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第38屆J.P.摩根醫療健康大會(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下稱JPM)在舊金山的聖弗朗西斯威斯汀酒店如期舉行,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名投資者,從初創企業到市值超過3000億美元的數百家公司,範圍涵蓋整個全球醫療保健領域。
JPM作為醫療健康領域的重大論壇,其展示的內容也將昭示著今年一整年醫療健康領域的發展趨勢。且近年來,來自中國的參與企業數量持續增長,今年有包括李氏大藥廠、傳奇生物、111集團、藥明生物、平安好醫生在內的共計62家中國企業參會(去年為38家),其中三分之一進行了現場推介演講。共同探討了中國醫療健康行業的發展趨勢,以及全球資本市場的最新動態。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在JPM進行期間,全球頂尖藥企「掌門人」面對投資者的擔憂和質疑,又將透露哪些信號?
BMS將在2020年削減近8億美元成本
2019年JP摩根大會前夕,百時美施貴寶(BMS)宣布以740億美元收購新基成為當年JPM「最亮眼的仔」。
一年過後,這筆交易已經塵埃落定,BMS CEO Giovanni Caforio在今年JPM上表示,BMS有望實現其到2022年削減25億美元成本的承諾,僅今年就將削減約1/3的成本,接近8億美元。
Giovanni Caforio稱BMS在整合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其領導團隊安排到位,並設計了新公司的運營模式,且在研發和商業化也在順利進行。但是兩家公司IT、財務和定價等流程和系統的整合才剛剛開始,2020年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面對醜聞危機 諾華恢復公司聲譽與高管薪資掛鈎體系
2019年6月28日,Zolgensma的研發公司AveXis(去年已經被諾華收購)告知FDA Zolgensma部分產品的動物實驗數據存在數據操控問題。在數據操控醜聞曝光之後,諾華替換甚至8月份的時候開除了AveXis兩位高管——AveXis首席科學官Brian Kaspar和他的兄弟研發高級副總Allan Kaspar。
面對諾華的醜聞歷史以及對這些醜聞的道歉,公眾或許對該公司CEO Vas Narasimhan「將信譽放在首位」的承諾產生懷疑。而在JPM舉行期間,該公司也在進一步兌現承諾。
Vas Narasimhan在JPM上表示,公司正在致力於恢復聲譽。諾華正在推出道德、定價、全球健康和企業公民等方面的目標,並成立了一個新的管理團隊來跟蹤其進展。恢復公司聲譽及公眾信任感的戰略將與高管的薪酬相掛鈎。
除了Narasimhan的的信任承諾外,他還強調了公司在數字領域的雄心。他表示,公司現在僱傭了1500名數據科學家,並且為了保持公司所有目標的實現,公司必須成為一臺研發「啟動機器」,目前公司已有15項正在進行中的成果將在近期發布。
此外,據會議資料披露,與其他大型製藥公司一樣,諾華也制定了針對中國市場的增長計劃,預計在未來5年內將在中國獲得50個藥品監管批准。
強生未來75%的增長將來自現有藥物
多年來,強生(Johnson & Johnson)藥品市場的增長一直高於市場增長率,且隨著其產品的布局,該趨勢在短期內不會發生改變。強生全球製藥公司董事長Jennifer Taubert表示,到2023年,強生將有75%的增長來自現有藥物,增長途徑包括通過市場份額的增加、新適應症獲批以及將治療地位提升至一線甚至標準療法。
在問答環節,當她被問及整個行業艱難的定價環境時,她表示這個環境在未來或許並不會好轉。但是強生已經儲備好以銷售額增長為基礎並且具有多樣化的業務組合,這將在任何的行業風暴中為企業提供「安全港」。
值得一提的是,舊金山灣區不僅僅是JPM的聚集地,也是一些知名藥企的總部所在地。強生旗下的西安楊森也即將在該地新建一處研發中心,該中心建成將有助於其在生物學和數據科學等關鍵跨學科能力之間的銜接,從而推動其在製藥方式上的重大變革。不過截至目前,該公司尚未透露是否會僱傭新員工,也尚未透露將僱傭多少人。
輝瑞未來將關注創新產品
輝瑞(Pfizer)CEO Albert Bourla在JPM開場中首先提到了輝瑞過去一年進行的相關資產重組,其中包括將普藥部分的UpJohn業務剝離,與邁蘭(Mylan)組建成一家新的藥廠。
