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節,教你掛艾蒿與菖蒲的時間和方法

2020-12-22 小易生活

正如大家所期待的,明天就是端午節了。我們期待的又一個小長假要開始了,端午佳節舉家團圓包粽子、掛艾草、菖蒲、看划龍舟比賽,緬懷屈原。又是一個難得的團聚時刻。

無論在農村還是城市都流行著在端午節在自家的門上掛上艾草和菖蒲,而這一風俗習慣也只有來一輩人知道掛艾草和菖蒲的時間與方法了,年輕人大多都是比較隨意,沒有老一輩的嚴謹。那麼一般在什麼時候掛艾草菖蒲和是怎麼掛的呢?下面我們就來具體說說。

對於民間插艾的說法,五月第一天就可以插艾蒿和菖蒲了。這裡面說的艾,就是農村野外到處都有的艾草,屬於蒿子,又叫艾蒿,有一種非常特別的香氣。據說艾蒿香氣能闢邪驅毒蟲,還可以讓一些「不乾淨」的東西不能進家門,保家人平安。

當然,插艾蒿要和菖蒲一起掛著,如果說艾蒿是「文」的話,那麼菖蒲就是「武」,艾蒿和菖蒲掛在門兩邊就是「文武門神」把守大門,百毒不侵,百無禁忌,家宅平安,風調雨順。

艾蒿到底要插在哪裡?

一般來說,只要房屋有對外通風的地方都要插艾蒿和菖蒲。比如各種門,還有窗戶,都是掛兩邊,或者掛在中間吊著,也有的農民用交叉放著,總之,通風地方有艾蒿就在農民心中起到去除病痛,保家平安的念想。而掛艾草和菖蒲的時間一般都選擇在當天的早上。

其實,端午插艾真正的作用是用艾蒿的特殊香氣來驅趕五毒蟲的。端午期間,氣溫升高,各種野外的毒蟲開始活動頻繁了,比如毒蛇、蜈蚣等等,這些有毒爬行蟲類跑到居民家裡冷不丁的可能會被咬,但是艾蒿的特殊香氣能驅趕這些毒蟲,如果房屋大門窗戶等都掛著艾蒿,艾蒿的香氣四處飄逸,毒蟲就不敢靠近。

