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我們要吃粽子,插艾草、掛香包、喝雄黃酒。說到端午節,我們不得不說說端午三友—— 艾蒿、香包、雄黃酒。下面就為大家說說端午三友的功效。
雄黃酒:改喝為擦
俗話說「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專家表示,喝雄黃酒不僅達不到驅邪、解毒的目的,反而會中毒。雄黃內含砷、汞等有毒物質,遇熱極易分解為三氧化二砷,有劇毒,即使小劑量服用,也會對肝臟造成傷害。輕者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重者導致中樞神經系統麻痺,意識模糊、昏迷等,甚至會致人死亡。
專家提醒說,一旦出現中毒症狀應儘快送醫院救治,如一時難以到醫院,可採用催吐排毒的方法:儘量多喝開水,然後刺激喉部探吐。另外,將燒焦的饅頭研細吃下,可吸附毒物;綠豆100克、生甘草3克,一併煎濃汁頻服,也有助於解毒。
「與其喝雄黃酒來解毒,還不如直接將其外塗在毒蟲叮咬和長包長癤、生痱子的地方更有效。」專家介紹說,在沒有碘酒和紅藥水消毒的年代裡,用白酒浸雄黃,再泡上幾塊白礬,待酒揮發乾了,便成了雄黃礬。將這種雄黃礬用水打溼後塗抹在被蚊蟲叮咬的皮膚上,可起到「消毒解癢」的作用。他透露,配製雄黃酒的方法極為簡單。將雄黃研成細粉,加入白酒或是酒精,用筷子調勻就能直接塗抹在患處。「由於塗抹量很少,一般不會出現中毒反應。但最好別給小孩子用。」
艾蒿:綠色驅蚊藥天然防腐劑
端午這天,過去家家戶戶都要採集一些艾草、菖蒲懸掛在門戶上,有的用艾葉、菖蒲燒水洗澡,並噴灑在房前屋後。這種風俗歷經千年而不衰。專家教授說,艾葉含有的桉油精具有很強的抑制微生物生長和殺滅細菌的作用,,插艾草、菖蒲來消毒,可謂事半功倍。其中,燻艾草的消毒功效更大。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武漢市中醫醫院風溼免疫科醫生熊源胤指出,艾葉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能,臨床上常用來外用,如艾灸、煎水外洗等。「五月艾的藥效最佳。」
●用艾葉煎水喝,可以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痛經、月經不調等婦科疾病;還能止瀉,對於夏天吃了生冷食物後引起的腹痛效果很好。
●艾條可灸治百病。將艾葉曬乾,搓取艾絨,製成艾柱,置於選定的穴位燃燒,可治百病,這種艾灸療法流傳至今已三千多年了。夏天貪涼後關節疼痛、有風溼關節痛的人可以每天用艾灸燻烤關節,能祛溼散寒。現在日本還有很多灸療師,以艾草為原料專門從事艾治,在日本非常受歡迎。
●把生艾葉用水煎了燻洗可以預防夏天長包長癤生痱子,治療溼疹,還可以很快緩解皮膚瘙癢。把新鮮艾葉塗皮膚上,可以防蚊。孩子常用艾葉水泡腳,還能防治感冒。用艾葉加姜和鹽洗澡還能退燒。而且,越是陳年的艾蒿效果越好。
●艾草、菖蒲燃燒後揮發出的薰香,有著很好的防蟲防蠅作用。陳年的艾草千萬別隨便丟掉,曬乾後就是純綠色的驅蚊藥。每次取3-5根,傍晚點燃後燻房間,能夠殺滅蚊蟲,因為氣味芳香,對*無害,很適合有小孩的家庭。
佩香囊:天然的「空氣淨化器」
「帶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民間就有佩戴香囊以避除穢惡之氣的民俗。專家說,佩香囊,雖是一種民俗,但也是一種預防瘟疫的方法。香囊常用的是蒼朮、山奈、白芷等芳香開竅的中草藥。芳香物質會在頭腦周圍形成高濃度的小環境,中藥成分被吸入後,具有開竅醒神、化溼醒脾的作用。
專家說,在端午時節,隨身攜帶一個香囊,就好像是帶著一個作用非凡的「空氣淨化器」。「大家可以到醫院直接買現成的,也可以讓醫生幫忙開方後自製。」
艾蒿、香包、雄黃酒被稱為「端午三友」,這不僅是端午節的傳統用品,同時也是養生的佳品,以上為大家介紹了端午三友的功效,大家都理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