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學家首次展示RNA剪接「分子時鐘」精確原子模型

2020-12-17 金臺資訊

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題為《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剪接體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機理》的論文,11月27日在《科學》雜誌以長文形式發表。此文報導了釀酒酵母處於激活狀態的剪接體2.5埃的高解析度電鏡結構,該結構是目前報導的最高解析度的剪接體結構,首次展示了剪接體狀態轉變過程中的「動力驅動」蛋白——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其重塑的結構基礎,為理解剪接體激活重塑的分子機理提供了迄今最清晰的結構信息。相關研究顯示,人類超過95%的基因都會發生RNA剪接,任何異常、錯誤的RNA剪接,都會導致嚴重的遺傳紊亂和疾病,目前人類遺傳病大約有35%跟RNA剪接異常有關,針對這些RNA剪接的藥物靶點來設計藥物,有望推動一些人類疑難疾病的治療。

生物的行為、語言、思考等一切生命活動都由基因所控制,而RNA剪接是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的重要環節之一。負責執行RNA剪接反應的是細胞核內的剪接體,而剪接體需要「動力驅動」蛋白——ATP水解酶/解旋酶進行嚴格的調控,它們在催化剪接體構象的改變、控制RNA剪接的進程、對RNA進行檢驗和校對等過程中有著極其關鍵的作用,被譽為RNA剪接的「分子時鐘」。

2015年,施一公研究組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裂殖酵母剪接體3.6埃的高解析度結構,首次展示了剪接體催化中心近原子解析度的結構。但如何闡述剪接體重塑蛋白控制剪接體狀態轉變的分子機理,揭示RNA剪接「分子時鐘」精確的原子模型,一直是領域內的核心難題之一。

該研究組利用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重構出了整體解析度為2.5埃的Bactcomplex冷凍電鏡結構,其中,處於剪接體邊緣的結構重塑蛋白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與其激活因子Spp2的解析度高達3.2埃,並搭建了原子模型。在如此高的解析度下,該文解析的Bactcomplex結構首次觀察到了剪接體核心區域中的水分子通過氫鍵參與關鍵剪接位點的識別,以及與金屬離子的配位結合。令人驚喜的是,該結構展示了激活因子Spp2通過四個關鍵的錨定位點,將Prp2固定到剪接體上。Spp2對於Prp2激活剪接體、催化剪接體結構重塑的重要作用也被基於結構設計的大量生化實驗驗證。(記者 鄧暉)

