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園區率先正增長!

2020-12-22 觀園不語

今年1-5月

園區外貿逆勢上揚

領先全市率先實現正增長

交出了一張靚麗的進出口成績單

進出口總額2447.1億元

同比增加1.8%

其中進口1320.0億元

同比增加6.6%

進出口總值繼續位列蘇州大市

第一名

直面疫情影響,園區打出了落實「六穩」「六保」的「組合拳」,藉助自貿區平臺優勢,圍繞提升企業獲得感,持續開展制度創新,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推動外貿促穩提質。

暢通國際物流通道蘇州自貿片區「飛」出包機

物流通道被喻為外貿的「大動脈」,4月20日,蘇州自貿片區「飛」出首架國際貨運包機,裝載著兩家園區企業貨物的航班歷經約十小時順利抵達歐洲,安全又及時地送到客戶手中。

園區外向型經濟發達,出口產品以高技術、高附加值的機電產品為主,對時效要求高。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許多企業的腳步,春節剛過,園區就積極整合資源,全力支持外貿企業復工復產

當前,國際客運航班運行數量調減,客機腹艙貨運能力大幅下降,全球航空物流鏈受到嚴重衝擊。

據蘇州工業園區物流行業協會秘書長吳雪瑾介紹,園區於日前對近百家企業的空運需求進行了集中調研,發現訂艙難、運價高、時效慢是共性難題。

航空物流「一艙難求」

合作包機

成了緩解企業空運出貨難題的

有力探索

依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企業進出口及國際物流通道協調服務機制,自貿區綜合協調局牽頭會同園區經濟發展委員會、園區海關、園區物流協會第一時間制定物流包機出口工作計劃,多方組織空運包機、中歐班列自貿區專列等空、海、陸國際貨運資源,為外貿企業穩訂單達生產提供堅實的助力。

此外,蘇州自貿片區創新推出的

「空運直通港」模式

使貨物從航班落地到送達工廠

平均提速6小時,降低成本20%

「中歐卡航」物流模式

提供中歐間15天門到門服務

成本比空運低30%

疫情期間堅持每周發車

緩解因航班船次減少

造成企業急貨運輸難問題

1-5月,「蘇新號」中歐卡航共發運241車次,承運貨值3.02億元人民幣,為復工復產打通供應鏈、穩定產業鏈。

制度創新「加速跑」保障產業鏈穩定拓展

昨天在線上提交相關材料,貸款今天就到帳了,沒想到這麼快!

3月下旬,園區跨境電商進口企業蘇州易康萌思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收到了「關助融」項目的專項貸款,宣告了「關助融」項目正式推出線上服務功能。

「關助融」是江蘇自貿區蘇州片區掛牌成立後的首批改革創新舉措之一,目前已完成授信59筆,審批通過金額29.2億元。隨著申請企業數量持續增長,「關助融」項目不斷升級服務便捷度,設立專項風險資金池,並在全市複製推廣。

同樣作為蘇州自貿片區

首批改革創新舉措之一的

進口研發(測試)用

未註冊醫療器械分級管理

也持續「加碼」

《進口研發(測試)用未註冊醫療器械分級管理辦法》的出臺,有效解決了生物醫藥企業在研發過程中面臨「無醫療器械註冊證進口難」的難題,從「生命源頭」支持企業創新發展駛入快車道。

正是基於這一制度創新,園區企業久心醫療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在春節前就收到了來自國外的20片兒童電極片,第二代自動體外除顫器產品的研發進程大大提速,目前已向國家提交註冊資料。

截至5月,蘇州自貿片區內已有9家企業提交了40批次備案申請,涉及研發項目23個。

將制度創新的「新紅利」

轉化成保障產業鏈

穩定拓展的「金鑰匙」

園區海關也積極作為

在全國首家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基礎上率先推出綜保區保稅檢測內外聯動改革試點,推行「網際網路+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模式,進一步增強綜保區連通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功能,更好地服務企業走出去、引進來。

此外,在園區海關大力推動下,高端製造全產業鏈保稅模式改革試點加速推進,1-5月,參與試點企業進出口總值為61.7億元,增長363.2%。

營商環境不斷「加碼」內外貿一體化水平加速提升

作為飛利浦全球戰略綜合性的診斷影像產品基地,飛利浦醫療(蘇州)有限公司多年來紮根園區實現創新發展。近日,飛利浦蘇州公司一舉拿下全國首張大型診斷影像設備歐盟MDR證書。未來,四大類10款產品將憑藉這張「通行證」銷往大半個地球。

中國是飛利浦增長最快的全球第二大市場,過去十年,飛利浦蘇州公司推出了30多個產品和解決方案,生產能力年均上升15%,累計產量超過22000臺。在迎來十周歲生日之際,飛利浦蘇州公司用一份特殊的禮物為自己慶生——在園區增設全球業務服務中國中心,為亞太地區市場提供財務、人事、供應鏈、客服等專業服務。

