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嘉慶年間的古宅——李汶故居

2021-02-08 桂東橋頭

     

     李汶是桂東縣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因他解放初期(1951年)去了香港,故了解他的人並不多。李汶(1894—1975),原名增讓,字揖升。湖南省桂東縣三都長義(今橋頭鄉尚義村)人。

     他出生仕宦之家。小學畢業以優異成績考進湖南省立第一中學。因科舉制的廢除,他畢業後於1917年東渡日本留學,在帝國大學攻讀教育,尋求救國救民道路。1918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改組中華革命黨為中國國民黨,他隨即加入。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他與阮湘,周佛海等組成留日學生回國代表團,趕赴北京聲援學生的反帝愛國運動。

     1926年,李汶畢業回國到達廣州,趕上洶湧澎湃的大革命高潮,跟隨國民革命軍11軍軍長陳銘樞(後曾任京滬衛戍司令,解放後曾任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常委)北伐,歷任政治部訓育科長,一度代理政治部主任。北伐勝利後,他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總幹事,不久調升中央民訓部委員、秘書,南京中央大學教授。該段時期,他著有《三民主義概論》、《高中公民讀本》、《部隊訓練教育課程》等書。1936年,李汶被選為郴州專區國大代表。

     抗日戰爭爆發後,李汶跟隨南京國民政府西遷漢口,並奉命先行入川,說服軍閥劉湘等人以國家大局為重,擁護國民政府入川。因工作卓有成效受到蔣介石召見和嘉勉,嗣後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委員兼總務處長、書刊供應處長。1944年調任湖南省黨部執行委員兼宣傳部長。

      1946年,國民黨召開制憲國民大會,李汶奉命前往南京參加籌備工作,參與擬定中華民國憲法條文,之後任「憲政實施促進委員會」委員。在南京期間,他與國民黨重臣陳立夫,陳果夫組織「國父錢幣革命研究會」,並成為該研究會的常務理事。他積極開展學術研究和交流。1948年又任「戡亂建國動員委員會」委員、南京建國法商學院註冊組長、倫理學教授、教務長兼附屬中學校長等職。

解放後,李汶回到長沙,以經營大米、針線、紐扣及糊火柴盒維持生計。1951年,他赴香港籌辦調景嶺中學,並被推選為校長。在香港,他不懼臺灣臺局要挾、毆打、甚至暗算,數次辭絕赴臺。他鞠躬盡瘁抓教育,改建校舍,充實教學設備,提高辦學效益,擴大招生規模,接受同胞中難民兒童入學,並減免學雜費。在辦學上弘揚傳統文化,改英殖民統治香港的重英輕中教育方式,激勵學生「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要奮發有為,興我中華。春風桃李,澤被青年,為香港各界敬仰稱道。在港幾十年,生活儉樸,常常懷念家鄉、親人,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十分關注。1975年2月12日病故於香港。

李汶的故居坐落在桂東縣橋頭鄉尚義村臘園自然村莊,是一幢建於清代嘉慶年間的古宅,坐南朝北,原來是當地最具氣勢的宅院。硬山頂土木結構,蓋青瓦,佔地寬廣,有長蛇似的圍牆圈起,建築面積3畝,五進三廳,有院門、堂屋,前廳、天井、上廳、花廳。堂屋左右各有兩進三廳,院中套院,有花園、庭院,花廳置有花池,花架下的池子養魚。門前有土坪,可供曬穀與休閒,土坪前有月牙狀的魚塘,塘邊植有板慄和槐樹等。天資聰穎的李汶,童年、少年就是在這幢古宅裡跟父母一起生活、成長,並在離古屋不遠的小學讀書。

輝煌浩大的古宅,如今僅留有堂屋和最左邊一進三廳的古宅,建築面積780平方米。拆除的部分已新建了鋼筋水泥平頂樓房。

走進布滿滄桑的古宅,依然能看到精雕細刻的木製神龕、窗戶、倒猴(寓意「到侯」)與麒麟等,依然能見到漫漶的彩繪和精緻的雕梁畫棟裝飾。故居雖然陳舊,卻有較高的人文、建築、藝術研究價值。

