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武鋼產突破「億噸」,十年來世界唯一

2020-12-25 央廣網

■如今,中國寶武能夠進一步發揮大企業的研發引領與聚集效應,給科研工作者創造一片沃土。加入寶武的各方力量各展所長,拓展鋼鐵業的技術邊界,高溫合金、鈦合金、大交通輕量化材料、碳材料等正在成為研發創新的新重點。「智慧工廠」「一鍵煉鋼」「黑燈工廠」「智慧物流」「遠程運維」……數字賦能之下,越來越多的「黑科技」開始覆蓋全國各大基地

鋼鐵行業迎來一個裡程碑。中國寶武昨天宣布,2020年其鋼產量已超過1億噸,成為近十年來全世界唯一一家年產量突破「億噸」的鋼鐵集團。

1996年,中國鋼年產量第一次超過1億噸。1999年新中國成立50周年國慶,上海團隊負責製作的鋼鐵花車駛過天安門廣場,全國人民都看得到上頭的醒目字樣:「年產鋼1億噸」「鋼產量世界第一」。

20多年前的「1億噸」,是「九五」期間舉國振奮的大事件。新中國成立伊始,鋼鐵產能就是體現中國工業化程度的重要標誌。當時中國鋼鐵產能的世界佔比,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0.1%,提升至超過13%,第一次成為世界最大鋼鐵生產國,為中國製造走向世界舞臺奠定基礎。

去年全年,中國鋼產量已佔全球的54%。從全國1億噸,到一家企業1億噸,直觀地看,是中國經濟體量滄海桑田的巨變。然而,兩個「1億噸」之間,還有更深層的變化。

「億噸」後,追求極致產能效率

伴隨入世後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國內鋼鐵業十多年高歌猛進。發展的同時,也催生了種種問題。

2016年,寶鋼集團與武鋼集團聯合重組成立中國寶武時,正是我國開始全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際。鋼鐵行業去過剩產能,是重要的改革任務。

中國寶武本身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產物。兩大鋼鐵巨子以瘦身健體為目標實施聯合重組,為全國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解決粗放發展問題提供了實踐樣板。

4年後,中國寶武的「1億噸」突破,依然深深植根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土壤之上。近兩年裡,中國寶武依靠市場化方式,主動作為,在國內鋼鐵業開啟規模速度空前的「大整合」:先後重組安徽馬鋼和山西太鋼兩大鋼企,同時入主重慶鋼鐵、託管中鋼集團。

如今的「1億噸」既是加法,又是減法。加的是強強聯合,馬鋼、重鋼等的加入,使中國寶武站上了億噸平臺;減則是持續淘汰落後產能,告別汙染排放、同質化競爭、低效傳統模式,減去影響發展質量的負面因素。

「實現『億噸』後,我們將全力追求極致的產能效率。在不新增投資的情況下,提高高端產能利用率,充分挖掘產能空間。」中國寶武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德榮表示,「十四五」期間,企業將繼續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保持快節奏的聯合重組步伐,力爭終結國內鋼鐵行業「散、小、亂、低、差」野蠻生長的局面,並且打破現有的國際鋼鐵市場、原材料市場的競爭格局,增強中國鋼鐵業的世界話語權。

「1億噸」背後,供給側的新貌已經開始顯現。如今,中國寶武能夠進一步發揮大企業的研發引領與聚集效應,給科研工作者創造一片沃土。加入寶武的各方力量各展所長,拓展鋼鐵業的技術邊界,高溫合金、鈦合金、大交通輕量化材料、碳材料等正在成為研發創新的新重點。「智慧工廠」「一鍵煉鋼」「黑燈工廠」「智慧物流」「遠程運維」……數字賦能之下,越來越多的「黑科技」開始覆蓋全國各大基地。

我國提出碳中和目標後,中國寶武著眼供給側,更清晰看到了發展綠色製造技術,是解決未來鋼鐵業的立身根本、發展大計。中國寶武提出,「十四五」期間將從視覺和嗅覺淺層次的汙染治理,進入更深層面:從工藝上解決高排放高消耗問題;研發推廣長短流程低碳冶金技術路線;推進標準化網絡型短流程鋼廠的布局。

在鋼鐵業綠色發展領域,中國寶武已經著手探索氫冶金,推進碳捕捉利用、冶金和碳利用工藝的耦合等前沿技術。

隨著集中度提升,這些探索不是一兩座鋼廠的「樣板房」,而將成為服務於整個鋼鐵行業乃至傳統製造業綠色發展的創新路徑。

從「老大」到「強大」的戰略抉擇

日本新日鐵、韓國浦項制鐵和中國的寶鋼,都曾是鋼鐵業聚焦做精品的代表,均重視長期研發、技術積累,並不過於看重產能規模上的快速增長。然而,當資本「兵臨城下」時,它們一度都感受到了莫大的壓力。

面對全球競爭格局,中國寶武從誕生之初開始,就需要在十字路口做出抉擇:是繼續沿襲老牌鋼鐵巨頭的傳統發展路徑,還是轉變思路,在更高層次上重新謀篇布局?

