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請愛將吃飯,有意不給筷子,愛將憤而離席,皇帝:此人留不得

2021-01-16 騰訊網

自古以來,立下汗馬功勞的武將對於帝王來說都是一把雙刃劍。他們在沙場上英勇殺敵,馳騁千裡,為王朝打下基業江山,理應得到無上榮耀和尊重。然而,大部分武將由於沒什麼文化,情商不高,不會和君王打交道。再加上他們大多擁兵自重,很容易在戰後成為君王打壓的對象,最終落個兔死狗烹的結局。

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當年韓信為劉邦打下天下後,被封為楚王,結果劉邦忌憚他的才能,將其貶謫為淮陰侯。最後竟直接讓蕭何設局,誅了韓信三族,不可謂不悲慘。

同樣還有年羹堯,他曾是康熙年間的撫遠大將軍,還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可謂戰功累累。而他最過人的地方,還是一手將雍正扶植上了王位。

本來一直手握重權,這下站對了隊,自然錦上添花。當時年羹堯的權力大到了什麼地步,就這麼說吧,就連雍正頒布政策都要和他商量著來。也是因為權力太大,年羹堯極度膨脹,導致雍正起了殺心,最後落了個被賜死的下場。

從這些例子不難看出,武將自古以來就是皇帝的心病。如果還要自掘墳墓,便怪不得皇帝罔故君臣關係了。而接下來筆者要說的這個故事,同樣如此。

故事主人公叫周亞夫,出生於公元前199年。他父親周勃和韓信一樣,也是西漢的開國名將,但卻並沒像韓信這般倒黴,最後還混到了宰相之位。

而周亞夫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封了個河內郡絳侯,也算是相當不錯了。不過,就在他鎮守河內郡期間,有位很會算命的女子算中他命相尊貴,將來必能跟父親一樣官拜丞相,周亞夫當時沒往心裡去,沒想到後來還真應驗了。

公元158年那會,匈奴進犯漢朝西北邊境地區,周亞夫受命前往細柳戍守。巧的是,後來正好趕上漢文帝去細柳視察軍情,當他的車輦行駛到周亞夫帳外時,卻被告知沒有命令不得入內。

這倒勾起了漢文帝的興趣,他讓文官進去告知周亞夫後,其才出來迎接,且中途不行任何君臣之禮,還對漢武帝解釋道,將士要時刻備戰,軍裝必須穿在身,跪拜實為不便,還請文帝海涵。漢文帝聽後十分欣賞,對周亞夫留下很深印象。

而這之後沒多久,漢文帝病重。彌留之際特意囑咐繼位的漢景帝,一定要重用周亞夫。於是,景帝一上位直接將周亞夫提拔為車騎將軍。而他剛上任,就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時值吳國聯合楚國等7國叛亂,周亞夫順利平定了叛軍,還拿下了敵將的項上人頭。這讓景帝對其能力深信不疑,直接將其任命為當朝丞相。

一下坐到父親當年的位置,這讓周亞夫很是膨脹。加上他是軍隊出身,說話太直不過腦子,很多次讓景帝在百官面前下不了臺。而景帝又不像他父親文帝那般有氣度,時間一久,對周亞夫自然有怨氣。

此外,朝野中目中無人的周亞夫還和當時的梁王結了仇。而周亞夫一直沒有處理這件事,導致梁王沒少在景帝面前說他壞話。同時,周亞夫還惹了最不該惹的皇太后,當時皇太后本想讓景帝封他兩個弟弟爵位,而景帝也答應了。結果周亞夫當著群臣反對,還將劉邦祖訓給搬出來了,這讓皇太后和景帝難堪不已。

正是因為各種事情積壓,最終讓景帝有了殺他的念頭。不過,由於周亞夫並沒有犯什麼大過錯,景帝還想著最後試探一次,看還能不能給他一次機會。這天,他將周亞夫叫到內殿赴宴,席間準備了他最喜歡的肉食,但卻故意不給筷子,想看他如何吃飯。

