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改革如煮粥,自己燒一把火,皇帝澆一瓢冷水

2020-12-25 澎湃新聞

王安石:改革如煮粥,自己燒一把火,皇帝澆一瓢冷水

2020-05-22 16: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關於王安石變法,後世充滿了爭論,無論是肯定派還是否定派,都有強人坐鎮。其中,肯定派如梁啓超、列寧,否定派如王夫之、錢穆。此外,還有「半肯半否派」,如陸九淵、朱熹。

如果王安石沒有主持過變法,人們又會如何評價呢?

筆者相信,一定會是高度一致的七個字——「懷才不遇,可惜了」。王安石在變法前的名望實在太大了,史書是這樣記載的:「介甫獨負天下大名三十餘年,才高而學富,難進而易退。遠近之士,識與不識,鹹謂介甫不起則已,起則太平可立致,生民鹹被其澤矣。」你想想,王安石要是沒被用起來,該留下多大的想像空間?

王安石變法的內容很豐富,相關著述也不少,不過似乎多將變法定位在經濟領域,輕忽了軍事方面的改革。那麼,王安石這個不懂軍事的人是如何搞軍事改革的呢?效果又怎樣?

有人說,王安石是被反對派罵下臺的。表面上看,似乎很有道理。他面對的反對派空前強大,一望陣容便知:歐陽修,司馬光,韓琦(三朝元老,曾一日彈劾四名宰相),富弼(三朝元老,兩度拜相),蘇軾、蘇轍兄弟,範純仁(範仲淹之子,時任兵部員外郎)……就連王安石的兩個弟弟王安國、王安禮也反對改革。

王安石也許很嫉妒商鞅,因為商鞅改革的時候誰敢饒舌就要誰好看,不是罷官那麼簡單,而是要進行肉體摧殘甚至物理消滅,連太子的師傅都成了受害者。王安石根本沒這個膽,也沒這個權,因為宋朝的祖訓之一就是「不殺士大夫」。換句話說,反對派可以盡情地對改革噴口水而不用擔心有殺身之禍。你也許會說,反對派們不是被貶到地方去了嗎?不錯,在朝堂上,宋神宗和王安石的耳根子是清靜了不少,可這些反對派到地方後手握實權,更有條件用行動來反對新法,而且照樣可以用書面的形式向皇帝告王安石的狀,只是明戰變成了暗戰而已。

反對派陣營強大的對面,是改革派陣營的弱小。從王安石的兩個親兄弟都反對改革來看,王安石是非常孤立的,幾乎無人可依,不得不啟用一些「有才無德」之人。於是,呂惠卿和曾布成為王安石的左膀右臂。這兩人確實有才,這一點連反對改革的人也承認,但兩人無德也是人所共知。他們加入改革派,不是像王安石那樣一心為公,追求國富民強,而是私慾很重,有著強烈的個人利益訴求。儘管如此,王安石也只能抱著「唯才是舉」的態度加以重用,所以改革草案多出自呂、曾兩人之手。王安石的改革派陣營,99%都是呂惠卿和曾布這樣40歲上下的「少壯派」,這成為司馬光等人反對改革的理由——王安石排斥元老重臣。當改革遭到司馬光等人攻擊時,改革派陣營尚能團結一致,但當反對派紛紛遭到貶謫時,改革派就開始內部的爭權奪利,甚至不惜與王安石交惡。

外部的攻擊,內部的爭鬥,外加皇帝的動搖,王安石大有心力交瘁之感,產生了撂挑子的想法。王安石擔任宰相期間,多次自請罷相。1074年(熙寧七年)3月第一次罷相前,王安石曾六次上疏請免。1076年2月復相後,他又多次請求免職。王安石第二次任相不久,為何多次上疏求免?因為這次出山,皇帝的支持明顯不如上次,最多聽他一半的話。王安石把改革比作煮粥,抱怨自己燒一把火,馬上又被皇帝澆一瓢冷水,怎麼可能煮得熟呢?

