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5月7日,據參考消息網報導,泰國受疫情影響,外國遊客稀少,商業大象營地和保護區缺乏餵養大象的資金,已將100多頭大象送回它們的故鄉,最遠的地方需要跋涉150公裡。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稱多達2000頭已被馴養的大象可能因主人無力餵養而餓死。
不止清邁大象「失業」,全球動物園中的動物處境都不容樂觀。
韓國大邱的一家動物園已經停業了兩個多月,由於沒有資金來源,只能大幅度減少動物的口糧。
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自疫情爆發以來,已經有13隻動物因為食物缺乏而死亡。
位於德國北部的Neumünster動物園甚至不得不將園中的一些動物餵給其他動物吃。例如,山羊和鹿將被宰殺餵給動物園的猞猁、老鷹和「德國最大的北極熊」。
夏天即將到來,然而對動物園裡的動物來說,卻是凜冬已至。
「我們已列出優先宰殺的動物名單,」卡斯帕裡說,「這是最後的手段,確實讓人很難過。但即便這樣,也不能解決我們的資金問題。」。
「真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我將選擇讓它們安樂死,而不是讓它們餓死」。
不僅動物園中的動物如此,任何依靠人類生存的動物都不好過。
由於全球「封城」,街上人煙稀少,垃圾箱裡的殘羹冷炙所剩無幾,流浪動物們驟然失去了食物來源,只能成群走上街頭,尋找新的食物來源。
昔日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如今只有寥寥幾個人,不理解何為新冠病毒的動物們也在疑惑,那些人都去哪了?
人與動物都受到了一個突如其來的變化的影響,也都在努力適應新的變化。不同的是,人們能夠採購到足夠的食物,動物卻往往束手無策。
4月3日,印度阿薩姆邦納岡的一座寺廟裡,一群鵝在尋找食物。
4月22日,一名印度工人在濱海海灘餵養流浪狗
由於遊客減少,日本奈良鹿湧入居民區尋找食物
02
當被人畜養的動物在生死線上掙扎時,野生動物卻在蓬勃發展。
人群的禁足為野生動物騰出了空間,以往的高速公路和街道上晝夜不息地響著車輛的噪音,散逸著濃濃的尾氣。現在,由於旅遊人數的急劇下降,車道清空,動物終於可以穿過車道,抵達下一個棲息地,有的野生動物甚至進入了人類的地域。
智利的聖地牙哥,美洲獅闖入人類的地界
4月3日,美國職業棒球聯盟暫停所有比賽數周后,一隻野狼站在洛杉磯道奇體育場外
以色列特拉維夫市中心的一個公園被一群豺狼佔領
在以色列海法市,人們發現了野豬。
瀕臨滅絕的海龜似乎會在突然沒有遊客的海灘上大量築巢
數千隻鳥聚集在秘魯利馬的阿瓜杜爾斯海灘
海獅爬上了阿根廷的港口,並漫步到已關閉的店門前
美洲獅闖入人類的地界,海獅爬上了阿根廷的港口,豺狼佔領市中心的一個公園。顯而易見的是,在人類消失後,野生動物正變得越來越活躍。這就像是紀錄片《人類消失後的世界》的現世版,當人類不見蹤影,自然便發揮它驚人的自愈能力,重新變得生機勃勃。
有人稱此為野生動物的狂歡。
確實如此,當來自人類的枷鎖被除去,有什麼理由不去起舞呢?
人類被囚禁在室內,對野生動物的捕殺、盜獵暫時消弭,對其原有棲息地的侵略暫時停止,久居人類陰影下的野生動物終於可以大呼一口氣,走進陽光裡,恣意狂歡。
它們的狂歡宛如一個辛辣的諷刺。
人類捕食野生動物,由此產生的全球新冠疫情又將人類驅趕回他們本應該待的地方。大自然用無聲的行動再一次匡正了人類的行為。
為什麼說「再一次」?
因為類似的由於侵害野生動物而產生的傳染性疾病已經發生的足夠多了。
HIV、伊波拉病毒、SARS病毒等,無一不是發源於野生動物。
這次的新冠病毒,也是來源於一隻野生蝙蝠。
儘管相同的事情發生了多次,人們還是沒有吸取教訓,仍然在不斷地侵害它們,並把傳染性疾病的爆發歸因於偶然。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的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吸取任何教訓」。黑格爾如是說。
當人類不能從歷史中吸取教訓時,疾病的爆發幾乎成了必然。
那麼,要如何吸取教訓,避免類似的傳染性疾病再次發生?
答案很簡單: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停止捕食野生動物。
頂級「疾病偵探」克裡斯汀·詹森(Christine Johnson)認為,生物多樣性有助於控制疾病,那些導致動物滅絕的行為,也正是導致全球性傳染病流行的原因。現在,每小時都有3種動物滅絕,如果保持這個速率下去,另一次全球性傳染病將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再次發生。
野生動物棲息地的破壞,是動物病毒侵襲人類的一大誘因。
一些野生動物會在棲息地被破壞後,進入人類社區生活,從而將它們攜帶的病毒傳染給人類,常在美洲居民社區出現的浣熊就是一個例子。對野生動物束手無策的病毒,很可能在人類身上大顯神威。
對野生動物的捕殺、食用,是動物病毒侵襲人類的另一大誘因。
許多野生動物,一輩子都不會相遇,也不會共享彼此攜帶的病毒。然而野生動物貿易為它們的病毒共享搭建起了橋梁。不同的野生物種被關在狹小的籠子中,在它們共享病毒後,舊病毒可能在新宿主上獲得前所未有的變異,並經過饕餮食客們的大嘴進入人類社會。
退一步來說,即使不同物種不分享彼此的病毒,其原本攜帶的病毒也可能超出人類免疫系統所能承受的範圍。
因此,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停止捕食野生動物,成了人類救贖自身命運的必然選擇。
人類曾自詡「萬物之靈」,如今卻遭受了萬物的反噬。疫情全球大流行之下,人類收起了他的爪牙,自然則一步一步收復了它的地盤。
老子曾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時隔兩千多年,新冠病毒替老子給我們上了一課。
我們曾提倡「萬物共榮」,但這次的新冠疫情才讓我們認識到這句話的含義。
不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杜絕野生動物貿易,只有人類不再從自然中肆意攫取時,自然才能反哺人類。
希望人類歷史的車轍,也能伴隨著動物的腳印。
本文部分引用來源:
1.abc7news 'Virus hunters' say key to preventing next pandemic is protecting wild animals and their habitats'
2.Discovery 'Wild Animals Explore City Streets Amid Pandemic'
3.Bloomberg Green 'With Humans in Hiding, Animals Take Back the World'
4.世界華人周刊《泰國大象挨餓、韓國獅子暴瘦:疫情下,全世界的動物園都在渡劫》
5.上觀《疫情之下,動物也遭殃!多國動物園經營困難欲起「殺心」》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