結果周亞夫這粗人的暴脾氣立馬上來了,他頓時憤而離席,完全不給景帝面子。而景帝也是陪笑道「這也讓你不開心嗎?」周亞夫以為要怪罪自己,直接先跪在了殿上請罪,這反倒讓場面更尷尬了。

最後景帝讓他平身時,周亞夫則直接走出了殿外,連招呼也沒打。景帝也知道他是改不了了,便喃喃自語道「此人留不得」。

果不其然,3個月後,景帝讓梁王以莫須有的罪名誣陷周亞夫謀反。而周亞夫在羞憤中絕食抗議,最後竟活活餓死。可見,最終他也沒能逃過武將兔死狗烹的宿命。

相關焦點

  • 皇帝請丞相吃飯卻不給他筷子,丞相飯後離席,皇帝說:此人不可留
    不過,他倒是個極為有才華之人,不僅僅是頂著一個「侯爺」的名頭,而是名副其實,且一個「侯爺」之名也是難以將他的本事所呈現。不管是馳騁沙場,還是揮斥朝堂,都是個大才之人。 他是個耿直之人,阿諛奉承之事並不是他做得來的,但是 ,在皇帝面前過於耿直,其實也是暗含隱患的事情。
  • 皇帝請將軍吃飯,給肉卻不給筷子,將軍給皇帝甩臉子,命沒了
    但是這周亞夫不過是個莽夫,情商極低,竟然在皇帝面前妄議太子的廢立事宜。我們知道,在古代,作為臣子,是不得試圖揣測皇帝的心思的。更何況,皇家的事情,豈能容許一個臣子來左右,這樣的事情直接讓漢景帝開始懷疑周亞夫有謀逆的心思。而其中最不妥的是,周亞夫富支持的是劉榮,但是漢景帝卻屬意劉徹,也就是後來的漢武帝。事實證明,這周亞夫的眼光確實是有些問題的。
  • 皇帝請他吃飯,卻沒給筷子,論情商的重要性
    皇帝是整個天下,最會玩弄權術的人,最會裝模作樣的人,最冷酷無情、翻臉不認人的人,最讓人猜不透的人,別看他對誰的態度是這樣,對誰的態度是那樣,很可能都是在做戲罷了,大臣們想要好好得活著,可千萬不能相信皇帝就是表面看起來的樣子,千萬要長個心眼,不然可就危險了,什麼時候丟了小命都不知道怎麼回事。
  • 皇帝請群臣吃飯,這個將軍沒給筷子,將軍轉身回家交代後事
    皇帝請群臣吃飯,這個將軍沒給筷子,將軍轉身回家交代後事大家都知道嗎?西漢名將周亞夫有平定「七國之亂」、再造社稷之功,是漢景帝最可依賴的國家柱石。周亞夫雖然是一個將才,但是在擔任丞相,平衡君臣之間的關係上卻處理的極不妥當。不僅如此,他反而還將自己處在了皇帝的對立面。當初,景帝原本立的是劉榮為太子。後來在姐姐的說服之下,決定改立劉徹為太子。不過,改立太子可不是小事,於是景帝就召見了周亞夫前來商議此事。沒想到,他一聽此話直接就說絕對不可,極力反對。正因為此事,景帝覺得周亞夫身為丞相卻不識時務,便開始疏遠了他。
  • 大臣穿破了衣服也不換,朱元璋直誇是清官,劉伯溫卻說此人留不得呀!
    大臣穿破了衣服也不換,朱元璋直誇是清官,劉伯溫卻說「此人留不得呀! 一般說來,自己的大臣穿著舊衣服生活節儉,作為皇帝應該是比較高興的。只不過題目中所說的這個人也就是張昶,事實上是有很大問題的,因為劉伯溫識破了他的居心,所以最終勸朱元璋殺了他。
  • 公主出嫁前與皇帝一起吃飯,席間公主一舉動,皇帝決定換妹妹出嫁
    文/公主出嫁前與皇帝一起吃飯,席間公主一舉動,皇帝決定換妹妹出嫁 各位看官大家好,我是十三,每天更新歷史故事,歡迎點讚留言。 這一天,皇帝把永福公主找過來想和她一起吃頓飯,順便囑咐她一些事,可沒想到在吃飯的時候公主居然因為一點小事就發脾氣弄斷一根筷子,還用力扔在地上,這直接把皇帝給惹火了。
  • 皇帝讀書不用功怎麼辦?皇帝老師有辦法讓皇帝「屈服」
    在古代,皇帝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整個國家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都必須絕對臣服於皇帝的權威。不過,皇帝的權力雖然至高無上,但說白了也是凡眼肉胎,和普通人一樣需要吃飯、睡覺,有七情六慾。
