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九選艾的小九老師。
痛經或許是絕大部分女性一生中都會碰到的一個問題,西藥調理多以止痛藥為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這裡推薦大家用艾灸調理,徹底解決你的痛經問題。
當然,我不是信口開河,誇誇其談,我們做艾灸培訓也有10年時間了,見證過許許多多學員或者客戶通過艾灸改善或者徹底調理好痛經的問題,是有臨床經驗可談的。
中醫學認為,痛經一證有情志所傷、起居不慎、六淫傷害等不同致病因素,在經期、經期前後特殊的生理環境,受到上述致病因素的影響,導致衝任癖阻或寒凝經脈,使氣血運行不暢,胞官氣血流通受礙。
其實,說白了,就是內外兩種因素導致的,一種是外界寒邪,一種是內在肝氣不長,或者是肝血不足,造成的寒凝或者血瘀引起的。
我們常說「不通則痛」,指的就是經絡淤堵,或者寒凝鬱結的原因。或者是衝任胞官失於濡煦,「不榮則痛」,指的就是氣機不暢,血不足不能營養胞宮引起的。
總體來說,痛經病位在衝任、胞官,病變在氣血,表現為痛證。其所以隨月經周期發作,是與經期及經期前後氣血變化有關。經期或經期前後,血海由滿盈而外溢,氣血盛實而驟虛,衝任胞官氣血變化較平時急劇,即可發生痛經。
常見病機有氣血滯、寒溼凝滯、肝鬱溼熱與氣血虧虛,肝腎虧損等。因此,痛經的發病機制主要是氣血失調,經脈不利。
病位主要在衝任二脈、胞宮,根源原因與肝腎有關。
病性有實有虛。虛者,主要因氣血虧虛,肝腎虧損而起實者主要由氣血淤滯、寒溼凝滯、肝鬱溼熱所致。各種致病因素可單獨成因,也可相兼為病,臨證常見相互轉化。發作時實證多虛證少,非發作期有實有虛,也有虛實夾雜者。
古代灸療文獻記載痛經的取穴多取單穴,所記截取穴方法可分為兩類,一是瀉實,一是補虛。
中極穴
中極屬任脈經穴,可通調衝任脈氣。
內庭穴
內庭為足陽明胃經的滎穴,可瀉胃經實熱,經脈暢通,通則不痛。
關元穴
關元為任脈穴,可暖下焦,溫養衝任。
四滿穴
四滿為足少陰腎經上穴位,溫腎助陽,使胞脈得養,衝任自調,榮而不痛。
最後,如果大家苦於拿不到一盒好艾條,可以試試下方推薦,真材實料只用艾葉提絨,沒有過度打絨,真正只用端午前後艾葉提絨,卷制緊實,艾火柔和,滲透力強。
如果大家有艾灸上的問題,可以在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