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鼎人曰:教育,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現在很多家長,一邊拼命的抓孩子教育,一邊吐槽現在的教育給孩子壓力太大。這其實是沒看透教育的本質,今天就聊聊,中國人為麼這麼重視孩子教育。了解了原因,大多數家長,估計情緒就平衡了。大家可以加公眾號:jdr0536 看更多文章。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先說明一點,如果你很重視孩子教育,說明你是一位根正苗紅的中國人!
其實不僅中國人重視孩子教育。日本、韓國、越南等,這些中華文化圈國家,也超級重視孩子教育。
很多人說,西方是素質教育,孩子們快快樂樂的過童年,沒有壓力。這其實是一個最大的冷笑話。西方有錢人的家庭,會把孩子送名校,接受最精英教育,並且會給哈佛,麻省等捐大錢,提前給孩子留個位置。
你可能會問,什麼是精英教育?我告訴你,我們國家絕大多家庭,給孩子提供的都是精英教育。各種培訓班,各種能力培養,給孩子學習花錢,眼都不眨一下,非常豪橫!這在西方大數人眼裡,是不可理解的。
只有那些大多數底層美國人,沒有錢上名校,他們的孩子只能去免費的公立學校。公立學校,待遇差,老師自然沒積極性,當然象放羊一樣教孩子,讓他們快樂的成長為傻寶。初中學生數學能力,還不如中國二年級孩子。
要不,現在美國,反智人群那麼多嘛。而很多人,還對美國的免費教育,津津樂道,殊不知,很多在美國的中國人,都會把孩子送回國內讀書。就是受不了他們那種散養式的教育,想上私立學校呢,又沒有錢。
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如果中國說第二,世界上沒有國家敢說第一?原因是什麼呢?
學而優則仕!這是中國古代對學習的追求。自先秦以來,教育是一種資源,只有士族門閥貴族才可以享受,他們持和壟斷教育。象教育始袓孔子,他也是貴族。那時的社會是完全固化的,平民奴隸永遠得不到教育的機會,這一沿續就是千年之久。
當時陳勝、吳廣提出的「王侯將機,寧有種乎?」,我們現代人感覺沒有什麼特別的,但在那個時代,可以說是相當超前的,和現在你看到外星人一樣震憾。一直到了唐代,武則天開科舉,這才給平民百姓有了通過教育,改變人生的機會。
科舉只是打開了普通人接受教育的一扇門,但教育是一個相當耗費金錢的事情,普遍家庭是沒有能力讓孩子接受教育。那時文盲率巨高,幫人寫信讀信都是一種職業。直到新中國建立,這種情況才了改變。
新中國建立後,毛主席組織掃盲,開展全民教育。這也為中國現在的騰飛,打下的人才儲備。
說說高考,很多人對高考意見很大。實際上,高考保證了大多數人的公平。只有你有能力,你可以從一個小山溝,通過努力,考入北京名校,如果足夠優秀,甚至可以通過獎學金,免費讀完大學。這在西方,是不可能的。如果你父母不是名校畢業,如果你沒有錢,基本可以判定,你永遠上不了名校。
這些年,中國建立了人才教育選拔機制,高等教育,可以每年為國家輸送四五十萬,受過高等教育的畢業生。而現在世界各國比拼靠什麼?人才。我們這龐大的畢業生基數,完善的選拔機會,可以遊刃有餘的選擇優秀人才。
不要認為,這很容易做到。全世界真正和中國一樣,可以做到即有人才基數,又有選拔機制的國家,少之又少。
中國人特別重視孩子教育,這種觀念,不是一代兩代形成的,是幾百上千代人。就是再難,但凡有條件,誰家都會把孩子送去上學。讓孩子接受教育,改變自己的命運。說不定,把全家都帶出坑呢。有錢的家庭呢,恨不得請五個老師,去輔導自己孩子。
除非家裡袓上有礦,除非自小有有權錢加持,對於絕大多數平民百姓而言,教育是唯一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渠道。你別不信,也不要不服,這是實實在在的事實。不能把偶然當成必然。那些沒有上學成功的概率,比讓雷劈500次的機率還低。
孔子有句話: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意思是說,很多事情大家都在做,但是道理嘛說不出來。中國人重視教育也一樣,骨子裡都想讓孩子出人頭地,但是心裡還總感覺太累,教育讓孩子沒有快樂成長。
教育,可以認為是一種認證機制,通過認證的給個學歷。這個學歷,是你走上社會的門票。可能你說,學歷有啥用?對,可能沒用。但是人家錄用你,看你是不是行的時候,是相信這個學歷呢?還是相信那些看不到的素質能力啥的?人家和你非親故的,憑什麼相信你行?
正因為,咱們中國人對教育的重視,國家開展的全民義務教育,才保證了我們社會可以源源不斷的有人才輸入,階層不會固化,不斷有創新,不斷有進步。
二戰後,世界上只有東亞中日韓三個國家,進入發達國家行列,而大家要知道,發達國家門票是最難獲得的,你們可以自己數一下,1900年是那八個國家入侵中國的,現在120年過去了,世界上是不是還是那幾個主要發達國家?而大多數國家,都在坑裡爬不出來。
我們國家之所以取得現在的成就,一個很重要因素,就是中國人對教育的重視。包括日本,也是有強大的教育基礎,才能在二戰的廢墟上,再次崛起。
想那兒說那兒,可能有點亂。
總結一句吧:你現在對孩子的教育付出,就是在改變孩子命運,改變你家庭未來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