  • 明朝一皇帝:我姓朱屬相是豬,以後全國不讓吃豬肉,違者發配邊疆
    古代封建社會有許多的忌諱,比如皇帝如果姓「朱」,即為國姓,那麼,民間的百姓們誰都不能用這個姓,而且直呼皇帝的名諱也是大不敬。說到「朱」姓,大家腦海中浮現的肯定是一種動物:豬。歷朝歷代以來,我們所熟知的大明朝,其皇帝之姓便為「朱」。
  • 劉邦孫子請周勃兒子吃飯不給筷子,還逼死了周勃兒子,這是為何
    ,連皇帝的命令也不聽,哪怕是錯的,這讓漢景帝產生憂慮。結果漢景帝不管周亞夫是否同意,仍然將匈奴降將封為侯,這引發了周亞夫的辭職抗議,漢景帝還批准了。 之後,漢景帝將周亞夫招入宮中,請他吃飯,但是不給周亞夫筷子,周亞夫生氣了,找管事的人要筷子,漢景帝馬上就說了:難道這還不能讓你滿意嗎?周亞夫不情願地向漢景帝跪下謝罪,然後漢景帝讓周亞夫起來,只說了一個字起字,周亞夫就頭也不回地走了。
  • 為什麼中國人吃飯,筷子不能插飯上?而把筷子擺碗上就代表吃完了
    飲食是一種文化,而這種文化,也會隨著我們所處的環境,以及傳統習慣發生潛移默化的變化,而對於中國人來說,餐桌禮儀就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課程,我們從小就被教導,吃飯不能敲碗,喝湯的時候不要發出咕嚕嚕的聲音,並且筷子不能插在飯上,那麼這些講究都是為什麼呢?
  • 一府兩皇帝一攝政王,晚年卻不得安寢,身為皇帝的兒子也無能為力
    愛新覺羅-奕譞,父親是道光皇帝,哥哥是鹹豐皇帝,侄子是同治皇帝,兒子是光緒皇帝,孫子是宣統皇帝,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溥儀。晚清三大鐵帽子王之一,一府兩皇帝,一朝攝政王,說的就是我們這裡的醇親王府!如此赫赫威名,身份顯貴的醇親王在暮年卻活得戰戰兢兢,甚至過世後仍被慈禧折騰得不得安寢。
  • 出嫁前,公主折斷一根筷子,皇帝怒道:讓你妹妹嫁人!駙馬變妹夫
    都說「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然而在唐朝,公主出嫁卻是個老大難的問題。公主們生長在宮中,錦衣玉食,驕橫慣了,因此她們在丈夫面前,經常表現得專橫跋扈、目中無人。因此,對於許多豪門大戶來說,娶公主、成駙馬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 清朝歷代皇帝順序列表(上)每個皇帝都有秘聞
    一共經歷的皇帝有12個,不敢說每一個皇帝都文治武功,但相比其他王朝,清朝的皇帝算是比較悲催的。其他封建王朝,到最後的幾個朝代都是各種無能,各種享受,最後江山斷送也屬正常。反觀大清朝,不管是誰,都沒有太多的淫靡奢侈,尤其是最後的光緒皇帝(溥儀三歲登基,沒有可比性),也兢兢業業,勤勉持家,可惜清朝大勢已去,加上外國列強入侵,國內戰爭頻發,慈禧太后又把持朝政,想要有一番建樹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
  • 一副對聯包括6位清朝皇帝,誇讚鹹豐帝六代祖宗,此人被當場點為狀元
