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是一篇文言文,對於四年級的學生而言,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時教師應注重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濃厚都興趣中展開學習。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
3.學習王戎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好習慣。
王戎七歲,常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
這兩句話意為:王戎七歲的時候,曾經和許多小孩一起玩耍。他們看見路邊李樹上果實纍纍,壓到樹枝都彎下去了,許多孩子都爭先恐後地跑過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動。
這兩句話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將其他孩子爭著去摘李子的行為,與王戎不去摘李子的行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意為: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去?王戎回答說:「李樹在路邊竟然還有這麼多李子,這一定是苦李子。」摘下一嘗,的確如此。
從王戎說的話中就可以看出來,他是一個觀察仔細、善於動腦筋,並能根據有關現象進行推理判斷的一個特別聰明的孩子。
思考:你覺著王戎是個什麼樣的人?
聰明
獨立思考
善於觀察
有自己的判斷,不盲目跟從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仔細觀察,善於思考,善於根據有關現象進行推理判斷,避免不必要的錯誤,少走彎路,明白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王戎沒有品嘗就能猜出路旁的李子是苦的,不是因為他會神機妙算,而是因為他善於觀察,我們也要向王戎學習,帶著一雙慧眼去觀察,在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