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德日的二戰史觀

2020-12-25 人民網

原標題:俄德日的二戰史觀

俄羅斯

  國家立法 高調紀念

  2015年,俄羅斯總統普京籤署法案,禁止「存心散播關於蘇聯二戰期間行動的虛假信息」。依據這一法案,否認納粹二戰罪行或扭曲蘇聯二戰角色的違法者將面臨最長5年監禁或50萬盧布罰款。

  此舉確為有的放矢,但也有點「亡羊補牢」的味道。上世紀90年代初,在「自由和民主」的口號下,俄國內許多教科書對衛國戰爭那段本

德 國

  誠實面對 理性反思

  為了讓更多的人銘記歷史教訓,德國聯邦教育法明確規定,德國歷史教科書必須在內容上包含足夠篇幅的納粹時期歷史。此外,德國還通過了一系列法案,積極對納粹統治時期的戰爭受害者提供經濟賠償。

  1994年,統一後的德國通過了《反納粹和反刑事犯罪法》,規定禁止使用納粹標誌、口號及敬禮姿勢,禁止使用任何具有納

日 本

  清算未盡 觀點分化

  相比德國,日本對二戰的反思並不徹底。除了少數罪大惡極的戰犯外,當時日本政府中許多對戰爭負有責任的人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大部分各級政府人員得以留職。甚至被定成甲級戰犯的岸信介,不但能夠獲釋,還當選為日本首相。

  安倍晉三等一些日本高層領導人不僅粉飾、美化日本的戰時行徑,還悍然參拜供有甲級戰犯

  對於所有經歷過二戰的國家來說,70年前的那場戰爭,無疑影響甚至改變了這些國家的發展軌跡。70年來,各國對二戰有紀念、有反思,其不同做法,也折射出各國不同的二戰史觀。

(來源:解放軍報)

