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做成功人士你知道嗎?成功人士就是買什麼都買最貴的,不買最好的,所以我們做房地產的口號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貴。
上邊那一句馮小剛的電影《大碗》裡有的臺詞,「只買貴的,不買對的」,這句話聽起來很荒唐,但是似乎也有一些道理,而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呢,也的確有不少人是怎麼做的,那麼只買貴的不買對的,這句話的背後真的有什麼經濟學的原理嗎?
有一個比較靠譜的解釋,那就是價格是一個衡量商品質量的信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作為消費者來說,在商品質量等信息方面顯然是不對稱的,如果是想了解這個商品的質量,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那對有錢人來說也許對他們來講,了解商品質量的時間成本很高,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買貴的算是一種策略,這樣的策略,就成了用最小的時間成本來選擇正確商品的最優決策。
因為在一個競爭性的市場當中,質次價高的商品必然是會被淘汰掉的,貴的東西自然有貴的道理,而對於沒錢的消費者來講,由於他們的時間成本很低,時間不值錢嘛,所以就捨得花錢在各種論壇上比較商品的參數,最後作出選擇。也正是因為他們的辛勤勞動,才使得價格趨向於理性,幫助富人們節省時間,踐行只買貴的最優策略。
所以如果當所有的人都採用只買貴的這種策略的時候,那麼價格作為質量的信號,可就失真了,因為沒有人會再去研究商品的信息,質次價高的商品自然也就可以濫竽充數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買貴的就成了一種不理性的行為。
而另一種諷刺的現象,那就是攀比,在這個世界上,價格是一個顯示自己有多少錢的信號,而攀比的最重要的原因在於當別人顯示出比你有錢,便會推導出別人比你成功,而這樣的一個結論肯定會讓你覺得鬱悶,所以為了避免鬱悶,人們就可以盡情的購買那些讓別人知道很貴的商品,釋放出一種我比你更有錢的信號,能讓別人鬱悶一下,想想都很爽呢,很顯然,這樣的選擇自然就不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