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雲漢,1990年浙江農技師專畢業分配至縉雲職業中專任教,先後擔任教研組長、教務主任、副校長,2012年8月開始擔任縉雲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黨總支書記兼校長。從教以來,先後獲得「浙江省職業技能鑑定專家委員會委員」、「浙江省優秀教師」、「浙江省名師培養對象」、「浙江省『浙派』中職名校長」、「浙江省黃炎培職業教育獎」、「中學高級教師」、「高級電工考評員」等榮譽。
傾情教育
以先進理念引領學校發展
作為一名管理者,葉雲漢堅持以秉承兩山理論,以「有聲有色、有質有量、有為有位」為實踐原則,借核心素養培育為契機啟動「生態+」德育改革——耕讀立身、慈孝養德、紅色傳承、綠色生活。為實施打響第一炮。耕者有基,「耕讀立身」勢在必行。為了更好地引導師生進行時間管理,他首開先河提出了「六空六實」德育無縫管理模式,其中的「六空」指課外時間,即每日三餐後到上課前、夜自修後到次日早餐前以及雙休日時間;而「六實」是指學校師生,利用自己休息時間,在六空時間參與體驗式勞動教育,變空為實。
他主導並身體力行「六空六實」德育無縫管理模式,全力推動「生態+」德育改革,穩步推進「耕讀立身」。以「燒餅+」探索辦學方式,成立了「縉雲燒餅創業班」,構建起「燒餅+電商」「燒餅+旅遊」「燒餅+市場營銷」等的「1+x」專業集群體系……都成為學校前行的助推劑。以「縉雲燒餅班」探索具有鄉村屬性、鄉村特色、鄉村風格的「校村振興共同體」,更是成就了全省首個「鄉賢學校」。
校
企
聯
合
促進學生全面轉型
作為縉雲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的帶頭人,葉雲漢始終以學生發展為本,堅持促進學生全面轉型,為學生進入社會做好充分準備。葉雲漢告訴記者,立人至善,立業至精是他的教學理念,把立足地方,立足縉雲,把學校面向人人,為縉雲企業培養人才,更讓學校能夠成為未來企業發展的搖籃。而「農村中職—電大直通車」(校-企-校)人才培養模式出現的背後是葉雲漢對於學生怎樣進入社會,怎麼在社會更好發展的思考。
「校-企-校合作模式不是過去淺層次的合作,企業承擔著育人主體的作用,必須全程參與、深度參與,企業遴選的門檻不能低。」葉雲漢不斷地思考著,廢寢忘食,只為讓學生的夢想照進現實。葉雲漢帶著領導班子一次又一次走訪和考察縉雲當地大型企業,最終與浙江鼎立實業有限公司、浙江忠恆鎖業有限公司、浙江晨龍鋸床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恆強針車集團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和麗水電大共同籤訂了第一份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為配套「三證+」人才培養落地,學校還融入選擇性課程改革,使學生真正從「自然人向職業人」轉型,實現「專業——產業」互通共融,從而賦予學生更多選擇的機會,為學生專業深造奠定基礎。該模式讓學校成為浙江省現代學徒制試點學校、麗水市校企合作示範單位,並被市教育局推廣至全市中職學校。
注重教研
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作為校長,葉雲漢一直認為職業學校的校長不是行政型的,而是業務型的。校長要引導把握大方向,只有自身強大了,才能夠引領其他教師和學生走向更美好的明天。葉雲漢也是這麼做的,他注重教學研究,至今,他已主編出版了3本教材,承擔9項市級以上課題,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了5篇論文,主持申報了12項專利。
他還致力於做好老師,他認為:「作為一名專業教師,必須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必須不斷提升自我,才是對學生的擔當。如果不堅持學習、與時俱進,就不算一個好老師」。因此,他在承擔繁重的授課任務和管理任務的同時,非常注重業務學習和知識更新。北京師範大學、浙江大學……都有他踏足學習的痕跡。
以「立人尚鼎」為校訓,以「鼎文化」為核心,葉雲漢還一直致力於做一個特色文化的推廣者,用自身的言行舉止,感染周圍的人,而縉雲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的全體師生也正是在「鼎文化」的引領下走上了特色發展之路。近三年,學校學生在省部級職業技能大賽、文明風採大賽和創業創新大賽等比賽中獲獎228人次。
葉雲漢以他的真實情感和教育理想,澆灌著菁菁校園,始終站在教育這一塊精神高地上,守望著自己的理想,守望著那個不滅的夢,用他那一顆對教育事業的赤誠摯愛的心,譜寫著一曲華彩樂章。我們可以預見並相信,有葉雲漢帶領下的「職中人」勇於傾情奉獻、敬業愛崗,縉雲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的明天一定會更加輝煌燦爛!
信息來源:記者 盧陳怡
監製:陳紫陽
編審:陳魁 羅鵬飛
編輯:杜昭瑩
來源:縉雲發布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