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趣聞:楊廣和項羽都有經天緯地的能力,他們為何會死於非命?

2020-12-16 王福星

有一些人,確確實實有本事,但是目空一切,以為靠自己的本事,就可以包打天下。楊廣和項羽,就是這樣的人。有一些人也有本事,但是為人謙虛,知道自己某些方面不如他人。李世民和劉邦,就是這樣的人。

《資治通鑑》記載,楊廣曾經對臣民說過一句話:「天下皆謂朕承藉緒餘而有四海,設令朕與士大夫高選,亦當為天子矣。」

把楊廣的話翻譯成白話,就是說:「天下人都認為,我是接我爸爸的班,才富有四海,那是他們不了解我的才華。就算是讓我和天下的士大夫們公平考試,我也能當皇帝。」

楊廣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楊廣當王爺的時候,南平陳朝,北拒匈奴,可謂是戰功赫赫。楊廣武能上馬平天下,文能提筆著文章,確確實實是個文武全能型的人才。楊廣覺得自己有本事,就自認為憑一己之力,能搞定一切。

楊廣當皇帝之後,聽不得半點不同意見。高熲、賀若弼、宇文弼等功勳老臣,薛道衡等文士,張衡等潛邸心腹,都被楊廣殺了。楊素雖然不是楊廣殺死的,但是也可以說是被楊廣逼死的。

楊廣殺大臣,就像是小孩子過家家一樣隨便。楊廣殺了老臣,還不重視提拔新人。李靖獲得了楊素和韓擒虎的提攜褒揚,楊廣就是不用他,只讓他當了一個小小的馬邑丞。李密從來沒有得罪楊廣,楊廣就憑看他不順眼,就把他打發回家吃老米了。

李靖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在楊廣的潛意識裡,老子天下第一,不需要人才輔佐。楊廣覺得沒有老臣不要緊,沒有心腹不要緊,沒有後起之秀也不要緊,結果把人才都趕到對立面去了。

李密被隋煬帝趕跑之後,不是在謀反,就是在謀反的路上。祖君彥費盡心機,想在隋朝謀個一官半職,隋煬帝就是不用他。祖君彥在隋朝進身無望,就投奔瓦崗軍,寫出了著名《為李密檄洛州文》。

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就是出自《為李密檄洛州文》。隋煬帝不用祖君彥,結果給自己招來了「罄竹難書」的千古罵名。

李密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隋煬帝自以為是,以為自己無所不能,結果把李靖和李密等人才,推向了對立面。項羽跟隋煬帝是一模一樣的性格,項羽自認為「力拔山兮,氣蓋世」,覺得自己可以包打天下,不需要人才的輔助。

項羽的能力,確實是很厲害,這一點確實是沒有爭議的。若是單論個人能力,劉邦絕對不是項羽的對手。項羽自認為天下第一,對韓信等人才,採取了不屑一顧的態度。韓信在項羽手下找不到機會,結果跑到了項羽的死對頭劉邦麾下效力。

劉邦能力不如項羽,但是有自知之明,他承認:「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劉邦知道打不過項羽,就重用人才,用團隊協作,彌補個人能力不足的短板。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講究團隊協作的劉邦,依靠團隊的力量,戰勝了個人能力超群的項羽。

項羽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李世民的性格,跟劉邦一樣。李世民從來不避諱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短板,李世民曾經對魏徵說:「我小時候讀書成績不好,一讀書腦子裡就空如大海。(朕少不精學業,先王之道茫若涉海。)」

隋煬帝自認與士大夫高選,也是天下第一。李世民自認讀書成績不好,非常謙虛地向士大夫請教。大家去讀《新舊兩唐書》,就會發現許多李世民向士大夫求教的記載。

虞世南在隋煬帝手下效力的時候,隋煬帝把他當根草。李世民卻把虞世南當成寶,李世民寫了一首詩,還屁顛屁顛地向虞世南求教。

李世民的飛白書,在帝王裡面也是大家風範。李世民的書法那麼好,還經常向虞世南和褚遂良求教書法。

劉邦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李世民能寫出「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這樣的詩句,詩文水平絕對不弱。李世民有這樣的水平,還自稱不會讀書,還向士大夫求教。這樣謙虛的人,沒有不成功的道理。

