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億兒童處於「隱性飢餓」狀態,醒一醒!你家飲食結構該調整了

2020-12-20 福林媽咪

文|福林媽咪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2019年公布了「兒童現狀調查報告」,其中提到:

全球7億的5歲以下兒童中,約有1.1億兒童正遭受因缺乏必需營養素而造成的隱性飢餓。

這個比例相當於每7個5歲以下兒童中,就有1個正在遭受「隱性飢餓」

我想沒有哪位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吃嘛嘛香,身體倍兒棒」的吧?

可是孩子怎麼還會出現「隱性飢餓」?

所謂隱性飢餓,通俗點說,就是看孩子吃得不少,但是必須的營養素沒攝入多少。

根本原因有兩點:

①飲食結構不合理;

②家長們把營養密度低的食物,當做營養食物給寶寶吃了。

這兩點加在一起,就會導致寶寶的身體長期「吃不飽」。

其實,不光是寶寶,很多大人也在面臨著「隱性飢餓」的問題。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資料顯示:全球約有20億人正在遭受隱性飢餓,中國更是有3億人面臨隱性飢餓!

這其實跟我們的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

還記得那個「膳食金字塔」嗎?

類似於這個

這是我國2007年發布的版本,也是被更多大眾所熟知的。

其實不光中國,各個國家都相應公布了居民膳食金字塔,來指導人們的飲食。

最具影響力的就是美國農業部公布的「飲食指南金字塔」,我國的則與其大體一致。

然而,美國公布的「飲食指南金字塔」推廣了11後,美國各種與不健康膳食習慣密切相關的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持續上升。而且人們的肥胖指數也呈現出年年增長的趨勢。

美國哈佛大學大眾健康教授威力特博士發現其中的不合理,並提出批判,為了糾正被誤導的飲食習慣,又提出了「威利特健康膳食金字塔」,這也成為了迄今為止最科學、最可行的健康飲食方案。

對比一下不難發現,以前依靠攝入比較多的穀物麵包這些主食為主,調整之後,以前穀物多的飲食基礎現在只佔以前的三分之一,整個「金字塔」看起來每種食物的量都更均衡一些。

然而我們很多家庭,至今仍是每天攝入過多碳水化合物。

北方人習慣吃麵食,麵條、包子、餃子、饅頭等等,南方人習慣吃米飯,這些食物最主要營養素的就是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糖類。

它可以給我們帶來飽腹感,同時為我們的身體帶來熱量,但是吃多了,運動又少的話,熱量消耗不出去,就會轉化成為脂肪。

這也是為什麼我國糖尿病及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就在前段時間,張文宏提到要家長們在特殊時期,早餐用牛奶雞蛋代替饅頭白粥,僅這一個觀點,就被很多網友炮轟。

對於很多人來說飲食習慣已經養成,想要轉變很難,但更難的是明知有問題還不轉變,甚至認為人家說的不對。

白粥、饅頭這些食物其實就屬於營養密度低的食物。

營養密度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同等熱量下,食物中所含的營養素含量。

那麼所謂營養密度低的食物,就是那些相對熱量高,而且營養素含量還低的食物。

白粥、饅頭,碳水化合物多,微量元素少,吃了會飽腹,但並沒有什麼營養價值,所以,家長如果經常給孩子吃這些,那麼孩子就可能存在「隱性飢餓」了,說這兩樣東西是「假營養」都高估他們了。

也許你還會反駁,說老祖先都吃米飯喝粥,不也好好的嘛?

這麼說吧,我們現在吃的米可比以前的米要精細的多了,因為我的打磨工藝技術進步,大米最有營養的胚芽被去掉了,這就讓大米丟失掉了很多營養。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市面上會有專門賣胚芽米的,因為胚芽米遠比大米要有營養,而大米更多的是糖分。

現在的條件比以前好多了,很多家庭不需要再過以前那種只需要填飽肚子的日子了,所以有條件的話,選擇營養食物。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真正被家長誤解的「假營養」食物,不少家長也在給孩子吃。

●骨湯,說補鈣,但實際上骨頭裡的鈣不溶於水,反倒是脂肪更容易溶於水,喝一肚子脂肪多的水。要補鈣,湯渣都比湯強,不如多吃裡面的肉,可以補充鈣鐵鋅及蛋白質等營養元素。