相關焦點

  • 德媒批俄二戰紀念活動遭怒罵,俄議員:這是在幹涉俄主權事務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王臻】1月27日是二戰期間列寧格勒(即聖彼得堡)完全從納粹德國封鎖中解放75周年紀念日。為此,俄羅斯全國用各種方式進行紀念,其中包括在聖彼得堡舉行盛大閱兵式。列寧格勒戰役造成德蘇兩國的重大人員傷亡,既然是涉及到大規模死亡的悲劇,用閱兵來紀念明顯不恰當。俄羅斯政府試圖借列寧格勒紀念日提高民族自豪感。德媒這一報導引發俄社會強烈不滿。在列寧格勒出生和長大的俄議員博亞爾斯基稱,德國媒體的這一反應,是在幹涉俄羅斯的主權事務。這種批評既不恰當也不道德。
  • 13國二戰博物館館長:歷史不容篡改 要樹立正確二戰史觀
    中新網北京7月8日電 (記者 曾鼐 杜燕)今年是中國全民族抗戰爆發80周年。中國、俄羅斯、美國等13國的二戰博物館館長、史學家齊聚北京。專家們認為,中國的全民族抗戰為推動人類和平進程發揮了重大作用,要樹立正確的二戰史觀,反對戰爭,維護和平。  「紀念中國全民族抗戰爆發80周年國際二戰博物館館長論壇」正在京舉行,將持續至10日。
  • 德國要求俄歸還二戰搶走的藝術品 普京:不能還
    近來,德俄首腦在此問題上再生齟齬。德國總理默克爾認為,根據國際法,俄應歸還從德國搶走的藝術品;而俄總統普京則認為,「蘇聯士兵為這些寶貝付出了鮮血的代價」,不能歸還。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不久前,默克爾前往俄羅斯參加聖彼得堡經濟論壇會,之後擬與普京一道出席《歐洲的青銅時代:無邊界歐洲》展覽並致開幕詞。
  • 一個節日映射俄心態:俄改9月3日為二戰結束日 或與中國一起閱兵
    當年時任俄總統的梅德韋傑夫根據日本投降時間,將9月2日再次設定為二戰結束日。那麼為什麼2010年俄羅斯要重提二戰結束日?因為2009年7月3日,日本國會通過了《促進北方領土等問題解決特別措施法》修正案,首次將日本與俄羅斯之間存在歸屬爭議的島嶼(俄羅斯稱南千島群島,日本稱北方四島),規定為日本「固有領土」。
  • 如果沒有美國參與二戰,德、俄兩國單挑,誰會笑到最後?
    二戰,簡單來說就是一場全世界堅持正確的三觀的發展的戰爭,反對以不正當手段統治他國的戰爭。大部分原因就是西方國家的發展滿足不了各自的野心而造成的。它是由德國,義大利以及日本為軸心國,反法不當手段稱霸世界的國家以及世界上一股正能量為另一方發動起來的一場國際性的戰爭。
  • 俄將二戰勝利日調整為9月3日,和中國一致!二戰結束日期有幾種?
    俄羅斯國家杜馬14日通過了關於調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紀念日的法案。根據該法案,俄羅斯的二戰結束紀念日從9月2日調整為9月3日,將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為同一天。《日本經濟新聞》15日就趕緊對外宣稱:蘇聯曾宣布9月3日為「戰勝日本法西斯勝利日」,在二戰勝利75周年之際,俄羅斯調整二戰結束紀念日,旨在向日本強調戰勝國姿態。那麼關於二戰結束日、勝利日、紀念日等眾多說法到底有多少版本呢?日本又為何如此緊張,事隔第二天就緊急發聲呢?
  • 普京怒斥篡改二戰史,狠批前波蘭駐德大使"混蛋"
    ,俄總統普京此前一天狠批前波蘭駐德國大使利普斯基,對歐洲國家企圖篡改二戰歷史表達強烈不滿。波蘭一直是北約各國中的反俄先鋒,普京的表態在波蘭引發強烈反彈。俄《觀點報》稱,普京24日在俄國防部擴大部務會議上表示,不允許其他國家篡改歷史。他援引檔案資料稱,希特勒1938年對波蘭外交部長和時任波蘭駐德國大使利普斯基表示,計劃將猶太人送到非洲,「送到殖民地去消滅掉」。
  • 德法欲就納瓦利內事件「揮棒」 俄斥「不可接受」
    德國和法國外交部長7日說,鑑於俄羅斯迄今未就俄反對派人士阿列克謝·納瓦利內事件給出「可信」說法,德法將聯手推動歐洲聯盟制裁俄羅斯。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回應,德法兩國的指責「令人無法接受」,是「威脅和恐嚇」俄方。
  • 俄日領土爭端「破冰」?\施君玉
    領土爭端,是制約俄日關係的關鍵所在。為了能在這一最棘手問題上有所成就,安倍頂?美國壓力,主動訪問俄,向普京示好。而俄為打破西方封鎖,也樂見安倍來訪。
  • 臺媒:史觀倒錯,臺灣何時能「傾聽戰爭」而自省?
