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三友艾蒿 香包 雄黃酒的保健功效

2020-12-20 尋醫問藥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我們要吃粽子,插艾草、掛香包、喝雄黃酒。說到端午節,我們不得不說說端午三友—— 艾蒿、香包、雄黃酒。下面就為大家說說端午三友的功效。

雄黃酒:改喝為擦

俗話說「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專家表示,喝雄黃酒不僅達不到驅邪、解毒的目的,反而會中毒。雄黃內含砷、汞等有毒物質,遇熱極易分解為三氧化二砷,有劇毒,即使小劑量服用,也會對肝臟造成傷害。輕者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重者導致中樞神經系統麻痺,意識模糊、昏迷等,甚至會致人死亡。

專家提醒說,一旦出現中毒症狀應儘快送醫院救治,如一時難以到醫院,可採用催吐排毒的方法:儘量多喝開水,然後刺激喉部探吐。另外,將燒焦的饅頭研細吃下,可吸附毒物;綠豆100克、生甘草3克,一併煎濃汁頻服,也有助於解毒。

「與其喝雄黃酒來解毒,還不如直接將其外塗在毒蟲叮咬和長包長癤、生痱子的地方更有效。」專家介紹說,在沒有碘酒和紅藥水消毒的年代裡,用白酒浸雄黃,再泡上幾塊白礬,待酒揮發乾了,便成了雄黃礬。將這種雄黃礬用水打溼後塗抹在被蚊蟲叮咬的皮膚上,可起到「消毒解癢」的作用。他透露,配製雄黃酒的方法極為簡單。將雄黃研成細粉,加入白酒或是酒精,用筷子調勻就能直接塗抹在患處。「由於塗抹量很少,一般不會出現中毒反應。但最好別給小孩子用。」

艾蒿:綠色驅蚊藥天然防腐劑

端午這天,過去家家戶戶都要採集一些艾草、菖蒲懸掛在門戶上,有的用艾葉、菖蒲燒水洗澡,並噴灑在房前屋後。這種風俗歷經千年而不衰。專家教授說,艾葉含有的桉油精具有很強的抑制微生物生長和殺滅細菌的作用,,插艾草、菖蒲來消毒,可謂事半功倍。其中,燻艾草的消毒功效更大。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武漢市中醫醫院風溼免疫科醫生熊源胤指出,艾葉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能,臨床上常用來外用,如艾灸、煎水外洗等。「五月艾的藥效最佳。」

●用艾葉煎水喝,可以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痛經、月經不調等婦科疾病;還能止瀉,對於夏天吃了生冷食物後引起的腹痛效果很好。

●艾條可灸治百病。將艾葉曬乾,搓取艾絨,製成艾柱,置於選定的穴位燃燒,可治百病,這種艾灸療法流傳至今已三千多年了。夏天貪涼後關節疼痛、有風溼關節痛的人可以每天用艾灸燻烤關節,能祛溼散寒。現在日本還有很多灸療師,以艾草為原料專門從事艾治,在日本非常受歡迎。

●把生艾葉用水煎了燻洗可以預防夏天長包長癤生痱子,治療溼疹,還可以很快緩解皮膚瘙癢。把新鮮艾葉塗皮膚上,可以防蚊。孩子常用艾葉水泡腳,還能防治感冒。用艾葉加姜和鹽洗澡還能退燒。而且,越是陳年的艾蒿效果越好。

●艾草、菖蒲燃燒後揮發出的薰香,有著很好的防蟲防蠅作用。陳年的艾草千萬別隨便丟掉,曬乾後就是純綠色的驅蚊藥。每次取3-5根,傍晚點燃後燻房間,能夠殺滅蚊蟲,因為氣味芳香,對*無害,很適合有小孩的家庭。

佩香囊:天然的「空氣淨化器」

「帶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民間就有佩戴香囊以避除穢惡之氣的民俗。專家說,佩香囊,雖是一種民俗,但也是一種預防瘟疫的方法。香囊常用的是蒼朮、山奈、白芷等芳香開竅的中草藥。芳香物質會在頭腦周圍形成高濃度的小環境,中藥成分被吸入後,具有開竅醒神、化溼醒脾的作用。

專家說,在端午時節,隨身攜帶一個香囊,就好像是帶著一個作用非凡的「空氣淨化器」。「大家可以到醫院直接買現成的,也可以讓醫生幫忙開方後自製。」

艾蒿、香包、雄黃酒被稱為「端午三友」,這不僅是端午節的傳統用品,同時也是養生的佳品,以上為大家介紹了端午三友的功效,大家都理解了嗎?

