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節日之一,提及端午就不得不談到與之相關的各種民俗。飲雄黃酒便是其中一項。在網際網路購物平臺上,就有不少店家出售雄黃酒。有些網店註明產品不可飲用,也有店家稱可以喝。
在白娘子的傳說中,白素貞在端午佳節喝了雄黃酒,從而現了原形。那麼常人是否可以飲用雄黃酒呢?
不少網店出售雄黃酒,能否飲用說法不一
記者在某網際網路購物平臺上以「雄黃酒」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發現了許多售賣雄黃酒的店家。不同店家對於雄黃酒的態度也是五花八門,少數店家會強調其具有驅蟲、止癢等功效。
在雄黃酒的使用方式方面,大部分店家的態度比較謹慎,普遍要求「滴灑或塗抹」,避免大量接觸。還有少數店家標明了「禁止額頭書寫」「高危險,請慎重」「只適合寫手臂」等注意事項。也有客服人員告訴記者,自家的雄黃酒可以飲用,酒精度數為42度。
喝還是不喝?雄黃酒的民俗引起爭論
不少地方將端午節喝雄黃酒的風俗保留至今。然而,與在流傳過程中不斷發展,越發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吃粽子等民俗不同,要不要、能不能喝雄黃酒引起了大家的討論。
傳統民俗認為,雄黃酒有驅妖避邪,殺蟲解毒的功效。人們在酒中加入微量的雄黃,希望可以殺菌驅蟲。而小孩子沒有到喝酒的年齡,就在身上塗抹雄黃酒,以期消毒防病。
現代醫學發現,雄黃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具有很強的毒性。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呼籲,大家應當摒棄端午時節飲雄黃酒的民俗。
適當調整節俗形式,過節開心又安全
過端午到底能不能喝雄黃酒?雄黃酒在當下有沒有飲用的必要呢?記者採訪了南京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餘波。
餘主任告訴記者,端午節正值盛夏,天氣酷熱,蚊蟲很多。古代的醫療水平遠遠不如當下,因此每到這個時候,就比較容易生病,這也就是端午節的民俗常常與健康、防疫有關的原因。
雄黃是一味中藥,據《本草綱目》記載,雄黃有「治瘡殺毒」的功效,能「避百邪、殺百蟲」。但《本草綱目》同時也指出,雄黃本身有毒,很多人把雄黃的作用一味誇大,最後導致中毒。
餘主任指出,因為古人的衛生條件遠遠不如現在,他們選擇用雄黃進行消毒、殺蟲是可以理解的,但喝雄黃酒顯然並不正確。「其實古人用雄黃酒,也很少內服,更不會多次服用,最多是微量地攝入。雄黃酒更多地是被當做一種外用藥,用來祛除蛇毒、趕走蚊蟲等。」雄黃酒外用時不容易被人體吸收,因此塗抹或在屋內噴灑是基本安全的,但這些功能其實有蚊不叮、蚊香、殺蟲劑等替代品,因此「僅在端午節用一下就可以了。」
餘主任說,對於這種傳統習慣,我們可以加以改造,比如用一般的黃酒來代替雄黃酒。
通訊員 張明 莫禹凡
【來源:央廣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