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就硬實力 園區進出口「逆勢上揚」率先實現正增長

2020-12-22 觀園不語

「今年前五個月,我們累計進出口100.87億元,同比增加69.1%。」這幾個月,蘇州通富超威半導體有限公司的產線開足馬力,其封測的中央處理器(CPU)、圖形處理器(GPU)、加速處理器(APU)等產品源源不斷地下線,從蘇州工業園區發往世界各地。

背靠世界微處理器巨頭AMD、與國內半導體龍頭企業開展合作,多年來通富超威在方寸之間做文章,積累了高端處理器晶片封測領域的領先技術,也煉就了抗擊複雜環境的硬實力。

今年1-5月,園區外貿「逆勢上揚」,領先全市率先實現正增長,交出了一張靚麗的進出口成績單:進出口總額2447.1億元,同比增加1.8%,其中進口1320.0億元,同比增加6.6%,進出口總值繼續位列蘇州大市第一名。直面疫情影響,園區打出了落實「六穩」「六保」的「組合拳」,藉助自貿區平臺優勢,圍繞提升企業獲得感,持續開展制度創新,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推動外貿促穩提質。

暢通國際物流通道 蘇州自貿片區「飛」出包機

物流通道被喻為外貿的「大動脈」,4月20日,蘇州自貿片區「飛」出首架國際貨運包機,裝載著兩家園區企業貨物的航班歷經約十小時順利抵達歐洲,安全又及時地送到客戶手中。

園區外向型經濟發達,出口產品以高技術、高附加值的機電產品為主,對時效要求高。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許多企業的腳步,春節剛過,園區就積極整合資源,全力支持外貿企業復工復產。「當前,國際客運航班運行數量調減,客機腹艙貨運能力大幅下降,全球航空物流鏈受到嚴重衝擊。」據蘇州工業園區物流行業協會秘書長吳雪瑾介紹,園區於日前對近百家企業的空運需求進行了集中調研,發現訂艙難、運價高、時效慢是共性難題。

航空物流「一艙難求」,合作包機成了緩解企業空運出貨難題的有力探索。依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企業進出口及國際物流通道協調服務機制,自貿區綜合協調局牽頭會同園區經濟發展委員會、園區海關、園區物流協會第一時間制定物流包機出口工作計劃,多方組織空運包機、中歐班列自貿區專列等空、海、陸國際貨運資源,為外貿企業穩訂單達生產提供堅實的助力。

此外,蘇州自貿片區創新推出的「空運直通港」模式,使貨物從航班落地到送達工廠平均提速6小時,降低成本20%。「中歐卡航」物流模式提供中歐間15天門到門服務,成本比空運低30%,疫情期間堅持每周發車,緩解因航班船次減少造成企業急貨運輸難問題。1-5月,「蘇新號」中歐卡航共發運241車次,承運貨值3.02億元人民幣,為復工復產打通供應鏈、穩定產業鏈。

制度創新「加速跑」 保障產業鏈穩定拓展

「昨天在線上提交相關材料,貸款今天就到帳了,沒想到這麼快!」3月下旬,園區跨境電商進口企業蘇州易康萌思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收到了「關助融」項目的專項貸款,宣告了「關助融」項目正式推出線上服務功能。「關助融」是江蘇自貿區蘇州片區掛牌成立後的首批改革創新舉措之一,目前已完成授信59筆,審批通過金額29.2億元。隨著申請企業數量持續增長,「關助融」項目不斷升級服務便捷度,設立專項風險資金池,並在全市複製推廣。

同樣作為蘇州自貿片區首批改革創新舉措之一的進口研發(測試)用未註冊醫療器械分級管理也持續「加碼」。《進口研發(測試)用未註冊醫療器械分級管理辦法》的出臺,有效解決了生物醫藥企業在研發過程中面臨「無醫療器械註冊證進口難」的難題,從「生命源頭」支持企業創新發展駛入快車道。正是基於這一制度創新,園區企業久心醫療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在春節前就收到了來自國外的20片兒童電極片,第二代自動體外除顫器產品的研發進程大大提速,目前已向國家提交註冊資料。截至5月,蘇州自貿片區內已有9家企業提交了40批次備案申請,涉及研發項目23個。

