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
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正確讀寫生字詞「戎」,了解故事大意。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與體會,學習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王戎觀察仔細,善於思考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
教學難點:深入體會情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談話導入
提問學生:在歷史長河中總有一些引人注目的小神童,你知道他們的故事嗎?引導學生分享故事,進而引出課題《王戎不取道旁李》。
四、初讀
生字詞:「戎」
朗讀:自讀、教師範讀
五、析讀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討論:你認為王戎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
(一)觀察仔細
1.從哪看出來的呢?(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
2.說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許多孩子都爭先恐後地奔過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沒有動)
3. 這說明了什麼?(王戎與其他孩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且王戎不動也說明他在仔細地觀察所看到的情形)
4.這是從哪個角度對王戎進行描寫呢?(正面,動作描寫)
(二)善於思考
1.經過王戎的思考他得出了什麼結論呢?(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
2.結果怎樣?王戎的推測是正確的嗎?(是正確的,經過品嘗果子的確很苦)
3.從王戎的故事中你有什麼體會?(凡事要多動腦筋,多觀察現象再經過思考進行推理。)
4.讓我一起來讀一讀。
六、品讀
發揮想像用自己的話複述這個故事,看看誰講的故事最動聽。
七、小結作業
作業:讀一讀《世說新語》中的其他小故事,下節課分享
八、板書設計
說課稿
開場白: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面試小學語文教師的n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王戎不取道旁李》。接下來,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7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出自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以歷史故事為主題,共包含三篇課文,它們都是文言文,其目的就是通過人物的言行舉止,表現人物的品質。本文講述了一個善於觀察、分析的機智少年的故事,全文僅四句話,表現出了王戎仔細觀察、善於動腦筋,能根據有關現象進行理智推理的好品質。通過本文的學習,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歷史故事,體會文言文的魅力。
二、說學情
我所面對的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但抽象思維能力仍有待發展。經過前幾年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閱讀能力,但是對於文章語言的分析和感受力仍有欠缺。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通過啟發引導和語言直觀等方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三、說教學目標
依據以上對於教材的分析和對於學情的把握,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能力:正確讀寫「戎」等生字詞,了解故事大意。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與體會,學習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王戎仔細觀察、善於思考的精神。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和課文本身的難易程度,學生很難建構知識點之間的聯繫,所以:我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我的教學難點確定為:深入體會作者情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說教學方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秉著快樂學習的宗旨並結合本節課的特點,一方面以學生的情感體驗為中心,以生動形象的語言貫穿教學的全過程,另一方面,我採用朗讀法、討論法、自主學習法。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談話導入,激發求知慾上課伊始,我會運用談話導入的方法提出問題:在歷史長河中總有一些引人注目的小神童,你知道他們的故事嗎?引導學生分享所知道的相關故事,如曹衝稱象、孔融讓梨等故事,進而引出課題。這樣的導入未成曲調先有情,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學生了解這節課所要學習的課題和內容,同時還形成了閱讀期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探究的欲望。
環節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新課標強調: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在初讀部分,我會先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自由朗讀課文,同時,邊讀邊解決相關問題:比如:標題《王戎不取道旁李》的理解、生字詞的指導、文體的把握。讀畢,我會對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檢查反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掌握情況進行匯報學習,我會適當的進行指導。這樣,引導學生從字詞入手一步步熟悉文本,既夯實語文學習的基礎。同時也幫助學生感知文本,理清了文章脈絡,實現長文短教,為析讀文本作好鋪墊。
環節三、析讀課文,質疑問難。因此,我會再給學生十分鐘時間,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討論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你覺得王戎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我預設學生會找到如下的內容:
內容一:觀察仔細。這主要體現在「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針對這一問題,我會進行提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又說明了什麼?通過討論和交流,學生不難回答出:許多孩子都爭先恐後地奔過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沒有動。以此同時,我會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王戎與其他孩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且王戎不動也說明他在仔細地觀察所看到的情形。接著,提問學生這是從哪個角度來對王戎進行描寫?引導學生感受正面描寫的手法。
內容二:善於思考。針對學生的這一回答,我順勢提問:經過思考,王戎得出了什麼結論呢?最終結果是怎樣的?找出課文原句——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同時,經過品嘗果子的確很苦。分析到這裡,我會引導學生思考:從王戎的故事中,你能體會到什麼?預設學生懂得凡事要多動腦筋,多仔細觀察的道理。
析讀環節,重在掌握課文的語言形式,積澱語文素養。這一環節更多是學生討論後的成果匯報,這充分做到了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便於學生領悟情感,與書本中的文字「激情交流」。
環節四、品讀課文,深入體會。這裡,我會請學生發揮想像,用自己的話複述這個故事,看看哪位同學講的故事最動聽。這樣的設計,可以再次幫助學生體會課文所有的關鍵和要點,而且在匯報發言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環節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這裡我會進行小結,使學生對本課內容有清晰的認識。並順勢布置這樣一份作業:請同學們課下讀一讀《世說新語》中的其他小故事,下節課分享。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是一部微型教案,這是我的板書,力圖帶給各位考官清晰直觀的感受,同時便於學生學習和理解。
想要獲取更多關於考編的內容,請關注我,「17學堂「致力於為您提供有趣有用的資訊與資料,一路陪伴,助您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