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梅聖手陶壽伯:所畫梅花雅逸高古,似不食人間煙火者

2020-12-24 今日藝術頭條
陶壽伯與家人出遊

陶壽伯(1902-1997),名知奮,又名之芬,號萬石,江蘇無錫人。自幼誠篤好學, 5歲即投蘇州名師唐伯謙門下,研習書法、篆刻、鐫碑諸藝。23歲師從滬上耆宿沈恩孚,研讀《 說文》 和孔孟之學。25歲時轉師藝林宗師趙叔孺,直入趙氏堂奧。後又拜張大千為師。 其於繪畫、書法、篆刻無不精能,並稱「三絕」,畫梅被稱聖手。于右任評其「刻印推海內巨手, 畫梅亦為第一」 。

陶壽伯 暗香圖 立軸 水墨紙本

陶壽伯一生有八位名師。15歲時他背井離鄉,往蘇州學藝,拜唐伯謙、唐仲芳昆仲為師,學習刻碑、拓碑、裱帖及篆刻等。漢貞閣是清末著名的碑帖店,庋藏碑版法帖達四五千種,唐氏兄弟為清代「碑帖大王」唐仁齋之子。陶壽伯學滿五年後往上海謀生。25歲時他師事宿儒沈恩孚,研習小學及孔孟儒學;同時,由陳巨來引薦拜四明趙叔孺為師,學習篆刻書畫,登其堂奧。44歲在安徽蚌埠師禮前清舉人蔣英先、梅達夫,學習書畫;46歲拜張大千為師,成為大風堂重要傳人。

陶壽伯 思無邪 篆刻

陶壽伯的藝術成就在刻印、書法和繪畫上。刻印是他最初涉足的領域,也成名最早。28歲時他拜謁藝壇宗師曾熙,得到獎譽,曾熙評他的印章說:「壽伯先生以近所刻印見示,上追周秦兩漢古法,古韻盎然,奏刀於缶叟外又超然獨立矣。」陶壽伯因此聲名鵲起。書法則是陶壽伯繪畫和篆刻的基石,一生致力於此,由唐楷上追漢隸,於大篆用力最勤,晚年致力於《天發神讖碑》,深得張大千讚賞。

陶壽伯 辛酉(1981)年作 數點梅花天地

陶壽伯1931年開始學習畫梅,國家正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列強凌辱,民不聊生。梅之堅韌耐寒、不屈不饒的精神可以激勵同胞奮發圖強,同仇敵愾,以驅除外敵。老梅向來被視為不可戰勝的象徵,它能從老乾上發出新枝,老樹上發出新芽,開出美麗的花朵,它所蘊藏的無比強大的重生之力,一如我們古老而災難深重的國家。陶壽伯作為有志青年,其畫梅正是其愛國熱情的表達。梅花所賦有的文化內涵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象徵。陶壽伯中年以後漂泊海外,一生畫梅數萬。

陶壽伯 乙丑(1985年)作 墨梅圖

陶壽伯71歲時曾在一幅《墨梅圖》上作了長題,敘述自己習梅的方法、過程、取法的對象以及對前賢的品鑑,這是一段極為重要的文章,寫到:「寫梅有三境界,初學師畫稿,繼則臨古人名跡,再則取法自然。倘鍥而不捨進入化境,便能創出新格,但萬人難求其一耳。王元章植梅盈千,寫梅池水盡黑,其畫似近寫生,然細察其小枝及著花,亦並不全屬寫真,而是別塑面目,因得『梅王』之尊稱。陳憲章師之守之,亦傳世而享名。清代金冬心、趙撝叔鹹為名金石書畫家,金梅以密勝,趙梅取其雅秀。近代吳昌碩缶翁寫梅,純以書法入畫,以篆植幹,以行草發枝著花,水墨淋漓,極盡用筆、用墨、用水之妙諦,氣韻生動乃其極高境地。餘圈圈點點的四十餘年,連從事書刻已達五十餘年,因頗知此中甘苦也。」道出了畫梅的三個境界,也是習梅的三個步驟:第一是師法古人,第二取法自然,第三進入化境。

陶壽伯 1971年作 冰心鐵骨

陶壽伯在書、畫、印上的修養極高。文化名人吳敬恆以87歲高齡為畫展撰序,並親筆書寫道:「其飲譽大江南北,固甚久矣。今夏漫遊香島數閱月,許世英、錢穆、馬鑑諸先生極賞其藝,推崇備至。」「所寫梅花,雅逸高古,似不食人間煙火者,堪與冬心、巢林先後媲美,實當為梅傳神之聖手,故樂為之推薦。「寫梅聖手」 之名由此而傳。

