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浙大論文剽竊事件情況屬實

2020-12-15 華夏經緯網

  中國工程院6日就浙江大學藥學院原副教授賀海波等人論文剽竊事件向媒體通報有關調查情況。經調查,論文剽竊一事情況屬實,李連達院士的署名是在其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擅自署上去的,他對這一剽竊事件負有疏於管理、教育不力、監管督查不嚴的責任。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主任杜祥琬介紹說,中國工程院於2008年12月收到有關此事的投訴,經調查,浙大原副教授賀海波等人論文剽竊一事情況屬實,剽竊證據確鑿,各方認識一致,剽竊者供認不諱。論文剽竊情節嚴重,多篇論文剽竊造假,盜用其博士生導師的研究結果,一稿兩投,擅自署他人名字,擅自署基金支持等,屬多重學術不端行為並發。對這種惡劣行為,應嚴厲譴責並嚴肅處理。涉及違法層面的問題,則應依法懲處。這一事件影響惡劣,危害了科技工作者的聲譽,也危害了中國科技界的國際信譽。

  關於論文署名中浙大藥學院院長李連達院士的責任問題,杜祥琬說,通常情況,論文每位署名作者都對論文負有責任,具體負什麼責任,要根據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具體分析。從目前浙江大學及有關方面調查的結果看,賀海波論文上李連達的署名是在李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擅自署上去的。但李連達曾是賀海波博士後期間的合作導師,又是學院的院長,對這一論文剽竊事件至少負有在科學道德建設方面疏於管理、教育不力、監管督查不嚴的責任。同時,發表論文署名缺乏嚴格的手續和制度。 

  「這一事件的教訓是,院士對兼職應謹慎。力所不及、不能認真盡責的職務不要兼任,特別是負有行政責任的實職更應謹慎。」杜祥琬說。

  關於由論文事件引出的藥品評價問題,杜祥琬表示應以藥品主管部門的意見為準。「院士受聘在本專業領域的企業擔任技術顧問,在促進學、研、產結合的同時,也要把科學精神、誠信品格帶到企業,公正、客觀、科學地對待產品的評價,推動企業自主創新。」杜祥琬說。

  據介紹,工程院領導已就上述問題與李連達院士談了話,指出他應負的責任和應接受的經驗教訓,李連達院士表示接受。同時,工程院對與此有關的情況將繼續密切關注和跟蹤。

  「近年來,我國學術界的不端行為多有發生,嚴重威脅著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值得引起高度重視。一些科技工作者的造假、剽竊、包裝等行為的發生是科技界的恥辱。上述論文事件並非一個孤例,這些事件被揭露並受到應有懲處是好事。」杜祥琬說,學校、研究所和研究人員都應以此為反面教材,提高自律;教育界、科技界有關部門和單位應建立更為完善的制度,包括學術工作規範、科技評價與評估制度、誠信檔案、管理制度、督察制度、調查機制、規範兼職等。(記者吳晶晶) 

來源:新華網 
轉自中新網

 