然而投資者似乎更加關心未來5年內輝瑞靠什麼推動增長,Albert Bourla表示,按照現有管線,每年保持6%增長是不成問題的。
當被問到目前在研項目的具體進展時,Albert Bourla並未過多披露,他指出,未來的輝瑞將是全新的輝瑞,將更加關注於創新。當投資者問到為何輝瑞不設立R&D Day時,Albert Bourla表示將在今年3月作出改變。
羅氏將與Illumina建立15年合作關係
在JPM期間羅氏診斷宣布將與基因測序巨頭Illumina在腫瘤學領域建立15年的合作關係,其中還包括一些新的伴隨診斷適應症的泛癌測定。
「通過結合羅氏與Illumina合作後的基礎醫學研究優勢,可以在全球範圍內提高醫療價值和臨床決策,並將為更多患者提供獲得NGS的機會,助力其疾病診斷及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羅氏診斷CEO Thomas Schinecker表示。
GSK在2020年推出5款新產品
葛蘭素史克(GSK)CEO Emma Walmsley花了幾分鐘的時間概述了公司預計在2020年推出的5款新產品。
GSK預計將推出涵蓋癌症、愛滋病毒和腎臟疾病的新產品,同時還將擴大卵巢癌藥物和哮喘藥物的適應症。Emma Walmsley表示,GSK將非常專注於為我們的下一波增長建立渠道。
福泰製藥CEO更換 擴展關注領域
福泰製藥(Vertex Pharmaceuticals)董事長兼CEO Jeff Leiden、全球藥品開發和醫療事務及CMO執行副總裁Reshma Kewalramani共同出現在本次JP摩根大會上。
據悉,Jeff Leiden將在2020年4月份辭去CEO一職,轉為執行主席;而Reshma Kewalramani將接棒Jeff Leiden成為福泰製藥的新CEO。
在Jeff Leiden看來,該公司突破性囊性纖維化三聯療法在遞交NDA3個月後便收到了FDA的批准,較PDUFA日期提前了5個月,創下了FDA審批速度的新紀錄,堪稱真正的醫學裡程碑。
Reshma Kewalramani表示,未來福泰製藥將不僅僅關注囊性纖維化,還將擴展到APOL1相關的疼痛,腎臟疾病,AATD,鐮狀細胞,β地中海貧血,DMD,1型糖尿病等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福泰製藥和吉利德公司都安排在同一天演講,會場內外甚傳坐擁大量現金的吉利德可能會宣布收購福泰製藥,不過吉利德CEO Daniel O'Day對此表示冷淡,並告訴投資者,即便是發生大型收購,也不會一步到位,而是逐步收購。
也有投資者建議,為防止被大藥企併購,福泰製藥不妨主動出擊,收購一些正在合作的夥伴,基因療法公司CRISPR Therapeutics就是不錯的選擇。
吉利德欲尋求下一個併購
2019年7月15日,吉利德與比利時生物技術公司Galapagos宣布達成一項長達10年的全球研究與開發合作,這也是吉利德新任執行長Daniel O』Day自3月上任以來的最大一筆管線建設交易。
當然,並不是每一項合作都能與Galapagos協議一樣,吉利德CEO Daniel O'Day在公司介紹會上表示:「我們希望能找到與Galapagos類似的互補型公司進行合作。」
他表示,「我們知道這種合作機會是不可多得的,但我們希望找到一種方法在未來幾年裡至少再做一次。」吉利德財務長Andy Dickinson在隨後的一次會議上表述道。他還表示,除此之外,投資者還可期待一種「定期夥伴關係」的發生,包括小中型交易。
梯瓦兩年理清80億美元債務 未來將推廣生物仿製藥
兩年前,梯瓦(Teva)執行長 Kåre Schultz在J.P. Morgan走馬上任時,當時的梯瓦面臨相當嚴峻形勢。他回憶道,巨額債務、市場競爭以及美國仿製藥價格急劇下降,讓這個曾經的明星仿製藥企看起來搖搖欲墜。而今年,Schultz準備提供一份進展報告。
該公司已關閉或出售了13個製造工廠,10個以上工廠正處於關閉或出售中,另外還關閉了40個實驗室和辦公室。也許對Schultz來說最重要的是「我不喜歡負債」。而在過去的兩年裡,梯瓦也確實已經清理了超過80億美元的債務。
那麼,Teva的下一個階段計劃是什麼呢?對此,Schultz表示,將優化製造,利用仿製藥的專業知識來推廣生物仿製藥,在中國發展並擴大亨廷頓舞蹈症藥物和偏頭痛預防性藥物,這或將很快彌補因營銷持續下滑帶來的收入損失。
武田已完成與夏爾的人力整合
2019年1月8日,武田製藥在大阪宣布完成對夏爾(Shire)公司的收購,稱未來將共同打造一家總部位於日本的全球領先生物製藥公司。
如今,武田製藥完成與夏爾的交易僅一年,武田製藥CEO Christophe Weber 表示,合併後的新公司已經取得了巨大進步。