王安石屢求自免,前期或許有以退為進向皇帝施壓的考慮,後期則是對改革前景灰心所致。王安石認為,月盈則虧,水滿則溢,如果再幹下去,改革不僅成功不了,連他個人也難有好下場。可以說,在個人氣質上,在將改革進行到底的決心上,王安石比商鞅差太多。在私人書信中,王安石如此透露個人心跡:

「某羈孤無助,遭值大聖,獨排眾毀,付以宰事。苟利以國,豈辭糜殞。顧自念行不足以悅眾,而怨怒實積於親貴之尤。智不足以知人,而險詖常出於交遊之厚。且據事重而任事久,有盈滿之憂,意氣衰而精力弊,有曠失之懼。歷觀前世大臣,如此而不知自弛,乃能終不累國者,蓋未有也。此某所以不敢逃逋慢之誅,欲及罪戾未積,得優遊裡閭,為聖時知止不殆之臣。庶幾天下後世,於上拔擢任使,無所譏議。」

換句話說,幹了七八年,有這個效果就不錯了。現在,得罪了這麼多人,還是急流勇退為妙。不過,王安石還是比範仲淹強。範仲淹的慶曆新政只搞了一年,就因遭到反對派攻擊主動偃旗息鼓,自請到西北任職。

1085年(元豐八年)3月,宋神宗去世。一個月後,司馬光上奏新皇,建議廢除新法,並強調「保甲、免役錢、將官三事,皆當今之急務,釐革所宜先者」(三事兩關「軍改」)。5月,司馬光拜相,廢除新法更提上日程:6月罷保甲法,12月罷保馬法……

本文摘自《兵道:這些軍隊如何改寫歷史》

暢銷書《這才是美軍》作者許述2020重磅新作

以「軍事」和「歷史」為兩個基本點,對古今中外21次重大軍事革新進行了回顧與反思

ISBN:978-7-5143-8294-5,定價:49.80元

本書以專業的視角,詳述了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上,那些戰鬥力逆天,深度改寫了歷史命運的軍團(如秦軍團、大漢軍團、蒙古軍團、馬其頓軍團、羅馬軍團、拿破崙軍團、沙俄軍隊)的締造過程、組織特點、戰爭風格、指導思想,以及締造這些著名軍團的軍事改革思路,揭秘這些軍團的「制勝密碼」。並將它們置於全球歷史的發展維度中進行觀照,對軍隊的革新等方面也很有思考深度。

