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度過人生的灰暗時刻?

2021-02-16 粥左羅

關注 粥左羅▲ 和百萬網際網路精英,一起向上生長

這是粥左羅的第 1018 期分享


作者 l Lachel   編輯 l 易小颯

來源 l L先生說(ID:lxianshengmiao)

分享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最近看後臺留言,發現這段時間,不少人都在經歷著一些有點難熬的日子。也許是工作,也許是家庭,也許是學業,也許是感情,也許是個人的方向…似乎,生活中,總是會有一些坎,橫在我們面前,讓我們在前進的過程中,難免被絆一跤、停下來。也許沒有辦法給你一些實質性的幫助,但我希望,能夠通過這篇文章,多多少少給你一些啟發,思考,安慰,幫你度過生命中可能的低谷和彷徨。在未來的生活中,萬一有某個時刻,你覺得生活很難捱(衷心希望不會遇到這樣的時候),不妨打開這篇文章,也許能給你一點力量。每個人在自己的一生中,總有一些時刻,會感到沮喪,覺得仿佛整個世界都在與自己為敵。儘管從漫長的一生來看,很多事情在事後都只是小事,但在當下,它就是會讓我們沉浸進去,陷入進去,難以自拔,難以掙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會有隻有自己才能明白的焦慮、壓力、空虛、無望……人世間的悲歡並不相通,因此並非它們不存在,只是每個人都要獨立承擔罷了。所以,當你感到難捱的時候,不妨想一想:並不存在「為什麼是我」,你所經受的,正是這個世界加之於人類整個群體的普遍困境。每一個人,從某個角度來說,其實都是我們的夥伴和戰友。我們也許無法理解彼此的痛苦,但我們能夠理解這種困境。你也許會知道:生命是沒有意義的。存在先於本質。我們是先有了存在,再去探尋意義,給存在賦予意義 —— 這是存在主義的觀點。但是,知道這一點,並不意味著你能夠真正地接受這一點。意味著,我們的整個生命都是沒有目的的。我們偶然地來,又終將偶然地離開。而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哪一個人,哪一條法則,哪一套規律,指引你「必須」如何去做。換言之,世界賦予我們的,是絕對的自由 —— 但絕對的自由一定是好事嗎?也許未必。有時候,絕對的自由也許意味著無序,亦即無限的可能性。但生命作為熵減的有序體,這本質上就是互相對立的。我們所做的一切,其實都只是在遵從自己所定下的遊戲規則而已。就像在沙灘上堆城堡的孩子 —— 我們覺得它是有價值的,只是因為在我們的眼中,它是有價值的。並不存在一個超越所有客體之外的主體,來評判它(以及我們)存在的價值。它指向的是存在的荒謬性。亦即:如果存在沒有意義,那我們為什麼而存在?如果存在沒有價值,那我們可以走向何方?因此,許多人對抗存在主義危機的策略,就是把自己的意義和價值,錨定在某一個目標上面。這個目標,可能是工作,事業,家庭,行業,領域……諸如此類。通過專注於這個目標,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我們的存在、付出和努力,可以確切有效地對這個世界作出改變,幹預和影響這個世界。可以說,正是有效的反饋,成為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的支點。就是:我們太過於聚焦了,常常會無限放大這個目標,誤以為,我們的生活裡,只有「它」這麼一個東西。它就是我們生存價值和意義的唯一寄託。當我們把所有價值錨定在一個東西上面時,我們所有的注意力,就都放在它的身上 —— 就像一個特寫鏡頭一樣,我把它稱為「特寫效應」。我們會期望,我們所做的一切行為,所有的舉動,都能有即時的、期望中的反饋,這樣,我們才能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迴路裡面。任何事物都會有意外,越複雜的系統,就越容易因為微小的擾動,產生不可預料的結果。因此,在我們漫長的一生裡,一定會有大大小小各種打破預期的意外發生。而這些意外,就特別容易被我們的「特寫效應」放大,進而衝擊到我們存在的價值感、意義感。我們總是會有一個念頭:要儘可能地控制我們能夠控制的事物。那麼,當我們所錨定的目標,因為正常的波動而失去反饋時,我們就很容易陷入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之中,產生巨大的失控感,從而產生一連串的負面後果。該做的都做了,但一直得不到想要的結果,就像面對一個無底深淵……我們的這種錨定,始終是一種幻覺,是我們給自己設定的「遊戲規則」 —— 它依靠切實的、即時的反饋存在著。現在,反饋丟失了,就像我們手裡緊緊攥著的韁繩突然斷開了,把我們拋在一個陌生、沒有方向的原野裡。我們被拋回到了原點,重新體驗到了存在的荒謬性。