Christophe Weber透露,目前兩家公司以一家公司的身份運營,並且在人方面完成了整合。在他看來,在時間和速度方面,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Christophe Weber還提到2020年將實現減少450萬噸的碳排放目標。
諾和諾德將展開全新領域研究
諾和諾德的首席科學官(CSO)Mads Krogsgaard Thomsen和全球藥物研發高級副總裁Marcus Schindler表示,諾和諾德正在為該藥物進行心血管預後試驗,以及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和慢性腎臟疾病的預後試驗。
同時,該公司將對未罹患糖尿病的肥胖患者,以及患有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展開GLP-1臨床試驗,同時還將與外部研究人員協作,進行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氏病的研究。
「重點是創新,安進則是執行」
「在生物製藥領域,重點是創新,創新,創新,而安進則是執行,執行,執行。」
安進(AMGEN)執行長Bob Bradway在JP摩根大會上如是說道。而這一語境發生的環境是2019年,安進以134億美元的高價收購了新基的Qtezla,是史上單品種收購金額最大的一筆交易。安進公司目前正尋求在2020年將重磅炸彈擴大到新的適應症和國際市場中。
「該藥將在未來幾年內幫助安進公司充實其免疫學產品。」所以接下來的重點就是執行,這也是為什麼Bob Bradway要說三遍的原因。
羅氏公布定價策略
「我們的目標是讓我們的價格壓倒一切」。羅氏製藥CEO Bill Anderson在14日的JP摩根大會上接受CNBC的採訪時如是說道。
據悉,羅氏正計劃積極定價其口服脊髓性肌萎縮症藥物的價格。
中國創新企業嶄露頭角
有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中國的醫療保健支出將達1.1萬億美元,而根據IMS Health的調查預測,到2030年,中國14種主要癌症的確診患者將達430萬。
近年來,細胞和基因治療風靡全球,成為醫療行業發展最為迅速的領域之一,中國企業在該領域的發展同樣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認可。金斯瑞是JPM周期間為數不多的舉辦衛星會論壇的中國公司。並且,金斯瑞在細胞療法領域目前也處於領先地位。
2017年12月,金斯瑞子公司傳奇生物與強生達成達成全球許可協議,共同開發、生產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產品,並將其商業化。就金斯瑞而言,該公司已對其合同研發生產業務(CDMO)投入大量資源,來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
金斯瑞創始人兼執行長章方良表示:「生物技術公司和製藥公司逐漸意識到,企業無需依靠自己建設基礎設施來實現藥物的商業化生產。因此,憑藉更低的成本和穩定的質量,越來越多的公司將藥物的開發製造業務外包給具有專業技術及豐富經驗的中國機構,開展從藥物發現到開發的整個生命周期的合作。」
參考資料:
#JPM20: Vertex lays out post-CF ambitions as Gilead demurs on acquisition
JPM: Bristol chief says one-third of Celgene cost cuts will hit in 2020
JPM: With new ethics plan, Novartis chief puts his money where his mouth is
JPM Day 1: Merck's assurances, Teva's shutdown tally, Biogen's launch prep and one CEO's word on another
JPM need to know, Day 2: GSK's rollout agenda, Alexion's longshot, bluebird's turkey—and just who knows Pfizer?
JP摩根現場 | 15家製藥巨頭CEO演講要點
JP摩根一線追蹤:信任危機VS併購餘波,全球藥企BOSS都在關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