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島觀察】外資外貿逆勢上揚 西海岸如何做到的?

2020-12-15 青島新聞網

在全國設立10個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青島西海岸新區名列其中。

【青島新聞網獨家】

記者 陳志偉

11月15日,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達成。

11月4日,商務部宣布,在全國設立10個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青島西海岸新區名列其中。

全球機遇、國家青睞,使處於「雙循環」中連接南北、貫通東西「雙節點」的青島西海岸新區,站在了中國新一輪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最前沿。

在疫情的不利影響下,青島西海岸新區外資外貿逆勢上揚,1-10月份,預計實際利用外資11.7億美元、增長15.9%;預計貨物進出口1715億元、增長1.2%,打出一場「翻身仗」。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青島西海岸新區何以實現逆勢上揚?究其原因,離不開「開放」二字。

站在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最前沿

2014年6月,青島西海岸新區獲國務院批覆設立,成為第九個國家級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讓這裡成為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百億級項目爭相崛起,投資熱潮一浪高過一浪。

今年3月,青島西海岸新區與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籤署合作框架協議,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擬投資600億元在青島橋頭堡國際商務區規劃建設佔地面積2平方公裡的城市綜合開發項目。

「投資青島就是投資國家戰略,投資青島西海岸就是投資青島未來。」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隨著青島西海岸新區跨越式的發展,這句話逐漸成為越來越多投資者的共識。

開放,一直是青島西海岸新區最為鮮明的特質。作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區域,從1984年設立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到2014年批覆成為全國第九個國家級新區,再到剛剛獲批的全國僅10家的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青島西海岸新區已然站在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C位」。

西海岸新區獲批六年來,發展一年一個新臺階,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3%,2019年達到3554.4億元,綜合實力在19個國家級新區中位列前三強,在全省137個縣市區中位居首位,連續六年綜合考核全市第一,幹出了新區速度、新區質量、新區標準。

青島西海岸新區保稅物流中心 。

對外開放開啟「西海岸模式」

走進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日本「國際客廳」,鐵臂阿童木「一帶一路」商城的工作人員正忙碌著。「商城裡的日本優質產品不僅銷往中國各地,而且被推廣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商城負責人米山喜好說,「進了『國際客廳』,我們感受到主人的高效,堅定了開拓中國乃至全球市場的信心。」

以平臺思維集聚全球優質資源,以生態思維優化發展環境,青島西海岸新區高標準籌建了青島德國「國際客廳」、青島日本「國際客廳」,與黑森州、奧爾登堡市、中國德國商會等10多個州市、商協會建立常態化合作機制。

國際客廳是功能區平臺的一個代表。近年來,青島西海岸十大功能區與行政區深度融合一體化發展,一方面聚焦項目籤約、開工、建設和投產全鏈條,賦予功能區產業發展等7個方面173項經濟管理權限,另一方面根據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差異定位各功能區主導產業,匯聚了全區60%以上的項目、70%以上的投資。

利用高質量開放平臺,青島西海岸新區還與山東省16個地市21家功能區聯合發起成立山東功能區對外開放合作聯盟,攜手打造山東對外開放合作新高地。

「新區致力於以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面對新的形勢,西海岸要不斷加深開放的程度、擴大開放的層面、增強開放的力度、提升開放的水平,不斷適應發展新需求。」青島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區工委書記、區委書記孫永紅說。

作為以海洋經濟發展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制定海洋產業突破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出臺支持海洋產業強鏈補鏈16條政策,聚焦船舶海工、航運貿易金融、臨港加工、海洋冷鏈、海洋生物醫藥、海洋科教服務等六大海洋優勢特色產業強勢出擊,切實扛起打造海洋強國戰略支點的歷史使命。

中日韓消費專區電商體驗中心 。

自貿試驗區是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制度創新的「新高地」。青島自貿片區獲批一年多來,搶佔對外開放「制高點」,大力開展首創性、差異性、集成性探索,截至目前,青島自貿片區106項試點任務已實施96項,實施率超過九成,總結形成60餘項改革創新成果,其中,保稅原油混兌調和業務新模式等全國首創型經驗案例13個。

