失,隋煬帝還昭告天下,命各郡各縣率兵前來勤王救駕,解救雁門之圍。

隋煬帝宣布散會後,正欲出門,忽聽到屋頂上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一看,原來是突厥的利矢射到了面前。儘管如此,隋煬帝還是步出大廳,在衛隊的簇擁下,巡視了前沿陣地。隋煬帝下令將士將城內的民居拆除,拿這些材料來修建防禦工事,抵抗突厥人的猛烈進攻。

他每到一處,都鼓勵將士們說:「現在到了生死存亡關頭,凡我將士都要努力作戰。守城有功者,無官的都提升為六品官,有官的見官加一級,重重有賞!」

與此同時,隋煬帝下令將好酒好肉都送到前沿陣地,讓將士們吃飽喝足,有力氣打仗。這樣一來士氣大振,全體軍民同仇敵愾,拼死守城。但雁門城內儲存的糧食僅僅夠全部軍民食用二十天。二十天後,如果這場危機還沒有解除,雁門郡將不攻自破,而城內包括隋煬帝在內的所有人都有可能在突厥人的刀下喪生。

兩路兵馬派出之後,情況漸漸有了好轉。一方面。義成公主接到隋煬帝的求援,馬上就給始畢可汗送了一封假情報,稱突厥邊境告急,勸他趕緊率軍回來解救。另一方面,在隋煬帝的號召下,各地的勤王之師也陸陸續續向雁門郡開來。

屯衛將軍雲定興看到隋煬帝的詔書後,立即發兵,日夜兼程趕赴雁門救駕。只見突厥騎兵漫山遍野,重重圍住雁門城,遂向身邊參謀、年僅17歲的右驍衛將軍李淵的兒子李世民問計。李世民說:「始畢可汗之所以敢深入我境,兵圍天子,肯定是以為我朝倉促之間不能調兵救援。我們正好據此定計,應該白天多設旅旗,數十裡不絕,夜裡金鼓相應,突厥以為我大軍來援,必定望風逃遁。不然敵眾我寡,他們若全軍來攻,我們就難以抵擋,必敗無疑。」

雲定興稱讚這是很好的疑兵計,當即按計部署,白天遍插旗幟於周圍山谷,數十裡不絕,好像來了千軍萬馬。

晚上,各山間鼓角相聞,此起彼伏,如同傳送號令,隨時準備反攻。另外東都及諸郡援軍也趕到離雁門不遠的忻口。

隋朝的援軍聲勢浩大,始畢可汗心中也生出一絲恐懼,再加上義成公主的「情報」,始畢可汗見久戰無功,又恐後方不穩,於是下令撤軍。雲定興領兵隨後追擊,俘敵兩千餘人。雁門之圍遂解。

隋煬帝返回了東都洛陽後,按理說到了論功行賞的時候。按照原來的詔令,凡是在雁門守衛戰中立下戰功的士兵和百姓都能直接獲得六品的官銜,並能得到一百匹綢緞的賞賜,而其餘有官職在身的官員則是按功逐級晉升。但事實上,隋煬帝並沒有履行當初的承諾,本來參加守城的一萬七千名士兵全都應該受到嘉獎,但隋煬帝只答應給其中的一千五百個人賞賜,賞賜的內容也大打折扣。

隋煬帝這樣的態度讓所有將士十分不滿,皇帝是天下人的表率,居然如此不信守承諾,朝廷的公信力何在?處於危險之時便假言懸賞讓人替他賣命,危機解除之後便翻臉不認人,這樣的君主以後還有誰會對他忠心耿耿呢?

眼見皇帝讓天下人寒了心,民部尚書樊子蓋又一次站了出來。他上書堅持要求隋煬帝按照當初的承諾給守城將士應有的賞賜,但卻以「妄圖收買軍心」被皇帝駁回,樊子蓋後,再也無人敢提及此事。不僅如此,隋煬帝又

萌發了再徵高句麗的想法。從此之後,隋煬帝在天下人眼中威信全無,民心盡失,而此時的隋煬帝並沒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更沒有考慮調整自己的治國方略,以安撫已經開始動蕩的軍心民心,只是眼睜睜地看著楊氏江山陷入四分五裂、天下大亂的深淵。

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北方除了東都洛陽和幾座古城,都已經被淹沒在農民起義的大潮中。隋煬帝逃亡江都,但沒多久隋煬帝親手創建的禁軍——驍果軍譁變殺死隋煬帝,曾以秦皇漢武為楷模的隋煬帝嗚呼哀哉,只留下身後罵名滾滾來。