畫家秦宣夫:東西互融,追藝無疆

韓登安:近世印人,唯趙古泥能得分朱布白之妙

畫家潘韻:沒有生活、感受、激情,畫出來的東西就沒有生命

水彩大師王肇民:人當物畫,物當人畫

李鐵夫終身未娶,孑然一身,僅有書畫相伴

相關焦點

  • 李瓊玖:正直的人不一定是藝術家,藝術家首先應該是正直的人
    李瓊久 1981年作 臘子口 鏡心 水墨紙本他的山水畫,以書法作基礎,新創了一套嶄新的而又完整的山石皴法、樹法、點法,逐漸形成了畫似書、書似畫的獨特山水畫風風格。他畫的山水氣勢磅礴,韻味十足,熔為一爐,張馳有度,筆法精彩。
  • 梅花的品格:梅花似雪,不與群芳爭絕豔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該詩用梅花頂風冒雪開放、發出芳香,比喻經過艱苦摸索、禪機頓悟的境地,從而表達了詩人勸誡世人為人做事應有梅花這般品性的思想。梅花(唐)崔道融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偶見之數萼梅花,戀戀不已,卻無大地春回的歡樂。只因心間的孤寒不因人間的寒暑而遷移。山園小梅(宋)林逋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 數點梅花盡春色——宋吟可先生畫梅賞析
    貴州畫壇祭酒宋吟可先生早年山水畫極佳,其於上世紀四十年代的山水畫作,出入宋元之際,最擅以線立骨,復用斧劈皴法強其體量質感,見出精湛的傳統功力。然而,這並非先生繪畫的旨歸,成就最著名的當為人物畫與晚歲多所創穫之水牛與梅花。
  • 詩詞裡的草木風華|梅花——唯有梅花似故人
    中國人愛梅,自培栽梅花的3000 多年前始,《尚書》《詩經》中就有不少關於梅花的書寫,人們不僅食其果肉,還將其作為祭祀、調味、釀造和饋贈的佳品。漢朝以來,人們一邊種梅一邊賞梅,直至隋唐藝梅已增添了許多新品種。梅花也是歷代文人筆下的「常客」。曾在杭州寄身的白居易,「三年悶悶在餘杭,曾與梅花醉幾場」,梅花是他身世浮沉中的知己。「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風物依舊,只是看梅不是舊時人
    要借著景物來抒發自己當時的所想所感,進而抒發自己的感情。這種感情有的寄託了自己的抱負與志向,有的則飽含著對親人的思想或對戀人的想念。這首踏莎行則是作者看到梅花時的所見所感,有梅花和雪的比較開始,最後歸結到踏梅時對情人的思念。
  • 梅花香自苦寒來,通篇寫梅,卻不見一梅字,蘇軾的千古寫梅第一詞
    梅花開於嚴冬,不懼嚴寒凌冽,傲骨雪中,實乃花中最剛烈者;蘭花遠離汙穢,潔身自好,實乃人間之最潔淨者;而竹中空外直,不同世俗同流合汙,自在高雅節氣;而菊花開於晚秋,與寒霜向鬥,同時也是隱者風範。同時菊花也是陶淵明最為一個隱者所擁有的不為名利所誘惑的高潔品質。不過今天的主人公卻不是說的菊花,而是梅花。
  • 古詩詞裡的梅花,美得徹骨!
    直到安史之亂,玄宗帶著楊妃出逃,而梅花為保清白,跳於梅苑的一口井裡。玄宗曾經為她寫過一首詩:憶昔嬌妃在紫宸,鉛華不御得天真。霜綃雖似當時態,爭奈嬌波不顧人。失去了,才後悔莫及。多情的玄宗,追憶著梅妃不施鉛華的自然美,然而她再也回不來了。
  •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梅花的傳說
    梅原產中國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無論作觀賞或果樹均有許多品種。許多類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觀賞,還可以栽為盆花,製作梅樁。鮮花可提取香精,花、葉、根和種仁均可入藥。果實可食、鹽漬或幹制,或燻製成烏梅人藥,有止咳、止瀉、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線蟲危害,可作核果類果樹的砧木。
  • 劉大石 梅花有信 I 微展覽NO.14
    老元書紙溫軟絲薄,古意深靜,久不敢語,怕驚醒一簾夢。一枝老梅倚石,清氣不移;幾縷新枝臨水,疏影清淺。墨痕絲絲縷縷,花影淡淡湛湛,清香透枝蕊含煙,春意幾許,歸心無痕。與梅緣分久矣。細數寒窗幾度,梅花總隔著簾櫳散發幽香。猶記年少時偷學鄰家哥哥畫墨梅,以毛筆在白紙上胡亂描摹,多是老枝橫出,亂點墨花,不懂技法卻甚為自得。
  • 寫意梅花畫法示範教程,梅花的樹幹和根部畫法,畫梅花的構圖形式
    畫梅,從何下手,是初學者碰到的第一個問題。了解生長規律,理解形態結構,掌握基本造型規律,是首要的一環。畫梅枝起手是第一步,和書法筆順一樣,哪筆先哪筆後,都有講究,同時要了解,梅花枝條的基本單位組合,即從一筆到五筆、六筆,構成枝條的基本造型。
  • 臺灣之景:枝頭梅花似雪!臺北市區就可賞梅