●果汁,水果當中富含多種維生素,也叫纖維素,但是被壓榨的時候會損失掉很多纖維素,很進肚子裡的多是糖分,喝多佔肚子還有增胖的風險哦。

家長們,如果你們家還在給孩子吃這些營養密度低的食物,是時候該調整飲食結構了。

兒童的飲食結構不光關係的孩子的健康,還與孩子的學習成績有一些關聯。

澳大利亞一項研究發現,一歲嬰兒的飲食結構對他們日後在學校取得好成績至關重要,食用大量水果和乳製品的孩子更容易取得好成績。

據報導,由納亞冉德(Anett Nyaradi)博士牽頭,來自馬拉松兒童研究所(Telethon Kids Institute)的研究小組發現,飲食健康的一歲嬰兒在5歲和7歲時,學習成績明顯較高。

(參考文獻:兒童飲食結構影響學習成績[J];中國食品學報;2016年01期)

第一,活動量做支撐

真的想讓孩子健康成長,飲食是一方面,但是運動也是很重要的。

攝入的食物需要將多餘熱量消耗掉,孩子平時在學校做操啊、用腦啊、上體育課啊、課間活動啊,這些都算是在活動的,都有在消耗熱量。

但有的孩子就比較懶一下,課間如果不上廁所都不想離開自己的座位,這就需要爸爸媽媽平時帶孩子做運動了。

增強孩子的肌肉力量,鍛鍊孩子的心肺功能,這都是百利無一害的。所以運動是基礎的。

第二,主食換一換

如果家裡一直是米飯、饅頭、白粥這樣的食物作為主食的話,偶爾換一換,換成粗糧,像是玉米、高粱米、蕎麥、胚芽米、糙米等等,這些粗糧當中的微量元素膳食纖維要高很多,所以營養密度也相對高。

不過有一點還是要說一下的,對於孩子來說,腸胃功能相對薄弱,粗糧不容易消化,所以給孩子準備時,可以考慮粗細搭配。最常見的粗細搭配,就是熬粥了,不要光用大米,適量放入一些粗糧,也會相對營養一些的。

第三,水果蔬菜每天都要有

對於水果蔬菜來說,固體的要比液體的營養密度大,所以別榨汁啦,直接吃!還能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和抓握能力,這樣多好呀~

第四,每天注意乳製品的攝入

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年》中明確建議:每天每人要飲奶300克或相當量的奶製品。

如果換算成我們常見的液態奶來說,300克奶大致就是300毫升,不過市面上的奶大多都是250毫升或500毫升的, 那麼每人每天要在保證喝一袋(250克)牛奶的基礎上,再攝入一些奶製品,如酸奶、乳酪等,以使奶製品多樣化。

不過這裡要說一下,每天300克牛奶適用的是6歲以上兒童和普通成人。

在新的膳食指南中有說到:

●4-6歲的學齡前兒童每天要攝入300-600毫升的奶類;

●1-3歲的幼兒要攝入不少於相當於350毫升的幼兒專用配方奶粉,不宜直接給孩子喝純牛奶;

●6個月-1歲的嬰兒則是每天要攝入600-800毫升(或克)的母乳或嬰兒專用配方奶粉,外加一些輔食。

第五,肉類優先選這幾類

既然要吃,咱們就吃營養密度高的食物,熱量低還有營養的肉當然是首選。

例如:魚肉,尤其是海魚,比如三文魚、鱈魚這些魚肉營養密度較高。

牛、羊、雞,這些肉類的營養密度要高於豬肉。

有條件的優先選擇這些肉類會更好。

不過在烹飪過程中應該注意少油、少鹽、少糖,這樣會更健康一些。

如果寶爸寶媽稍微花點心思,每天保證上面說的食物都攝入到,那麼你的寶寶起步就比別人高,因為「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嘛~更何況,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讓身體真真正正的「吃飽」才是關鍵!