李世民打仗的本事,被譽為「自古知兵者,無出李世民之右耳」。李世民打仗那麼厲害,還虛心向李靖求教兵法。五經七要之一的《李衛公問對》,就記載了李世民向李靖求教兵法理論的事情。

《隋唐嘉話》記載了一個典故,李靖在隋朝一直鬱郁不得志,眼看著年近半百了,還是微末小官,就去廟裡求神。李靖那麼大的本事,年紀和資歷也有了,楊素和韓擒虎的舉薦也有了,就是等不到隋煬帝的重用。由此可見,隋煬帝是多麼的不重視人才啊。

李世民有本事,但是也知道依靠團隊的力量。李世民打天下,治天下的過程中,都奉行用人為上的策略。李世民「君不與臣爭功」,讓團隊的每一個人才,都人盡其用。如此善於發揮團隊優勢的人,豈有不成功的道理。

李世民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隋煬帝和項羽,都有「老子天下第一」的優越感,都對人才不屑一顧,都不懂得依靠團隊的力量,都想依靠個人能力搞定一切。他們的死,歸根結底!就是死於自視甚高的性格。

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人,本身的實力很強,就想自己包打天下。筆者以前在廈門某公司搞銷售,有一個業務主管,業務能力很強,個人銷售額一直排名第一。主管不重視團隊,結果團隊業績一直倒數。

另外一個業務主管,自己很少跑業務,但是重視團隊建設,團隊銷售額一直排名第一。過了幾年,這個主管節節高升。

那個業務能力強,卻不重視團隊的業務主管,一直是原地踏步。這樣的事例,在歷史上和現實生活中,實在是太多了。

本文史料來源:《資治通鑑》《二十四史》。

本文由王福星原創。碼字不易,請尊重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本人已經和維權公司籤約,委託維權公司代理維權。未經授權轉載者,維權公司會代表本人維權。

