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天氣雷達圖突變空白,只是小技術故障!氣象臺表態:很快搞好

2020-12-10 中國氣象愛好者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今天在訪問中央氣象臺網站時,天氣雷達一欄突然變成了全國空白。在點開天氣雷達二級頁面時,圖像上更是顯示:目前無該類產品或預報,感謝您的關注!

在現代社會,雷達是判斷天氣預報天氣的重要技術手段和載體,和雲圖一起構成了氣象監測網和預報網。可以說,我們的天氣預報能有現在這麼準這麼精確,氣象雷達功不可沒。那麼,氣象雷達到底是什麼?它對天氣預報到底有啥作用呢?

氣象雷達顧名思義,就是專門用於天氣觀測和探測的雷達,是大氣遙感設備的一種,主要通過無線電微波探測大氣中的粒子情況,從而幫助天氣預報員更好的掌握天氣。我們路過氣象臺時,往往會看到一個碩大的白色圓球,那個就是氣象雷達的天線罩,是用來保護雷達的。真正值錢的核心設備都藏在天線罩裡,就是氣象雷達的天線。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人首次應用雷達到氣象領域,從此之後氣象雷達成為天氣觀測和天氣預報的標配。我們最為熟悉的,是「番茄炒雞蛋」那樣的雷達回波圖,那是判斷下雨下冰雹的,一般綠波下小雨,黃波下中雨,橙色回波下大到暴雨,紅色回波暴雨到大暴雨,到紫色回波就有可能下冰雹。事實上,雷達的功能遠比回波圖顯示的更加強大。

6月1日,我國濟南多地出現的雷暴雲

雷達對天氣預報員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特別是臨近的強對流天氣、颱風,雷達是最準的,對天氣預報員來說,發暴雨和強對流的短期臨近預警必須要藉助雷達。對氣象愛好者和普通人來說,雷達也非常有用。

今天,也就是6月2日,一條強大的雨帶已在我國中部形成,江南多省將面臨今年以來最強的暴雨。雲圖可見,雨帶非常清晰。按照道理,雷達圖上應該會有一條黃中帶紅的強烈雨帶回波,但今天沒有,說明確實出了故障,可能是信號接收發送、顯示方面等等。從上午到現在還沒恢復,說明故障還比較難解決。正因為此,中央氣象臺發了道歉微博,還發了一個鞠躬圖,說明他們意識到了問題,並且非常重視。