責任編輯:虞鷹

相關焦點

  • 浙大論文造假教授被開除 8篇論文存在剽竊行為
    浙江大學校長楊衛3月15日在教育部舉行的加強高等學校學風建設座談會上通報了處理「賀海波論文造假事件」的最新情況:原藥學院副教授賀海波被開除出教師隊伍;賀海波所在的中藥藥理研究室主任吳理茂被解聘;現任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連達任期屆滿,不再續聘。
  • 浙大碩士生畢業論文被指剽竊 其導師承認
    教授怒揭剽竊事件   據陸錫興介紹,今年4月份,學生邱龍升給他打電話稱論文遭剽竊,想請老師幫忙鑑定並找回公道。陸錫興看完邱龍升提供的材料後,確認剽竊事實成立。陸錫興說:「我確認這件事是真實的,我已經讓學生給教育部學位辦寫了舉報信。」   陸錫興介紹說,邱龍升的學位論文在中國知識網收錄的學術期刊論文中,被評選為「優秀碩士生論文」,因此更容易遭到剽竊。
  • 被指數十篇論文造假,中國工程院李兆申院士回應
    日前,網上突然曝出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涉嫌剽竊學術論文等學術不端問題。一位網友在新浪微博和知乎等處發帖稱,自己是一名醫療工作者,在撰寫論文搜索資料時發現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教授發表的論文,涉嫌剽竊浙江大學和山西醫科大學兩名碩士研究生的文章,並有多篇文章涉嫌剽竊、抄襲、一稿多投、重複發表等學術不端問題。
  • 耶魯大學教授回應剽竊事件 剽竊現象中國最普遍
    信中稱,從學生到老師,剽竊學術成果的行為普遍存在。該信使北大乃至整個中國的學術誠信問題再次引起海內外人士的關注。  北大有關方面在網上公開回應稱,學校教務處已開始著手調查實情,將根據實際情況妥善處理。  Stearns在信中稱,有3名北大學生的論文有抄襲行為,情節最嚴重的一例可謂「厚顏無恥」。在北大,剽竊他人成果的不止學生,還有教授。
  • 學生剽竊論文畢業兩年被撤銷博士學位
    事件起源於一封舉報信。接到舉報信後,南開大學迅速作出反應,對這一事件進行認真核實調查,3周之內便依據調查做出了決定。  這名學生2001年起攻讀博士學位,於2004年夏天通過論文答辯,從南開大學畢業並獲得學位,目前在一所高校任教。學校認真複議了這篇論文,查證確實存在嚴重抄襲。
  • 天津大學教授張裕卿被舉報解聘,論文造假為何屢禁不止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一碩士研究生,他用自己親身經歷整理的材料,撰寫了長達123頁的舉報信,舉報其原導師張裕卿父女長發十多年的學術論文造假問題。舉報信在網絡上火速發酵後,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網站19日發布通報信息。稱學院領導班子收到了有關張裕卿教授的實名舉報後,立即成立專門調查組,依規開展調查。經調查組初步查證,認定張裕卿教授學術不端行為屬實。
  • 雲南師大畢業生投訴同校副教授剽竊論文 校方:已處分
    「他剽竊了我的論文,導致我在投稿時反倒被誤認為抄襲了他的論文。」發現論文被剽竊後,該網友向雲南師範大學紀委進行了舉報,並於今年3月10日得到書面回復,稱已「給予李副教授警告處分」。但由於一些網站和資料庫裡該論文的署名仍是李副教授,該網友於是在微博上發文,希望以此給李副教授警示。
  • 中國工程院發布關於基因編輯嬰兒出生事件的聲明
    剛剛,記者從中國工程院獲悉《 中國工程院關於基因編輯嬰兒出生事件的聲明》,表示,如涉事作者所作報告屬實,則該「研究」屬於在學術與技術層面「嚴重失當」。同時,該聲明還指出,在倫理與道德層面,該「研究」在嚴重缺乏科學評估驗證,安全性存在不可預知風險的情況下,貿然開展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生殖細胞基因編輯臨床操作,嚴重違背了基本倫理規範和科學道德。
  • 如何界定論文的抄襲與剽竊
    「抄襲」與「剽竊」在法律上並沒有明確的界定,據商務印書館2006年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抄襲是指「把別人的作品或語句抄來當做自己的」;剽竊是指「抄襲竊取(別人的著作)」。2001年10月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46條刪除了原「著作權法」第46條中的「抄襲」二字,將「剽竊、抄襲他人作品的」改為「剽竊他人作品的」,其法律後果是「……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 西工大研究生院學位辦主任剽竊論文 被摘博士帽
    一起由網友發帖爆出的西北工業大學研究生院學位辦主任扶××剽竊論文事件,日前逐步浮出水面。網友詳細列出其多處剽竊論文的詳細頁碼,跟帖網友一度在網上引發「口水風波」。日前,西北工業大學撤銷扶××的博士生資格,將其調離「學位辦主任」的崗位,並擬對其行政處分。
  • 南京審計學院兩名副教授被指涉嫌剽竊多篇論文