跨境電商等新業態風生水起,中日韓消費專區電商體驗中心、青島跨境電商產業園投入運營,集聚跨境電商企業90多家,1-8月,新區共實現跨境電商業務貨值12.8453億元,佔全市85.6%,其中保稅備貨一線進口7.8686億元,貨值佔青島市98.3%,佔山東省的70%以上。

青島港自動化碼頭 。

邁入「雙港口口岸」時代 推進高水平開放

以港強區,海洋港口平臺的建設使對外開放如虎添翼。青島西海岸新區推動前灣港、董家口港聯動發展,與世界上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個港口建立貿易往來,加快建設第四代國際貿易港,打造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

今年10月13日,在青島港碼頭,裝載來自巴西17.8萬噸鐵礦石的維多利亞輪,只用了不到兩天就完成了向日本大欣輪的轉運。

青島港董家口散貨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操作部經理助理王陽說:「按照以往的正常流程,從卸船到二程船的裝貨、發運需要一周的時間,這次提前5天完成了轉運。」

變化來自青島自貿片區推出的「國際中轉+船船直轉」監管模式改革。過去,進口企業到港口,需要卸貨接受海關查驗。新模式下,他們可以將卸船作業線與裝船作業線直連,海關登船查驗,進口貨物無需落地就可直接裝船。

山東港口青島港前港分公司開發部經理助理劉清勝算了一筆帳:五天時間,碼頭可以多卸50萬噸貨,直接增加裝卸收入1000多萬元,也為後續的船東節省了大約90萬元。

新模式帶來了更多開放成果。今年前三季度,青島港完成國際中轉業務379.7萬噸,同比增加175%。

青島西海岸新區把港口作為陸海統籌、走向世界的重要支點,積極探索海洋港口平臺建設,與山東省港口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推進港區融合發展。今年前三季度,青島港貨物吞吐量4.8億噸,增長5.3%,排名全國第三;董家口港口岸正式啟用,西海岸新區邁入「雙港口口岸」時代。

雙港口口岸帶來「磁力」倍增,百億級、十億級項目「扎堆」向這座城市集聚。今年1-10月份,青島西海岸新區引進億元以上項目297個、總投資3496億元,其中百億級項目7個,世界500強投資項目14個,中國500強投資項目11個。

依靠產業帶動戰略,西海岸成為中國北方製造業基地,一個開放發展的現代化新城區已經在青島西海岸崛起。

巴油FPSO項目P67船完成浮託,準備起航遠赴巴西。

改革創新 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今年以來,全球貿易遭受重挫,外向型經濟轉型升級、打通「雙循環」變得迫切。青島西海岸新區凝聚穩外資穩外貿合力,實現了經濟的穩定增長,這背後折射出的是一流的營商環境。

今年9月,山東艾瑞萊茵職業技能培訓有限公司僅用一天時間就拿到了營業執照和辦學許可證,這標誌著全國首個德商獨資經營性職業技能培訓機構花落青島自貿片區。

據悉,該公司由德國艾瑞集團單獨投資設立,將面向全國市場提供最專業的德式養老護理培訓,打造赴德雙元制人才培養平臺。

「在我省設立外商獨資培訓機構沒有先例,外資若要參與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一般只能通過設立中外合作機構的方式實現,並且辦學許可需要實地查驗。」青島自貿片區管委審批監管部有關負責人王海濤告訴記者。

堅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青島西海岸新區一系列改革攻堅舉措走在了全國、全省前列:在全國首創「一證(照)通」、破解「準入不準營」難題,59類行業的申辦材料減少35.45%,審批環節減少56.04%,辦理時限縮減32.07%;在全國首創「審批-監管-執法」一體化平臺應用,搭建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鏈;在全國率先試點建立智能化無感評標系統;在全省率先部署評標專家人臉識別籤名系統;在全省首推「一窗式」改革,15個綜合窗口無差別受理583項申辦事項……

今年以來,青島西海岸新區圍繞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通過持續優化企業服務,切實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堵點」「痛點」「難點」,持續推動企業在新區健康穩步發展。

