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商業大學副校長:兩岸可能兵戎相見?有兩個觀察點

2021-02-07 臺灣邱毅

 臺北商業大學副校長劉瀚宇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兩岸是否兵戎相見,有兩個觀察點,首先,中國大陸對臺動武之後,能不能承受全世界對他的經濟封鎖?其次,臺灣能不能挺過第一波攻擊?結果從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看來,說明全世界需要中國大陸的比例大,遠大於中國大陸對全世界的需求。


  曾任陸委會諮詢委員的劉瀚宇說,中國大陸處理疫情若在五月底順利解決,接下來就是處理中美關係與臺灣議題,加上對於「臺獨」展現絕不讓步,這股意念是很強烈,甚至不惜一戰,美國要擔心,蔡英文更要煩惱。


  劉瀚宇說,接下來要問,中國大陸要不要對臺發動武攻?取決於臺灣是不是越走越遠,走到不能控制?就要看蔡英文「520就職演說」的內容,這次絕對不是2016年的「未完成的答卷」,2016年是「拒答」,2020新答卷到底要怎麼講?不是兩岸關係,而是中美關係,蔡英文要好好回答。


  他認為,中美關係依舊牽動與影響兩岸關係,美國老大哥習慣操作「離岸平衡」政策,簡單說,就是面對崛起霸權,既有霸權一定要找一個挑釁者,去挑釁崛起霸權,挑釁不成,就自己來動手。


  劉瀚宇分析,過去看到釣魚島事件、黃巖島事件、薩德事件、越南海上鑽油平臺等都沒弄成,現在臺灣的蔡英文剛剛好願意做這件事,正好符合美國利益。尤其蔡上臺執政,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全面倒向美國,反觀馬英九時代,還懂得玩「兩手策略」,一方面討好美國,也不忘跟中國大陸保持友好。


  他說,蔡英文最近講話,等於把兩岸溝通的路又堵住了,中國大陸也強硬了,先前兩次大陸戰機繞臺,美國雖然也反制,但是中國大陸處理新冠肺炎,反而讓美國更擔心。


  「我覺得,中國大陸不怕經濟制裁,原因在於,這次新冠肺炎病毒已經證明」,他說。


  劉瀚宇認為,疫情看到的是,「中國大陸需要全世界」跟「全世界需要中國大陸」兩者的比例是不一樣,中國大陸需要全世界的比例少,全世界需要中國大陸的比例大,一旦中國大陸停工,所有供應鏈都斷掉了,全世界對中國大陸經濟制裁,這次疫情已經檢驗過了。


  他認為,先前中國大陸戰機繞臺,美國也來「秀肌肉」,結果幾次測試發現,美國也不敢動,就要看臺灣自己戰力,是否可以抵擋第一波的攻擊?當然希望臺灣自己可以撐過,只是上述兩個議題,在這波疫情之後,顯示中國大陸不用這麼在乎。


  劉瀚宇說,中國大陸立場還是和平統一,可是這次選舉,不管藍綠政黨或政治人物,看來不會把追求統一列為優先,即使國民黨主席在補選,江啟臣、郝龍斌也沒有展現堅決統一的立場,偏向「臺獨」或「獨臺」。


  他說,國民黨幾乎已經垮了,新一屆「立委」,本土派佔分一半,統派已經沒有了,連軍系黃復興系統的郝龍斌都說「三通不要了」,顯然臺灣跟中國大陸越走越遠,唯一要看的是,520蔡英文的演說,是很重要的檢驗指標。


  劉瀚宇認為,中美對抗會持續下去,只是這次疫情讓外界更看到,中國大陸的動員能力「很可怕」。


  他舉例,新冠肺炎爆發,在沒有預先準備,中國大陸可以短短時間,把所有物資投入支援武漢抗疫,快速興建好火神山醫院,加上還可以做到「省」的封城,這些當然跟民眾利益牴觸,但是老百姓沒有意見,指揮系統也很清楚,這種「無形的戰力」是非常可怕。不該說的內情,臺灣公開支持統一人員名單..