生存本身是沒有意義的,它導致了無序。為了讓無序變成有序,我們需要錨定於某個目標。這種錨定依靠切實的即時反饋而存在,被我們感知到。

但一切系統必然存在波動和意外,所以一定有某些時刻,這種反饋會丟失。

一旦反饋丟失了,這種失控感就會被我們的「特寫效應」放大,從而將我們拋回存在的荒謬原野。

而這種無-得-失的落差,會對我們造成更強烈的衝擊,令我們產生沮喪、無望、焦慮、壓力……

因此,生活是什麼?

生活就是不斷在充實和空虛之間來回切換,在意義和荒謬之間循環。

在這個過程之中,我們所感受到的一連串體驗和記憶,一連串只屬於自己的起起落落,就是我們的生活。

很多時候,當我們覺得「生活艱難」時,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為我們的「特寫鏡頭」遮蔽了一切,讓我們只能看到很小很小的局部,看不到其他的可能性。當你把一切希望都寄託於某個事物上面時,它一絲一毫的微小波動,對你來說就是巨大的衝擊。但是,如果你退一步,讓鏡頭囊括更多的對象,讓自己看到更大的視野,你也許會發現:原來世界這麼大。在我所認知的邊界之外,還有這麼多我可以去關注,可以去「錨定」的東西。在我們不知道該走向何方之時,我們往往會遵從身邊的圈子,所接受到的事物,乃至於整個社會輿論、環境和圈層的規訓。但這些東西為我們所設定好的路,是不是一定適合我們?我們是不是一定要走?千萬不要忘了:並沒有哪一條法則,規定你一定要走某一條路。路,是我們用來擺脫生存荒謬感、確認價值感的工具。它是依附於我們而存在的,而不是我們依附於它而存在。並不是說:你一定要走這條路,你的存在才有價值。而是:我們的存在本來就有其價值,只是我們需要一個衡量的工具,這才選擇了這條路。舉個例子:一定要獲取世俗的成功,我們的人生才有意義嗎?不是的。這是這個時代給我們塑造的最大幻覺。世俗的成功當然不壞,但它並不是幸福的唯一來源,它也絕不能消除痛苦。如同叔本華所說:生活是由一個又一個的欲望構成的。我們在追逐欲望的過程中會痛苦,滿足了欲望會空虛,產生新的欲望,又會進入這個循環……我們之所以會把世俗的成功當成唯一的指向和目標,只是因為我們都沒有經歷過那個層級的痛苦和空虛而已。所以,我一直強調一個觀點:好的生活一定要有一個必備條件,是什麼呢?多元化。你把意義感和價值感,錨定在越多的對象上面,分攤到每一個對象上面的負擔就越小。同樣,任何一個對象出現波動,對你造成的衝擊也就越低 —— 你總是能從其他對象上面獲得反饋和能量,用來抵抗失控、重新獲得掌控。從這個角度來說,世俗的成功,所能帶給我們的,也不過就是更多一點的選擇而已 —— 這當然是好的,但絕不是唯一。我們同樣可以通過決定自己的視角,來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多元。一陣風可以輕易撲滅一根蠟燭,但是誰能撲滅一個星空呢?試著把你的人生鏡頭,從特寫,拉遠一點,再遠一點,讓自己看到更大、更廣闊的世界。世界這麼美好,充滿著這麼多的可能性,為什麼只看到眼前的不足呢?過度地追逐某一個目標,陷入「特寫效應」,還會造成一個後果,就是過分關注「未來」而非「現在」。許多存在主義的學者,都把自我意識過剩視為存在主義危機的誘因。人類意識悲劇性地過度發展,導致存在主義焦慮。意識的過剩使得人類不斷地追問意義,但是存在本身是沒有意義的,這就導致了這個需求永遠無法被滿足。我們總是過著不真實的生活,沉浸在日常瑣事、家長裡短之中。唯有當我們從中擺脫出來,拒絕社會強加給我們的共同幻想時,我們才會看到生活的真實面貌。這種真實面貌顯露於自我意識高度過剩的情境下,也正是它導致了焦慮。如果說自我意識本身加劇了存在主義危機,那麼,如何消除這種焦慮,獲得內心的幸福和富足呢?你也許已經想到了:那就是讓自我意識跟外在的世界融合,消除這種「過剩」。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心流。當你聚精會神處理某件感興趣、又有一定挑戰性的任務時,就會進入心流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你的自我意識跟手頭的任務是高度耦合的 —— 它就像一張網,跟你的自我意識互相交融、糾纏,融為一體。就是因為:心流可以消除自我意識過剩,讓我們感受到足夠的充實感和控制感,從而從這種焦慮和荒謬感之中擺脫出來。