中國寶武經營者敏銳地觀察到,現代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為企業突破地理限制、打破規模邊界提供了技術基礎;全球化大勢不可逆轉,也為企業規模化發展帶來產業的專業化創造空間。

「大和精可以同時兼顧。按照我國鋼鐵業從『老大』變『強大』的時代要求,我們也需要去除『小而精』的思想枷鎖,瞄準更加高遠的產能目標。」寶武經營者表示。

在一次中國寶武內部會議上,陳德榮曾自問自答地說道:「追求『億噸寶武』有什麼價值?」他的思考是,這樣的規模可以帶來極致的專業化分工,繼而形成生產組織運行穩定,使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前所未有地提升。

在中國寶武對未來的設想中,如果將10座甚至20座鋼廠的多元化配套業務進行整合,用智慧製造打破時空界限,就能讓整個鋼鐵業默契得宛若一座巨大的工廠。這樣的設想,過去在一座鋼廠裡再怎麼改進工序,都無法實現;同樣,僅僅依靠資本擴張而非專業化整合,也不可能成功。

最近對馬鋼的重組整合中,新路徑已展露端倪:一些同質化低效業務得到調整,一些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小板塊」提檔升級。智慧製造加速覆蓋,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產品層出不窮,成為當前引領企業營收利潤雙增長的核心競爭力。

邁入「億噸」規模之際,中國寶武還提出了明確的「萬億營收」目標,即在「十四五」期間打造若干個千億元級營業收入、百億元級利潤的支柱產業和一批百億元級營業收入、十億元級利潤的優秀企業。(記者 徐蒙)