相關焦點

  • 嘉慶年間銅錢最新價格一覽
    在如今日漸火熱的清朝錢幣收藏中,嘉慶年間銅錢是其中熱門的品種之一,目前這些嘉慶年間銅錢越來越受到關注,目前這款嘉慶年間銅錢的收藏人數逐漸增多,對於市場而言是一個利好的現象。那麼,你知道嘉慶年間銅錢值多少錢一個嗎?你了解過嘉慶年間銅錢最新價格表一覽詳情嗎?接下來,愛藏網的小編就來給各位詳細介紹嘉慶年間銅錢值多少錢一個,一起來看看嘉慶年間銅錢最新價格表一覽詳情吧。
  • 宏村古宅的故事之「汪大燮故居」,主人身份可不一般
    汪大燮故居就在宏村這條小巷子裡。關於在宏村停留多日的原因,我是想把一個地方「玩透」,不做那種「用最短時間跑最多景點」的匆匆過客。事實證明我是對的,白天裡的宏村是喧囂嘈雜的,一隊隊的遊客在導遊小旗子的帶領下衝進宏村,簡單遊覽幾個老宅子。導遊是真賣力氣講解,無奈團隊遊客人多嘴雜,浮躁得很,很少有人認真聽講解。
  • 清代植物學家故居遭白蟻侵蝕 檢察建議督促文物修復保護
    正義網訊(記者劉立新 通訊員吳曉軍)「為了保護吳其濬故居,我們請來了滅蟻專家,放棄假期休息時間,正在認真落實檢察建議的各項要求。」「五一」假日期間,在清代植物學家吳其濬故居,記者看到現場一片繁忙景象,該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工作人員和滅蟻專家們正在消殺侵蝕吳其濬故居的白蟻。
  • 柴橋居然有好幾處清代古建築群
    村民大多在清康熙年間和乾隆年間遷入,因此這裡遺留的古民居多為清代建築,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點綴在阡陌交錯間,融自然山水、傳統道德、鄉風民俗、建築理念於一體,盡展江南傳統建築的魅力。  時代變遷,古宅在歲月的流逝中也在慢慢地陳舊,就像飽經滄桑的老人們在向人訴說流傳多年的故事……
  • 清代人口統計制度與1741—1851年間的中國人口
    清中葉自乾隆六年(1741)到鹹豐元年(1851)的111年間,是清代有比較完全意義上的人口統計的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人口空前發展的時期。這一時期對於近代人口史的研究來說,無疑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 探花故裡 文化名村——張嶽崧故居
    整個村莊依建在伏龍山上,全村房屋大都坐北朝南,村後有黑嶺依託,東南西邊分別有丘陵、池塘、水田環抱,綠水映青山,充滿熱帶田園氣息,村子完整地保存了清代傳統建築風格,村中有日月雙井、張嶽崧故居、張氏宗祠等,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與優美的自然環境。2012年12月17日,高林村被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旅遊局、文物局、國土部、農業部等七部門評為「中國傳統村落」。
  • 收藏樂趣之一《嘉慶通寶大樣》
    今天收拾完小院,閒來無事走到了鎮上古玩店裡,老闆說最近收一枚嘉慶大樣,問我有興趣嗎?大樣嗎?我問老闆。你自己看嗎?我拿起這枚錢幣,可惜字口弱了些,鏽重,應該出土不久的幣,還殘留的土鏽。但是錢幣比普通的嘉慶錢大了,我量了一下,有2.9公分,厚0.2公分。
  • 清代嘉慶皇帝登基後為什麼會棄用傳統吉祥物如意?與和珅有關?
    作者:趙心放清代的嘉慶元年和乾隆61年同為1796年,「如意」是清代傳統的吉祥物,可是嘉慶皇帝執政後就棄而不用了。這些事兒令人感到奇怪。但細細查閱典籍,炙手可熱的權臣和珅在乾隆和嘉慶朝的轉換間倏忽由紅人變成罪犯,那才叫人匪夷所思。在此專門給讀者聊聊有關這方面的事兒。
  • 安徽農村一座古宅,進口的鍍鋅鐵皮大門,德國手工製作磨砂玻璃
    之前走訪過很多徽州地區的古村落,許多精美的古宅都留存在自己的腦海和手機中。南屏古村,位於安徽省黃山市黟縣,距離宏村十幾公裡,距今有千年歷史,因曾拍過《臥虎藏龍》、《菊豆》、《大轉折》、《復活的罪惡》等多部影片,被稱為「中國影視村」。在這個古建築眾多的村子裡,有一座老宅非常值得一去,名叫冰凌閣。這座宅院建造於嘉慶19年,距今差不多200年。
  • 江西清代老宅何相府「搬家」南京國際青年文化公園
    原標題:江西清代老宅「搬家」到南京取名「和園」,青奧後市民可以來看戲、喝茶、逛園林記者了解到,這座清代老宅距今已有200多年了,是從江西「搬遷」過來的。值得期待的是,青奧後和園將向市民開放,大家可以來此喝茶、看戲、逛園林、賞石雕。昨天,記者提前探營,揭開和園神秘的面紗。江西老宅與南京頗有淵源馬頭牆、小青瓦、雕花窗、牌坊、飛簷……走進和園,眼前這一切,讓人一下子「穿越」到了古代。
  • 葉天士故居:眉壽堂前述仁心