這也是我多次強調「去創造,而非消費」的原因:心流只會出現在創造的過程中。像寫一篇文章,拍一個視頻,做一桌菜,設計一張海報……無論你在做的是什麼,只要它滿足「足夠感興趣」和「適當的難度」,你都可以從中體會到這種高度沉浸、思維高度激發、充滿即時反饋的成就感。實際上,當你的注意力,從未來 —— 也就是「目標」與「現狀」的差距 —— 抽離出來,轉而投注在「現在」之上,去關注自己此時此刻的感受、情緒、想法,關注自己身處的場景,關注包裹著自己的這個世界時 ——比如:觀賞路邊的風景,體會陽光打在身上的溫度,傾聽流水和風吹過的聲音,跟新朋友聊聊一個不了解的領域……這種融合的耦合性越高,你就越能夠感受到「全身心投入」的體驗,從而放下焦慮、壓力和煩惱。我們總是腳步匆匆,總是抬頭望著似乎遙不可及的目標,計算著跟目標之間的距離;卻經常忘了,走好腳下的每一步,從中尋找到堅實、有力的支撐和快樂。最後,分享幾個有效的方法,希望能給你一些啟發和力量。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永遠是保持風險最小化的最好方式。方向上:要理解,你的方向絕不僅僅只有一種可能性。大城市,小城市,大公司,小公司,舊行業,新行業……不同的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優劣勢,不一定適合你,但永遠都存在嘗試和探索的空間。事業上:多接觸一些不同的領域,讓自己緊跟一線,了解環境和趨勢的變化,時刻擁有重新開始的選擇和可能性。生活上:多培養一種愛好,多接觸一些不同圈子的人,也許在某些時候,這些無心播下的種子就會開花。思維上:永遠不要過度看重某一樣東西,不妨多問問自己:它對我來說最本質的意義是什麼?我還有其他替代方式嗎?我可以通過別的途徑來達到相似的效果嗎?平時,你可以把你的能量、希望和快樂寄存在裡面,等到需要的時候,再從裡面取出來,用來對抗失衡和虛無。構建一個多元化的系統,讓它具備足夠的彈性,這將會是你面對生活的荒謬感,保持不被打垮和摧毀的最佳方式。我一直強調一點:要去尋求跟這個世界、跟其他人的聯繫。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要對抗的是這個世界本身的虛無,所以,當你跟其他人聯繫起來的時候,你才能感受到足以跟它抗衡的、群體的力量。無論是社交也好,交流也好,去創作也好,本質上,都是去發出自己的聲音,讓自己成為一張巨大的網絡上的一個節點,把這種力量和精神連結傳遞下去,觸及更多的節點。這也是意義感的最好來源:觸及更多的人,連接更多的人,凝聚更多的人。一方面,走出去,發出自己的聲音,去接觸和凝聚別人,傳遞精神之火;另一方面,當你需要幫助時,去向他人求助,從別人處獲取支持、信念和鼓舞。是什麼讓一條河流不會幹涸?不是它本身,而是更多的河流。很多事情,如果我們放到漫長的一生裡、放到整個世界形形色色的人群裡看,你會發現:它其實也許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嚴重。我們的煩惱,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對一個事物的「災難性想法」—— 它就像多米諾骨牌,從一個失控開始,引發一連串的負面聯想,最終到達深淵。而災難性想法源於什麼呢?源於我們的「特寫效應」。正因為它在我們的心智世界裡佔據的空間如此之大,我們才會把它任意一個微小的波動無限放大。因此,我有一個小習慣:每當遇到一些難受的事情,就會從兩個視角來看待它:

這件事情,過3年、5年、10年之後,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對我的人生道路有什麼影響?

如果是別人遇到這樣的事情,我會有什麼樣的感受?我會如何開導他?

很多時候,拔高自己的視角,拉長自己的視野,你會發現:很多當下耿耿於懷的泥淖,其實,也無非就是塵埃罷了。

 04  積累甜點 

我的任務管理清單裡面,有一個標籤,叫做 Dessert。

平時,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有趣的、好玩的東西,或者是可以輕易完成的小事,我都會把它們放在這個清單裡,留待我精力低谷、狀態不好時去做。

這樣的好處是什麼呢?