    俗話說:「千穿萬穿,馬屁不穿」,自古以來,但凡是會拍馬屁的人物,無論在哪一個朝代,基本都是吃喝不愁,甚至有些還能身居高位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述一個發生在清朝鹹豐年間的故事,這位主人公叫做孫家鼐,此人是一個落榜秀才,因為寫下了一副千古絕對的對聯,最終當上了狀元,雖然一方面孫家鼐也是一個有能力人才,但是最重要的是,還是此人懂得拍馬屁!說起孫家鼐,相信很多人都不熟悉,然而談起北京大學,大部分人想必都不會陌生吧?
  • 此人原是賣豆腐小販,投機成為唐朝開國功臣,還做了皇帝
    618年5月,李淵廢掉傀儡皇帝楊侑,登基稱帝,建立唐朝。與此同時,李淵公布了十七位開國功臣的名單,即所謂的「太原元謀功臣」。在這些功臣中,有一位人物的經歷堪稱傳奇,他出身寒微,卻頭腦精明,通過經商發家致富,還成了唐朝的開國功臣,更厲害的是,此人後來還做了皇帝!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此人眼睛裡長了兩個瞳孔,有人預言必當皇帝,25歲果然成功當皇帝
    當然,還有的皇帝如果不是皇帝,絕對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藝術家。可惜生在帝王之家,以至於沉迷自己的天才而忽視了治國,忘記了自己皇帝的職責。比如南唐後主李煜。李煜我們太熟悉了,他那幾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我們至今吟唱。李煜,原名李從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他本來不是皇位接班人,也就是皇帝原本輪不到他做,而他本人也根本就對皇位不感興趣。
  • 歷史中此人死前寫了七個字,皇帝因此下令廢除一個酷刑
    根據野史記載,說有一次,雍正正在和朝中大臣議事,幾位以允祿為首的王爺大臣以議事為題,給雍正皇帝難堪,讓雍正皇帝下不來臺,正在這個時候,一名小吏突然走到允祿面前說道:王爺,剛才皇上已經說過,旗務的事情另有安排。請各位王爺遵旨而行。這時,八王爺允禊厲聲喝道:你是什麼東西,這裡哪有你說話的份。只見這名小吏回道:回八王爺,臣乃內務府筆帖式俞鴻圖。
  • 這位皇帝不愛江山,不愛美女,論「木匠皇帝」的功與過!
    幾個使臣一聽也是一頭的霧水,裡面寫的都是些恭維之詞啊,哪來的大不敬,之說呢?後來一打聽不要緊,在知道所謂的天朝上國竟然有一個不識字的皇帝,頓時對明朝沒有了以往的尊重,甚至回去之後再也沒來明朝進貢。要說朱由校雖然不認識幾個字,但是那是因為他根本不感興趣啊,按說當皇帝的人即使出身草莽不認識字,也會對權力有著巨大的欲望。
  • 皇帝請客吃飯,一桌素菜是何用意?被劉伯溫一語道破
    他曾經靠著自己白手起家,從一個草根變成了一個皇帝這其中的心酸絕對不是一般人能夠體會到的,因為他從小就受過一些苦,所以他對手底下的一些人非常的好,但是這手底下的人也分為兩種,一種是百姓一種是手底下的官吏,他對百姓非常的同情,所以對百姓比較寬容,而對於手底下的那些貪官汙吏處理起來可是從來都不留一點情面的。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 大臣將此人的300首詩呈給皇帝,元稹評:雕蟲小技,多年後被打臉
    當時張祜的呼聲很大,而徐凝名氣也不小,兩人各自拿出了自己經典詩作。張祜提到了自己的作品《甘露寺》 和《金山寺》,徐凝則提到了自己的《廬山瀑布》。最後白居易只能出了兩首命題詩,讓二人當場決出勝負,詩寫出後白居易認為徐凝勝出,這就是文壇有名的白居易推徐凝抑張祜事件。本來這件事至此就該結束了,但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