相關焦點

  • 1.1億兒童在遭受「隱性飢餓」,看似吃飽了,補的卻是「假營養」
    還有一種飢餓,會存在人的身體內,表現不明顯,很容易被忽略,被稱為「隱性飢餓」。隱性飢餓實質上是營養不良,人體內缺乏某種礦物質、維生素,造成的營養不平衡。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一份資料中:受隱性飢餓影響的人數在全世界高達20億,中國佔了3億,兒童佔1.1億。
  • 聯合國:全球有1.49億兒童吃不飽,超3億兒童處於「隱性飢餓",我們能...
    生活在物質豐富的城市之中,  我們很難想像,  即使在今天,全世界依然有1.49億的5歲以下兒童吃不飽飯。  (數據來源於2019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布的報告,原文連結:  https://www.unicef.cn/reports/sowc-2019-executive-summary)  更可怕的是,單在中國,就有超過3億兒童處於「隱性飢餓」。
  • 1.1億兒童正飽受"隱性飢餓"的折磨,你家孩子真的"吃飽"了嗎?
    1.1億兒童正飽受&34;的折磨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有著約20億的人,遭受著&34;,其中,我們中國就佔據了3億。而在2019年的兒童基金會公布的《兒童現狀調查報告》中顯示,全球7億5歲以下的兒童中,有著1.1億的兒童,也在遭受著&34;。
  • 「隱性飢餓」你聽過嗎?你家寶寶可能正在經歷
    早上起來幹完一杯奶、一個蛋、一碗粥,下樓玩還得順一盒酸奶夾帶個麵包,溜一圈也吃了一圈,回來又該吃午飯了……」  跟據有效數據統計:全球有20億人在遭受「隱性飢餓」,在我們國家「隱性飢餓」的人口數量達到3個億。  曾看過美國經濟學家羅斯高的一個關於中國農村孩子未來發展的演講視頻。裡面的一些數據讓人震驚:  27%的農村孩子貧血,33%的農村孩子感染寄生蟲,50%的農村孩童智力發展緩慢!
  • 多半是「隱性飢餓」,三招解決問題
    每次和老師交流完過後,樂樂媽媽都會大動幹戈地準備一頓豪華大餐,可是孩子依舊瘦弱。事實上,每頓飯樂樂媽媽都會很用心的準備,儘量選擇孩子愛吃的食材烹飪,並且一些高端食材也時常能夠在樂樂家的飯桌上被看到。可是每次上秤稱體重的時候,樂樂媽媽都很煩惱。「孩子也沒少吃,怎麼又瘦了?這些飯都讓孩子吃到哪兒了?沒長高也沒有長胖!」事實上,樂樂身上存在的是隱形飢餓的表現。
  • 全球一半兒童陷入「隱性飢餓」,你家的孩子真的吃「夠」了嗎?
    隨著物質條件的提高,我國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攝入足夠的熱量和蛋白質,「飢餓」這兩個字似乎可以被永遠地踢進歷史文獻庫裡。然而,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表的《2019世界兒童狀況》報告,全球有一半兒童有「隱形飢餓」問題。
  • 全球1.1億兒童染「隱性飢餓」:這4種常吃的,都是「假營養」
    早餐給孩子喝粥,不僅沒有營養,還可能讓孩子營養不良,造成孩子的隱性飢餓。1什麼是「隱性飢餓」?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布的《2019年世界兒童狀況:兒童、食物與營養》報告顯示:全球有一半5歲以下的兒童存在「隱性飢餓」問題。
  • 全球1.1億孩子「隱性飢餓」,這4種常見食物,都是「假營養」
    其實孩子有可能正在被「隱性飢餓」拖住了腳步。「隱性飢餓」是什麼?通俗來說,「隱性飢餓」就是指孩子的肚子飽了,但是骨骼、血液、器官都還是飢餓的。孩子雖然肚子吃飽了,卻不能滿足孩子成長所需要的各種營養,所以孩子僅僅只是吃飽了,其他器官都得不到發展,這就是「隱性飢餓」。
  • 「隱性飢餓」症狀涉及全球1/3人口 數量超過20億
    報告中還指出,目前全世界範圍內有超過二十億人口患有這種隱蔽性飢餓狀況,比例約佔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與「營養不良」這個名詞相比較而言,對於大多數群體來說,「隱性飢餓」是一個相對陌生的症狀詞彙,其實際是專指與不良的飲食習慣掛鈎的隱蔽性飢餓症狀。
  • 90%兒童被「隱性飢餓」折磨
    你知道嗎?全球1.1億兒童正遭受「隱性飢餓」,近90%的兒童存在「隱性飢餓」,而中國屬於較為嚴重的國家之列。你家的孩子,可能也是這百分之九十的一員哦~什麼是隱性飢餓?當你有沒有想到當你酒足飯飽的時候,也許你沒有真正地吃飽,可能存在著「隱性飢餓」。
  • 3億中國人面臨隱性飢餓困擾 存在營養不平衡等問題