將制度創新的「新紅利」轉化成保障產業鏈穩定拓展的「金鑰匙」,園區海關也積極作為,在全國首家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基礎上率先推出綜保區保稅檢測內外聯動改革試點,推行「網際網路+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模式,進一步增強綜保區連通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功能,更好地服務企業走出去、引進來。此外,在園區海關大力推動下,高端製造全產業鏈保稅模式改革試點加速推進,1-5月,參與試點企業進出口總值為61.7億元,增長363.2%。

營商環境不斷「加碼」 內外貿一體化水平加速提升

作為飛利浦全球戰略綜合性的診斷影像產品基地,飛利浦醫療(蘇州)有限公司多年來紮根園區實現創新發展。近日,飛利浦蘇州公司一舉拿下全國首張大型診斷影像設備歐盟MDR證書。未來,四大類10款產品將憑藉這張「通行證」銷往大半個地球。

中國是飛利浦增長最快的全球第二大市場,過去十年,飛利浦蘇州公司推出了30多個產品和解決方案,生產能力年均上升15%,累計產量超過22000臺。在迎來十周歲生日之際,飛利浦蘇州公司用一份特殊的禮物為自己慶生——在園區增設全球業務服務中國中心,為亞太地區市場提供財務、人事、供應鏈、客服等專業服務。

為延伸製造業「微笑曲線」,向更高技術含量、更高附加值轉型,增強市場競爭力,蘇州自貿片區鼓勵加工貿易企業引進新技術、新產品,疊加分撥、採購、結算、維修、檢測等職能。自1月底正式復工以來,飛利浦蘇州公司產能利用率迅速提升到100%,目前CT訂單量已比年初預測超50%,全球業務服務中國中心的業務也順利開展。

「在蘇州市和園區的支持下,公司是第一批覆工企業,3月初就恢復了產能。」通富超威運營相關負責人說,這幾個月業務的增長一方面與企業的技術升級密切相關,另一方面也得益於整個區域產業生態的不斷完善。「目前,我們還計劃在園區建設半導體高端處理器產業基地,用以承載半導體產業國家重大項目的研發。」該負責人說,未來通富超威還將聯合國內的上下遊企業,共同推動產業鏈和創新研發協同前進。

近日,蘇州自貿片區密集出臺人才新政、高企獎勵政策、總部政策等多項新政,「重磅加碼」營商環境建設。優質的營商環境不僅撬動著發展新引擎,也成為推動內外貿一體化、提升便利化水平的重要基石。下一步,園區將繼續發揮對外開放主力軍作用,全力以赴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打造外貿外資穩存量、擴增量的新高地。