關鍵詞 >> 改革,王安石,宋朝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炒鍋煮粥,冷水下面
    原來,她煮粥是不蓋鍋蓋的。難不成每天都是這樣,站那守著一鍋粥,用鍋鏟一直攪拌一個多小時?那得多累。「火可以調小點,」我走過去,直接把灶火調小,「這樣調到最小就行了。」「那我啥時候能煮熟呢!」我媽聲音發衝,瞪著我說。「電飯鍋可以煮粥。這個蒸鍋也可以。用炒鍋煮粥不夠閉氣。」我指了指旁邊的大號蒸鍋,能放三層蒸屜的那種。「那我熱饅頭用啥呢!」
  • 簡單一瓢水,輕鬆澆死數盆蘭
    簡簡單單一瓢水,輕輕鬆鬆澆死數盆蘭。「蘭花不好養。我的蘭花又死了。前幾天都還好好的,怎麼又死了?」聽到蘭友這些無奈的訴苦,喜歡蘭花的朋友都感到心疼。凡是感嘆蘭花不好養的,多半都是澆水出了問題,也就是水功不過關。
  • 【腔調做飯】巧用電飯煲和高壓鍋煮粥
    上班族電飯鍋煮粥的方法早上去上班之前,把稀飯的用料(東北大米、糯米、小米、玉米、黑米、小豆、紅薯、南瓜等)洗好,放進電飯鍋裡,放好煮稀飯用水的量,定時。一般定在下午3點讓它做好。這個過程包括了「一泡二煮三捂」:「一泡」就是在煮之前先泡幾個小時。
  • 王安石改革心願不成,也要寫首小詩述情懷
    《梅花》宋朝.王安石。這是王安石所寫的一首借喻梅花,表達自己心情的小詩。先從詩的字面上分析:在牆角不引人注目,不為人知的地方,有幾枝梅花孤單在那裡。這幾枝梅花不懼天冷正寒,依然可綻放花開。再從王安石的這首《梅花》的喻意來分析:王安石是宋代的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官拜為相時,推行新政,主張改革,但遭到了守舊派的反對,最後連皇帝也不再信任了他,被罷官。王安石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下了借梅花暗喻自己的心志的《梅花》小詩。
  • 簡單家常澆燒鱸魚,一炸一澆,魚肉鮮嫩入味,上桌全家搶著吃
    導讀:簡單家常澆燒鱸魚,一炸一澆,魚肉鮮嫩入味,上桌全家搶著吃今天又是新的一周,隨著溫度的升高,七月份已經過了三分之一了,不得不說,時間過得可真快!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道澆燒鱸魚的做法,魚肉吃起來外酥裡嫩,裡面湯汁特鮮美,我家一周吃一次,算是利用周末時間給家人改善夥食了!這道澆燒鱸魚的做法很簡單,先把魚肉醃製一會,然後下鍋一炸,淋上一點料汁就可以食用了!無論是家裡來客,還是做給家人吃,非常的上檔次,比清燉鱸魚還好吃!簡單家常澆燒鱸魚,一炸一澆,魚肉鮮嫩入味,上桌全家搶著吃!
  • 被稱作「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王安石眼中的官員不作為
    列寧把王安石稱作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 王安石在發動改革之前擔任的職務,恰好是三司度支判官,就是財政官。他在擔任三司度支判官的時候就寫下了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政治治理文獻《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寫在宋神宗的爺爺宋仁宗的時候。
  • 煮粥時忘記關火,鍋底燒糊後變「蛋糕」,網友:以後離廚房遠點
    煮粥時忘記關火,鍋底燒糊後變「蛋糕」,網友:以後離廚房遠點隨著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的逐漸加快,能夠享受到慢生活,竟然都成為了很多人的一個小願望,其實在快中有慢也是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就比如說在忙碌的工作之餘,可以在家裡煲一鍋粥喝,享受一下自己烹飪出的美味,也是非常令人放鬆的一件事了。前段時間,就有一位日本網友,在社交平臺上曬出了她煮粥的歷程,但她煮的這個粥最終的樣子,並非是我們平常吃的粥,原來是在煮粥的時候忽略了時間,最後卻得個意外的驚喜!
  • 煮粥的時候是水開了放米,還是冷水中放米,怎麼做好喝?
    一、熬稀飯是水開了放米,還是冷水中放米?熬稀飯想要簡單的話,只有水和米就足夠了,但就是這兩樣東西,也有喜歡較真琢磨的朋友想要問個究竟。其實「熬稀飯是水開了放米,還是冷水中放米」這個問題很簡單,還是水開了之後再放米會更好一些,這麼做主要有以下兩個好處:1、不易粘底、比較省事熬稀飯雖然簡單,但也容易出錯,其中比較常見的情況就粘底、焦糊,導致好好的一鍋粥帶有明顯的糊味。
  • 王安石變法如曇花一現,失敗的原因僅僅是守舊派的阻撓?
    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任參知政事,王安石變法就這樣開始了。變法這個事情,王安石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但是最後的結果大多都以變法人的死亡,變法失敗而告終。王安石就這樣在宋神宗的殷切期望下上臺了,根據北宋王朝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實施了相應的對策,效果也是顯然的,改善了北宋積貧積弱的面貌。但是當宋神宗逝世後,這樣對於王朝有利的一系列措施為什麼停止了呢?
  • 煮粥到底用冷水還是熱水?教你這幾個煮粥技巧,值得收藏!