你可以非常容易地從這些事情裡面,獲取到即時的、有效的反饋,從而快速補充自己的精力,讓自己感受到價值感、控制感和成就感 —— 就像甜點一樣。

這些事情可以是什麼呢?比如:

不一定非常有用,也不一定要有結果,重點在於,它可以在你情緒低落、懷疑人生的時候,為你提供一個堅實有力的「支點」,讓你快速從低谷中掙脫出來。最後,分享一個比較實用的小技巧:每天定期做一份「積極日記」。什麼叫積極日記呢?我自己的習慣,是記錄這三樣東西:有研究指出(McCullough & Emmons, 2003):做感恩日記,記錄下「今天我最感恩的事」,可以非常有效地減少壓力、提升幸福感。但感恩這個概念過於西方導向,我們使用的話,可以把它改成「開心」。每當你遇到一些困難的事情時,打開這本日記,翻出這些點點滴滴,你一定能從中再次找到力量。心理學上把這種做法稱為「表達性寫作」,亦即把使你感到煩惱的事情寫下來。這可以有效減輕我們的壓力(Koschwanez, et al., 2013)。原因很簡單:當一件未被解決的事情縈繞在大腦中時,我們會經常想到它,反芻它(契可尼效應);但每一次想起和反芻,大腦就會給它增加一點權重 —— 久而久之,它就會如同跗骨之蛆,不斷散播著負面的念頭,讓我們難以擺脫。而把它寫下來,實際上就是把它清除出大腦,再用理性去剖析它,來消除你所產生的、各種各樣不切實際的妄想和雜念。這可以非常有效地釋放大腦的認知資源,也讓大腦從焦慮和不安中解放出來。3)今天我感受到了什麼?(聽覺,視覺,觸覺,嗅覺,味覺)每一天,專注去打開你的感官,記錄下你所感受到的細節,可以非常有效地幫助你聚焦到「現在」,使內心平靜下來,更好地貼近內在的平和和安寧。泡一杯茶,感受它的香氣,試著描述出你腦海中想到的畫面;在浴室裡,調好合適的溫度,體會水打在身上的感受,體驗那種讓思緒到處漫遊的感覺……無需貪多,每天一個細節就可以,哪怕只記錄一句話也好,重點是去感受,讓自己靜下來、慢下來,而不是為了記錄而應付了事。堅持這個習慣,你會從生活的細節裡,獲得更多的「平靜的力量」。能讓我們足以對抗生活的荒謬與虛無的,唯有將生活本身,變成一場有趣的冒險。1)儘管存在主義危機看起來很無望,但實際上它告訴我們的是:生活的底色可能是一片漆黑,但我們可以在上面點綴上點點星光。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希望,因為放棄希望,就相當於掐斷了未來的所有可能性。2)我在以前的文章裡提到過:幸福是什麼?實際上就是平穩和長期的快樂,亦即穩定的期望差。因此,不妨調低自己的期望,專注去做好手上的事情,不要計較太多得失,而把結果當作是一種贈品,一種順其自然的東西,感受會好很多。3)情緒是一種系統性的事物。對待情緒,不是說要追求「把它撲滅」,而是要接受「它是我的一部分」這個事實,從自己整個生活方式出發,慢慢去微調、改善,讓自己變得更穩健。打個比方:我們無法把水抽乾,但是我們可以築起大壩,撿起護堤,讓它無法興風作浪。