    閶門外渡僧橋北,有一條沿上塘河由東向西的小巷,名叫渡僧橋下塘,清代名醫葉天士的故居眉壽堂便坐落在這裡。吳門醫派源遠流長,人才輩出,葉天士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擅長治療時疫和痧痘,是中國最早發現猩紅熱的人,他的「溫病學說」更是影響了之後數百年的中醫發展。《中華醫藥》列歷代24個名醫,唯葉天士為蘇州人。
  • 保定王佔元故居與祁縣渠家大院的介紹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小賢來說事,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保定王佔元故居與祁縣渠家大院的介紹。保定王佔元故居保定古城西南邊,李鴻章祠堂以東,今興華路以化,有一組造型優美、格局獨特、地方風味十足的民居建築,這就是當年號稱「長江三督」之一的王佔元,在保定建的別墅。日偽時期是「保定市政府」所在地,後為國民黨28軍軍部,現為「王佔元故居」。
  • 研新閃耀(一)|李汶:心懷熱愛,不負山高水長
    我們對新生進行了一段小小的採訪,小編帶你一起走近優秀研新吧姓名:李汶專業:應用經濟學政治面貌:中共黨員本校保研多次獲得校級獎學金、三好學生、優秀班乾等榮譽;校級優秀畢業論文;大學生英語比賽三等獎;院辯論賽「最佳辯手」;校英語話劇大賽三等獎
  • 「東方第一雙城古堡」:清代文淵閣大學士陳廷敬的故居
    為清代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康熙字典》總閱官、輔佐康熙皇帝半個世紀之久的一代名相陳廷敬的故居,有大型院落16座,房屋640餘間,被廣譽為「東方第一雙城古堡」。  因其是一座集軍事防禦設施和官宅民居於一體的城堡式建築群落,為清代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康熙字典》總閱官、輔佐康熙皇帝半個世紀之久的一代名相陳廷敬的故居,康熙皇帝曾兩次下榻於此,因此,人們把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堡稱為「皇城相府」。
  • 李汶教授:抗戰時代交大唐院碩果僅存的一流名師
    2002年2月15日訃告:我校老教授李汶同志因病於2002年2月14日在成都逝世,享年93歲。李汶,江蘇鎮江人,1909年10月13日生。1933年畢業於我校,是土木工程系建築門第一屆畢業生。畢業後留校任教,曾兼任學校圖書館館長。李汶教授於1962年加入九三學社,曾任九三學社西南交通大學委員會主任委員,九三學社四川省委委員。李汶教授有很高的學術造詣,獲得過許多榮譽。
  • 中山古村記,左行恆美村右走沙湧村,這裡有歷史古蹟,名人故居
    左恆美,右沙湧,有眾多歷史古蹟,恆美村有座清道光年間的步月古橋,沙湧村有清嘉慶年間的鎮龍閣(塔),名人故馬應彪紀念公園,「史努比中國之父」馬樂山工作室。第一次去恆美村,其實我是搭錯公交車,車想在詹園站下車,再步行去北臺村和曹邊村,結果誤上了K線公交,詹園不停,只好坐去城南客運站,去對面對恆美村看看。 牌坊往右邊,有一座高大的洋房,巴洛克風格,現在成了外來務工人員的居所。
  • 16年間11位女童慘遭70歲老叟殘害,嘉慶400裡加急:立刻刀下留人
    16年間,他家竟有11位幼童去世,而且死者都是幼女。由於此事頻繁發生,有人便產生懷疑,把這事捅到了官府。不過,不管官府怎麼查,卻總是查不出原因。展開調查御史方大川得知此事後,立刻便展開了調查。通過走訪及案宗記載等,方大川發現:張良璧每年都會購買一名女童,16年共買走了16名。除了已備案去世的11位幼童外,剩餘5位女童,1位落下終身殘疾,4位則自此體弱多病。
  • 陳孚恩|出身名門望族的清代著名書法家
    嘉慶七年十月初八日生,同治五年正月二十二日卒。道光五年拔貢,朝考一等,由七品小官,仕至刑部、吏部、兵部尚書、軍機大臣,清代著名書法家。陳孚恩作品陳孚恩出身名門望族,陳道(1707-1760,字紹洙,號凝齋,清代文學家、理學家)是其曾祖。
  • 理財-嘉慶通寶收藏價值如何嘉慶通寶價格是多少?
    嘉慶通寶是古代錢幣之一,鑄於清仁宗嘉慶年間。那麼,嘉慶通寶價格是多少?嘉慶通寶雕母及某些地方局的母錢均十分稀貴,製作工藝相當精緻,不亞於乾隆時代;嘉慶通寶背天下太平宮錢有大小几式,特大型厚肉版的較稀罕。在詳細介紹嘉慶通寶價格是多少之前,先簡單分析下嘉慶通寶的收藏價值。
  • 鑑賞|清代江浙地區文人竹刻的興起背後
    清代江浙皖地區文人竹刻的興起清代江浙皖地區的文人竹刻藝術,大約可以嘉慶朝作為界限,分為前後兩個時期。這兩個時期的發展情況,有著鮮明的差異。金元鈺明確提出了與嘉定派並立的「濮派」,表明在乾隆、嘉慶年間,具有「淺率」特徵的一路竹刻必已有相當影響,方能與嘉定派分庭抗禮。而此一時期,正是嘉定以外江浙等地文人竹刻開始蓬勃發展之際。到道光、鹹豐年間,已在影響和地位上超越了嘉定竹刻。不僅如此,即嘉定竹刻自身,其中作為藝術高標的文人竹刻,在清中晚期也傾向於「淺率」之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