相關焦點

  • 韓信這種有經天緯地之才的人,為什麼早年時候,連溫飽都難解決?
    韓信有經天緯地之才,為什麼早年如此落魄,連個人溫飽都難解決?在沒有發跡之前,韓信就是一個遊蕩在街頭的混混,不僅沒有正當職業,甚至連飯門都找不到。為了能吃口飽飯,韓信常常需要寄居在亭長家蹭飯吃,時間短的話還是可以接受的,但韓信一吃就是數個月。就算收留他的亭長和他關係再好,也避免不了產生矛盾。
  • 韓信有經天緯地之才,為何早年卻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
    關於韓信一生的傳奇經歷,還有輝煌的戰績,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宋安之在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 今天主要來說說韓信有著經天緯地之才,為什麼早年卻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呢?
  • 為何死於非命
    歷史這個東西,到底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假的?我們說得清楚嗎?歷史上的人物和事件,真的像我們平常人知道的那麼膚淺嗎?比如對隋煬帝楊廣,對秦檜,對楊家將,對魏忠賢,對太平天國和義和團……很多東西,只有我們深入去分析,才能發掘,原來自己知道的歷史知識很表面化。
  • 漢太宗經天緯地,能力不輸李世民,廟號的知名度為何不如唐太宗?
    除了大一統王朝有太宗之外,一些不入流的割據王朝,也有太宗,這裡就不提他們了。歷史上能被尊為太宗的人,都是帝王裡面的佼佼者。漢太宗劉恆開創了文景之治,唐太宗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明太宗朱棣開創了永樂之治。同樣是開創之君,明太宗由於子孫改廟號,已經很少人知道他是太宗皇帝了。
  • 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為啥北伐始終不成功?東吳的責任有多大?
    三國時期,諸葛亮被評為有經天緯地之才,夷陵大敗後,蜀漢都到了快要滅亡的地步了,他硬是從劉備手中結過大權,整合各方面資源,對外恢復和東吳的聯盟關係,對內平叛南中,給蜀漢創造了一個安穩的內外環境,使得蜀漢國力重新恢復。
  • 為何楊廣會被評為「煬」這個諡號
    中國古人十分在乎自己在後世的評價,特別是我國古代的皇帝,無論年齡大小,也不管他們是昏弱無能還是英明雄偉的,他們最在乎的就是皇權以及自己在後世眼裡的評價了,而在所有的評價之中,他們十分在意自己的諡號。「激揚清濁,治道明範」,帝王駕崩以後,他的繼任者要實事求是,根據功和過,對其一生進行總結,才能蓋棺定論。
  • 正史趣聞:李世民跟四代旁系血親結婚,生出一個無可救藥的傻兒子
    筆者少年之時,有一部萬人空巷的熱播劇《唐太宗李世民》。這部電視連續劇裡面,有一個傅藝偉扮演的角色,名叫楊吉兒。楊吉兒在正史上確有其人,但是名字不詳。《新舊兩唐書》和《資治通鑑》,沒有記載她的名字。只是記載說她是「隋煬帝女」。由於楊吉兒的角色深入人心,筆者為了方便行文,姑且稱之為楊吉兒。
  • 楊廣開鑿京杭大運河動用了幾百萬農夫?我懷疑是李淵故意誹謗
    所以說了這麼多,雖然二人關係看似緊密,但楊廣最終還是要殺李淵,誰讓李淵的軍權那麼大?而李世民為了當皇帝,連親兄弟都殺,更別說是像姨表兄弟和老丈人那樣的的關係了。歷史上,李淵為了留下美好的一筆,他將自己塑造成仁者,他推翻的是暴政,建立的是仁政,所以,把楊廣說的壞一點,就會讓後人對自己讚譽有加!
  • 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誰寫得更好?
    當《春江花月夜》用藝術化的手法表現了「天人合一」的神秘意境之時,讀者似乎忘了,其實張若虛所做的這首詩是由隋煬帝楊廣所作之《春江花月夜》,誘發而得此詩。既然張若虛和楊廣,都寫過這首《春江花月夜》,為何楊廣之是被世人冷落、遺忘?而張若虛之詩竟然成了大家之作。他們二人的這首詩,究竟誰的更好呢?
  • 隋煬帝楊廣:被電視劇毀掉的一代雄主
    說到隋煬帝楊廣,似乎所有官方的評價都不是那麼好,比如「荒淫無度」、「窮兵黷武」、「窮奢極欲」等等,幾乎能夠用在昏君身上的詞彙他都能算得上。然而歷史上的隋皇楊廣,當真是一位無道昏君麼?然而歷史上,獨孤皇后之所以讓隋文帝廢掉太子楊勇,正是因為楊勇寵愛妾室,而楊廣卻與妻子蕭美娘伉儷情深。雖然後代史書都說隋煬帝貪戀美色,但是正史上,他的後宮有品階與名分的妃嬪只有七個人,而且他並不寵愛,他的正宮蕭皇后一直寵冠六宮。
