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句格言:如果註定要做一個生意人,那麼就要隨時準備接受被貪婪打敗的命運。
商人需要貪婪,但又不能太貪婪。商人需要追逐利潤,但又要適可而止,說真的很難。大多人信奉的其實是「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
貪婪的背後,其實就是自私。
一
有時候,如果說人是與自己戰鬥,不如說是與自己的貪婪和自私抗爭,無論多麼理性和高尚的人,到頭來,很容易被自己的貪慾打敗。
其實,諸子百家的思想核心之一,就是與欲望抗爭的文化,朱熹、王陽明這樣的人直接表達了「滅人慾,存天理」的斷言,翻譯過來就是,
一個真正的得道高人,是不會存在貪慾的。人應該支配慾望,而不應該是欲望支配人。
欲望,是支配一個人思想和行為的原始動力,如稻盛和夫說「構建現代文明的動機,是人的欲望」。
與人結交關係也是一樣,就如鬼谷子說的「事皆有內楗,素結本始」。
人與人相處都存在內楗,向來是與人結交的根本。這裡說的內楗,我們可以姑且將之理解「把話說進別人的心坎裡,把事做到別人的心坎上」。
只要對方有欲望,就不怕找不到打開對方心扉的鑰匙。
打敗人的,從來都是欲望。
三
想起一件往事,多年前在上海跟一個領導做成了一個項目,總公司發了幾萬塊獎金,老闆很聰明,留下了一句話:
「這筆獎金,你們自己支配,公司不管。」
言下之意是說,獎金,你們可以放進自己的腰包裡。
我和領導拿到這筆錢時,有兩個選擇,第一,兩人分了,反正老闆也不會管。第二,拿回去,跟團隊一起分享。
從人性的角度上講,我們肯定是想揣自己口袋的。但是,領導點了根煙,意味深長的說:
「不要什麼好處都自己撈,要讓下面人嘗點甜頭。」
事實上,領導說的是對的,公司發這筆獎金其實是有意圖的,一來是獎勵,有業績就獎賞,二來是考驗,試探領導的格局。
領導果斷的用這筆獎金,收買了下面的團隊,使之嘗到甜頭,更加賣力的工作。有這樣敢於分享利益的領導,使得團隊業績,總是能夠成為集團第一。領導的職位和薪酬自然不同往日。
你說這是什麼?兩個字:利他!
三
今年,外甥的高考成績出爐了,考的還算不錯。結果,在選大學時犯難了,讀北大,只能選冷門專業,於是打算在剩下幾所院校裡選擇。
我跟他們講了個故事。
有個人叫段永平,浙大的。有一次,網易的老闆丁磊在業務上遇到了困難,打算把公司賣掉。雖然是大佬,但在重大決策時,也會猶豫不決,於是找段永平商量。
段永平了解了網易的情況後發現,在網易的股票只有0.8美元的同時,它的帳上卻有每股2美元的現金。
於是,他得出結論:不要賣。
他用0.8美元一股的低價抄底了152萬股網易股票。在他的操作下,網易股票漲到一股70美元。丁磊的危機解決了,一舉成為首富。而段永平也獲得了超過1億美元的收益。
這件事發生在2004年。
後來,丁磊介紹了浙大的黃錚給段永平。如今大火的「拼多多」身後,其實也閃動著段永平的身影,我們僅需從「步步高」和「拼多多」這樣的疊詞起名上,就可以得出結論。
外甥一家權衡再三,把志願填報了浙大。
四
真正的高手不是沒欲望,而是能夠合理支配慾望。
只可惜,芸芸眾人卻時刻被欲望支配著,看見利益就想不擇手段據為己有,卻不知道利益的背後,極有可能是陷阱。至於,給別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那更是無稽之談。
畢竟,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人,其實就是行走的欲望。有這麼一個故事:
有三隻老鼠相約去廚房偷油吃,當它們找到油缸時卻犯難了,原來油缸太高了,根本夠不著。唯一的辦法是,一直老鼠咬著另一隻老鼠的尾巴,吊下去喝。等第一隻老鼠喝好了以後,再換第二隻喝,第二隻喝好了換第三隻喝。
這是個很聰明且很有效的方法是不是?
但是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動物的屬性是自私的。當最先吊下去的老鼠來到瓶底,它想到的是:我今天運氣真好,可以喝個飽了,於是敞開胃喝了起來。
第二隻老鼠見狀著急,眼看油被喝了一大半了,輪到自己根本就沒幾滴了。於是決定鬆開嘴巴,跳下去喝。
第三隻老鼠見狀更是不管了,既然你們不仁,休怪我不義,於是撲通一聲也跳進了油缸裡爭搶。
當三隻老鼠都喝好以後,方才發現,油缸又深又滑,絕無出去的可能。結果,三隻老鼠都被困死在了油缸裡。
這只是個寓言故事,但能影射現實,當人人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時,不僅斷了別人的生路,同時,也斷了自己的後路。真可謂是鼠目寸光。
五
當人們都處心積慮的想著相互傷害時,真正的精明人卻想著相互成就。只可惜,明明可以通過利他獲得利己的雙贏,卻最終被欲望支配,變成了沒有贏家的爭鬥。
俗話說「利己則生,利他則久」,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付出總是要有回報的,我愛人人是為了人人愛我,我助人是為了人助我,利他是為了利己,這本無可厚非,就如鬼谷子說的「說之者,資之也」想說服別人,就一定要給別人提供幫助,幫助了別人,便成就了自己,真正的精明人一定懂得:追求共生共贏,
有時候,利他其實是高級的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