相關焦點

  • 兩岸可能兵戎相見?取決於臺灣是不是越走越遠?
    臺北商業大學副校長劉瀚宇(圖片來源:香港中評社)臺北商業大學副校長劉瀚宇接受香港中評社訪問表示,兩岸是否兵戎相見,有兩個觀察點,首先,中國大陸對臺動武之後,能不能承受全世界對他的經濟封鎖?其次,臺灣能不能挺過第一波攻擊?
  • 臺媒:兩岸一旦兵戎相見 賴清德等早就腳底抹油
    原標題:臺媒:賴清德和「獨派」根本沒做好戰爭準備,騙選票而已【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餘潞】臺「行政院長」賴清德的「務實臺獨工作者」言論,遭到島內外猛烈抨擊。有臺媒稱,他選在蔡英文出訪前拋出變本加厲的「臺獨論」,挑起兩岸緊張局勢,成為又一個「麻煩製造者」。賴清德去年9月就任之初,即宣稱自己是「主張臺獨的政治工作者」,今年4月3日再稱「確實是臺獨工作者」。
  • 蔣孝嚴從臺北直航廈門:兵戎相見已成歷史 要珍惜和平
    昨天,他從臺北直航廈門,第一個行程就是接受本報專訪。對投洽會的兩岸經貿合作大平臺作用,蔣孝嚴是肯定的。他說,臺灣和大陸的貿易,從2008年到現在發展十分快速,因為福建、廈門跟臺灣有地緣優勢,所以經貿、投資、觀光旅遊都非常熱,成長的速度超過其他地區。「九八投洽會有相當正面的作用。我很高興今年能再來。」他說。
  • 2017兩岸太極學術論壇在臺北大學舉行
    你好臺灣網1月21日消息 (記者 呂貝娜、曲飛)日前,由臺北大學與中華學院太極武藝學會共同主辦的2017兩岸太極學術論壇暨「新簡易二十四式太極拳」系統課程研習營在臺北大學及臺灣苗慄舉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四川大學、臺灣中國醫藥大學、臺灣中興大學等兩岸16所高校大學生參與其中。
  • 臺北商業大學校長張瑞雄訪問吉林大學
    9月22日,臺北商業大學校長張瑞雄教授一行訪問吉林大學。常務副校長陳崗會見了代表團一行。港澳臺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廣翠、副主任孟括等陪同參加了會見。陪同張瑞雄校長訪問的還有臺北商業大學國際長周旭華。臺北商業大學是一所公立技職類學校,辦學歷史悠久,成立於1917年,在臺北和桃園均設有校區。學校設有財經學院管理學院、創新經營學院和通識教育中心等。(消息來源:港澳臺辦公室)
  • 兩岸EMBA精英論壇在臺北成功舉行
    3月9日上午,由我校和臺灣大學聯合主辦的兩岸EMBA精英論壇在臺灣大學正式開幕。臺灣大學羅清華學術副校長、我校陸昉副校長、臺灣大學管理學院李書行院長、我院殷志文副院長、臺灣大學EMBA項目執行長黃崇興出席了論壇,並分別壇致辭。
  • 上海市委常委沙海林會見臺北商大學參訪團一行
    沙海林會見臺北商大學參訪團。(圖片來源:上海臺胞服務中心)  中國臺灣網12月5日上海訊 12月1日上午,上海市委常委沙海林在衡山賓館會見臺北商業大學張瑞雄校長、臺北科技大學黎文龍副校長、黎明技術學院莊富盛助理副校長等一行。市臺辦李文輝主任、市教委丁曉東副主任、市臺辦李偉副巡視員等參加會見。
  • 復旦管院:兩岸EMBA精英論壇在臺北成功舉行
    臺灣大學羅清華學術副校長、我校陸昉副校長、臺灣大學管理學院李書行院長、我院殷志文副院長、臺灣大學EMBA項目執行長黃崇興出席了論壇,並分別壇致辭。  突破傳統授課方式,創造中文EMBA教育新範式  3月9日-12日,第一屆復旦-臺大EMBA項目同學迎來了畢業前夕的「最後一堂課」。
  • 兩岸中國文學研究座談會在臺北舉行
    原標題:兩岸中國文學研究座談會在臺北舉行新華網臺北1月24日電(記者許雪毅 陳斌華)由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與臺北市立大學人文藝術學院、中國語文學系共同主辦的「兩岸中國文學研究座談會」,24日在臺北舉行。兩岸學者圍繞中國古典詩詞、古代小說、現代散文和近現代雜文研究進行了深入探討。
  • 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校長訪問南開大學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韓 誠 攝影 任永華)5月26日,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校長賴振昌訪問南開大學。校黨委副書記楊慶山在辦公樓會見了客人,校港澳臺事務辦公室負責人陪同會見。  楊慶山代表學校對賴振昌一行表示歡迎,向客人介紹了南開大學的歷史與發展現狀,並詳細介紹了南開大學與港澳臺地區高校的合作情況。
  • 臺北科技大學副校長:大學要為學生植入創業基因—新聞—科學網
    在近日舉辦的2015海峽兩岸青年創業論壇上,一位來自臺灣的副校長坐在前排聽得入神。當《中國科學報》記者前來採訪時,他還沉浸在在場創業青年人分享的「小公司不靠管理」的道理中,「這個道理我也是好久才明白,現在的小青年不到30歲就明白了,後生可畏啊」。 他是臺北科技大學副校長黎文龍。