    大家煮飯的時候其實普遍都是很佛系的,冷水熱水下鍋什麼的都不太講究。都是自己估量著做,其實要想煮粥好吃,就一定要遵守一定的步驟順序。這樣燉出來的粥才黏密軟糯順滑。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怎麼燉粥吧。1.在煮粥之前一定要先把米用水浸泡一段時間,浸泡的時間至少半個小時。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米粒充分吸收水分,在煮的過程中能夠快速炸開,變得柔軟。
  • 喜歡喝粥的請注意,煮粥到底是用開水還是冷水
    小編在平時煮粥的時候,總是喜歡把鍋裡裝滿冷水後就直接放入大米。總會先用大火煮,等著冷水燒開後,就把大火關成小火再慢慢的把白粥進行熬煮。可是,每次煮完後的粥總是要糊整個鍋底,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類似的情況?其實呢,行家們煮粥最喜歡把水燒開以後再放入大米。這樣的話,我們熬成的白粥就不會糊到整個鍋底了。而且,這樣比我們用冷水直接煮粥更節省時間呢。其實,最重要的是:能保住米的營養。有人就想問,為何有這種說法?
  • 司馬光與王安石|風骨自在,和而不同
    然而皇帝很欣賞他,儘管王安石是典型的「髒亂差」,依然「皇恩殊厚」,成為當朝宰相,銳意改革,推行「一條鞭」法,想方設法為大宋收稅,充盈國庫。 司馬光和王安石,性格迥異,又是政敵,兩個人你方唱罷我登場,輪流做宰相,相當的不對付。他們兩人的政治主張,相差十萬八千裡。
  • 一首《梅花》寫盡了王安石最後的倔強
    而這一等就是十一年,後來在神宗的建議下才有了王安石一展身手的機會,剛好神宗初即位時也時位為國為名的好好皇帝。神宗不僅同意王安石的變法,更是封其為宰相,更命令王安石調配合適人手,極力促使改革的速度。王安石變法 是北宋中後期一件標誌性改革運動。
  • 這位皇帝一生積極進取,最終卻一事無成
    剛一即位,神宗就啟用了一直力主變法改革的王安石為江寧知府,旋即又詔為翰林學士,開始研究商討變法之事。其實當年王安石就根據變法之事給仁宗上過萬言書,但是仁宗一直沒有重用王安石。如今神宗即位,改革決心更加堅定,二人在一起如同乾柴遇到烈火,神宗很快便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變法。 然而,在變法的態度上,神宗跟他爺爺仁宗卻不太一樣。
  • 這個小吏畫了一幅畫,阻礙了王安石變法,和歷史課本上寫的不一樣
    英宗去世,神宗上臺,宋神宗是自趙匡胤、趙光義之後,北宋唯一一個敢於改革、有抱負的皇帝。為了一改積貧積弱的現狀,神宗頂住重重壓力,重用王安石,開始了十幾年的熙寧變法。自古中期改革很少有成功的,破壞容易建設則很難,改革更是極其困難,因為他涉及到了太多人的利益。「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 煮粥的六個小訣竅,教你煮出粘稠有味的美味粥!
    吃飯喝粥就是我們的家常便飯,但是會有很多人有疑惑,為什麼外面熬出來的粥就是那麼的粘稠有味,而我們自己在家熬出來的粥就沒有那麼的好喝呢?煮粥6個竅門: 煮粥前米泡一下口感會更好 如果是煮大米粥,可以提前浸泡大米半小時~2小時,可以讓米粒充分吸飽水分而更容易膨脹,並在煮製過程中釋放米漿,不僅讓煮出來的粥口感更細膩,而且能減少煮粥時間。沸水鍋下米不易糊鍋底 很多人煮粥會出現鍋底燒糊而上面部分的粥還不夠爛的情況,這是因為一般人都習慣用冷水煮粥,其實最適宜煮粥的是沸水。
  • 高壓鍋煮粥要多久 高壓鍋煮粥噴氣要多久才能打開
    高壓鍋是一種常見的廚房用具,在使用過程中,高壓鍋會對水施加壓力,使水達到較高溫度但不沸騰,食物便能被快速煮熟,剛好家裡有些雜糧,用普通的鍋子煮太費時,不知道用高壓鍋煮粥要多久呢?高壓鍋煮粥要多久用高壓鍋煮粥一般需要20-25分鐘左右。 用高壓鍋煮粥,時間長短,要看煮粥用的食材品種、數量有關。煮粥的過程,就是食材吸水膨脹的過程,知道這一點,很重要,這是一個物理過程,是水分子進入食材分子(一般是澱粉分子)內的過程。
  • 宋安華 :王安石
    結果王安石就沒動那盤放遠了的鹿肉,他只顧吃靠他最近的菜。王安石的這種怪癖甚至引起了皇帝的猜疑。一次仁宗皇帝邀請大臣進宮賞花觀魚,發現王安石沒有觀魚,而是坐在水邊,把用來逗魚的一盤魚食一粒粒吃光了。仁宗於是下結論說王安石虛偽,因為一個人誤食一兩粒魚食是可能的,絕不至於誤食整整一盤魚食,王安石豈非是在作秀?
  • 煮粥或者燒湯,它可是百搭食材
    我們要把小米洗淨之後,提前浸泡上一小時,然後就可以在鍋中開始煮白山藥小米粥了,大家在選購白山藥、小米的時候,必須要注意白山藥和小米新鮮才行,同時白山藥小米粥在進行熬製的時候,白山藥和小米一起放在鍋中,加上足夠的水之後,開火,等到鍋中水開的時候就可以煮3分鐘,然後關火燜上30分鐘,再開火,煮開之後再悶上30分鐘之後就可以了。
  • 王安石一首描寫過年風俗的詩,充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
    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相,主持變法,同年的春節,王安石看到家家戶戶準備過年的快樂景象,聯想到變法改革已經有了起色,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充滿過年快樂氣氛的詩篇。《元日》宋代: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⑴元日:農曆正月初一,即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