相關焦點

  • 義成公主是楊廣妹妹,和親突厥嫁了四次,四個人還是父子
    在歷史的書頁裡風雲莫測,義成公主上一刻遠嫁突厥,下一刻國破家亡,經歷了更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遠嫁突厥心在隋 本文只允許自媒體號」新語說古今「轉載和發布,其他名稱帳號皆為抄襲。
  • 隋煬帝楊廣一位亡國之君,他身邊的那些公主們生活是怎樣的呢?
    比如說:隋煬帝,多少了解一點歷史的朋友們,應該都有聽說過隋煬帝這個人物。首先隋煬帝是一個亡國之君,在他在位的時期,國家出現了巨大的動亂。但是隋煬帝是不是一個無能的昏君,這就不好具體來說明,關於這一點至今也沒有最終的定論。不過根據相關的歷史記載,隋王朝最終走向滅亡的最主要的原因,跟隋煬帝楊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蕭皇后:真的是輾轉於六個男人之間,最後由李世民接盤?
    她本是隋煬帝楊廣的皇后,江都之變隋煬帝楊廣被殺後,蕭皇后帶著小孫子和宮女們跟隨宇文化及的叛軍走,叛軍走到聊城後,竇建德的起義軍攻陷了聊城,蕭皇后一行人又被竇建德俘虜,竇建德將她們安置在武強縣。楊廣的堂妹義成公主嫁給突厥處羅可汗為妻,後來她派人打聽到蕭皇后的下落並讓可汗派人把蕭皇后一行人接到突厥居住。
  • 隋朝兩位公主到東突厥和親,姑嫂共事一夫,最終的結局差別很大
    這個女人是隋朝宗室女,開皇十九年,隋文帝為發展與突厥和好關係,將之封為義成公主,遠送東突厥和親,嫁給突厥首領啟民可汗。義成公主嫁啟民可汗時,才十幾歲;而啟民可汗已經是不折不扣的老男人了。大業三年,楊廣曾帶領五十萬大軍、十萬匹戰馬北巡突厥。
  • 李世民:一個皇上,說話怎麼能出爾反爾?
    不過要是遇上亂世那可就不一樣了,前朝的的皇帝公主都要跟著遭的罪,運氣好一點能夠活著,運氣不好直接就被殺了,北宋的「靖康之恥」可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啊!隋朝的二代皇帝隋煬帝楊廣在亡國之後,他的女兒的遭遇就十分悲慘,還被唐太宗李世民霸佔。
  • 李世民的名字,竟然是早年一個書生給他算命得來的!
    因為李世民確實是從二十歲左右開始,走上了一條濟世安民的道路。當然,他安得不是隋朝的民,而是唐朝的民。接下來的幾年裡,李淵屢次升官,位置越來越高。不過,在李世民6歲那年,發生了一件大事。當時隋文帝楊堅去世,隋煬帝楊廣登基。對於楊堅的死,後世史家一直存疑。很多人都堅信,楊堅應該是被兒子楊廣給弄死的。
  • 隋煬帝楊廣與唐高祖李淵是什麼關係?可不僅是姨表兄弟那麼簡單
    李眪為人性格溫和,獨孤氏嫁過去之後,夫妻兩人感情很好,生梁王李澄(早死),蜀王李湛,李洪,唐高祖李淵和同安長公主。關於獨孤氏的情況,可以參考從上述可以看出,李淵的祖上是靠軍功發跡的,後來通過和北周皇室以及隋朝的姻親鞏固家世顯貴。從上述所知,唐高祖李淵的母親獨孤氏和隋煬帝的母親獨孤氏是親姐妹,只不過是同父異母的關係,獨孤信的第二個妻子郭氏生的李淵的母親,獨孤信的第三個妻子生的隋煬帝楊廣的母親,在這個意義上而言,李淵和隋煬帝楊廣是親姨表兄弟關係。
  • 蒼巖山福慶寺南陽公主祠,傳說中隋煬帝長女南陽公主出家的地方
    橋樓殿南北各有一天王殿和公主祠,與橋樓殿統稱為福慶寺。民間傳說這裡就是隋煬帝的長女南陽公主落難後削髮為尼出家的地方。走出橋樓殿,前往南陽公主祠,數百米山路上,大多是內倚絕壁、外臨斷崖。無論是賞風景還是謁古祠,都別有一番趣味。南陽公主祠,原名「公主真容堂」,坐落在蒼巖山叢林中,是福慶寺主要建築之一,後改為「南陽公主祠」。
  • 唐太宗VS隋煬帝是一丘之貉嗎
    隋煬帝這個人,卻是依仗他的地位,狂妄自大,剛愎自用,所以儘管他嘴裡說的是堯舜之美德,幹的卻是桀紂的行為。他沒有自知之明,結果遭到覆亡的下場。」皇上聽了,深有感觸地說道:「前人的教訓離我們不算遠啊,應當引為借鑑。」這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大臣魏徵討論隋煬帝時所說的話。
  • 李世民真的喜歡比他大30歲的蕭皇后嗎?他們什麼關係?
