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院「瘋狂」併購,規模越大醫療質量就越好嗎?

2020-12-16 健康界

近年來,美國醫療機構的財務壓力越來越大,這起碼有兩大原因:一方面,醫療行業逐漸轉向價值醫療,醫療機構的醫保報銷也以價值為基礎,醫保報銷門檻提高;另一方面,患者越來越傾向於更便宜的醫療機構,患者入院費用的減少,醫院利潤率下降。為應對這種逆境,提高效率,控制成本,各大醫院只能「抱團取暖」。

合併持續不斷

「抱團取暖」的主要方式為合併或者直接併購,這種活動一直在持續。

早在2012年,美國醫院併購數量就過百了(107),2017年這一數字達到115,是近幾年的最高數。

從數量上看,在過去的十年中,醫院併購數量總體穩定增長。根據諮詢公司Kaufman Hall的數據,2018年美國醫院合併交易量達到90筆,比2009年的50筆交易量增長了80%。

Kaufman Hall最近報告——《季度性併購活動報告:2019年第三季度》(M&A quarterly Activity Report: Q3 2019)顯示,2019年前三個季度的醫院併購交易量總和達到71,比2018年前三個季度的68要高。從近五年(2015年至2019年)第三季度醫院併購交易量來看,醫院併購腳步稍有放緩。

Kaufman Hall報告截圖

然而,醫院合併的規模越來越大。根據Kaufman Hall在2019年1月份發布的報告,2018年被併購的醫院平均規模為4.09億美元,遠高於十年前。

對於醫院來說,這種合併確實可以通過規模經濟成功度過「財務難關」,但這是否真的對患者有益呢?

提倡醫院合併的醫院管理層認為,合併不僅可以提高效率,還可提高患者獲得醫療服務的機會和醫療質量。從理論上說,醫院提供的護理服務越多,效率會更高,成本會更低。舉例而言,如果小醫院和大型醫療系統合併,小醫院的患者可以接觸更好的專家和更先進的醫療技術。

然而近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卻不這麼認為。

患者體驗下降

哈佛醫學院衛生保健政策系(Department of Health Care Policy at Harvard Medical School)開展了一項研究,研究分析了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關於醫療質量的數據、2007年至2016年美國老年醫保(Medicare)索賠數據以及2009年至2013年的醫院併購數據等。

研究人員將246家併購醫院和1986家非併購醫院做比照分析,通過以下四個指標:臨床過程綜合指標(a composite of clinical-process measures);患者體驗綜合指標(a composite of patient-experience measures);30天死亡率;出院後30天再入院率衡量併購醫院的前後變化。他們發現,併購醫院的患者體驗略有惡化,且30天死亡率或再入院率並沒有變化。也就是說,併購後醫院的醫療質量並沒有得到改善。

作者解釋說,患者體驗略有惡化,按統計學說法,患者體驗下降的幅度相當於下降了9個百分位數。

該研究由HHS(美國公眾服務部)健康質量研究部門——美國衛生保健與質量管理局(AHRQ)資助,其作者之一南希·博利厄(Nancy D. Beaulieu)在研究中寫道:「這些發現與人們認為醫院合併會提高醫療價格和醫療質量的說法相左。」

2009年至2013年間併購醫院臨床過程指標的變化尚無定論,因為雖然併購醫院的這些臨床指標得到了顯著改善,但大多數改進都發生在併購之前。臨床過程指標包括出院時服用阿司匹林的心臟病患者的百分比;給予適當抗生素的肺炎患者或手術患者的百分比;評估左心室收縮功能的心力衰竭患者的比例等。

該研究作者認為,其研究證實了1990年代和2000年代初期有關醫院併購的研究結果,並且與最近的發現——「患者體驗惡化與醫院市場越來越集中有關」相一致。

此前已有大量研究發現,醫院並不是越大越好,醫院的規模越大,不代表醫療質量就越高。

卡耐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經濟學家馬丁·蓋諾(Martin Gaynor)主導的一項研究發現,醫院市場集中度(hospital market concentration)每下降10個百分點,心臟病患者30天死亡率就下降近3%。換句話說,醫院之間競爭越激烈,越能降低心臟病患者死亡率,而醫院大量併購降低了醫院之間的競爭力度。

發表在《經濟學雜誌》(The Economic Journal)上的一項研究證實了這一點。該研究發現英國NHS的醫院競爭也可降低心臟病患者的死亡率。同樣得出此結論的還有美國Medicare進行的幾項研究,這些研究發現醫院競爭不僅可以降低心臟病患者的死亡率,也可降低肺炎患者的死亡率。

英國約克大學(University of York)衛生經濟中心(Center for Health Economics)的一項研究還發現,醫療質量和患者滿意度隨著醫院競爭的增加而提高。