相關焦點

  • 浙江寧波:端午插艾,來了解一下艾蒿和菖蒲這對「CP」的「朋友圈」?
    「菖蒲要嗎?5元一把。」端午節臨近,寧波多家菜場門口都有小販開始叫賣已經組好「CP」的艾蒿和菖蒲。 「端午插艾」的習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其實,艾蒿和菖蒲還有一些擁有「有趣靈魂」的「好朋友」,值得了解一下。
  • 端午門口慣掛艾草菖蒲 民間視其為防疫驅邪靈草
    一個水裡生,一個土裡長,一個是挺拔如利劍,一個是曲折如花邊,本是兩種相異的植物,卻因端午在各家的門楣上相遇相伴。  「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就像貼上一道靈符,可以趨利避害。老杭州人過端午,一般會將艾草、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在門楣上。
  • 「佳作欣賞」劉海豹:艾蒿和菖蒲都是繁體字
    佳作欣賞艾蒿和菖蒲都是繁體字文/劉海豹1.艾蒿是繁體字菖蒲也是它們都是從竹簡裡長出來的是《離騷》和《天問》裡長出來的草2.艾葉和菖蒲都有藥香味能治楚國的病。每一年端午都有好雨水淋在艾蒿和菖蒲上,在民間葳蕤門楣,是疆域的界碑插上艾條,可驅邪避兇6.二千多年了。
  • 端午佳節閒聊植物——艾蒿
    端午節日話艾蒿又到了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俗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都會把艾草作為一種闢邪的作用插在門窗等等。小時候在老家,記得老家的習俗是拴五彩線,老人用五彩線與布塊、麥杆縫補成很好看的老虎、蝴蝶等形狀,佩戴或掛在胳膊或手指上,還不斷的叮囑,戴上後第二天一定要早起,否則,五彩線會變成蛇,因此我們都很害怕,端午節的第二天一大早便起來,跟大人們一起去地裡採艾草,到現在我懷疑是不是為了小孩們早起才說了這樣一個說法。
  • 端午三友艾蒿 香包 雄黃酒的保健功效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我們要吃粽子,插艾草、掛香包、喝雄黃酒。說到端午節,我們不得不說說端午三友—— 艾蒿、香包、雄黃酒。下面就為大家說說端午三友的功效。專家提醒說,一旦出現中毒症狀應儘快送醫院救治,如一時難以到醫院,可採用催吐排毒的方法:儘量多喝開水,然後刺激喉部探吐。另外,將燒焦的饅頭研細吃下,可吸附毒物;綠豆100克、生甘草3克,一併煎濃汁頻服,也有助於解毒。「與其喝雄黃酒來解毒,還不如直接將其外塗在毒蟲叮咬和長包長癤、生痱子的地方更有效。」
  • 蒸桐子葉粑、掛艾草菖蒲,縫小布猴,這是童年端午節的情景!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端午節又快到了,讀著宋代詞人蘇軾的這首《浣溪沙˙端午》,不禁讓我想起了童年過端午節的情景。
  • 端午節來臨,家裡掛艾草與菖蒲,那你知道為什麼有掛艾草習俗嗎?
    掛艾草也是端午節的一個習俗,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嗎?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們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由於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闢邪。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 六首端午古詩詞:食粽、賽龍舟、插艾蒿,帶你走進濃濃的節日佳情
    五月五,到端陽,又是一年佳節好時光。忙完家中的節慶活動、吃下美味的粽子後,小月也給你們帶來節日的祝福啦!面對今年嚴峻的疫情,大傢伙兒都不敢有一絲鬆懈。在這個端午佳節,我們更要好好祈佑:借這一趟龍舟水,洗去疾病與邪氣;借這一切的風俗活動,褪去所有的災異!
  • 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看完你就什麼明白了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看完你就什麼明白了。端午節專屬文章之艾草篇。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習俗非常多,根據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習俗細節上的差異,雖然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但划龍船、食粽子是普遍習俗。端午節通過傳統民俗活動展演,既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端午節的習俗有扒龍船、食粽子、掛艾草與菖蒲等等。
  • 端午佳節的起源之說,流傳千年不同習俗的美好寓意,你應該了解
    01前言:又到了每年可以放假的節日---端午佳節。據說早在伍子胥之前,人們就已經有了過端午節的習俗。古人在五月採摘蘭草盛行,認為用蘭草的湯沐浴可以解除毒,也有一種習俗是在五月初五掛菖蒲和艾葉,喝雄黃酒來驅鬼。