  • 那些兩岸同名的大學
    就拿大專院校來說吧,出現了許多兩岸同名的學校,大陸有清華大學、交通大學、中山大學、蘇州大學和暨南大學,臺灣也有這些大學(東吳大學英文名稱就叫蘇州大學)。如今兩岸的這些學校彼此都建立起許多的聯繫,在合作培養人才、探索前沿科學等方面都有交流。  在介紹臺灣清華大學前,先說一段歷史故事。1948年的一個冬日,清華大學學生正在上課,解放軍突然從南口進至北京西郊,與國民黨守軍在學校牆外交火。
  • 臺北大學教授:臺灣輿論高度肯定「張夏會」成果
    臺北大學教授:臺灣輿論高度肯定「張夏會」成果 2015-05-25 16:04:20此次「張夏會」就繼續推動兩岸交流達成多項共識,獲得兩岸各界的高度關注和積極評價,臺北大學教授鄭又平在接受本臺記者專訪時表示,臺灣輿論高度肯定會面所取得的成果,此次會面值得喝彩。  「整體臺灣社會與媒體輿論都是高度肯定張、夏兩位主管官員的會面,以及他們所達到的成果。海峽兩岸今天的發展,是符合民生需求的,是符合兩岸和平需要的,更是中華民族發展的一個重大的突破。
  • 第三屆黃公望兩岸高校文創論壇在臺北舉行
    3月23日,以思木·創生為主題的「非遺傳承·文創共融」兩岸高校文創論壇在中國臺北圓山大飯店舉行。江蘇省常熟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孫健和常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陶理,以及常熟市臺辦、教育局、文體廣電和旅遊局、文聯、廣電總臺等部門參加活動。
  • 兩岸合唱團在臺北上演「新鶯出谷」音樂會
    新華社臺北7月14日電(記者鍾群 查文曄)寬闊的海洋可以神奇地橫渡,高山和峻岭可以輕易跨越,漂洋過海為了分享愛,翻山越嶺為了擁抱最小的弟兄……隨著優美的童聲合唱,一場由兩岸合唱團參與的音樂會拉開帷幕。「2018新鶯出谷兩岸合唱音樂饗宴」14日在臺北圓山大飯店舉行,吸引了眾多兩岸音樂界嘉賓和聽眾。演出曲目包括《採蘑菇的小姑娘》等大陸聽眾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也有像《明天會更好》等在兩岸膾炙人口的歌曲。除了合唱,音樂會還包括電吉他獨奏、大提琴獨奏、小提琴獨奏等表演。
  • 兩岸實現大三通,臺北大學教授鄭又平指出未來兩岸關係和平共榮指日...
    海峽之聲網(蔡億鋒、車璐)兩岸海運直航、空運直航、直接通郵今天全面啟動,上午8點,東航MU2075航班準時從上海浦東機場起飛,經「截彎取直」新航路前往臺北桃園機場,從而拉開大陸前往臺灣的兩岸平日包機序幕。宣告兩岸「三通」時代來臨,這是兩岸關係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針對大三通對於兩岸關係發展的意義,我們採訪了臺北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鄭又平。
  • 第三屆海峽兩岸大學校長論壇在長春建築學院成功舉辦
    本屆論壇對於進一步深化海峽兩岸大學合作交流、加強互學互鑑、實現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希望兩岸大學抓住機遇,以更加開放的心態、更加開闊的視野,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為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臺北科技大學副校長:高校最大的功能是在學生受教育過程中植入創業基因
    在近日舉辦的2015海峽兩岸青年創業論壇上,一位來自臺灣的副校長坐在前排聽得入神。當《中國科學報》記者前來採訪時,他還沉浸在在場創業青年人分享的「小公司不靠管理」的道理中,「這個道理我也是好久才明白,現在的小青年不到30歲就明白了,後生可畏啊」。他是臺北科技大學副校長黎文龍。
  • 北京吉利學院歡迎臺灣大同大學林永仁常務副校長一行到校訪問交流
    繼海峽兩岸智慧財產權高峰論壇在北京吉利學院成功舉辦後,臺灣大同大學林永仁常務副校長一行到北京吉利學院訪問交流。7月5日下午,臺灣大同大學常務副校長林永仁一行3人到北京吉利學院訪問交流。來訪者有:臺灣中華兩岸教育文化交流學會顧問李棟梁、臺灣中華兩岸教育文化交流學會秘書長周希烱。
  • 臺灣淡江大學副校長戴萬欽一行訪問吉林大學
    6月22日,臺灣淡江大學副校長戴萬欽一行4人訪問吉林大學。吉大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韓曉峰會見了代表團一行。校長助理、公共外交學院院長劉德斌及吉大港澳臺事務辦公室、文學院、公共外交學院、管理學院等相關單位有關負責人參加了會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