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莽不是美德,「傻大膽」更不是英雄,人性社會也有自己的生物鏈,一個人若蔑視一切,覺得「老子天下第一」,那麼失敗對於他是肯定的了。
魯莽
深海中有一種魚叫馬嘉魚,外形非常漂亮,他們平時生活於深海中,春夏之前產卵,隨著海潮浮到淺水面。漁人捕捉馬嘉魚很簡單:用一張十寸見方、孔目粗疏的竹簾,下端系上鐵墜,放入水中,由兩隻小船拖著,攔截魚群。馬嘉魚個性很強,不愛轉彎,即使進入羅網中也不會停止,所以一隻只前僕後繼鑽入簾孔中,簾孔隨之緊縮。孔越緊,馬嘉魚越憤怒,越是往裡面用勁的鑽,終於被牢牢卡死,為漁人所獲。馬嘉魚的悲哀就在於它不懂生存的進退之道。常常有人抱怨人生路越走越窄,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卻仍然在老路上一直走下去,不思改變。為人處世要靈活,千萬不要「一根筋」,認準一條道走到底,最終碰得頭破血流。退一步也許有更廣闊的天地。
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後,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勾結,多次迫害有功的秦王李世民,兄弟間的一場生死拼殺在所難免。
李世民身邊的文臣武將都十分著急,生怕秦王因心存仁慈,坐失良機。李世民把它的心腹將領尉遲敬德等人找來,對他們說:「我們安排未妥,事無頭緒之時,怎能草率行動呢?事若不密,被人察覺,只怕我們先得人頭落地了。還望各位詳加籌劃,切勿洩露。」
李世民邊忍邊動,處處示弱,李建成、李元吉果然上當,暗中得意。他們按部就班,越發猖狂得實施整倒李世民的計劃,心想:天長日久,不愁大事不成。
不久,有報說突厥兵犯境,李建成便保舉李元吉為帥,帶兵迎戰。齊王藉機請求李淵把李世民的兵馬交給他指揮,李淵答應了他的要求。李世民和他的文臣武將一眼便看穿了他們的陰謀,李世民見群情激憤,便故作痛苦地安撫眾人說:皇上既然同意,看來我只能坐以待斃了。這是天意,我又能怎樣呢?
眾人見此,信以為真,不禁泣淚;有的還要告辭而去,以示抗議。只有幾個知情者以目示意,不露聲色。
這時又有人進來密告李世民,說太子與齊王早已設下計謀,只等李世民等人給齊王出徵送行時,便埋伏勇士,趁機殺掉李世民,然後太子登位,封齊王為太弟。
眾人聽此言,皆發怒大喝。李世民見火候已到,這才長嘆一聲,對眾人說:「我是被逼至此,各位都是明證。事已至此,只有先發制人,我們才能剷除強敵,保全性命」。
玄武門事變
李世民分派伏兵到玄武門。第二天,李建成、李元吉上朝路過,伏兵齊出,他們二人猝不及防,被襲擊而死。李世民除掉了競爭對手,坐上了皇帝的位置。
李世民不愧為一代明君,明知以他自己的力量很難隨便就把兩位兄弟擊敗,於是以退為進,不動聲色引誘兩兄弟上當,也誘群臣上當,終於在玄武門除掉李元吉和李建成,登上九五之尊的皇位。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睿智的李世民
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弱點,針對這些優勢和弱點,制定進攻策略,這也是成功的法則。正如《鬼谷子》所說:「內自得而外不留,說而飛之。若命自來,己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與之。環轉因化,莫知所為,退為大儀。」要依據我們面臨的政治情況來制定我們的策略,變幻我們的手法,讓人捉摸不透,也難以知情,不明白我們的打算和想法。這就是進用和退居的根本原則。如果不知深淺,盲目前行,最終只能一敗塗地。李世民聰明睿智,不僅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虛實強弱,更懂得見機行事,揚長避短,最終成就了自己的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