編輯 唐曉雯

相關焦點

  • 園區率先正增長!
    今年1-5月園區外貿逆勢上揚領先全市率先實現正增長交出了一張靚麗的進出口成績單進出口總額2447.1億元航空物流「一艙難求」合作包機成了緩解企業空運出貨難題的有力探索依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企業進出口及國際物流通道協調服務機制,自貿區綜合協調局牽頭會同園區經濟發展委員會、園區海關、園區物流協會
  • 河北辛集外貿進出口實現逆勢增長
    1—8月,全市進出口總額達5.6億美元,同比增長24.7%,外貿進出口實現逆勢增長。做強保稅平臺,為外貿經濟插上騰飛翅膀。辛集B型保稅物流中心封關運營以來,吸引了辛集及周邊300餘家企業在此開展進出口業務。1—8月,該中心完成進出口額3.82億美元,通關貨物5388票,成為地區性重要外貿物流平臺。
  • 銀保監會於學軍預測:中國2020年外貿進出口或實現正增長
    中國銀保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於學軍 中新經緯 張燕徵 攝於學軍表示,近年來,受中國生產製造成本的持續上升以及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中國的外貿進出口進入一個相對不穩定的時期。2015年至2019年,外貿進出口分別下降8%、下降6.8%、增長14.1%、增長12.6%、下降1%,明顯大起大落。
  • 中歐班列開出逆勢上揚曲線:前3月同比增長18%
    疫情當下,國際物流受阻,海運、空運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中歐班列卻憑藉獨特優勢,開出一條逆勢上揚的曲線,承載起春天的希望。與此同時,中歐班列各站點還想方設法提升運力、創新服務,架起中歐之間的順暢通道。疫情發生之後,國際貨運受阻,中歐班列卻呈現逆勢上揚的勢頭。浙江義烏是國際商貿重地,從這裡開出的一趟趟「義新歐」中歐班列,見證了貨運的繁忙景象。
  • 全球輿觀|GDP逆勢上揚、一枝獨秀之際,中國更需巧實力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逆勢上揚,同比增長3.2%,這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相互印證。該報告稱,中國將是2020年唯一保持經濟正增長的國家,而美國、英國、歐洲、日本則有-5.8%至-10.2%的衰退。針對硬實力的逆勢上揚,國際社會如何解讀中國形象?中國又該如何平衡軟硬實力,通過增強「巧實力」來獲得國際認同?
  • 逆勢上揚 舟山一季度GDP增速全省第一
    一季度,舟山市經濟逆勢上揚!4月27日,記者從舟山市統計局獲悉,一季度,舟山市地區生產總值(GDP)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3%,增速為全省第一,且是省內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地市。規模以上工業保持快速增長,是拉動舟山市經濟逆勢增長的最大動能。一季度,舟山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0%,其中規上石油化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6.3倍。無疑,舟山綠色石化基地的建成投產,為拉動舟山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快速增長提供了內核動力。而受全球實施的低硫政策拉動,舟山船舶修造業務也延續去年良好態勢,數據顯示,規上船舶修理業總產值增長73.6%。
  • 社科院專家解讀:中國東協進出口貿易總額逆勢上揚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中國東協經貿合作逆勢上揚(專家解讀)受訪專家: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許利平5月26日,一列滿載工業機械零配件、紡織品、光伏產品等70個標準貨櫃的中歐班列(海安—東協),從位於海安商貿物流園的上海鐵路局集團公司海安物流基地駛往越南河內
  • 蘇州工業園區19年上半年GDP增長6.6%,那麼今年經濟運行如何?
    蘇州工業園區隸屬江蘇省蘇州市,綜合經濟實力在蘇州排名靠前,19年該園區實現生產總值(GDP)約2743億元,同比增長6.0%以上,名義GDP增量突破170億元,經濟運行總體穩定、穩中有升,而第二、三產業仍為拉動該園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
  • 蘇州工業園區「逆勢上揚」 成吸引外資熱土
    對於蘇州三星電腦員工關心的勞動關係處置問題,蘇州工業園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劉洪群表示:園區前期與蘇州三星電腦進行了全面溝通,指導企業主動與員工溝通,聽取員工意見,通過協商的方式依法妥善處置勞動關係,維護員工的合法權益。下一步勞動部門將積極開展就業幫扶,全力以赴幫助相關人員實現再就業。
  • 我國外貿進出口前十一個月總值正增長