為延伸製造業「微笑曲線」

向更高技術含量

更高附加值轉型

增強市場競爭力

蘇州自貿片區鼓勵加工貿易企業

引進新技術、新產品

疊加分撥、採購

結算、維修、檢測等職能

自1月底正式復工以來,飛利浦蘇州公司產能利用率迅速提升到100%,目前CT訂單量已比年初預測超50%,全球業務服務中國中心的業務也順利開展。

在蘇州市和園區的支持下,公司是第一批覆工企業,3月初就恢復了產能。

這幾個月,蘇州通富超威半導體有限公司的產線開足馬力,其封測的中央處理器(CPU)、圖形處理器(GPU)、加速處理器(APU)等產品源源不斷地下線,從蘇州工業園區發往世界各地。背靠世界微處理器巨頭AMD、與國內半導體龍頭企業開展合作,多年來通富超威在方寸之間做文章,積累了高端處理器晶片封測領域的領先技術,也煉就了抗擊複雜環境的硬實力。

通富超威運營相關負責人說,這幾個月業務的增長一方面與企業的技術升級密切相關,另一方面也得益於整個區域產業生態的不斷完善。「目前,我們還計劃在園區建設半導體高端處理器產業基地,用以承載半導體產業國家重大項目的研發。」該負責人說,未來通富超威還將聯合國內的上下遊企業,共同推動產業鏈和創新研發協同前進。

近日,蘇州自貿片區

密集出臺人才新政

高企獎勵政策、總部政策等多項新政

「重磅加碼」營商環境建設

優質的營商環境

不僅撬動著發展新引擎

也成為推動內外貿一體化

提升便利化水平的重要基石

下一步

園區將繼續發揮對外開放主力軍作用,全力以赴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打造外貿外資穩存量、擴增量的新高地。