青島西海岸新區更高水平開放的動能積蓄成勢,高質量發展的「成色」越來越足。

相關焦點

  • 青島:外資外貿逆勢上揚 西海岸如何做到的?
    11月4日,商務部宣布,在全國設立10個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青島西海岸新區名列其中。全球機遇、國家青睞,使處於「雙循環」中連接南北、貫通東西「雙節點」的青島西海岸新區,站在了中國新一輪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最前沿。
  • 蘇州工業園區「逆勢上揚」 成吸引外資熱土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6月,蘇州工業園區新設立外資項目117個,完成註冊外資20.7億美元,同比增長149%,實際使用外資12.8億美元,同比增長196%,外貿「逆勢上揚」,進出口總額3052.45億元,增長4.5%。
  • 逆勢上揚 舟山一季度GDP增速全省第一
    一季度,舟山市經濟逆勢上揚!4月27日,記者從舟山市統計局獲悉,一季度,舟山市地區生產總值(GDP)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3%,增速為全省第一,且是省內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地市。規模以上工業保持快速增長,是拉動舟山市經濟逆勢增長的最大動能。一季度,舟山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0%,其中規上石油化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6.3倍。無疑,舟山綠色石化基地的建成投產,為拉動舟山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快速增長提供了內核動力。而受全球實施的低硫政策拉動,舟山船舶修造業務也延續去年良好態勢,數據顯示,規上船舶修理業總產值增長73.6%。
  • 一個外貿強區的「雙循環」轉型樣本
    記者獲悉這樣一組數據,上半年,青島西海岸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60.27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利用外資等方面,分別增長3.6%、22.9%;海關統計顯示,一季度外貿進出口飄紅,上半年進出口總額567.3億元,同比增長9.8%。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西海岸新區何以實現逆勢上揚?怎樣做好「兩條腿走路」?近日,記者進行了調研。
  • 泉州多點發力穩外資 今年一季度利用外資逆勢上揚
    臺海網4月21日訊 據泉州網報導 今年第一季度,泉州市積極出臺相關政策,進一步提振外資企業投資信心,全市完成實際利用外資14.6億元,比增13.3%,完成年度計劃32.5%,超時序進度7.5個百分點。除實際利用外資逆勢上揚外,泉州市還新設外商投資企業92家,比增37.3%,合同外資26.4億元,比增5.4%。穩外資工作有效推進,離不開泉州出臺支持外資發展的一系列舉措。
  • 下半年中國穩外貿外資如何著手?商務部透露三信號
    (經濟觀察)下半年中國穩外貿外資如何著手?商務部透露三信號  中新社北京8月9日電 題:下半年中國穩外貿外資如何著手?商務部透露三信號  中新社記者 李曉喻  疫情之下,儘管中國外貿和吸收外資總體表現亮眼,但仍有不少「近憂」和「遠慮」。
  • 蘇州:暖幫扶、助"回血" 全方位扶持外貿外資企業
    孫烈冰用一組數據證明了企業「逆市上揚」的強勁發展勢頭。「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企業一直以來的技術創新和企業文化的塑造,前者讓我們更具市場競爭力,因為品質過硬,產品結構多元,而後者讓我們建立起了一支團結、高效,有戰鬥力有歸屬感的團隊,這兩者對於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用孫烈冰的話來說,技術創新是企業搶佔市場的「殺手鐧」,但政府的貼心關懷和一系列扶持,則讓企業進一步佔得了市場先機。
  • 寒流之下車市逆勢上揚靠什麼?
    這些逆市上揚的品牌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面對車市「寒流」,他們的成功之路是否可以複製?車市寒冬多個品牌銷量逆勢上揚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早前公布的數據,2019年10月,我國汽車銷量228.4萬輛,同比下降4.0%,環比增長0.6%。
  • 疫情寒冬,溜溜梅為何能做到「逆勢上揚」?
    我們觀察到,在一些品牌經歷著寒冬難捱的同時,另一些消費品牌卻實現了逆勢上揚。比如遊戲、比如視頻、比如醫療,再比如休閒食品賽道上的一匹黑馬——溜溜梅,在此次疫情期間卻逆勢上漲,銷售同比翻番。據凱度消費者指數分析,重大疫情將在某種程度上改變消費者的心智,為消費者帶來健康和便利的品牌類將迎來巨大的逆勢增長機遇,這也是溜溜梅崛起的最重要原因。可以預見,溜溜梅銷售額的爆發只是一個開始,此後,更大的白天鵝,是消費心智對品牌和產品的利好。溜溜梅的「酸」度,正煥發出更加深刻的滋味。但是決定品牌的又不僅僅是商品。
  • 煉就硬實力 園區進出口「逆勢上揚」率先實現正增長
    今年1-5月,園區外貿「逆勢上揚」,領先全市率先實現正增長,交出了一張靚麗的進出口成績單:進出口總額2447.1億元,同比增加1.8%,其中進口1320.0億元,同比增加6.6%,進出口總值繼續位列蘇州大市第一名。
