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如何學習西方哲學?法國人寫了十本普及讀物

2021-01-12 澎湃新聞
兒童如何學習西方哲學?法國人寫了十本普及讀物

澎湃記者 石劍峰

2014-06-23 16:14 來源:澎湃新聞

《小柏拉圖》系列一共十本,每一本都講述一位哲學家的故事,並且配以插圖。


       這套給少年兒童製作的哲學普及讀物,主角是10位西方哲學家的故事和他們的哲學思想,分別是《神聖的蘇格拉底之死》、《第歐根尼的另類生活》、《伊壁鳩魯的笑》、《笛卡爾先生的小精靈》、《盧梭的歌劇》、《康德教授的夢幻一日》、《萊布尼茨的美好世界》、《馬克思的誓言》、《愛因斯坦的靈感》和《海德格爾的墓地之旅》。

       這套少年兒童哲學啟蒙和普及讀物由法國的哲學教授和知名插畫師們合作完成。在這套書的編者看來,哲學從來就不是什麼枯燥的大道理,或者脫離生活的空想,與蘇格拉底一起驚嘆,或者與笛卡爾一起懷疑是沒有年齡限制的,每個孩子都應該盡情享受思維樂趣。對於兒童和普通人來說,通過幽默的故事,他們是可以輕鬆的了解一些關於哲學的思考。

       少年兒童是否需要學習哲學?同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孫周興教授這幾年發現,願意報考哲學系本科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我們現在的年輕人不喜歡哲學?哲學,這個最偉大的學問、最偉大的智慧、最好的學問沒有人喜歡。」孫周興教授認為,一方面哲學需要一種低沉的、甚至是陰沉的、低調的情緒,這跟年輕人的距離有點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的教育制度和社會制度,『應試教育』是為了考試而不是為了人,這是一個最大的問題。」在他看來,應試教育的體系裡,根本沒有哲學的地位。「我們的社會制度到今天為止,依然沒有形成良好的公民自由討論的空間。」在孫周興教授看來,哲學是需要獨立思考、自由思考的學問。沒有一個自由討論的空間,就沒有哲學的位置。「所以我感覺,我們的中學生,無論從教育制度、社會風氣,還是年齡來看,離哲學都很遠,但是,這並不是說我們不需要哲學。」

       這幾年網上流傳著一份法國中學會考歷年哲學試題,孫周興教授舉了2010年的題目:第一個題目叫做「追求真理是不是可能沒有利害關係?」第二個題目叫做「藝術是不是可以沒有規則?」第三個問題「給出託馬斯·阿奎納的一段話,請解釋一下。」孫周興教授認為,這些題目當做國內哲學系研究生考試題目都可以。「有一個法國哲學家解釋過,為什麼法國的中學生必須學哲學?為什麼法國的學生必須要通過哲學考試,才能拿到畢業證書。他認為,就像遊泳需要教,思考同樣也需要訓練,批判性思考需要訓練,而獨立思考能力更是必須經過訓練才可能達到的。」所以在孫周興教授看來,所謂素質教育「就是教人腦子清楚和教人好說話。」 

《笛卡爾先生的小精靈》

       在一個寒冷的冬夜,正當整個城市昏昏欲睡,笛卡爾先生陷入深深的懷疑:三加二真的等於五嗎?我是否被某個小惡魔愚弄了?這個世界,會不會是一場虛幻的夢境呢?

《海德格爾的墓地之旅》

       一隻名叫馬丁的小蟑螂整天憂心忡忡,他在海德格爾的身體裡探索著,苦苦尋找答案。在腎的周邊,在肋骨和肉組成的世界裡布滿了狂熱的螞蟻、發瘋的機器還有吟詩頌詞的蠕蟲,誰能告訴它:它為什麼會存在呢?

《康德教授的夢幻一日》

我了解什麼?我應該做什麼?我能希望什麼?