責編:江韻 編輯:青青

記者:唐曉雯

來源:園區新聞中心

相關焦點

  • 煉就硬實力 園區進出口「逆勢上揚」率先實現正增長
    今年1-5月,園區外貿「逆勢上揚」,領先全市率先實現正增長,交出了一張靚麗的進出口成績單:進出口總額2447.1億元,同比增加1.8%,其中進口1320.0億元,同比增加6.6%,進出口總值繼續位列蘇州大市第一名。
  • 五糧液多措並舉保兩位數增長 為「六穩」「六保」做大蛋糕
    新華網北京5月28日電(胡可璐)近日,全國人大代表、五糧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在參加2020年全國兩會時表示,作為行業龍頭企業,五糧液要繼續堅持高質量發展不動搖,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做強主業、做優多元、做大平臺,努力穩增長、創一流,為「六穩」「六保」多作貢獻,全面奪取疫情防控和企業發展
  • 雙鴨山:「快馬加鞭」打響正增長攻堅戰
    ……發展「新動能」已集聚,振興「攻堅戰」正打響。全面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全年經濟正增長,雙鴨山竭盡全力「快馬加鞭」。特別是去年底入規的新建企業萬裡潤達生物科技、米高農業科技,拉動規上工業產值增長4.9個百分點,拉動作用明顯。正增長的「硬」舉措——招商引資上項目,培育壯大接續替代產業 11月20日上午,記者冒雪驅車前往黑龍江建龍鋼鐵有限公司廠區,看到的是一幅熱火朝天的火熱生產場景。
  • 銀川市本級工業增速實現正增長
    12月17日,記者從銀川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獲悉,今年1-11月,銀川市本級(不含寧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3%,這是今年以來銀川市本級工業經濟發展首次實現正增長。銀川市工業系統積極克服疫情影響的被動局面,全面落實「六穩」「六保」要求,積極支持企業紓困發展,加快布局新興產業,強化自主創新,多措並舉促進工業經濟穩定健康發展。銀川市出臺指導復工復產等政策,幫助企業解決融資、用工、轉產等困難,累計籌資5.7億元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在短時間內復工率由24%迅速提升到100%。
  • 淶水縣對標先進率先打造環首都新經濟增長極
    淶水縣對標先進率先打造環首都新經濟增長極 2013-09-27 14:53:37 來源:保定日報
  • 「穩增長」不能掉進凱恩斯主義陷阱
    「穩增長」不能掉進凱恩斯主義陷阱今年第二季度開始出現的經濟數據下滑,向中國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敲響了警鐘。在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把「穩增長」放在更重要位置目標的決策後,各地迅速出現了擴大投資的部署。每逢全球經濟有低迷苗頭就會有些機構熱衷於推測中國到底會有多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出臺。顯然,中國已陷入凱恩斯主義的陷阱而難以自拔。
  • 全國餐飲收入轉正 國產葡萄酒產量率先恢復增長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全國餐飲收入轉正 國產葡萄酒產量率先恢復增長11月17日,中國酒業協會公布的1-10月全國規模以上企業產量數據表明,經過9個月低到谷底的陰霾期,國產葡萄酒成為三大酒種裡,產量唯一實現正增長的酒種
  • 太原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關於組織申報2019年「規模以上企業穩增長...
    並工信字〔2020〕23號 各縣(市、區)工信局,綜改示範區、不鏽鋼園區工業主管部門:按照《太原市工業轉型升級發展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有關規定,經研究決定,啟動2019年「規模以上企業穩增長」獎勵申報工作。
  • 中央財經委員會韓文秀:明年穩增長壓力不像往年那麼大 要利用好...
    「我國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成為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全年經濟總量將突破100萬億元,增長2%左右。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額將由去年的16.3%上升到17.5%左右。『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即將完成。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躍上一個新的大臺階。 經過幾代人一以貫之,接續奮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 龍江經濟正增長|黑龍江省雙鴨山市 「快馬加鞭」育大育強優勢產業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全年經濟正增長,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快馬加鞭」。1~10月份,雙鴨山市規上工業運行態勢趨好,增速和效益呈現雙提升。工業生產持續加快。規上工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2.2%,比前三季度提升1個百分點,高於全年預期目標0.2個百分點,高於黑龍江省平均增幅1.6個百分點,在全省位居第7位,四煤城第2位。工業效益提升明顯。
  • 打好金融「組合拳」 助力經濟穩增長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助力實體經濟發展,今年來,我市通過優化金融服務、加大信貸投放、落實減費讓利、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等一系列有效舉措,提高政策直達性,強化對穩企業、保就業金融支持。截至三季度末,全市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餘額491.98億元,比年初新增貸款46.44億元。
  • 中科院物理所懷柔園區率先進入科研狀態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3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懷柔園區正式啟用,標誌著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同日,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凝聚態物理卓越創新中心、北京物科儀器研發中心共同掛牌揭牌,標誌著一裝置兩平臺率先進入科研狀態。
  • 「連續三個月正增長」跑出外貿加速度
    原標題:「連續三個月正增長」跑出外貿加速度   海關總署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
  • 36個創新產業園區正形成「矩陣效應」
    前文所述三大創新產業園區,僅是龍崗區大力推進創新產業載體建設的縮影。早在2012年,龍崗區便率先大力實施創新產業系列園區計劃,在全區培育了36個創新產業園區,可提供創新型產業用房1300萬平方米,可入駐創新企業3000家。
  • 外貿連續三個月正增長靠什麼?減稅降費為企業省下真金白銀...
    正正正!我國外貿連續三個月正增長!海關總署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達29.04萬億元,同比增長1.8%,這是繼今年1月份至9月份外貿進出口累計增速年內首次轉正以來,連續三個月保持正增長;其中,11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達3.09萬億元,增長7.8%。
  • ...化局保企業、促復甦、穩增長政策資金清潔生產項目資助資金的通知
    各鎮街(園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各有關企業:根據《東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保企業促復甦穩增長政策資金管理辦法》(東工信〔2020〕231號),市工信局組織開展了2020年東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保企業、促復甦、穩增長政策資金清潔生產項目申報工作。
  • 蘇州工業園區19年上半年GDP增長6.6%,那麼今年經濟運行如何?
    蘇州工業園區隸屬江蘇省蘇州市,綜合經濟實力在蘇州排名靠前,19年該園區實現生產總值(GDP)約2743億元,同比增長6.0%以上,名義GDP增量突破170億元,經濟運行總體穩定、穩中有升,而第二、三產業仍為拉動該園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
  • 上海率先出臺「中小學生屈光不正篩查規範」
    上海率先頒布上海市地方標準DB31/T 171-2019《中小學生屈光不正篩查規範》。 陳靜 攝中國少年兒童近視多發 上海率先出臺「中小學生屈光不正篩查規範」中新網上海9月6日電(記者 陳靜)6日,上海率先頒布上海市地方標準DB31/T 171-2019《中小學生屈光不正篩查規範》(簡稱《規範》),以進一步規範此間兒童青少年近視等屈光不正篩查的內容和方法,促進上海兒童青少年屈光不正
  • 讀創觀察|經濟凜冬正宜全球招商
    前三季度,中國GDP增速實現轉正,同比增長0.7%,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兩度預測中國將成為全球今年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深圳表現更是不俗:上半年深圳GDP增速就在四個一線城市中率先「轉正」,前三季度再次交出同比增長2.6%的好成績,不僅遠超全國GDP增速,也遠高於其他一線城市。對深圳來說,此時是展現自身實力的好時機,也是進行全球招商的好時機。
  • 海外網評:外貿連續6個月正增長,中國角色不可替代
    青島港貨櫃碼頭外一艘貨輪正在進港(圖源:新華社)  12月7日,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按美元計價,11月中國出口達2680.7億美元,同比增長21.1%,出口增速創下了2018年3月以來新高。作為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中國外貿進出口也遭受嚴重影響,但隨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在開展跨境電商B2B出口試點、開通「綠色通道」等一系列精準穩外貿措施的推動下,中國外貿進出口從6月份起已連續6個月實現正增長,展現了良好發展態勢,彰顯了中國外貿的韌性。  一方面,中國出口增幅擴大得益於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