相關焦點

  • 端午習俗可防病養生 雄黃酒最好別隨便喝
    原標題:端午習俗可防病養生 雄黃酒最好別隨便喝   龍先生問:提起端午節,大家都會想到划龍舟、插艾葉、吃粽子、喝雄黃酒等傳統習俗。這些流傳至今的習俗,是否真能除邪闢穢,養生保健?聽說有人喝雄黃酒中毒,需要怎麼注意?
  • 掛艾草、佩香囊、抹雄黃酒,看古人怎麼過端午?
    又到一年端午時,對於大多數小夥伴來說,端午節在我們的印象中意味著吃粽子、賽龍舟,懷念屈原。但古人在這天會掛艾草、佩香囊、抹雄黃酒,端午節也是古人的「衛生防疫節」,今天就跟希望小編一起來了解下。俗話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葉能祛溼,古人很早就了解了它的好處,於是在潮溼多雨的端午節,古人就用祛溼的艾葉和菖蒲,加上殺菌的大蒜一起來祛除寒溼防止生病,所以艾葉、菖蒲、大蒜也被叫做「端午三友」。通過把它們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可以用來除病菌、驅毒避邪、佑護健康。
  • 端午將至,雄黃酒究竟能否飲用?
    端午節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節日之一,提及端午就不得不談到與之相關的各種民俗。飲雄黃酒便是其中一項。在網際網路購物平臺上,就有不少店家出售雄黃酒。有些網店註明產品不可飲用,也有店家稱可以喝。在白娘子的傳說中,白素貞在端午佳節喝了雄黃酒,從而現了原形。那麼常人是否可以飲用雄黃酒呢?
  • 端午節 專家告訴你如何正確塗用雄黃酒
    端午節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節日之一,提及端午就不得不談到與之相關的各種民俗。飲雄黃酒便是其中一項。在網際網路購物平臺上,就有不少店家出售雄黃酒。有些網店註明產品不可飲用,也有店家稱可以喝。在白娘子的傳說中,白素貞在端午佳節喝了雄黃酒,從而現了原形。那麼常人是否可以飲用雄黃酒呢?不少網店出售雄黃酒,能否飲用說法不一記者在某網際網路購物平臺上以「雄黃酒」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發現了許多售賣雄黃酒的店家。
  • 廣東端午習俗多:燒艾條、祭河神、扒皇舟
    全國端午都這麼過。  馬拉溜  代表地:深圳沙尾  做法:從五月初一、二起,母親在孩子脖子上掛一個鹼水粽,等到端午再剝開吃掉。  代表地:惠州  做法:驚蚊草混合幹芭蕉葉和稻草燒灰,把灰裝進布袋重複煮沸,濾掉灰渣,用灰水泡糯米一兩天。包好的灰水粽,煮6到8個小時,不需要加其他作料。  口感:既有柔韌感,又不粘牙。
  • 揭秘:舌尖上的端午節
    同時又有另一種端午節食,稱為「龜」也只在晉朝曇花一現,隨即銷聲匿跡。只有《風土記》中稱為「角黍」的粽子,因為附會在屈原的傳說上,千百年來,成為最受人歡迎的端午節食。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的民謠。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種多樣,璀璨紛呈。
  • 端午節美食專輯:十說、飲雄黃酒、吃粽子、十二紅、大蒜蛋、打糕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要來了,讓我們吃吃喝喝耍不停吧!端午端午,讓我們愉快的過端午吧!友友是不是和7號一樣,每逢佳節尤愛吃呢?在端午節這天,最普遍的是吃粽子、喝雄黃酒。而江浙一帶,有吃黃瓜、黃鱔、黃魚、鹹鴨蛋黃、雄黃酒「五黃」的習俗。
  • 最開心的端午時光!
    明天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了,端午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全國上下都是很重視呢,也就有了端午小長假。活了那麼久,也過了很多次端午節,我就挑點有趣的故事和大家聊聊。小時候很喜歡看一部電視劇《白蛇傳》,對於端午節許仙給白娘子喝雄黃酒,導致她現原形嚇死許仙這一橋段印象深刻,從此對端午節和雄黃酒就很感興趣了。後來在書籍中了解到,到了端午時節「五毒」開始滋生活動,民謠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這「五毒」指的是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於是端午節就有了相關的驅蟲祛毒的習俗,這喝雄黃酒就是其中一種習俗。