相關焦點

  • 湛江港:十年實現年吞吐量1億噸到3億噸跨越
    改革開放40年來,湛江港發揮區位優勢作用,與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航。2017年,全市港口吞吐量2.82億噸,同比增長10%,排名全國沿海主要港口第11位,增速連續多年居全國沿海港口前列。  作為湛江最大的公共碼頭營運商,湛江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擁有生產性泊位37個,其中1個40萬噸級散貨泊位、2個30萬噸級原油泊位、1個25萬噸級鐵礦石泊位、2個15萬噸級貨櫃泊位和1個15萬噸級煤炭泊位,以及粵西地區唯一的保稅物流中心(B型),港口年通過能力超過1億噸。
  • 中國石油油氣產量突破2億噸,天然氣當量首超原油
    2020年中國石油國內油氣產量當量歷史首次突破2億噸,這是繼1978年原油產量突破1億噸之後,實現的又一個歷史性跨越。天然氣產量當量首次突破1億噸,同比增加116億立方米,是歷史增量最大的一年,首次超過國內原油產量。
  • 年產鋼突破1億噸!鋼鐵航母中國寶武問鼎全球第一
    1996年,中國鋼年產量第一次超過1億噸。1999年新中國成立50周年國慶時,上海團隊負責製作的鋼鐵花車駛過天安門廣場,全國人民都看得到上頭的醒目字樣:「年產鋼1億噸」「鋼產量世界第一」。  中國寶武集團今天在上海宣布,2020年其鋼產量已超過1億噸,成為近十年來全世界唯一一家年產量突破「億噸」的鋼鐵集團。  不光是加法  20多年前的「1億噸」,是「九五」期間舉國振奮的大事件。  新中國成立伊始,鋼鐵產能就是體現中國工業化程度的重要標誌。
  • 鋼鐵航母中國寶武年產鋼突破1億噸!中國鋼企問鼎全球第一
    「我宣布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2020年煉鋼產量突破1億噸,『億噸寶武』今日夢圓。」在25分鐘後的「億噸寶武」達成儀式上,中國寶武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德榮正式宣布中國寶武跨入「億噸寶武」時代,成為了中國首家實現億噸年產量的鋼鐵集團,問鼎全球鋼企粗鋼產量之冠。這一年產量相當於24年前的全國產量。 陳德榮隨後激動哽咽,我們見證了這一跨越歷史的時刻。
  • 董登新:中國鋼鐵打造10億噸神話
    1973年美國粗鋼產量創下至今最高歷史記錄1.368億噸,後來便一直維持在7000萬噸至1億噸之間。而日本粗鋼產量則從1973年至今一直維持在9000萬噸至1.2億噸之間。因為美國和日本早在1970年代進入「後工業化」時代,因此,在後來的半個世紀中,日本和美國的鋼鐵產量基本上處於「零增長」狀態。與此相反,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鋼鐵產量一直伴隨著中國經濟高速增長。
  • 山東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14億噸
    本報青島12月24日訊(記者 趙波 通訊員 張矛) 12月24日,山東港口舉行貨物吞吐量突破14億噸、貨櫃吞吐量突破3000萬標箱、海鐵聯運突破200萬標箱暨第70條貨櫃班列開行、「青島-秦皇島」內貿貨櫃班輪航線首航慶祝活動。
  • 山東省新增煤炭資源量17.76億噸
    原標題:山東省新增煤炭資源量17.76億噸   山東省政府12月24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透露,2011年至2020年的十年間,山東省新發現大型及以上煤礦產地4處、
  • 臺中港貨量首次突破億噸 將在ECFA中扮特殊角色
    臺中港貨量首次突破億噸 將在ECFA中扮特殊角色 2010年12月21日 14:11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湛江港集團本部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億噸
    原標題:湛江港集團本部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億噸 通訊員 周輔 攝 湛江港集團再傳喜訊:隨著湛江港300號泊位「拉丁」輪鐵礦22日完成卸船作業,湛江港集團本部(湛江港集團所屬碼頭)年度貨物吞吐量達到1億噸,首次實現「億噸」突破,預計全年可完成貨物吞吐量10110萬噸。其中1至11月,湛江港集團主要貨源煤炭、石油、貨櫃貨物吞吐量分別同比增長16.5%、3.5%及26.5%,均刷新歷史紀錄。
  • 北方第一大港天津港的貨物吞吐量突破3億噸大關
    在喜迎新中國成立61周年之際,10月1日,中國北方第一大港天津港貨物吞吐量突破3億噸大關,比去年提前19天完成。今年以來,天津港持續加強生產組織、貨物集疏運、貨櫃航線開發等工作,生產保持高效有序進行。同時,天津港加大物流網絡建設和功能拓展,使港口裝卸業、國際物流業、港口地產業和綜合服務業四大產業均獲得長足發展。
  • 蘭成渝管道輸送成品油突破1億噸
    中工網訊 9月10日10時20分,中石油西南管道公司成都分控中心監控數據顯示,途經甘、陝、川、渝4省市、40個縣市區的蘭成渝成品油管道,歷時17年,向沿線西北、西南地區輸送能源「血液」1億噸,為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作出突出貢獻。
  • 寧電外送十年 突破4100億千瓦時
    十年來,寧夏累計外送電量突破4100億千瓦時,為寧夏當地創造各類經濟效益超826億元,直接和間接增加就業崗位3.8萬個,加快了寧夏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變,同時為保障華北、華東地區電力需求發揮了積極作用。
  • 山東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14億噸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4日訊 今天,隨著第70條貨櫃班列開行,山東港口貨櫃海鐵聯運突破不僅拓展內陸貨源,一年來,山東港口還主動爭取全球前20大船公司在山東各港口開航線、升運力,實現載箱量2.4萬標箱的全球最大貨櫃班輪常態化靠泊;新增貨櫃航線35條,其中外貿航線18條,貨櫃航線總數達到300條,航線數量和密度穩居中國北方港口首位。
  • 平均年產量超過1億噸,日本鋼鐵工業實力有多強?
    在上世紀70年代,日本與美國、蘇聯是世界僅有的三個年產鋼在一億噸以上的國家。雖然今天日本鋼鐵產量同巔峰期相比下降了一些,但是在國際鋼鐵市場依然是絕對強者,鮮少有匹敵者,每年出口量高達3000萬噸。
  • 山東十年新增金資源儲量近3000噸
    新華社濟南12月25日電(記者邵琨)記者25日從山東省自然資源廳了解到,山東十年來新增金資源儲量2957.62噸,探明資源儲量保持高位增長。2011年至2020年,山東省組織開展了找礦突破戰略行動。膠東地區一躍成為世界第三大金礦區,穩固了山東省全國最大黃金生產基地的地位。另外,山東省在富鐵礦勘查方面也實現重大突破。
  • 2017年蘇州港吞吐量超6億噸
    2017年蘇州港吞吐量超6億噸 發布日期:2018-01-16 15:40 來源:蘇州市政府辦公室 字體:[大 中 小] 2017年,蘇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6.05億噸,港口吞吐量突破6億噸大關,同比增4.35%;外貿貨物吞吐量1.54億噸,同比增1.93%;貨櫃貨物吞吐量588萬標箱,同比增7.23%。
  • 年產10億噸,作為鋼鐵大國,中國為何被澳洲擊中軟肋?
    有外媒分析,中澳貿易摩擦,澳大利亞正意圖通過抬高鐵礦石價格來擊中中國軟肋,彌補此前澳洲其它對華出口商品的虧損。那中國為何會被澳大利亞在鐵礦石上反將一軍呢? 年產10億噸,位居世界第一 鋼鐵作為工業化基礎原料,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發揮在巨大的作用。
  • 世界上第一個港口吞吐量超過10億噸的港口:寧波舟山港
    歐洲最大的海港,荷蘭的鹿特丹港,19世紀80年代曾是世界上第一大港口,到了2016年其港口吞吐量僅列世界第十,為4.61億噸。寧波舟山港港區分布圖扼守馬六甲海峽的新加坡港,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逐漸超越荷蘭鹿特丹港,成為世界第一大港,2016年新加坡港吞吐量達到5.74億噸。
  • 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我省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成果
    12月24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宇向東,廳二級巡視員李克強介紹我省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宇向東指出,2011年至2020年,我省組織開展了找礦突破戰略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