作者簡介:Lachel,認知思維專家,多個跨界品牌創立者,虎嗅、36氪特約作者,致力於讓更多人學會深度思考。公眾號:L先生說(lxianshengmiao) 。

寫作不僅是一項技能

更是梳理自我、直面內心的過程

如果,你對寫作感興趣

歡迎了解粥左羅30天編輯寫作營

看完記得關注@粥左羅

及時收看更多好文

↓↓↓

相關焦點

  • 治癒系丨如何度過人生中的至暗時刻?
    時常在崩潰邊緣並且容易產生輕生念頭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想告訴大家如何度過人生的這些都組成了人們的至暗時刻,彼時的絕望也是無法復刻的。2至暗時刻會導致什麼?▽小編帶大家看下,不同階段下的至暗時刻,會對人有著什麼樣的影響。
  • 中北大學自殺事件:如何度過人生中的至暗時刻?
    中北大學自殺事件:如何度過人生中的至暗時刻我也想來說說這個事情,但我不是討論學校有沒有責任的問題,我想說另一個話題:如何度過人生中的至暗時刻?因為這幾年,緣於一點「小事」自殺的青少年,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 英國遭遇「灰暗星期一」 度過一年中最憂鬱一天
    英國遭遇「灰暗星期一」 度過一年中最憂鬱一天 2008年01月22日 09:47 來源:中國新聞網   據英國天空新聞電視頻道(Sky News)報導,正是1月21日這一天發生自殺事件的數量最多,儘管多數心理學家確信,自殺的原因不在於天氣如何以及銀行存款多少,而是主要取決於每個人的情緒如何。   心理學家建議,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在這一天不要向鬱悶情緒屈服--正面積極的看待所有周圍的事物。
  • 共創|患上抑鬱症,人生就此灰暗了嗎?
    患上抑鬱症,人生就此灰暗了嗎?我很喜歡王自健,突然有一天聽說他被抑鬱症折磨著;我很喜歡自媒體的張貓,突然有一天他說他確診抑鬱症了,突然有一天他的公眾號就不再更文了;我一個最要好的男性朋友,突然不跟我們聯繫了,好不容易恢復聯繫以後才知道,他也在被抑鬱症折磨著……抑鬱症聽起來真的好可怕。(ps:抑鬱症非抑鬱情緒,是需要醫學確診的。)
  • 我們,該如何度過人生最艱難的時期?
    但,實際上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做得有意義,人生也並不是會一直保持快樂的模樣。如果,一個人現在打不起精神,情緒低落,對於未來感到沒有方向,工作做得勉勉強強,做什麼事都覺得沒有意思,如何才能如往常一樣感覺到快樂呢?梨木是一個有點傲嬌的女孩子,從小家庭優越,父母給予她很多的愛。
  • 愛因斯坦:叔本華一句話啟發了我,讓我度過了人生最難熬的時刻!
    愛因斯坦曾說到:叔本華這句話啟發了我,讓我度過了人生最難熬的時刻。01人不能要他想要的,但能做他想做的在愛因斯坦的人生艱難時刻,快要熬不下去的時候,想到了叔本華的這句話但他能做他想做的,不能只想要,而是去想做,一步步把事情做好,也正因如此,愛因斯坦才熬過了那些人生艱難時刻,調整好了心態,繼續向前。愛因斯坦曾多次感慨到:「這句話使我心境平和,寬容為懷,從而免於怨天尤人。」
  • 《皮囊》:處於人生低谷時,我們該如何度過生命中的黑暗時刻
    從這本書中,我懂得了當處於人生低谷時時,我們該如何度過生命中的那些至暗時刻。學會接受無法改變的,全力改變能改變的曾有人說:「苦,才是人生。」生是苦,老是苦,病苦,死亦苦,世間,沒有人能跳出這個規律。在《皮囊》中,父親中風且落下了殘疾。
  • 人生旅途,我們時刻都是新的,所以要珍惜過往
    世間無論怎樣的旅途,人生是否精彩,其實永遠都是相對的結果。活與死,新與舊,愛與恨,親與疏,好與壞,富與窮,老與少。。。。。。既然相對的結果無處不在,做人真的無需要太較真,更不能追求絕對的完美。因此,我們時刻在改變,我們每天都會不停地走向人生的終點,但是我們每一天都是一個全新的人生,無論精彩或灰暗,無論幸福或傷感,能榮幸地來世間走一程,就是很幸福的事情,想一想人生苦短,所以讓我們擁有每刻的陽光燦爛!
  • 開言英語伴她度過人生低谷,成人學英語充實自己的生活
    很多人都經歷過一段灰暗的日子,人生的低谷期你是怎樣走過來的呢?與其每天惴惴不安,不如將剩餘的精力花在值得的事情上,充實自己的生活,很快那片烏雲就會過去,我們終將迎來陽光燦爛的日子。開言會員Joanna的低谷期因為學習英語而很快度過。