    宋朝詩人王安石一首《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點出白梅似雪烙印樹頭,在臺北賞梅,雖然無法如同山林看花那樣,感受「白雪」飄落在身上,但卻有著極方便的交通,在市區內就能欣賞美麗的梅花。
  •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梅影尋蹤,詩畫合璧的梅花圖集
    文人愛梅更多是寄物言志,寄物詠志。代表古代文人的一種精神追求。對於梅花除了有很多畫梅出名的畫家之外,更少不了文人們對於梅的高歌。寫下無數關於梅花的詩詞,有的則是刻畫梅花的優美漂亮,有的是借梅詠志,有的則是借梅抒發感情,思念,感傷,借梅諷刺。在歷代的詩詞中,有不少詠梅之作。早在南朝詩人何遜的《揚州法曹梅花盛開》詩中,就寫下「銜霜當路發,映雪擬寒開"的名句。
  • 梅花詩詞選
    梅花詩詞選這是當代詩詞家所寫的梅花詩詞,敬請欣賞!歡迎曬曬您的大作供大家欣賞。若能習得梅花性,塵世何言行路難?代古成梅花冒雪迎風吻素塵,冰肌玉骨倍清純。百花隨爾悄然醒,樂奉人間一度春。許與冰清不染塵,寂寞斜陽照。 且共畫箋長,且共松竹笑。忍盡相思瘦骨銷,只與春來道。·胸中海嶽梅花有信曾經那抹故鄉紅,今日相逢花信中。塞北霜來何所懼,橫身攔斷一窗風。
  • 金農花卉圖:一生知己是梅花
    蓄一犬名日『阿鵲』,每 食必於銀盤中飼以肉胬,阿鵲死,作詩哭之甚哀。其飲食服御亦好與人殊。" 可見金農的率真、嗜奇。 全祖望在《冬心先生寫燈記》中這樣描述金農的性格:其磊落似劉龍洲,潔似倪迂,尤喜狹邪之遊,似楊鐵崖;而其痴甚篤,遠似顧長康,近似鄺湛若,以故奔走江湖間,所際會亦不少。而年過五十,落拓如故。
  • 張大千談畫梅
    梅花 談到畫梅的技法時張大千說,畫枝時,須先留好花的位置。如果用水墨,那就要拿粗筆淡墨,草草勾出花的大形輪廓,然後用細筆輕勾,在有意無意之間,才見生動。張大千說,畫梅第一是勾瓣,第二是花須,第三是花蕊,第四是花蒂,這裡面尤其是點蒂,要算最難,正好像顧長康所說的:「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也。」畫花勾瓣要圓,所謂圓,不是說勻整好像數珠一般,是要蓓蕾繁花都要有生長的意態,通通完備有欣欣向榮的樣子。畫花須要整齊,所謂整齊,不是說排比如插針似的,不過表現它是不亂的意思。點蕊時,則要跟隨花須長短,錯錯落落,這才有風致。
  • 讀印:吳讓之的篆刻「畫梅乞米」好在哪兒
    前天寫吳讓之的傳記文章,今天我們分享一下他的「畫梅乞米」一印。就是這一方:吳讓之所說的「畫梅乞米」是自己的生活寫照,那時候,已至暮年的吳讓之借住在泰州東壩口的一處觀音庵中,一方面是因為要避太平天國(1851-1864)的戰亂,另外一方面是因為泰州相對朋友多一些,他的生活全靠賣畫鬻印支撐,需要一個好的人文環境。這方印,既是自嘲也是自傲。既寫出自己的無奈,又透著「不用人間造孽錢」的傲氣。
  • 台州的梅花開了!這10處賞梅秘境,美翻天!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裡春」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 梅花國畫象徵什麼意思 如果你喜歡梅花 一定不能錯過這幅畫
    梅花,作為我國的傳統名花,它的五個花瓣分別象徵著快樂、幸福、長壽、順利、和平這五種福氣。梅花清雅俊逸的風度,徵服了無數文人騷客為它讚美,梅花冰肌玉骨、凌寒留香的氣質也為世人所敬佩。無數畫梅的畫家中,我卻獨獨對詩人畫家鄭曉京筆下的梅花念念不忘,這究竟是為何故呢?吉祥裝飾掛畫 鄭曉京手繪鬥方梅花圖《歲寒三豔》(作品選自:易從網)原來身為詩人畫家的鄭曉京,喜歡在畫中空白處題詩,這樣的詩畫作品,有著無法逾越的文人藝術氣息,再加上梅花自身的韻味和魅力,就讓他的作品顯得更加獨特了。
  • 詩詞丨人間最美梅盛時,與君共賞99句梅花詩
    才剛進入冬天,梅花就悄悄的開放了,不爭不顯不露,只是自己靜靜綻放。1.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山園小梅·其一》2.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梅花擁有不畏寒冷,獨步早春,傲立雪中的精神,象徵剛毅精神和崇高品格。61.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
  • 在他的故事裡,國花當數梅花
    母親年輕時便在家裡植了一棵蠟梅,在唐建先生的記憶裡,這棵梅一直陪伴著自己,如同一位親近的長輩。而今這位長輩已年歲過百,依舊枝繁葉茂,在歲歲年年的寒冬裡,梅花怒放,清香悠遠,深深地印在了這位畫家的靈魂深處。於是自學畫開始,他便對梅花情有獨鍾。 此番前來,唐建先生並不僅僅是分享他的畫梅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