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立下汗馬功勞的武將對於帝王來說都是一把雙刃劍。他們在沙場上英勇殺敵,馳騁千裡,為王朝打下基業江山,理應得到無上榮耀和尊重。然而,大部分武將由於沒什麼文化,情商不高,不會和君王打交道。再加上他們大多擁兵自重,很容易在戰後成為君王打壓的對象,最終落個兔死狗烹的結局。
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當年韓信為劉邦打下天下後,被封為楚王,結果劉邦忌憚他的才能,將其貶謫為淮陰侯。最後竟直接讓蕭何設局,誅了韓信三族,不可謂不悲慘。
同樣還有年羹堯,他曾是康熙年間的撫遠大將軍,還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可謂戰功累累。而他最過人的地方,還是一手將雍正扶植上了王位。
本來一直手握重權,這下站對了隊,自然錦上添花。當時年羹堯的權力大到了什麼地步,就這麼說吧,就連雍正頒布政策都要和他商量著來。也是因為權力太大,年羹堯極度膨脹,導致雍正起了殺心,最後落了個被賜死的下場。
從這些例子不難看出,武將自古以來就是皇帝的心病。如果還要自掘墳墓,便怪不得皇帝罔故君臣關係了。而接下來筆者要說的這個故事,同樣如此。
故事主人公叫周亞夫,出生於公元前199年。他父親周勃和韓信一樣,也是西漢的開國名將,但卻並沒像韓信這般倒黴,最後還混到了宰相之位。
而周亞夫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封了個河內郡絳侯,也算是相當不錯了。不過,就在他鎮守河內郡期間,有位很會算命的女子算中他命相尊貴,將來必能跟父親一樣官拜丞相,周亞夫當時沒往心裡去,沒想到後來還真應驗了。
公元158年那會,匈奴進犯漢朝西北邊境地區,周亞夫受命前往細柳戍守。巧的是,後來正好趕上漢文帝去細柳視察軍情,當他的車輦行駛到周亞夫帳外時,卻被告知沒有命令不得入內。
這倒勾起了漢文帝的興趣,他讓文官進去告知周亞夫後,其才出來迎接,且中途不行任何君臣之禮,還對漢武帝解釋道,將士要時刻備戰,軍裝必須穿在身,跪拜實為不便,還請文帝海涵。漢文帝聽後十分欣賞,對周亞夫留下很深印象。
而這之後沒多久,漢文帝病重。彌留之際特意囑咐繼位的漢景帝,一定要重用周亞夫。於是,景帝一上位直接將周亞夫提拔為車騎將軍。而他剛上任,就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時值吳國聯合楚國等7國叛亂,周亞夫順利平定了叛軍,還拿下了敵將的項上人頭。這讓景帝對其能力深信不疑,直接將其任命為當朝丞相。
一下坐到父親當年的位置,這讓周亞夫很是膨脹。加上他是軍隊出身,說話太直不過腦子,很多次讓景帝在百官面前下不了臺。而景帝又不像他父親文帝那般有氣度,時間一久,對周亞夫自然有怨氣。
此外,朝野中目中無人的周亞夫還和當時的梁王結了仇。而周亞夫一直沒有處理這件事,導致梁王沒少在景帝面前說他壞話。同時,周亞夫還惹了最不該惹的皇太后,當時皇太后本想讓景帝封他兩個弟弟爵位,而景帝也答應了。結果周亞夫當著群臣反對,還將劉邦祖訓給搬出來了,這讓皇太后和景帝難堪不已。
正是因為各種事情積壓,最終讓景帝有了殺他的念頭。不過,由於周亞夫並沒有犯什麼大過錯,景帝還想著最後試探一次,看還能不能給他一次機會。這天,他將周亞夫叫到內殿赴宴,席間準備了他最喜歡的肉食,但卻故意不給筷子,想看他如何吃飯。
結果周亞夫這粗人的暴脾氣立馬上來了,他頓時憤而離席,完全不給景帝面子。而景帝也是陪笑道「這也讓你不開心嗎?」周亞夫以為要怪罪自己,直接先跪在了殿上請罪,這反倒讓場面更尷尬了。
最後景帝讓他平身時,周亞夫則直接走出了殿外,連招呼也沒打。景帝也知道他是改不了了,便喃喃自語道「此人留不得」。
果不其然,3個月後,景帝讓梁王以莫須有的罪名誣陷周亞夫謀反。而周亞夫在羞憤中絕食抗議,最後竟活活餓死。可見,最終他也沒能逃過武將兔死狗烹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