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1月17日消息據臺媒報導,臺灣嘉義縣水上鄉三界埔、中埔鄉地區,發現遭外來物種「沙氏變色蜥」入侵越發嚴重,局部密度極高,已影響原棲地生物生態;臺灣師範大學、宜蘭大學近日將合作試圖全面移除。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六年多前,三界埔地區首度發現外來物種「沙氏變色蜥」,臺當局「農委會林務局」委託臺灣師範大學教授杜銘章等人調查;去年底,學者警告:「沙氏變色蜥」族群快速增加。
三界埔村長劉志成說,村民反映天氣炎熱時,在院子裡就能看到幾十隻「沙氏變色蜥」,幼童還好奇抓來玩。
據稱,沙氏變色蜥最大特徵是喉囊呈鮮豔的橘紅色,原產古巴、牙買加等加勒比海熱帶島嶼,長約四至六釐米,重約四至八克;動作敏捷,有很強的領域性,通過打鬥驅離其它接近的蜥蜴,甚至會咬人;臺灣嘉義大學生物資源系教授蕭文鳳說,沙氏變色蜥食源很廣,幾乎是看到什麼、就吃什麼,包括螞蟻、蜘蛛等,威脅到臺灣原生種攀木蜥蜴的地盤。(郭強)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