  • 端午節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室內懸掛的葫蘆、艾蒿、走馬芹每年進入芒種之後,氣溫不斷升高,隨著滾滾熱浪翻湧而至,農忙時節來了,端午也帶著濃濃的粽香隨後而至。三、懸掛艾葉、菖蒲,喝雄黃酒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喝雄黃酒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以菖蒲、艾條插於門楣、房簷下,或懸於堂中。端午節前後是一年中傳染病的高發季節。智慧的古人通過這些方式來達到驅邪避瘟的作用,為健康保駕護航,具有一定養生意義。
  • 七旬老人誤飲雄黃酒造成砷中毒,端午節還能喝雄黃酒嗎?
    端午節快到了,除了吃粽子、划龍舟以外,還有雄黃酒也是比較出名的。夏季蚊蟲較多,小時候大人會在小孩子的面龐耳鼻手心足心附近塗上雄黃酒,用來驅蟲;也會帶香包,用來驅蚊和預防感冒。現代社會依舊有大部分地區保持著引用雄黃酒的習俗,中國自古就有「喝雄黃酒,百病遠走」的說法,古人認為雄黃酒可以去除妖邪和體內毒素,但也容易出事。汪先生今年73歲,平時沒事喜歡「喝兩口」,端午節期間他在家中招待親友,一時興起從櫥櫃裡拿出一瓶開了封的酒飲了幾盅。哪知飯後不一會兒,他胃裡就一陣難受,開始上吐下瀉。
  • 掛艾草,佩香囊,還有毛雄黃酒,看看古人是怎麼過端午節的?
    古人會在這天掛艾草、佩香囊和毛雄黃酒,也是古人的「衛生防疫節」,讓我們向希望小編學習一起來。俗話說:「插柳,插艾」,艾葉可以祛溼,古人很早就知道了他的好處,所以在潮溼的多雨古人用祛溼艾葉和菖蒲,加上殺菌的大蒜一起來來祛溼防病,所以艾葉,菖蒲和大蒜也叫「三友」。用紅紙把他們捆成捆,然後插進去或掛在門上,可以用來祛除病原體,排毒闢邪,保護健康。
  • 端午節雄黃酒,能讓修煉千年的白娘子現原形,常人能飲否?
    《白蛇傳》中,一杯雄黃酒,能讓有千年修煉功力的白娘子現出原形,可見其威力之大。那麼常人是否可以飲雄黃酒呢?一年端午,好事之人悄悄對許仙說:「你若想看到白娘子的原形,趁今天端陽佳節,把雄黃酒讓她喝下去,準有好戲看!」
  • 從前過端午,嘉定人會用雄黃酒在小孩的額頭寫個「王」
    從前過端午,嘉定人會用雄黃酒在小孩的額頭寫個「王」 2020-06-26 08: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端午臨中夏 時清日復長
    棕子香,香廚房 艾葉香,香滿堂 桃枝插在大門上 出門一望麥兒黃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習俗
  • 能讓白娘子現真身的雄黃酒,為什麼一定要在端午節飲?原因很真實
    然而白素貞之所以會原形畢露,只因一杯端午節的雄黃酒。又到一年一季的端午佳節,這喝雄黃酒的傳統也隨著時令被人提及。為何一定是雄黃酒?雄黃本身是一種硫化物類礦物,有解毒殺蟲,燥溼祛痰,截瘧之功效。為何一定要在端午節這一天喝?這要從端午節的起源說起。如今端午節更多的是緬懷先古屈原,其實早在屈原之前就已有端午節。從古代天文曆法的角度來看,端午這一天,是一年中白天最長的日子。
  • 掛香包插艾葉吃五黃 端午節不只是包粽子
    掛香包插艾葉吃五黃 端午節不只是包粽子 發布日期: 2017-05-31
  • 端午雄黃酒,有什麼用?四哥告訴你老家的規矩!
    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今年的端午節,本世紀罕見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的端午節有些特別,它是21世紀最晚的三次端午節中的一次。但是不管怎麼說,每年我們回老家過端午節,家裡老人都會準備一碗雄黃酒。
  • 這種酒不一般,白娘子喝了現原形……端午雄黃酒,應該這麼用
    喝雄黃酒曾是我國端午節常見的傳統習俗之一,可為啥現在的端午節很少出現雄黃酒的身影了呢?莫急!今天藥娃就跟小夥伴聊聊雄黃酒的前世今生。端午節飲雄黃酒緣由為何?小夥伴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而設立的。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等,還有哪些傳統習俗
    二、掛香包端午節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內裝用中草藥以及香料,它的製作工藝已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五、額頭畫王舊時端午節有用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相傳可以驅避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上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百獸之王的威風闢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