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像哲學家一樣思考?
西方有句俗話說:「與其學習交易技巧,不如學習交易本身。」然而,對哲學家而言,有些「技巧」仍是相當重要的。理性思考需要在正確時刻運用正確的哲學工具,像是奧卡姆的剃刀、休謨的叉子,或者其他思想家提供的思考工具,等等。這群偉大哲學家所發明或發現的思想工具和研究方法,比起他們所建構的理論體系,或是用這些工具所解析的對象、工具或方法本身更能經得起時代的考驗而卓然生輝。本書希望能帶領讀者從古代哲學家所提出的簡單例子出發,穿越時空,一路踏上現代專業哲學家所運用的「標準」工具領域為止。最大的目的不僅在於發掘這群偉大哲學家的思想「內容」,而更要能夠展現其思考「方式」。有些哲學家,比如奧卡姆和吉爾伯特·賴爾,他們留下的思考方法應用的範圍較為具體;而另一些哲學家,如泰利斯與尼採,他們的思考方法在應用上則較為通範。因此,本書所談到的方法並非巨細靡遺,許多偉大思想家也未收錄其中,例如斯賓諾莎和萊布尼茨。之所以未加介紹,並非由於他們的方法革新並不重要或無人繼承,而是考慮到本書宗旨在於提供一般讀者最有用也最容易理解的內容。
學習如何運用偉大哲學家所倡導的哲學技巧,對於了解其學說內容幫助甚大。我們無須成為小提琴家即可欣賞維瓦爾第的音樂,但消化吸收知識的方式卻與音樂欣賞之道大相逕庭。作為能夠思考的人類,任何知識若只是死記硬背而無法加以活用,似乎仍有不足。例如,要了解某數乘以七如何運算,問題不單是記住七的乘法表而已。許多小孩知道二乘以七等於十四、三乘以七等於二十一之類,但除非他們能計算這些已知範例以外的各種情況,如十三乘以七、兩百乘以七之類,否則便不能說他們懂乘法。學習者只有參與其中,才能獲得真正的理解。任何事物,只有在我們能對其加以運用處理或觸類旁通之後,才算真正知道,而本書的設計便是希望讀者也能培養這種能力。此外,在闡明哲學家如何思考問題時,我希望一般讀者注意到自己也能以類似方式加以思考。那些天才思想家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他們的思想具有完全的獨創性,而同時也完全可以加以複製。以專業哲學素養構築的思想方法並不一定需要哲學大師才能重現。雖然哲學著作本身有時會顯得過於玄奧而難以理解,但背後用來建立理論的工具往往卻相當簡單,讀者可以很快地加以掌握,進而對自己的一些想法有所啟發。
《尼採的錘子》
[英]尼古拉斯·費恩 著
新華出版社丨2019年10月
ISBN:978-7-5166-4782-0
本書的25篇文章短小精悍,從我們周圍世界的真實事件出發,引伸到潛藏在事件背後的哲學問題,進而講解西方思想史上的大師們對這些問題的獨到見解。每一篇既是關於一位哲學家生平與主要思想的精要介紹,又是哲學觀點如何關照現實世界的精妙體現。
更重要的是,本書還進一步闡釋了哲學大師們在構建理論體系時所採用的豐富多樣的思維工具和研究方法,如第一位西方哲學家泰利斯探索世界的組成元素所用的還原法、著名的芝諾悖論中所體現的歸謬法、蘇格拉底刨根究底的追問法、奧卡姆削繁就簡的剃刀法、邊沁一切以數學為原則的計算法、黑格爾承前啟後的辯證法,等等。這些天才思想家獨創的思維方式完全可以加以複製,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並對我們的思維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