  • 年糕媽媽支撐我度過產後的灰暗時光
    她心裡有點暖,但更多是酸楚:大過年的,別的媽媽都有老公陪著,只有她孤零零一個人生孩子——這是第二次了。懷上老二時,她和丈夫是在頻繁的爭吵中度過的。丈夫總會說,日子過得不是好好的嗎?為什麼總要找事?那是她最灰暗的時候,家裡兩個幼小的孩子嗷嗷待哺,但她覺得自己已經被掏空了。看到「向前一步」,好像溺水的人偶然浮出水面,吸了一口空氣。從那時起,她開始在年糕媽媽APP的聽書頻道看書。
  • 如何用Snapseed消除秋葉照片的灰暗效果,以獲得亮麗的照片?
    在拍攝的過程中,如果曝光不準確,可能會導致照片顯得灰暗,畫面的元素不夠清晰,主體不突出,從而影響畫面的表現力,削弱畫面的視覺衝擊力。如何消除灰暗以獲得亮麗的照片?下面我們用一個實例來講解,如何用後期處理來消除照片的灰暗。
  • 人生低谷應該如何度過?不要閒著,多讀書多學習,多鍛鍊
    人生低谷應該如何度過?閨蜜的成長經歷讓我看透了一個現實,也找到了更多成功經驗。人生低谷應該如何度過?很多時候,我們需要依靠自己內心的強大和自身的硬核本領來給自己足夠強大的生活,在任何時候,不論是人生的某一個重大轉折點還是人生的低谷期,真正能讓我們走出人生低谷的還是我們自己,我們需要通過自救來走出人生所有的低谷,堅持自救,熬過去,一切都將豁然開朗!
  • 中北大學自殺事件:如何度過人生中的至暗時刻?
    我的人生是不是就此毀了?」一時鑽進了牛角尖,把所有事情想得太大,最後會把自己弄崩潰。很多青少年自殺都是這個原因,在當下那個時刻裡,把問題想得太嚴重太複雜,鑽進牛角尖出不來,最後黑屏「宕機」了。如果孩子平時受過情緒管理訓練,遇到這種情況就會好很多。
  • 論如何有意義地度過人生
    人生是自己的,沒有人可以隨意主宰你的人生,想要選擇什麼樣的人生理應由自己做主。但是,人生必定是一個艱難困苦的過程,沒有任何人的人生能一帆風順。即使是出身高貴,擁有萬貫家財,也總有各種各樣的風波,這些風波也許不是錢能解決的,更何況在當今社會,錢只能滿足所謂的物質需求卻滿足不了精神需求,一些人之所以被稱為人生贏家並不是因為他們多有錢,活得有多光鮮亮麗,而是因為他們有意義地度過了自己的人生,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人生需要什麼,人生過得有意義,才是最終的贏家。那麼,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呢?
  • 《優秀的綿羊》:你如何度過大學,就如何度過一生
    不上大學的人生就沒有出路嗎?只是為了大學的那一紙畢業證,需要四年嗎?大學應該如何度過?名牌大學就碾軋其他排名靠後的學校嗎?......五一假期冷不丁被親戚家上才上初二的孩子問起,這些我當年上學時候壓根沒有想過的問題,至今我依然回答不出。
  • 如何讓新生兒順利度過人生的第一個三伏天?
    小寶寶們的第一個三伏天該如何度過?有福媽媽給你支支招,幫助寶寶們順利度過三伏天。新手媽媽常常不知該如何安撫。希望小寶寶們都能順利的度過三伏天,健康長大!
  • 如何度過一個充實的大學?
    如果說大學錄取通知書決定了人生旅程坐的是高鐵還是汽車,那大學時個人的努力就是車速。再過一個月就是新的開學時候了,無數嚮往著輕鬆的新生將踏入校門。就像許多父母說的,大學很輕鬆,真的!輕鬆到距離墮落近在咫尺。
  • 修藍博士獨家採訪|你該如何選擇度過自己的人生?
    Thank You  &  I love  You或許可以說,意識並覺醒透過自己的選擇去度過自己的人生
  • 被「大叔」騙三年,陌陌主播劉晨曦助女孩走出灰暗
    關鍵的第三局徐澤比分一路領先,最後時刻懂你大哥暴力出手,送出招財貓和浪漫飛艇等禮物,助齙牙妹偷塔成功、以2:1的比分擊敗徐澤。按照約定,徐澤表演了新版的跳6。徐澤的動作滑稽表情陶醉,畫面充滿喜感,令人忍俊不禁。
  • 《殭屍新娘》:灰暗的世俗中,也可以活出有聲有色的真實人生
    二人就好像是這灰暗人世間的兩個另類,當別人都在為了世俗而絞盡腦汁之時,他們卻在追求著虛無縹緲的東西,比如愛情。《殭屍新娘》所展示的人間,是一個整日裡仿佛打卡度日一般的生活,雖然不是學校,但是生活仍然還是幾點一線。隨波逐流的人生,世俗而單調的追求,一些精神上的追求反而顯得無足輕重,比如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