       嚴肅的康德教授每天午後三點半,都要準時出現在柯尼斯堡一條栽著菩提樹的小道上,他如此守時,風雨無阻,市民們在滿懷敬意與他打招呼的同時,總是趁機校正自己的鐘表。但是一個夢幻的日子來臨了,康德教授甚至忘記了散步,於是整個宇宙陷入了混亂。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小柏拉圖》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十卷本西方哲學巨著《勞特利奇哲學史》出版
    中新網北京12月23日電 (記者 馬海燕)歷經15年翻譯、總字數逾540萬的十卷本西方哲學巨著《勞特利奇哲學史》23日與此間專家學者見面。該書匯聚了國內頂尖哲學研究者翻譯,原著水平之高、翻譯水平之高,受到廣泛關注。  「《勞特利奇哲學史》出版發行暨西方哲學的翻譯、研究與寫作研討會」23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
  • 噹噹大促折上折|兒童哲學書上了教育部書單, 精選3-14歲60套哲學讀本, 埋下思考的種子!
    在歐美各國,兒童哲學教育已經相當普及,在法國,哲學課是中國法國中學生的必修課,而哲學科目考試例如法國統一的全國中學會考。這可能也是為什麼國內引進版的兒童書籍多來源於法國。讓正在懂事的孩子學會思考這套被譽為「2015年最具思想深度的兒童讀物之一」的兒童哲學是朋友留給我的。
  • 適合兒童看的書籍 推薦十本好書
    美國心理學家埃爾凱經過長期研究認為,早期的閱讀訓練對閱讀能力的培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也就是說,一個人閱讀能力的強弱,與其兒童時代所受到的閱讀訓練密切相關。那麼適合兒童看的書籍有哪些呢?下面就讓小編來介紹一下吧。▼適合兒童看的十本書籍這是一本足以讓人永葆童心的小書,它訴說的是一個從遙遠的星球來到我們地球的小王子。
  • 哲學很難懂?7本簡單有趣的哲學入門書推薦!
    哲學的「有用」讓無數人對它「心嚮往之」,但哲學的「難」又讓同樣多的人在它面前「望而卻步」。「如何認識『自我』?」「自由總是好的嗎?」「做一個好人必定會快樂嗎?」等等。它們既是哲學上的「大問題」,也是我們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必須要面對和思考的一些基本問題。哲學有時候會被認為是一種極為深奧和抽象的專門學問,它好像與其他各個門類的研究——或我們的餘生——沒有什麼關係。
  • 超過1500本的法語、英語、德語兒童讀物和有聲讀物,還不來看看?
    Storyplayr是法國3-10歲孩子的閱讀網站,目前被法國和全球近1000所學校和圖書館在使用。網站上有超過1500本兒童讀物和有聲讀物,並且每個月還在新增書目那Storyplayr的學習模式是如何的呢?我們用小朋友們熟悉的「金髮姑娘和三隻小熊」做例子來看一看。這本書一共8頁,590個字,朗讀為6分鐘時長
  • 想進入西方哲學的智慧殿堂?這10本哲學入門書,你必須得看!
    哲學能開啟人的智慧,增長人的見識和認知,進而把人的大腦培養為一個更具全面和多元的反射平臺,但是如何打開哲學殿堂的大門呢?如何像雅典學院那樣,讓自己具備一個睿智和博大的心靈和大腦呢?做這些之前,先看看這些哲學入門書吧!因為任何人在跑和飛之前,先要學會走。
  • 《弟子規》:一本粗製濫造的兒童讀物
    如今《弟子規》在市場上的版本數以百計,很多幼兒園、中小學將其列為指定讀物,還被改編成了歌曲、舞蹈、動畫片等。實際上,這只是一本粗製濫造的「兒童讀物」。略言之:從作者看,李毓秀、賈存仁都只是鄉間文人,在學術上並無成就;從時間看,相比於成書於宋朝的蒙學讀物《三字經》,《弟子規》遠遠不算「歷史悠久」;從內容看,《弟子規》改編自儒家經典《論語》《禮記》,及朱熹摘錄的《童蒙須知》,僅供兒童學習使用,屬於二手,甚至三手儒學讀物,顯然沒有資格被稱為「國學經典」。
  • 招募:奧斯卡設計的兒童哲學日間營
    法國兒童哲學教父、出版的哲學兒童叢書風靡全球25國的奧斯卡·柏尼菲(Oscar Brenifier),1994年開始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在世界各地成立哲學工作坊,推廣「成人」和「兒童」的思考訓練課程。
  • 現代西方哲學在中國的「解放」之路
    促使我從經濟轉向西方哲學研究的直接原因是,1954-1955年那場大規模批判實用主義的運動,指責實用主義是主觀唯心主義和形上學,是帝國主義的反動哲學。這促使我萌發了具體地學一點包括實用主義在內的西方哲學的念頭。出於好奇,我想法找到了幾本解放前翻譯出版的西洋哲學史和胡適、杜威等人的幾本原著,由此產生了想更多地了解西方哲學的願望。
  • 被寫進英國知名兒童讀物,曾是李娜高端女僕的她如何做到?
    英國當地著名出版社DK Children在本月發行了一份針對兒童的讀物——《When I grow up Sports Heroes》,這本書重點講述了小孩是如何成長為國際體壇巨星的。#穩定卻不亮眼,曾是李娜「高端女僕」2003年轉入職業網壇,2007年排名躋身前一百,2012年成為TOP10,在此後的幾年時間裡,科貝爾幾乎沒有掉出過前十位置。儘管排名穩定,但是德國人始終沒有能夠在大滿貫的舞臺擁有說服力的成績,在2016賽季之前,她的最好成績僅是溫網和美網各一次四強。