  • 如何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商務部部長鐘山答每經問:給予財稅金融多...
    在部長通道開啟期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商務部部長鐘山提問:「疫情發生後,全球經濟受到嚴重衝擊,我國外貿外資形勢嚴峻。在這個背景下,中央強調要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請問鍾部長,您是怎麼看這個基本盤的,商務部有何考慮?」鐘山在回應記者提問時表示:「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事關我國改革開放,事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 這些上揚的曲線,藏著2020年度山東經濟「密碼」
    持續發力,逆勢上揚,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2019年,山東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2.04萬億元,首次突破2萬億元並創歷史新高,居全國第6位。疫情之下,國內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際經濟環境更加錯綜複雜,山東外貿行業面臨的形勢並不樂觀。
  • 我省構建雙循環穩住外資外貿基本盤
    江蘇作為開放大省,構築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要求我們針對國際發展環境和產業變化規律,聯動考慮外資外貿,同步布局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形成更具黏性和吸引力的產業生態圈。立足兩大循環 加快開放步伐近年來,搶抓我國對外開放大門越開越大的重要機遇,我省高水平對外開放動作不斷、成效喜人。
  • 社科院專家解讀:中國東協進出口貿易總額逆勢上揚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中國東協經貿合作逆勢上揚(專家解讀)受訪專家: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許利平5月26日,一列滿載工業機械零配件、紡織品、光伏產品等70個標準貨櫃的中歐班列(海安—東協),從位於海安商貿物流園的上海鐵路局集團公司海安物流基地駛往越南河內
  • 造爆款、逆勢上揚,長安汽車的品牌向上之路值得Ctrl+C
    如何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品牌向上,與外資品牌正面交鋒並脫穎而出,成為一眾自主品牌急需解決的問題。可就在這競爭異常激烈且整體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長安汽車銷量上硬是取得了逆勢上揚,成為自主品牌當中最閃耀的一個。
  • 我國外貿進出口何以出現逆勢增長?於學軍解析
    據10月份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外貿進出口已累計完成3.71萬億美元,按美元計價只比去年同期減少0.8%,其中出口還增長了0.5%。從7-10月的最近四個月來看,則分別增長7.2%、9.5%、9.9%和11.4%。另從全國港口貨櫃吞吐量大幅度增加也可得到印證,其中10月份全國完成的外貿貨櫃達到1401萬標箱,同比增長11.5%。因此,大部分的分析認為,中國今年外貿進出口有望實現正增長。
  • 觀察|外資是雙循環的重要參與者
    雙循環離不開進一步改革開放,進一步改革開放離不開外資的積極融入。在聯合國貿發會議經濟事務高級官員梁國勇看來,外資是雙循環的重要參與者,也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經濟活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組成部分,未來更不能忽略外資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意義和重要性。長期以來,中國與外資互相成就。
  • 韓國香水逆勢上揚40.8%,那中國呢?
    這一變化對比中國又如何?7月30日,央視財經《天下財經》欄目在「全球戰『疫』」專題中,特別報導了疫情之後韓國化妝品行業的整體低迷,並展示了化妝品品類受疫情影響的喜和憂。其中,底妝和彩妝銷量跳水,但香水卻逆勢突圍。
  • 穩外貿穩外資的「三大抓手」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當前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嚴重衰退,我國外貿外資面臨複雜嚴峻形勢,並強調要進一步加強穩外貿穩外資工作,穩住外貿主體,穩住產業鏈供應鏈。
  • 《人民日報》頭版頭條聚焦重慶外貿,重慶高新區這家企業「露臉」
    隨後,通過向西的中歐班列、向東的長江水道、向南的陸海新通道,這些重慶造的電子產品被運送到世界各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線上辦公學習迅速升溫,全球電子產品需求激增。萊寶公司搶抓機遇,訂單逆勢上揚,同比增幅達50%。在重慶,萊寶公司不是個例。以電子產業為代表,重慶外貿危中尋機、形勢向好,5月出口同比增長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