    「袁怡君」反映,鄭建新、梁文青在2006年4月發表在武漢科技大學學報上的《英語語用歧義的美學功能》,是剽竊2002年株洲工學院學報上朱芙蓉等人的一篇論文,標題為《英語歧義的美學功能》,相似度達到41%,還有另外三篇論文,分別剽竊黃雪英、戴煒棟、劉練、唐燕玲等人的論文。相似度最高的達到了47%,最低的37%。而據記者了解,只要兩篇論文的相似度達到20%,基本可以認定為剽竊。
  • 嚴查論文抄襲、剽竊-學位論文須過版權關
    >   演員翟天臨學術造假事件曝光後,社會輿論對於涉及學術論文抄襲、學術成果剽竊相關事件的關注度持續提高。那麼,著作權法是如何保護論文的?什麼樣的行為容易構成論文的抄襲、剽竊呢?  論文剽竊手段隱蔽  學術造假、侵佔他人學術成果的行為方式有多種,包括擅自發表他人論文、擅自篡改他人論文、擅自增刪論文署名等等。其中,抄襲、剽竊他人論文是最突出的一種方式。
  • 蘇州大學教授被舉報剽竊學生論文
    戈鋆發現,該文章的結果即是他畢業論文中的主要結果,只是稍微改進了思路,將他的22種構型情況減至12種。  這篇文章「發表我完全不知情,他們不但並未把我列為作者,甚至未提及我的任何貢獻。」戈鋆說。  同時,該論文的摘要中稱,這是「第一個關於最優多覆蓋問題的直接答案」,這激怒了戈鋆,他認為這是「赤裸裸的剽竊和非常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
  • 副教授剽竊本科畢業論文? 當事人否認並懷疑動機
    對此,長江師範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一名院長覺得「應該構成剽竊」,而涉事副教授則否認並懷疑學生動機。目前,學生的相關書面材料正郵寄往廣東商學院,校方表示收到材料後將由學術委員會調查事件。昨天,魏巍告訴記者,前幾天,當他想重讀馬原《虛構》的時候,「在中國知網上卻找到了一篇跟我寫的幾乎一模一樣的論文《論馬原小說的時間話語》!署名是廣東商學院人文與傳播學院一位姓廖的副教授,發表在2007年5月中國一核心期刊《名作欣賞》上。」  「她在廣州,而我本科是在重慶涪陵這個小地方,我也不知道我的論文是通過什麼渠道流到她那裡去的?」
  • 導師剽竊學生論文,學術界的流氓還有多少?
    導師剽竊學生論文,學術界的流氓還有多少?剽竊對搞學術的人來說,是一件非常可恥之事。近期中國一些導師剽竊事件屢見報端,這些人大多數是平時搞經濟,關鍵時刻學術搞不起來,但又不想自己出醜,那怎麼辦呢?去偷,去剽竊,而把學生的東西據為已有,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因為學生知道,可能會礙於面子不揭露,如果不知道呢?可以露一回臉了,這些可是很多剽竊者的共同想法。
  • 中國期刊編輯致信《自然》討論論文剽竊
  • 碩士論文被指剽竊涉密項目申請書 重複過萬字
    中國知網已檢索不到劉夢潔的碩士論文「腐敗對企業逃稅的影響研究」。3月28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督查處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就此事回應澎湃新聞:已接到舉報材料,目前此事已進入調查程序。澎湃新聞記者致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宣傳處,詢問此事進展,對方表示要等待監督委員會的調查情況。
  • 學生發帖稱本科論文被老師剽竊 老師稱有引用
    學生發帖稱本科論文被老師剽竊 老師稱有引用 2014-05-16 14:52:53  昨天,一條學術界的「剽竊爭議」消息,牽涉到廈門大學和蘇州大學這兩所知名院校——廈門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博士生戈鋆公開表示,他的本科老師、蘇州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惲自求,剽竊他的本科畢業論文。不過,惲自求對外解釋稱,論文原題的猜想是由他提出,只是將部分證明布置給戈鋆作為畢業論文寫作的內容。
  • 碩士論文疑剽竊保密項目申請書 導師:可能是學生偷看
    之後,這個項目作為其博士論文選題仍在繼續進行。2019年3月21日,當其完成博士論文寫作進行查重時發現,其博士論文與一篇題為「腐敗對我國企業逃稅的影響研究」的碩士論文累計重複了15626字,這篇碩士論文由湖南大學劉夢潔完成於2018年4月。該教師經過仔細對比,發現該碩士論文剽竊的正是其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書中的相關內容。
  • 因論文抄襲經人舉報後查證屬實
    近期,華東師大研究生院發布《華東師範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關於撤銷王姓法學博士學位的公告》,該校一名畢業生博士學位論文被人舉報有抄襲行為,經認定屬實,學校作出撤銷博士學位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