布萊根和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和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研究人員表示,這些醫院合併的推動力往往在於財務,而不是臨床,如果以臨床為推動力,醫院才可能關注患者服務。而目前,併購醫院對醫療質量、安全等目標和責任的劃分並不清楚。

參考資料:

1. Healthcare Dive: Despite provider claims, hospital M&A not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care, NEJM finds

2. Medscape: Hospital Mergers Don't Show Quality Benefit

3. New York Times: Hospital Mergers Improve Health? Evidence Shows the Opposite

相關焦點

  • 普華永道: 2018年我國醫院併購規模241億元
    普華永道日前發布的《2013年至2018年中國境內醫院併購活動回顧及展望》顯示,2018年我國醫院併購保持活躍,共發生199起境內外併購交易,交易規模為241億元。其中,企業醫院、民營醫院特別是民營專科醫院成為投資熱點。   報告顯示,2013年至2018年間,我國境內醫院併購活動已披露投資金額累計超過585億元。
  • 盤點中國醫療器械海外併購十大案例
    僅2013年上半年即發生了3起大額併購,併購金額也屢創新高,大手筆的資金規模非常少見,無獨有偶,這幾起併購均是由國內醫療器械相關企業發起的海外併購,這也是國內醫療器械企業在向國內外市場傳遞著:本土企業正在加快海外併購,力圖國際化、多元化的強烈的信號。2012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約1500億元,近10年複合增長率為21.3%。行業發展空間廣闊的同時,競爭也更加激烈。
  • ...5年醫療併購回望:投資回報率2到8倍;婦幼、口腔等專科醫院受青睞
    過去5年,中國醫療行業迎來併購高峰,併購火熱還將持續。根據普華永道今日發布的《2012年-2016年中國境內醫院併購活動回顧及展望》,2016年,醫療健康行業的併購活動呈現爆發式增長。境內醫院併購數量為106宗,與2015年相比翻了一番多。交易金額達人民幣161億元,較2015年增長了237%。
  • 醫美行業併購整合 美萊、藝星等美容醫院龍頭受關注
    醫美行業規模巨大,中國已成為全球醫療美容大國  據2017年,中國醫療美容市場實現產值超8000億元,行業年發展速度15%以上,而上遊企業的銷售增長迅猛,年增速超20%。  我國醫療美容服務雖然參與主體眾多,但是大多規模較小,行業高度分散。所以醫美機構整合提升空間更大,未來有可能成為各方爭奪的主戰場,醫美醫院性質分類包括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
  • 2000億愛爾眼科:走進後併購基金時代
    併購基金本身以及併購基金持有的醫院資產都屬於非流動資產,一般來說公允價值不會出現變動,因此公允價值變動影響當期損益的情況是不會出現的。總之,愛爾眼科沒有並表併購基金,醫院虧損不會影響愛爾眼科當期損益。3、併購基金醫院資產包的變化3.1 兩次大規模注入由於併購基金的會計確認方式,我們難以從公司報表判斷體外醫院資產的質量。
  • 690億美金的世紀併購:美國藥品零售巨頭CVS的焦慮與啟示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將提供其餘90億美元貸款。根據Dealogic,這是併購史上第四大債務協議,超過2008年百威英博併購交易的460億美元債務。CVS的收購交易是美國史上債務第二高的併購交易。安泰董事會已經批准了這筆交易。收購預計於2018年下半年完成,但還需雙方股東和監管部門的批准。
  • 結婚鑽戒越大越好嗎?一克拉鑽戒價格多少錢?
    選購品質鑽戒時越大越好嗎?1. 一克拉鑽戒價格一般而言,重量在一克拉以上的鑽戒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一克拉鑽戒的價格在5萬元至30萬元之間,因此在挑選鑽戒時,要向商家索要鑽石等級證書,例如能證明鑽石等級的4C證書,像GIA這種具有高權威的鑽石證書就需要品牌商提供。2.
  • 【熵周刊】復星醫藥併購醫院再下一城 共享醫療模式待考
    共享醫療來了。Medical Mall(醫療商場)試點落地浙江,這是一種將檢驗、病理、醫學影像等輔助專科集中在一起的醫療模式,常見於香港和美國。醫療商場的好處顯而易見,各類專科診所聚集,既能為醫生提供穩定的客源,也符合規模效應。不過,醫療商場的發展需要醫院、醫保和用戶三方共同推動,共享醫院能否在中國落地生根,還有待時間檢驗。
  • 綠葉集團加速擴大醫療版圖 併購Healthe Care完成
    中國網財經4月21日訊 中國醫療行業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樁海外併購,終於在綠葉醫療集團的戰略版圖上落子。  4月18日綠葉醫療集團宣布,與澳大利亞Archer Capital Fund正式完成交割,澳大利亞第三大私立醫院集團 Healthe Care成為綠葉醫療旗下一員。