相關焦點

  • 我國氣象雷達圖突然變空白 緊急查明助力夏糧收穫
    寒來暑往,中央氣象臺守護共和國70年,每年的這個時節,是全國小麥喜獲豐收的季節,氣象預報也成為農民朋友普遍關注的焦點。就在昨天,有網友發現中央氣象臺網站天氣雷達一欄突然變成了全國空白。在點開天氣雷達二級頁面時,圖像上更是顯示:目前無該類產品或預報,感謝您的關注!隨後,中央氣象臺發了道歉微博,還發了一個鞠躬圖,表明這只是一個技術問題,正在解決。當天天氣狀況也正常進行預報。
  • 中央氣象臺官方吐槽:天氣預報是不準的,不如學看氣象雷達圖
    今天早上如常刷天氣預報,結果被中央氣象臺的一番操作驚呆了!中央氣象臺居然官方明確表示:「天氣預報是不準的!」雖然編輯部的同事也經常吐槽說我寫的天氣預報不準,「說下雨又不下雨,騙子!#金瀚玩帆板遭遇颱風#一下就上了熱搜,當時,就把中央氣象臺給嚇到了,來「颱風」我居然沒有預測到,這是重大失職啊!結果一查,並不是颱風……只是一種強對流天氣。根據中國天氣網的統計,颱風通常在6月-9月才會光顧中國。
  • 雷達圖一片空白,全國大部晴空萬裡!權威預報:大規模雨雪在醞釀
    2月22日上午,從風雲4號高清可見光衛星雲圖上看,此前影響我國中東部多地的降水雲系已經東移減弱,東北多地的強降雪也已經顯著減弱,之前還籠罩在陰雨天氣中的湖北、湖南、江西等地,今天都逐漸開始雲開霧散見到明亮的陽光,儘管如此,西南地區的貴州重慶四川多地還有一片比較大範圍的陰雲。
  • 中央氣象臺官方吐槽:天氣預報是不準的!
    如常刷天氣預報結果被中央氣象臺一番操作驚呆了!中央氣象臺官宣:天氣預報是不準的!當時,就把@中央氣象臺給嚇到了:來「颱風」我居然沒有預測到,這是重大失職啊!結果一查,並不是颱風……只是一種強對流天氣。根據中國天氣網統計,颱風通常在6月-9月才會「光顧」中國。但是,網友並沒有因此放過氣象臺,紛紛舉例,你家天氣預報就是不準的!於是就有了昨天上午這一幕中央氣象臺髮長文怒回:天氣預報是不準的!
  • 雷達圖「萬裡水龍」出現,梅雨組團衝進東北?權威數據:多地暴雨
    而從雷達圖上看,和這道廣闊雨帶對應的是,一道寬闊的回波帶從我國西南地區東部延伸到華東地區和東北地區,在這道回波帶上,無論是江南西南還是東北,雷達回波強度還都不弱,這代表著局地的雨勢還下得不小,綿延大半個中國的回波帶就像一條跨越萬裡的「水龍」。
  • 上海雷達突現「颱風」,氣象臺升級暴雨預警!權威預報:有大暴雨
    7月6日上午,從風雲4號高清可見光衛星雲圖上看,今天上午從四川盆地到長三角地區有一道清晰濃厚的降雨雲帶,這正是我國長江中下遊沿線正在發瘋的梅雨帶。在這當中,位於我國長三角地區的江蘇上海多地風大雨急,不少網友驚呼「這是不是颱風來了?」
  • 雷達圖紅波大量湧現,北方「壞雨」又開始了!河北山西局地有冰雹
    7月1日下午,我國華北部分地區的天空突然開始變暗,甚至開始起風和打雷,這是一場雷雨正在這一地區迅速爆發的徵兆,而從雷達圖上看,我國華北地區出現了大量塊狀的雷達回波,密密麻麻的如同起「疹子」,而從回波強度上看,部分回波顏色深紅,表明局地雷雨還特別厲害。
  • 密集饅頭雲進入華北局地白晝如夜,氣象臺:來者不善!
    5月21日下午,從風雲4號高清可見光衛星雲圖上看,我國北方的天氣非常的不平靜——下午15點,從可見光衛星雲圖上看,一個漩渦狀雲系開始進入我國內蒙古地區,而在這個漩渦狀雲系的東南方向,華北平原上正甩出一系列的白亮的雲團,膨脹如同饅頭。
  • 今天多地天氣預報出大錯了!中央氣象臺:電話已被打炸...
    今天,不少網友看到自個兒家的天氣預報有點懵,部分地區氣溫將飆升或驟降!北方的氣溫比南方還南方?中央氣象臺連發多條微博緊急回應...@中國天氣:13個省份出現天氣預報異常 今天早上,多地網友被天氣預報嚇壞了,部分地區氣溫將飆升或驟降! 比如下面這是濟南的天氣預報,顯示濟南氣溫將飆升,春節最高將近30度?
  • 央視《天氣預報》 最早主持從氣象臺中產生(組圖)
    央視本身主持人不多,對氣象知識也不了解,就決定由氣象臺派人擔任主持。很快,中央氣象臺內部開始「海選」主持人,從一個二三十人的大名單裡層層選拔,最後篩出一男一女兩個人選。34歲的韓建鋼當時已經是氣象臺的預報員,專業知識紮實,人長得精神,雖然說話帶點鄉音,但很清楚,不妨礙觀眾理解,他成為最後選定的男主持人,女主持人則定為氣象臺職工李援。
  • 上海天氣預報準確率達到95%
    雖然上海目前的氣象裝備水平和數據收集系統與發達國家尚有差距,但與過去相比進步很快,而且上海的天氣預報技術和判斷能力較強。  據上海市氣象局介紹,支撐上海天氣預報準確度的裝備技術體系已趨於完整,氣象衛星、世界上最為先進的雷達、強大的計算機系統以及分布面越來越廣的自動觀測點成為技術體系的主體。過去最為薄弱的海洋氣象觀測也在取得突破,近期在東海建立了第一個海洋自動觀測站。
  • 基於雷達圖的學生學業水平評價技術