  •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佳節 闔家安康
    從戰國時代開始,端午節至今已經存在了2000多年,是我國首個躋身世界「非遺」的節日。關於端午節的起源,說法眾多,其中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也有一說,最初端午是中國人祛病防疫的節日。值此端午佳節之際,祝願您闔家安康!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到來了。
  • 又是一年端午節臨近,「五毒月」如何平安度過不「中毒」?
    所以在民間傳統中,人們多會在五月初通過插艾蒿、掛菖蒲和點雄黃等方式,從而達到避邪驅惡、防疫防病的願望。端午節習俗1、插艾草五月五日午,天師騎艾虎,赤口上青天,百蟲歸地府。艾在民間一直用作闢邪之物,荊地常有將艾掛於門上而闢邪的作用。神農本草裡面有描述:主灸百病。作煎,止吐血下利,下部慝瘡,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闢風寒。從上面的詩裡面,我們還可以看出,艾蒿的另一功效就是驅蟲,很多市面上的驅蚊包裡面都含有艾葉。將一把艾蒿仍在廚房看,廚房內的蟑螂都會少很多。
  • 本周末端午節|你認識艾蒿嗎?你會採艾蒿嗎?戳進來↘教你如何識別真...
    開不開心,激不激動今年端午節放假調休時間為6月16日至18日,共3天。那麼,問題來了端午節門前插艾蒿,是我國民間盛傳已久的風俗,至今仍在不少地區延續著。以艾蒿「懸於戶上,可攘毒氣」,《本草綱目》記載:「艾葉氣芬芳,能通九竅,炙疾病。」
  • 端午節採艾蒿
    悶熱的五月,採些艾蒿掛屋裡,在滿屋彌散的輕煙中,過一個有艾陪伴的端午節,接下來的夏天你會過得更舒服。端午前後採的艾蒿,藥性最好。採回來以後,不要馬上用,新鮮的艾是有一點微毒的。可以直接把艾掛在廚房裡晾乾,讓艾的香氣自然揮發,順便起到植物香薰的作用,還能驅蟲蠅和淨化空氣。真是很懷念新鮮艾葉的香氣。從前我媽媽年年都會採艾蒿的,那時候這東西很多。這些年越來越少見了。在北京我就沒怎麼見到過野生的艾蒿,只有一次在妙峰山採到過。可能因為市場的需要,不加節制地採摘艾蒿,才使得它現在芳蹤難覓了。如果實在採不到艾蒿,就去藥店買點艾條回來。
  • 雄黃祛毒 菖蒲滅菌 艾葉驅蚊 香囊防病
    傳承至今的端午佳節擁有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艾葉、蒿草、燻蒼朮、白芷,佩戴香囊,賽龍舟等傳統習俗。 端午佳節 喝雄黃酒以祛毒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 「雄黃」又名雄精、石黃、薰黃、黃金石,作為藥用歷史悠久,其藥性溫、微辛、大毒;歸肝、胃、大腸經;既可外搽又可內服,主要用於殺蟲、解毒,治療癰腫疔瘡、溼疹疥癬、蛇蟲咬傷。
  • 端午插艾草的傳說故事,你知道多少?
    端午的習俗之一是端午這天要插艾草,而艾草可以驅蚊闢邪,那麼大家了解過端午插艾草的傳說嗎?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端午插艾草的的傳說故事以及艾草有什麼功效吧!便對大嫂說:「大嫂,難得你有這般好心,為避殺身之禍,你可在端午節那天在門首上掛菖蒲、艾葉作標記,自會有用的。」別了黃巢,大嫂攜兒背叔回到自己村上,並沿路將此話告知眾鄉鄰。一夜之間傳遍江南一帶,尤其是台州地界。端午節那天,黃巢指揮大軍殺奔江南而來,只見家家戶戶門上都掛菖蒲劍、艾葉,無法下手,如殺下去,又恐錯殺大嫂一家,有失諾言。故而,令手下兵將繞道而過,不可擾亂台州百姓。
  • 端午,來認識認識菖蒲
    大家都知道端午要吃粽子、賽龍舟,許多地方還有飲雄黃酒菖蒲酒、在門窗插艾草掛菖蒲的習俗,甚至有些地方還會泡菖蒲澡。
  • 「粽」情端午佳節!溫州有哪些老習俗?一文覽盡
    隨著端午佳節的臨近,一年一度的划龍舟大賽也即將到來。比賽的時間安排為14、15、18日三天,為不影響學生考試,16和17日兩日停賽。  煮大蒜、卷薄餅  在溫州地區,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有吃薄餅和大蒜的習俗。
  • 我們的節日丨歡聲笑語過佳節 多彩民俗迎端午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鶯」2020年6月25日農曆五月初五端午佳節如約而至包粽子、掛菖蒲、佩香囊……(記者 莫嵐遠)青秀區建政街道聯合轄區愛心企業到茅橋社區孤寡老人丁允榮家中開展端午節慰問活動,給老人帶去節日的問候,宣傳創城工作。老人說:「天氣好的時候,我經常到外邊走走,道路變寬了,也很整潔乾淨。社區和街道的同志也經常來看我,幫助解決生活中的困難。生活在南寧很幸福,很開心!」
  • 京郊艾蒿採收正當時 端午前後艾草茶熱銷
    新京報訊(記者 楊亦靜)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佳節,除了吃粽子和划龍舟外,還有在大門上插艾蒿的習俗,古人認為艾蒿可以驅散害蟲、闢邪消災。近期,京郊延慶區香營鄉新莊堡村的200畝艾蒿地採收正忙,村裡依靠發展艾蒿產業,順利脫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