相關焦點

  • 我科學家首次展示RNA剪接「分子時鐘」精確的原子模型
    這篇題為《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剪接體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機理》的論文報導了釀酒酵母處於激活狀態的剪接體2.5埃的高解析度電鏡結構。該結構是目前報導的最高解析度的剪接體結構,首次展示了剪接體狀態轉變過程中的「動力驅動」蛋白——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其重塑的結構基礎,為理解剪接體激活重塑的分子機理提供了迄今最清晰的結構信息。
  • 我科學家首次展示RNA剪接「分子時鐘」精確原子模型 有望推動RNA...
    【科技前沿】  光明日報北京12月3日電(記者鄧暉)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題為《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剪接體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機理》的論文,11月27日在《科學》雜誌以長文形式發表
  • 我科學家首次展示RNA剪接「分子時鐘」精確原子模型-光明日報-光明網
    【科技前沿】    本報北京12月3日電(記者鄧暉)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題為《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剪接體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機理》的論文,11月27日在《科學》雜誌以長文形式發表
  • RNA剪接"分子時鐘"精確原子模型
    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題為《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剪接體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機理
  • 施一公等報導釀酒酵母剪接體處於完成RNA剪接後構象的高解析度電鏡...
    施一公等報導釀酒酵母剪接體處於完成RNA剪接後構象的高解析度電鏡結構中的3』剪接位點如何被識別,第二步轉酯反應如何發生以及成熟的mRNA如何被釋放等關鍵問題提供了重要的結構信息。從1977年首次發現RNA剪接至本世紀初,科學家們通過免疫沉澱、基因敲除、交聯質譜、建立體外剪接反應系統等研究手段,初步建立起剪接體的組裝與解聚的發生過程,以及蛋白與蛋白、蛋白與核酸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調控等複雜的RNA剪接調控網絡。
  • 西湖學者萬蕊雪和西湖大學博士後白蕊等Science發文,報導剪接體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機理
    該結構是目前報導的最高解析度的剪接體結構,首次展示了剪接體狀態轉變過程中的「動力驅動」蛋白——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其重塑的結構基礎,並結合大量生化實驗,闡明了Prp2在前體信使RNA上單向移動的分子機理,回答了Spp2如何通過將Prp2錨定在剪接體上輔助其發揮重塑剪接體的功能等一系列重要科學問題。
  • RNA剪接或許成為治療阿爾茲海默症的潛在分子靶標
    該研究首次發現RNA剪接核心成分與Tau蛋白重疊,在患阿爾茲海默症的人腦中也形成了類似的神經纖維纏結的結構。這也就意味著,除了A蛋白組成的細胞外斑塊沉積與Tau蛋白組成的細胞內神經纖維纏結是誘導阿爾茲海默症患病的原因外,RNA剪接失調也可能是引起阿爾茲海默症的原因之一。
  • 科學家精確比較原子和反原子—新聞—科學網
    致力於氫原子精確測量的德國馬普學會量子光學研究所實驗物理學家Thomas Udem表示,「我認為這是一項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並未參與最新研究的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實驗人員Stefan Ulmer認為,測量結果「堪稱藝術品」。 任何反氫原子都含有一個同反質子「綁定」的反電子。自2002年起,一些小組便在位於瑞士日內瓦附近的歐洲粒子物理學實驗室CERN研究反氫原子。
  • 我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超低溫下原子分子間的碰撞共振
    來源:人民日報近日,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教授和趙博教授帶領的團隊首次成功觀測到超低溫下原子與分子三體系統之間的碰撞共振,揭示了此前只見於理論探討的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的量子本質,解決了超冷量子化學研究領域10餘年來懸而未決的一個難題,相關成果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科學》。
  • 分子、原子中的電子——從量子力學的角度
    前言:很不幸,這是本人在材料物理課上的大作業…一、電子初印象在中學時期,我對分子、原子、電子這些概念的認知大致就在: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則有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並且化學性質跟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關係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
  • 施一公團隊首次捕獲真核細胞剪接體三維結構
    21日,施一公團隊在《科學》(Science)同時在線發表了兩篇研究長文,《3.6埃的酵母剪接體結構》和《前體信使RNA剪接的結構基礎》。第一篇文章介紹了通過單顆粒冷凍電子顯微技術(冷凍電鏡)解析的酵母剪接體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結構,第二篇文章在此結構的基礎上進行了詳細分析,闡述了剪接體對前體信使RNA執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機理。
  • Nature:針對RNA轉錄和剪接的新觀點!磷酸化調節著RNA聚合酶II對不...
    論文通訊作者、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學教授、懷特黑德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員Richard Young說,「凝聚物代表了分子生物學家對基因控制的思考方式的真正轉變。如今,我們為這一思考添加了一個關鍵的新層,這增強了我們對剪接和主要的轉錄複合物RNA聚合酶II的理解。」Young的實驗室一直處於研究凝聚物形成方式和時間以及它們在基因調控中的功能的最前沿。
  • ...學院施一公研究組發文報導釀酒酵母內含子套索剪接體的三維結構
    Spliceosome from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該文報導了RNA剪接循環中剪接體最後一個狀態的高解析度三維結構,為闡明剪接體完成催化功能後受控解聚的分子機制提供了結構基礎,從而將對RNA剪接(RNA Splicing)分子機理的理解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 差異可變剪接分析工具--rMATS
    RI),圖示如下:rMATS是一款利用RNA-Seq數據分析差異可變剪接的工具,它在MATS(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transcript splicing)的基礎上針對有生物學重複的情況提出了新的統計模型。
  • 人類首次發現超低溫下基態分子與原子散射共振
    超低溫度下基態分子與原子之間的散射共振現象,最近在實驗上被人類首次發現。1月18日,中國科大發布重大成果,該校潘建偉、趙博等利用超冷原子分子量子模擬在化學物理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他們通過對磁場的精確調控首次在實驗上觀測到超低溫度下基態分子與原子之間的散射共振,向基於超冷原子分子的超冷量子化學研究邁進了重要一步。
  • 5 篇 CNS 報導,業界傳奇冷凍電鏡技術新突破,如今首次捕獲生命的原子細節
    三年後,冷凍電鏡技術完成了劃時代的突破,首次達到了原子解析度。即利用該技術能清楚地看見大分子量蛋白三維結構的原子種類和分布。冷凍電鏡技術的突破,將不僅僅在結構生物學引起一場風暴,也將對相關研究領域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 Nature:揭秘RNA結構多樣性在HIV-1剪接過程中扮演的角色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Determination of RNA structural diversity and its role in HIV-1 RNA splicing」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懷特黑德生物醫學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確定了RNA的結構多樣性及其在HIV-1剪接過程中扮演的關鍵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