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最為出名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所透露的藝術和思想是很值得人思考的,比如拿今天要講的案例來說,原著二十七回中,張青孫二娘夫婦在孟州道開黑店,做人肉包子,武都頭十字坡巧遇張青,當時孫二娘本想暗害武松,被武松察覺,雙方起了衝突,恰好張青及時趕到,制止了二人,於是孫二娘夫婦道歉,與武松成了結義兄弟。
孫二娘夫婦是好人嗎?並不是,他們開黑店,殺害無辜的過路商客,還將人做成了人肉包子,可謂是喪心病狂,可說來奇怪的是,這兇神惡煞的二人卻有三種人不殺,哪三種人呢?一為雲遊僧道,二為江湖上行院妓女,三是各處犯罪流放的人。
這就有意思了,為什麼張青孫二娘認為這三種人不能殺呢?回答這個問題前,筆者說過他們其實並不是好人,能在十字坡開黑店,還用蒙汗藥將過路商客吃了,切碎了做黃牛肉賣,還做成包子饅頭,這種行為與禽獸無異,然後這喪盡天良的夫妻卻也不殺這三種人,張青的理由是雲遊僧道日子清苦,妓女謀生很不容易,而流放的罪犯中有不少英雄好漢。
細細深究起來,這理由根本站不住腳,那按這麼說,無辜客商就沒有日子慘澹的嗎?他們中就沒有生活很不容易的好漢?所以說孫二娘夫婦不殺這三種人的原因其實並不是如張青所說那般,那原因是為何?
很簡單,其實雲遊僧道、妓女和流放的罪犯與客商最大的區別是,他們都是社會邊緣人士,常年開黑店的人怎麼可能有憐憫之心,張青孫二娘夫婦不殺這三種人,其實都是因為他們自己也算社會邊緣人士,對比 這三種人,他們也有一種同病相憐的感覺。
雲遊僧道所在的寺院,妓女棲身的妓院和黑店,其實都是脫離了朝廷所掌控的主流社會,說白了,咱們可以稱其為"江湖",江湖中人行事都有自己的原則,如果一旦違反規則必然會受到其實江湖人士的唾棄。
這些不被主流社會認可的社會邊緣人士,自然對江湖有種歸屬感,如果被江湖所唾棄,這種傷害可就遠比被朝廷通緝來的大得多,像魯智深也是一樣,他打死鎮關西後,他只能去五臺山做和尚,流浪於江湖,那這裡也暴露了另外一個問題,孫二娘夫婦雙手血腥,殺人無數,能被江湖認可,武松為何會毫不介意和他們結拜呢?
這就要好好講講江湖了,江湖在大家眼中的定義是什麼呢?是除暴安良,替天行道嗎?或者是肝膽相照,忠義無雙,呵呵,其實那是金庸老先生所幻想的浪漫主義江湖,真實的江湖原比這要殘酷的多。
金庸武俠中,傻傻的郭靖能贏得美人心,讓黃蓉死心塌地跟著他,可真實的江湖中,這種人只會被騙得一無所有,真實的江湖中人基本都是些不服從主流規則的狠人,他們心狠手辣,性格詭詐,而且從不缺乏一顆冰冷的心。
施老先生顯然是知道真正的江湖是怎麼樣的,在原著中,王倫讓林衝納一個投名狀才能上山,這代價便是取一個無辜客商的人頭,還有宋江為了騙秦明入夥,竟然讓王英假扮秦明,血洗了青州一帶的村莊,讓秦明無路可走,只能答應入夥,而為了讓朱仝入夥,宋江下令讓李逵砍死了只有四歲的小衙內,以上種種情節可謂是數不勝數,其實這才是江湖。
所以在這江湖中,孫二娘夫婦開黑店做人肉包子並不被江湖人恥笑,他們也沒有壞了規矩,所以這二人也以好漢自居,武松也接受和他們結拜。
說到底,整部水滸呈現的是昏君奸臣當道,小百姓被官府欺壓也只能忍氣吞聲,那既然主流社會如此糜爛,自然要有人出來反抗,當然這些人並不是聖人,他們也可能不是為了什麼崇高的理想而戰鬥,僅僅只是活得不爽,但有這種反抗精神也是不錯的,在不少人眼中,寧願看在江湖開黑店做人肉包子的孫二娘,也不想看這吃人不吐骨頭的高俅,孫二娘夫婦做事還會遵守點江湖規矩,可高俅眼裡卻只有利益和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