  • 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兒子個個庸才,孫子非常生猛
    正是因為諸葛亮這兩個兒子不給力,讓很多人覺得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兒子卻個個庸才,不過所幸的諸葛亮有一位孫子卻異常生猛,此人便是諸葛尚。 我們本篇就來說說諸葛亮這些兒孫的生平事跡。
  • 作為和黃滾齊名的老將,還曾優待姜子牙,為何會「死於非命」?
    在小說《封神演義》當中,雖然黃飛虎一家人絕大部分都死了,但是還有兩個人活了下來。其中就有咱們今天要說的黃飛虎的父親、老將黃滾!在小說當中,黃滾雖然是被迫跟著黃飛虎一起歸降西岐的,但是他還算是得以善終。但是在小說當中,有一個和黃滾齊名的老將,卻不得「善終」!
  • 他被認為有經天緯地之才,崇禎若用此人戰略,可避免天亡大明!
    他被認為有經天緯地之才,崇禎若用此人戰略,可避免天亡大明! 很多人都認為天要滅亡大明,例如明朝受到農民軍以及清軍的兩面夾擊等。其實明朝也有挽回敗局機會,但是崇禎這個人見異思遷,好計謀不能徹底貫徹,最終自己在東北喪失國土,在關內首都被李自成攻陷,自己也不願意成為俘虜,選擇自殺身亡。
  • 盤點古代正史中的8大猛將,三國呂布排第三,明朝常遇春排第七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將,有名將和猛將之分,其中名將多為帥才,行動打仗無往不利,稱之為名將,其中的典型代表有白起、韓信、李靖、嶽飛等人;而猛將,則是衝鋒陷陣奪帥殺敵,個人勇武極高,在歷史上也是頗有威名;現在來盤點歷史上的八大猛將:TOP、8 李繼隆盤點古代正史中的8大猛將,三國呂布排第三,明朝常遇春排第七李繼隆是北宋功臣樞密副使李處耘長子、明德皇后長兄
  • 項羽與拿破崙:他們的成與敗,都是傳奇
    意思:項羽力氣很大,都能拔起山巒,一個破輪子,有什麼了不起……就算在當時,這也肯定只是個惕厲學子兼收並蓄不要偏科的笑話。倘使真有這麼個事兒,今天的筆者,不會笑話應試的學子們,卻很要指摘一下出題人——項羽、拿破崙,拋開其他一切不談,年代上就差了兩千年,比「關公戰秦瓊」的「歷史反差」還要大,根本就缺乏可比性!
  • 項羽一世英雄,為什麼會落到眾叛親離的下場
    暴秦年間,率領八千江東男兒席捲天下,推翻了秦朝,20多歲就成為西楚霸王,被世人所敬仰,那麼究竟為什麼在與劉邦爭天下的時候會導致眾叛親離的下場,英布、季布 這些曾經出生入死的手下為何紛紛投靠劉邦,一代英雄為什麼落到烏江自刎的下場呢?第一:項羽的殘暴不仁。
  • 楊廣五大猛將 :來護兒墊底, 一人秒殺李元霸 ,一人橫掃瓦崗寨!
    第五 來護兒來護兒,江都人,曾跟隨楊廣徵討高句麗,也曾討伐過楊玄感的叛亂,作戰以勇猛著稱。有人告發了他偷盜的事,但是皇帝不信,因為賣鐵杖每天從早晨到下午都一直在他面前給他撐傘。陳國滅亡以後,賣鐵杖投靠了隋朝,開始為隋朝效力。在攻打突厥的過程中,賣鐵杖立有大功。後來,楊廣上位之後,他又隋楊廣一同徵討高句麗。隋朝大軍在渡過遼河的時候,需要搭一座浮橋,眼看橋只差一點距離就要搭好了,高句麗的軍隊卻殺過來了。
  • 楊廣為什麼會眾叛親離?連底下的臣子都想弄死他呢?
    封德彝等人開始數落他的罪行,隋煬帝問「我有何罪」 ,馬文舉說:「你拋下宗廟不顧,不停地巡遊,對外頻頻作戰,對內極盡奢侈荒淫。致使強壯的男人都死於刀兵之下,婦女弱者死於溝壑之中,min不聊生,盜賊蜂起;一味任用奸佞,文過飾非,拒不納諫,怎麼說沒罪!」司馬德戡說「整個天下的人都怨恨你,何止一個人!」
  • 「流氓劉邦」為何比「貴族項羽」更能留住人才?
    來源:陶太郎作者:王陶陶關於楚漢相爭的故事,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韓信、陳平、英布等名臣幹將原來都是項羽的部下,後來卻投靠了劉邦,這是為何呢?難道風度翩翩的貴族項羽不比言行粗俗的劉邦更有逼格麼?是什麼使得豪傑們拋棄了項羽選擇劉邦?通過對比劉邦與項羽,你或許會發現帝王與英雄之間的真正區別在哪裡。
  • 項羽破釜沉舟、韓信背水一戰都贏了,為何馬謖置之死地卻輸了?
    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案例不少,其中項羽幾萬人破釜沉舟擊敗秦軍四十萬人的巨鹿之戰,韓信一萬二千人背水一戰擊敗趙國二十萬的戰役都被封神,他們都掌握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訣竅,那麼三國蜀漢的馬謖為何在街亭用了同樣的辦法卻失敗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