  • 《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更適合中國學生的哲學智慧之旅
    英文是Philosophy,我們中國的學者把它翻譯成「哲學」,也就是有關智慧的學問,專指各種「到底是什麼,到底為什麼」。今天,我和大家聊一本有趣的兒童哲學啟蒙讀物——《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它被坊間推舉為中國的《蘇菲的故事》,而且別具一格。
  • 笛卡爾:西方現代哲學之父
    西方現代哲學思想的奠基人,"歐陸理性主義"哲學開拓者,被黑格爾譽為"現代哲學之父"。堪稱17世紀的歐洲哲學界和科學界最有影響的巨匠之一,被譽為"近代科學的始祖"。為瑞典女王授課的笛卡爾出身法國普通貴族家庭的笛卡爾,不到2歲母親就因病去世,從小體弱多病的他在外祖母的照顧下長大,8歲進入歐洲最著名的貴族學校──皇家大亨利學院學習,接受了良好的傳統文化教育
  • 哲學入門,該從哪本書開始?推薦10本中西哲學入門書
    9.0[美] 小西奧多·希克 劉易斯·沃恩 / 2018 / 後浪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一位哲學初學者,該如何開始學習哲學呢?《做哲學》一書的價值,正在於強調哲學與現實的互動,讓人感受到人類思考活動的生機與樂趣。說到哲學入門,你怎麼能不知道這本書呢?
  • 從紙牌到花園,從問題到流派:7本好書帶你輕鬆入門西方哲學
    還有一種「哲學問題」入門法,先了解哲學到底都在探討什麼問題,帶著問題讀哲學,會有不一樣的效果。」哲學,經常給人以「高冷」的感覺。特別是對於初讀哲學書籍的人來說,如果一上來就看《西方哲學史》之類的大部頭,難免會看得兩眼發暈,每個字都認識,但通讀下來能看懂的寥寥。
  • "普法"讀物"神翻譯":普魯士和法國戰爭讀物(圖)
    」譯成了「普魯士和法國戰爭讀物」。  原來,南京新華書店新街口店一樓法律類書籍區域共有6排書架,每個書架都有更具體的分類,上面掛著分類標牌,如「常用法律法規、法律考試、法律專業教材、法律讀物」等,每個標牌都寫有中英文兩種文字。而其中,「普法讀物」的英文翻譯是「the franco-prussian readings」,這兩個詞語的中英文含義並不一致,而且所表達的意思毫無關聯。
  • 新版《尼採的錘子》:被翻譯成12種語言的哲學普及讀物!
    如何像哲學家一樣思考?西方有句俗話說:「與其學習交易技巧,不如學習交易本身。」然而,對哲學家而言,有些「技巧」仍是相當重要的。理性思考需要在正確時刻運用正確的哲學工具,像是奧卡姆的剃刀、休謨的叉子,或者其他思想家提供的思考工具,等等。
  • 法國暢銷兒童讀物《小棕熊的大事件》引進中國
    法國暢銷兒童讀物《小棕熊的大事件》引進中國 2017-01-11  為什麼法國少有熊孩子?因為法國有小棕熊啊。  為什麼中國小朋友將告別熊孩子?因為小棕熊已經來到中國啦!  小棕熊到底是怎麼樣的神存在,有如此魔力讓這麼多的中國家長孩子迫不及待想與它做朋友?原來,答案就在由商務印書館童書館2016年12月新出版《小棕熊的大事件》中,它講述的是一隻雖然有小缺點卻不失可愛,雖然懵懂無知卻有奇思妙想的小熊。
  • 因為「教唆嫉妒」,這本兒童讀物被掛黑了
    這是一本以小學生日記為載體的兒童校園故事書,主要記錄了主人公米小圈在學校的生活趣事,以及他和同學、老師、父母相處的日常故事,用語幽默有趣,配以生動俏皮的漫畫,比較通俗易懂,受到了很多小孩的喜愛。 DV君想到,前不久也有一批兒童讀物,因為含有對自殺的描寫、美化而被下架;然而把前後內容看完,並無教唆孩子自殺之意,反而是說明了:自殺會給自己和身邊人帶來痛苦的。其實這也是一種對生命的理解。而有些家長只看到了行為,而沒有看到背後最重要的意圖——作者對孩子價值觀念的引導。
  • 《米小圈》等1000多本知名兒童讀物被下架,攤上啥事了?
    喜馬拉雅兒童熱播榜No.1、全國銷量8000萬冊的《米小圈上學記》,是兒童作家北貓創作的兒童小說系列。講述了小學生米小圈在學校和家裡發生的趣事,故事場景十分貼合孩子的現實生活,文字詼諧幽默,內容好玩有趣。不僅被廣大小學生所喜愛,家長們也很喜歡。
  • 法國大學哲學教育的必經之路 ——法國中學哲學教育
    由於法國大學只開專題課程而不再開關於哲學史的概括性課程,所以對於那些希望進入大學哲學系的學生來說,這一年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他們必須在這一年中了解哲學的基本問題和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哲學思考方法和寫作方法。並且,中學哲學教學的理念和方法也會在大學中得到延續,這更加說明法國中學哲學教育與大學哲學教育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繫。從某種意義上講,法國中學哲學教育相當於我們本科第一年的專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