    據中國臺灣網8月31日援引臺灣《旺報》報導,自省,象徵民族的質地,臺灣目前在史觀上的倒錯,隨著媚日政權的得勢而愈演愈烈,但勇於對右翼說「不」的日本人,好似也不是當權者學習結交的對象。好的不學,學壞的,什麼時候臺灣才能通過「傾聽戰爭」而自省呢? 評論摘編如下: 臺灣人到底要從什麼角度看二戰?
  • 俄首次在俄日爭議島嶼部署S-300防空飛彈系統
    俄首次在俄日爭議島嶼部署S-300防空飛彈系統) 俄羅斯軍方12月1日宣布在千島群島部署了S-300系統日本媒體表示部署地點就是俄日爭議島嶼中的擇捉島
  • 時隔三年,「諾曼第模式」俄烏德法四國峰會又來了
    時隔3年,聚焦烏克蘭局勢的「諾曼第模式」俄烏德法四國峰會再次回歸。當地時間12月9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馬克龍將齊聚法國首都巴黎,共同為烏克蘭局勢尋求解決之道。據法新社報導,除四方會談外,四國還將舉行系列雙邊會談。
  • 德防長稱「憑實力」對話俄羅斯,俄防長回懟:你在教我做事?
    於是在卡倫鮑爾發表完這個「憑實力」說話的講話後,俄防長立刻就懟了回去,他是這麼說的:卡倫鮑爾試圖教俄羅斯如何生活,並且還講到應該如何「從實力地位上」與俄羅斯對話,這就像一個「小學生」試圖說一些響亮而荒謬的話來彌補自己的無知。這話意思應該很清楚了吧,德國人,你在教我做事?
  • 波俄500年恩怨:俄三次瓜分波蘭 波軍兩進莫斯科
    4月10日,波蘭總統萊赫·卡欽斯基的專機在俄羅斯的卡廷森林附近墜毀。機上包括卡欽斯基夫婦及眾多高官在內的96人死亡,事發地點——卡廷森林讓這齣慘劇更顯悲情,蘇聯1940年殺了約兩萬名波軍戰俘,其中4421人正是死在卡廷森林。事實上,500年來,俄波兩國恩怨不斷,貪婪的俄國曾三次參與瓜分波蘭,野心勃勃的波軍也曾兩次殺進莫斯科。
  • 德法聯合制裁俄羅斯?俄外長:來,我們聊聊
    編輯:堅果 審稿:悠悠 近日德法兩國與俄羅斯的關係突然發生了轉變,就在本月七號,法德兩國直接問責俄羅斯參與了納瓦利內事件,並要求俄羅斯對這件事負責,他們認為俄羅斯參與了此次事件,並具有一定的責任
  • 俄飛彈試射,駐德美軍基地誤警「空襲!」「空襲!」
    上周六,一艘俄羅斯核潛艇從西太平洋地區試射了4枚洲際彈道飛彈,很可能引發了駐德美軍基地的短暫恐慌。視頻截圖美國《星條旗報》14日稱,上周末,駐紮在德國拉姆施泰因空軍基地的美軍官兵突然聽到一個「巨大的聲音」反覆高喊著「空襲,空襲,尋找掩護,尋找掩護。」
  • 二戰結束,對比德日戰敗國高層的選擇,揭穿日本高層武士道謊言
    二戰結束,對比德日戰敗國高層的選擇,揭穿日本高層武士道謊言。二戰失敗後,德國高層將領紛紛飲彈殉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策劃者,希特勒在最後時刻保持了些許尊嚴,沒有像日本首相東條英機那樣因怯懦而死,當蘇聯進攻柏林時,「戰爭失敗了,」希特勒感嘆道,「我將留在柏林,到時候,我將用手槍結束我的生命。」他和伊娃·布勞恩都在聯邦總理府的地下室自殺。
  • 日本想動武卻遭飛彈鎖定,俄日之戰誰能贏?德專家:24小時見分曉
    日本在二戰結束之後實力就已經大不如前,作為戰敗國之一,各種條款限制了他們的發展水平,就在世界各國都認為日本從此都掀不起什麼浪花的時候,日本已經悄無聲息發展成為實力強大的國家。現在的日本早已不再隱藏實力,各方面發展都令人驚嘆,刷新了很多國家的認知。
  • 德俄關係曾因,兩國在近東矛盾的上升,而趨於緊張
    在他下野後,雖然預防性戰爭想法仍在軍方中存在,而且法俄同盟也已出現,但鑑於種種因素,比如法俄尤其俄國的戰備仍令速勝缺乏把握、德國國力在快速上升、德國與法俄的關係相對平靜、法俄協作尚顯鬆散、法俄由於受到對英矛盾的牽制也不太可能進攻德國,德國當局並無預防性戰爭打算。
  • 俄西關係:局部改善 困難猶在
    ■2020年國際熱點回顧與展望之二俄西關係:局部改善 困難猶在□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亞研究所 韓奕琛2020年12月3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向國民發表新年致辭。他在致辭中談到,即將過去的一年困難重重,雖然艱難,俄羅斯仍不屈不撓地度過這一年。此句「年終總結」可謂2020年俄羅斯對西方外交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