    來源:《中國教育信息化》 作者:陳宗榮  摘  要:網上統一閱卷漸漸成為各級教學質量監測的常態化方式
  • 中央氣象臺發布國慶中秋假期天氣預報
    來源:中央氣象臺中央氣象臺發布國慶中秋假期全國天氣預報:預計10月1日至8日,全國大部地區天氣總體適宜,極端災害性天氣出現可能性不大,無持續性霧和霾天氣。2日至4日,湖北、河南南部、安徽南部、浙江等地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局地伴有短時強降水和雷電等強對流天氣。6日至8日,海南島及南海北部海域有較明顯風雨天氣。西南地區東部和西北地區東南部多陰雨。雨日有5~7天,以小到中雨天氣為主。其中2日至3日,陝西南部、重慶及貴州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大氣擴散條件總體較好。
  • 山東省氣象臺:
    以人才帶動技術創新  在山東省氣象臺,一批中青年骨幹正成為行業領域的專家,在氣象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研究和總結天氣是副臺長楊成芳的生活常態,20餘年的預報員生涯,使她深切體會到預報員的成長離不開「勤奮積累」和「探索創新」。作為山東降雪預報領域的學科帶頭人,她在冷流降雪、降水相態方面取得豐碩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渤海海效應暴雪的多尺度作用機制,建立了系統的冷流降雪概念模型和預報技術指標體系,為冬半年降雪預報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
  • 天氣預報背後的誤讀 客觀預報不準還是主觀感受差異
    此前一天,中央氣象臺預報,京津冀地區將於次日迎來入汛以來最強降雨。不過,直到8月12日中午前後,北京部分區域才出現一陣分散性降雨。網上很快熱議起來,有的調侃「龍王進京需要核酸檢測,大雨還在路上」,有的則抱怨「被天氣預報忽悠了,真不該為大雨取消事先定好的約會」。
  • 中央氣象臺發布預警!本周溫州天氣...
    中央氣象臺發布預警!本周溫州天氣......冬至俗稱「冬節」民間也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在咱們溫州冬至吃的最多的還是湯圓但我國幅員遼闊冬至節氣,真正的隆冬開始了咱們也深深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本周溫州雨水離場但這個晴天只是「曇花一現」周三陽光退場
  • 氣象圖_氣象圖是什麼意思-天氣網氣象百科
    指根據同一時刻測得的各地天氣實況,用數值或符號按一定格式填在空白地圖上,反映廣大地區天氣實況和形勢的圖。氣象圖主要有地面氣象圖和高空氣象圖兩種。地面氣象圖填寫的數值和符號有海平面氣壓、氣溫、露點、雲狀、雲量、能見度、風向、風速、現在天氣、過去天氣等,根據圖上氣壓值描出等壓線,結合溫度、露點、天氣現象標出各類天氣系統和天氣形勢及其天氣分布等。高空氣象圖填寫的數值和符號有關層次的高度、溫度、溼度、風向、風速等,根據圖上高度和溫度值分別描出等高線和等溫線,從而顯示出空間天氣系統及其天氣形勢的分布。
  • 新知| 天氣預報是如何誕生的?智慧氣象揭秘風雲變幻
    「梅姑娘」原地轉圈,小夥伴們的內衣都不夠用了,出門更是養成必看天氣預報的習慣。如今的天氣預報幾乎可以做到實時更新,時間可精確到半小時內所在區域是否下雨颳風,那天氣預報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呢?  「天氣預報的結果很簡單,但是製作過程非常複雜繁瑣。」江蘇省氣象臺預報技術研發科劉安寧說,天氣預報簡單分為五個步驟:氣象觀測、數據收集、綜合分析、預報會商、預報產品發布。
  • 天氣驟變,4月19號張家口市氣象臺連續發布藍色預警
    張家口天氣驟變,氣溫降到零下三四度,前三天風和日麗,氣溫達到零上二十度,這三天,氣候突變,今天上午下雨,下午風太大了,達到七八級,窗外呼呼的,聽著慘的慌,張家口市氣象臺2020年4月19號一天之內連續發布霜凍藍色預警,寒潮藍色預警,雷電黃色預警,大風藍色預警。
  • 走近天氣預報員(深度觀察)
    科技進步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數值天氣預報是「國之重器」,我國自主研發的數值預報體系表現越來越出色清晨6點,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腳步匆匆地到崗。中央氣象臺會商室裡,幾名徹夜值守的同事仍在忙碌。他們「無縫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