    李世民喜歡蕭皇后?無稽之談!在我國野史小說中,蕭皇后可算是被他們給埋汰完了!按照小說中的描述,蕭皇后先是嫁給了楊廣,後又跟了宇文化及、然後又是李密、竇建德、處羅可汗、李淵和李世民,放寬一點,還要加上李建成和李元吉。蕭皇后究竟得罪了誰,竟然遭到了如此黑化?那麼,蕭皇后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一個命運多舛的女人,為什麼會受到如此不公的評價呢?
  • 關於李世民的身世,他到底是胡人,還是漢人呢
    大女兒嫁給了北周的明帝,七女兒嫁給了隋文帝楊堅,成為獨孤皇后,也就是後來隋煬帝楊廣的母親。這位獨孤皇后非常有個性,是歷史上有名的「怒婦」。第四個女兒嫁給了李虎的兒子叫李炳,而李炳就是李淵的父親李世民的爺爺,所以李世民的奶奶就是純粹的胡人。因此也可以推論出,李淵和隋煬帝楊廣就是表兄弟,李淵比楊廣大三歲。據歷史記載,隋文帝楊堅非常喜歡李淵,從小將李淵養在宮中。
  • 她本是梁國公主,因生在二月被視為不祥,一生嫁誰誰倒黴!
    楊廣這個人大家都是熟悉的,他很喜歡遊玩,擁有很多美女,性格又有些殘暴。隋煬帝能安穩過一生,死後還能安葬,全都是因為有他的原配夫人蕭氏為他主持公道。這皇后本是後梁國公主,出身也算名門望族,但是由於此女生在二月,民間以為是不祥之兆,所以她就一直被寄養在別人家裡。
  • 正史趣聞:楊廣和項羽都有經天緯地的能力,他們為何會死於非命?
    楊廣和項羽,就是這樣的人。有一些人也有本事,但是為人謙虛,知道自己某些方面不如他人。李世民和劉邦,就是這樣的人。《資治通鑑》記載,楊廣曾經對臣民說過一句話:「天下皆謂朕承藉緒餘而有四海,設令朕與士大夫高選,亦當為天子矣。」
  • 先是楊廣,後是李世民,高句麗做了什麼?竟讓兩代雄主先後徵討?
    高句麗是公元前一世紀到七世紀的時候在中國東北地區以及朝鮮半島存在的一個國家,而這個小國在隋唐時期接連被攻打數次,隋煬帝楊廣三次徵討高句麗,而唐太宗更是接下了這個接力棒
  • 隋煬帝楊廣:被電視劇毀掉的一代雄主
    說到隋煬帝楊廣,似乎所有官方的評價都不是那麼好,比如「荒淫無度」、「窮兵黷武」、「窮奢極欲」等等,幾乎能夠用在昏君身上的詞彙他都能算得上。然而歷史上的隋皇楊廣,當真是一位無道昏君麼?作為隋文帝楊堅與皇后獨孤伽羅生的小兒子,根據史書記載,楊廣身形修長而挺拔,儀態儒雅而面容俊美,是個不折不扣的美男子(基因問題,不僅混血,而且楊廣的外公獨孤信也是南北朝出了名的美男)。楊廣從小就非常聰明,上馬能騎獵射箭,拿筆能作詩作畫,可以說文武雙全,深受其母獨孤皇后的疼愛。唐朝歷史記載隋煬帝荒淫無度,貪戀女色。
  • 楊廣開鑿京杭大運河動用了幾百萬農夫?我懷疑是李淵故意誹謗
    歷史的痕跡,往往都是掌握在下一任君王手裡,君王讓怎麼寫就怎麼寫,史官只是一個間接的記錄者,所以隋煬帝到底是昏君還是庸君,還是暴君呢?那麼請接下來看。從家族的關係來說,楊廣的母親和李淵的母親是親姐妹,那麼兩人即是姨表兄弟,第二,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妃楊氏,是隋煬帝楊廣的女兒,通俗的說法就是隋煬帝女兒成了李淵的兒媳婦,兩人是親家,李世民得叫隋煬帝為嶽父,第三,同安公主是李淵的親妹妹,她的女兒嫁給了楊廣為妃,簡單來說就是李淵的外甥女嫁給了楊廣,從這層關係上來說,楊廣得管李淵叫舅舅。
  • 古代四大亡國公主誰最慘?楊廣之女未入前三,第一名讓人痛心!
    其中下場最慘的是要數公主了。因為在古代,女性的地位本來就地,而身為亡國公主,就更加沒有尊嚴可言。接下來為大家盤點一下古往今來,下場最慘的四位亡國公主。第一位、北宋公主。大家都知道北宋末年,金國將包括徽欽二帝在內的所有北宋皇族抓為俘虜。也就是說,公主都成為金國的女戰俘。要知道,女戰俘往往代表著要遭受敵方的將領的隨意蹂躪。
  • 隋煬帝手下五大重臣,深受隋煬帝信任,被稱為「大業五貴」
    大冢宰宇文護見到他很是禮遇,把自己的女兒新興公主嫁給他。不久,授為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改封爵位為懷道縣公。北周武帝親政後,拜授蘇威為稍伯下大夫。開皇元年(581年),楊堅稱帝,徵拜蘇威為太常卿、太子少保、邳國公,食邑三千戶。不久又讓他兼任納言、吏部尚書。蘇威經常奏請,減輕賦稅和勞役,致力於採用較輕的制度,與民謀福祉,隋文帝大多聽從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