    10月16日,是第39個世界糧食日,今年的主題是「行動造就未來 健康飲食實現零飢餓」。這是世界糧食日的主題首次將飢餓問題與健康飲食聯繫在一起。「零飢餓」不僅要應對飢餓,還要保證人體獲得充足的營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資料顯示,全球約有20億人正遭受隱性飢餓的困擾,中國隱性飢餓的人口達3個億。
  • 「 隱形飢餓 」,你真的吃飽了嗎?
    不久前,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發布數據顯示,全球有20多億人存在「隱性飢餓」,中國超過3億。一旦攝入食物,就能抵消的飢餓感,是顯性飢餓。隱性飢餓是雖然飽餐,飲食攝入卻不平衡,導致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一般不易察覺。
  • 下列食物沒營養還佔肚,是孩子「隱性飢餓」主因,父母別再搞錯
    很多時候,家長自認為很有「營養」的食物,但其實是「假營養」,不僅不利於孩子的身體發育,更是導致娃「隱性飢餓億兒童正遭受著「隱性飢餓」2019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公布《兒童現狀調查報告》顯示:在全球7億的5歲以下的兒童中,正在遭受因缺乏必須營養而造成的「隱形飢餓」大約有1.1億的兒童。
  • 警惕"隱性飢餓",飲食習慣很重要
    "影響孩子發育"隱性飢餓"顧名思義,就是不容易被發現的營養缺乏,比如缺乏維生素或礦物質等等。其實這跟寶寶的日常飲食結構是否合理、膳食是否均衡有很大關係。就拿早餐來舉例,回到老家我發現,很多孩子的早餐就是一碗麵條、一杯豆漿加油條、一個餅等等,看似量很大,然而仔細推敲起來基本是澱粉類。蛋白質的攝入量很少、更別提什麼維生素和礦物質了。因此還沒到中午飯時,孩子的血糖就上不去了,腦神經細胞沒動力,上課沒法集中精力了。
  • 隱性飢餓是什麼?大量兒童正在遭受,一些常見食物都是「假營養」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曾經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全球高達七億人的五歲以下兒童中,約有1.1億的孩子正在遭受這隱性飢餓」。我想,家長們自然是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身體長的健康。不過應該也有不少家長在疑惑,明明現在孩子的生活條件變得這麼好了,怎麼還會飢餓呢。
  • 你知道什麼是隱性飢餓嗎?你以為孩子吃的多,其實他營養不良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19年公布的《兒童現狀調查報告》中顯示:全世界約有1.1億兒童,都存在「隱性飢餓」。 因缺乏必需營養素,「隱性飢餓」已然成為廣大兒童身體健康的「定時炸彈」。 而這1.1億兒童,卻並非大家所想像的全都生活在貧困、落後的非洲,而有相當一部分生活在中國,在歐美,在明明早就擺脫了飢餓威脅的國度。
  • 你知道什麼是隱性飢餓嗎?你以為孩子吃的多,其實他營養不良
    1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19年公布的《兒童現狀調查報告》中顯示:全世界約有1.1億兒童,都存在「隱性飢餓」。 因缺乏必需營養素,「隱性飢餓」已然成為廣大兒童身體健康的「定時炸彈」。 而這1.1億兒童,卻並非大家所想像的全都生活在貧困、落後的非洲,而有相當一部分生活在中國,在歐美,在明明早就擺脫了飢餓威脅的國度。 很多家長都感覺難以置信:我給孩子買了那麼多營養品,孩子怎麼可能還飢餓?
  • 哄睡三小時哭醒一秒鐘,寶寶為啥放下就醒?了解睡眠周期是關鍵
    老二可好,不抱不睡,最關鍵的是,就像全身都帶著雷達一樣,看著已經睡著了,誰知道剛往小床上一放,哇的一聲,一夜就別想睡了。過來人都懂,其實對於小嬰兒的媽媽,最可怕的莫過於寶寶是個"睡渣",不但需要抱睡哄睡走著睡,還一放就醒。這到底是為啥呢?有什麼方法能讓寶寶順利入睡呢?
  • 寶寶抱著能睡著,一放就醒?教你3招,輕鬆告別寶寶「落地醒」
    執筆:長安編輯:長安定稿:歐陽比文 小敏(化名)喜得麟兒,全家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但也免不了有些許的不如意之事,最近,小敏就經常抱怨,她家寶寶抱著的時候睡得很香,可是往床上一放立馬就醒了。 當寶寶真正睡著,也就是處於深度睡眠時,會明顯發現寶寶的呼吸頻率變得均勻,小臉不再緊繃,完全處於放鬆的狀態。
  • 為何每天一到凌晨2、3點,就容易醒?醒了就睡不著了,怎麼回事?
    勞累了一天,回到家後洗漱上床睡覺的時候,我們所希望的大多是一覺睡到天亮,一個良好的睡眠不能可以恢復我們的身體精力,對於身體健康也有幫助,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