    在全球貿易大幅度下滑的大背景下,中國外貿進出口出現逆勢增長的態勢。業內人士指出,這得益於中央及地方及時出臺一系列穩外貿政策,為外貿企業紓困解難。一系列精準措施持續發力,有效促進了外貿企穩回升,展現出中國經濟強大韌性和活力。從數據上看,整體上中國今年前11個月外貿增長逆勢上揚,勢頭良好,韌性十足。
  • 我國外貿進出口何以出現逆勢增長?於學軍解析
    我國外貿形勢出現明顯好轉 超出預期近年來,受我國生產製造成本持續上升以及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我國進出口進入相對不穩定時期。數據顯示,2015-2019年我國外貿進出口明顯大起大落,五年增長分別是-8%、-6.8%、14.1%、12.6%、-1%。
  • 寒流之下車市逆勢上揚靠什麼?
    這些逆市上揚的品牌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面對車市「寒流」,他們的成功之路是否可以複製?車市寒冬多個品牌銷量逆勢上揚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早前公布的數據,2019年10月,我國汽車銷量228.4萬輛,同比下降4.0%,環比增長0.6%。
  • 福華高端紙製品園區:技改擴能 發展「逆勢上揚」
    7月18日,位於沙灣區葫蘆鎮的福華高端紙製品園區生產車間內,多條生產線有序運轉,工人們一派忙碌,經過流水線上的多道工序,生活用捲紙、抽紙、手帕紙等產品新鮮出爐;園區庫房外前來提貨的車輛有序地裝運生活用紙,整個園區呈現出一派生機。今年以來,該園區通過技改不斷擴大產能,提升產品質量,在疫情之下推動發展「逆勢上揚」。
  • 安徽工業經濟逆勢上揚增動能
    去年,全省經信系統戰疫情、保主體、促發展、增動能,推動全省工業經濟企穩回升、持續向好、逆勢上揚。 1月至11月,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3%,居全國第6、中部第1、長三角第1位;實現利潤近2000億元,同比增長2.9%。打贏抗疫物資「保供戰」。
  • 青島:外資外貿逆勢上揚 西海岸如何做到的?
    在疫情的不利影響下,青島西海岸新區外資外貿逆勢上揚,1-10月份,預計實際利用外資11.7億美元、增長15.9%;預計貨物進出口1715億元、增長1.2%,打出一場「翻身仗」。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青島西海岸新區何以實現逆勢上揚?究其原因,離不開「開放」二字。
  • 那些逆勢上揚的民企新消費力量正崛起 數位化賦能恰逢時
    隨著各大企業半年報數據出爐,那麼又有哪些民營企業逆勢上揚,帶來勃勃生機呢? 在線教育行業: 重新定義「教」與「學」 今年2月,「停課不停學」的口號吹響,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在線教育實驗」被推上前臺。而在教育系統通過各地官方教學雲平臺正式開學之前,以網際網路公司為主導的在線教育企業們已經忙碌了大半個月,疫情下的免費在線直播課報名人數動輒上百萬、千萬。
  • 不降反升,濱州一鄉鎮實現疫情下經濟逆勢上揚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通訊員 尹立軍濱州市陽信縣河流鎮是山東省優質肉牛主產區和黃河三角洲綠色畜產品生產基地,今年以來,河流鎮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發展,不斷優化服務,推動了經濟雙循環,全鎮經濟發展實現了逆勢上揚,先後榮獲「全國重點鎮」、「全國千強鎮」、「國家衛生鄉鎮」、「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省級文明鄉鎮」、「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
  • 逆勢上揚的增長曲線 預見上海AI產業「最好年代」
    統計顯示,去年前9個月,上海AI產業規模就已超過2019年全年,達1541億元,而且在AI生態營建、場景滲透等方面收穫了更多進展,將有力推動這一戰略性產業持續增長,實現上海「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中提出的「產業規模倍增」目標。逆勢上揚的增長曲線一季度326億元,二季度546億元,三季度669億元……這是上海AI產業去年分時段產出的變動走勢。
  • 經開區這家企業銷量逆勢上揚!怎麼實現的?
    一汽-大眾華北基地塗裝車間生產現場拿到剛剛出爐的統計數據,一汽-大眾天津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王國富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今年前11個月,整車產量達25.8萬臺,同比增長34%;整車銷售量達22.7萬臺,同比增長35%
  • 【青青島觀察】外資外貿逆勢上揚 西海岸如何做到的?
    在疫情的不利影響下,青島西海岸新區外資外貿逆勢上揚,1-10月份,預計實際利用外資11.7億美元、增長15.9%;預計貨物進出口1715億元、增長1.2%,打出一場「翻身仗」。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青島西海岸新區何以實現逆勢上揚?究其原因,離不開「開放」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