  • 最大海外併購 綠葉醫療收購Healthe Care
    中國醫療行業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樁海外併購,終於在綠葉醫療集團的戰略版圖上落子。2016年4月18日,綠葉醫療集團宣布,與澳大利亞第三大私立醫院集團Healthe Care正式完成交割,後者正式成為綠葉醫療旗下一員。通過收購Healthe Care,綠葉醫療一躍進入中國最大的國際化的綜合性私人醫療集團行列。
  • 「現金流之王」變成業績負擔 上市公司醫院併購之殤
    同時,濟民製藥新建海南博鰲國際醫院項目,位於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定位高端醫療,並試水自體幹細胞移植。  這些被併購的醫院曾一度給上市公司帶來了短暫的業績增長。2017年,濟民製藥淨利潤同比增長29.32%,2018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42.10%。公司在相關財報也直言,收購的上述醫院資產在報告期內被納入公司合併報表,且鄂州二醫院醫療服務收入和淨利潤增加較大。
  • 眼科巨頭愛爾眼科「瘋狂擴張」,擬斥資收購30家基層醫院
    由於自上市以來頻繁併購擴張,愛爾眼科被稱為醫療行業的「大胃王」。如今,愛爾眼科的資產規模已經由2010年末的16.13億元漲至2019年末的118.99億元。2020年4月9日,愛爾眼科披露併購交易報告書草案,上市公司擬以發行股份方式購買磐信投資、磐茂投資合計持有的天津中視信100%股權,由此間接收購愛爾產業基金的26家眼科醫院。
  • 醫院併購「失意」後的悅心健康發布2018年度報,醫療業務略有起色
    而醫療業務營業收入為3025萬元,佔總營業收入比重的3.09%,佔比較小。但從發展速度來看,2018年,悅心健康在醫療領域的發展已略有起色。2017年,悅心健康的大健康板塊收入為1538萬元,僅佔總營業收入的1.71%。對比起這一數據,2018年,悅心健康的醫療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了96.68%,總營業收入佔比也有所增加。
  • 口腔市場規模將超千億,民營口腔醫療服務企業未來是否有望上市?
    牙科行業存在很大規模的民營市場,且民營市場涉及到許多非醫療需求。口腔行業不屬於醫保範疇,政府監管較少,因此民營市場中的DSO基於個人消費需求發展迅速,成為了牙科中遊的一大趨勢。國內公立綜合醫院和專業口腔醫院達到18,300家,民營口腔醫院和口腔診所80,000家,相關需求包括選址、設計、金融需求等。
  • 2019醫療服務併購回顧:寒冬中的小陽春,成功先例和新入局者
    *表2:2018-2019年國內線下專科醫療服務領域併購案例分布統計從專科劃分來看,2019年的線下醫療機構併購偏向更加分散,相比之下綜合醫院的併購案例2017-2019年間持續減少,說明管理難度高、爬坡周期長
  • 普華永道:醫療服務投資現新趨勢 高技術專科醫院受追捧
    普華永道近期發布《2020年中期中國醫療健康服務行業併購活動回顧及展望》,其中提及,醫院投資正在逐漸向高技術門檻專業轉移,且資本向頭部集中的趨勢愈發明顯。
  • 併購月報 | 2020年6月全球醫療健康併購:生物醫藥再度領跑
    閱讀提示:本文預計閱讀完成需要11分鐘(300字/分鐘)重要提醒:本文為【資本月報】欄目6月系列文章的第4篇:《全球醫療健康併購月報》,作者:寧晨一. 2020年6月全球醫療健康併購概述據動脈橙產業智庫不完全統計,2020年6月,全球醫療健康產業共發生了50起併購交易事件
  • 高質量的卵子,就是越大越好嗎?排出高質量卵子的因素,不妨了解
    很多人都想知道是不是排出的卵子越大就越好呢,其實卵子質量大小和很多因素有關係,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吧。高質量的卵子,就是越大越好嗎?排出高質量卵子的因素,不妨了解正常情況下直徑如果在18~20毫米的卵泡就可以排出優質卵子,有些人覺得卵泡越大越好,這樣也可以和精子更好結合,從而提高受孕機率。
  • 上半年醫療健康行業併購交易71起;融創和隆海集團2億成立健康管理...
    頭 條 2020年上半年醫療健康行業併購交易71起涉資約100億元 普華永道發布的《2020年中期中國醫療健康服務行業併購活動回顧及展望》報告顯示,2013年至2020年上半年,中國醫療健康服務市場累計完成995起境內外併購交易,交易金額累計超過2,000億元。
  • 盤點2019醫療器械全球併購:巨頭押注骨科與機器人
    來源:浩悅資本2019年總體醫療器械併購規模達495億美元,交易總額接近2018年的1倍。其中Top 15併購交易總金額高達334億美元,全年交易金額大於10億美元的巨額案例增多至9起。2019醫療器械海外TOP 15併購案交易賽道規模及交易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