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生:7個月的寶寶,家長常給做這些智能訓練,寶寶會更聰明

2020-12-02 媽咪育兒微課堂

經過半年的精心養育,寶寶順利進入到生長發育的第7個月,從這個月起,爸爸媽媽會驚喜地發現,寶寶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整天只知道睡懶覺的「懶寶寶」了,他會變得越來越「不安分」,變得活潑淘氣,甚至會有模有樣地模仿大人做事。

對此,兒科專家說,寶寶之所以會有這些表現,說明他們在體力和智力方面又有了一個新的提升,尤其是智力方面,他們開始理解大人的語言,好奇心也變得越來越旺盛,家長朋友們要常給寶寶做智能訓練,寶寶會更加聰明。

那麼,7個月的寶寶,可以做哪些智能訓練呢?

一、鍛鍊寶寶的視覺能力

寶寶到了第7個月,家長要經常鍛鍊寶寶的視覺。爸爸媽媽可以利用家裡色彩鮮豔的圖片、五顏六色的塑料玩具、明亮的鏡子、幽默滑稽的臉龐、各種造型的小動物等,經常給寶寶看,刺激他們視覺的發展,但是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靜止的東西看久了,寶寶也會開始厭煩。

這時候,家長就可以帶寶寶到室外進行視覺的鍛鍊,比如室外的花草樹木、小橋流水等,以及休閒的人們,這些活動著的物體對於剛接觸外界事物的寶寶來說,可以說是豐富多彩的。他們會激發出寶寶極大的興趣,可以讓寶寶在發展視覺的同時,感知外界廣闊的世界。

二、講故事繪本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

科學研究表明,經常讀故事繪本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和智商會比普通的孩子要高。讀故事繪本不僅可以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而且還可以從小培養他們愛讀書的好習慣,對於促進親子關係的和諧也有很大的幫助。

雖然7個月的寶寶可能不能完全聽懂故事的含義,但媽媽們只要有時間就聲情並茂地講給寶寶聽,就能培養寶寶愛聽故事的好習慣。如果再多給寶寶買一些構圖簡單、色彩鮮豔的嬰兒畫報,一邊用清晰、緩慢、準確、悠揚的語調給他講故事,一邊指點畫冊上的圖像,就能培養起寶寶對圖書的興趣。

三、逐漸培養寶寶與人交往的能力

在寶寶7個月的時候,他們對於周圍事物的認識能力在不斷地提升,同時寶寶也非常渴望認識和接觸周圍的世界。因此家長朋友們此時千萬不能鬆懈,要注重開始幫助孩子訓練和提升他們與人交往的能力。

比如有人進門的時候,媽媽讓寶寶猜一猜這是誰,寶寶肯定不會猜,也不會用語言表達,這不要緊。比如當外公外婆來到時,就可以對著寶寶說:「寶寶,你看誰來了?」「是寶寶的外公外婆。」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就會知道外公外婆就是媽媽的父母。這樣寶寶就逐漸建立與人的交往。

除此之外,兒科醫生還表示,一些親子遊戲對於孩子智能的提升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們不僅是很好的親子感情聯繫形式,而且通過反覆的聯繫,有利於寶寶語言能力,體力發育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可謂是一舉兩得。

幾款讓寶寶越玩越聰明的遊戲

1.坐牆頭遊戲:鍛鍊寶寶的語言記憶能力

爸爸或媽媽可以坐在地板上,讓寶寶坐在彎曲的膝蓋上,告訴寶寶:「我們開始唱歌吧!」」嬰兒坐在牆上,笑啊笑。寶寶從牆上摔下來,哭啊哭,哭啊哭。」跟著兒歌的節奏抬起腳尖,讓寶寶有被彈起的感覺。唱「寶寶從牆上掉下來」的時候,伸直雙腿,讓他「掉下來」。讓寶寶感受到「掉落」的感覺和「掉落」這個詞之間的聯繫,加深記憶。

但是進行這個遊戲的時候,動作幅度一定要適當,如踮腳或讓寶寶「掉下來」的時候動作都要輕柔緩慢,不要傷到或嚇到寶寶。

2.拉大鋸遊戲:鍛鍊頸肌和腹肌

遊戲中,坐在寶寶對面,雙手握住寶寶的手腕,讓他前傾玩拉大鋸遊戲,邊拉邊念:「拉大鋸,拉大鋸,姥姥在家唱大戲,接你來,你就去,你陪姥姥看大戲。」這個兒歌遊戲每天可以玩一兩次,每次3 ~ 5分鐘。

3.蒙面玩具遊戲:訓練寶寶的觀察力和判斷力

玩玩具的時候可以讓寶寶自己找,用手帕蓋著,注意手帕不能太大,露出一部分玩具,然後讓寶寶把玩具找出來。你也可以在幾個玩具上蓋上手絹,比如娃娃和汽車,上面露出汽車的輪子和娃娃的胳膊或腿,然後讓寶寶打開手絹找到他的玩具。

溫馨提示:研究表明,給寶寶過多的玩具,會讓寶寶性格散漫,興趣不專一,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所以這個階段給寶寶的玩具不要太多、太雜,玩具的數量要適度,這樣才能激發寶寶玩的興趣。

4.敲敲打打遊戲:鍛鍊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和感知能力

寶寶坐在床上或地板上,面前放一個小鼓和鑼。也可以是小碗、奶粉桶、餅乾盒等發聲物品。媽媽先示範敲門、打鬧,模仿嘴裡物體發出的聲音,如「噹噹當」、「咚咚咚」。然後把小鑼遞給寶寶,讓他隨意敲。

每當她發出聲音,她媽媽都會拍手鼓勵她。這個遊戲可以訓練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也可以培養寶寶的感知能力,讓他逐漸意識到不同的物體會發出不同的聲音。但注意不要提供易碎或堅硬的物品,以免傷害寶寶。

【寫在最後】

寶寶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精心呵護。而寶寶智力的提升,也跟父母的耐心培養息息相關。所以說這個階段的寶寶,父母要經常給孩子做一些智能訓練,多跟他們玩玩一些親子遊戲,相信寶寶會變得越來越聰明。

------------------------------------------------------------------

關注【媽咪育兒微課堂】,每天更新一些孕產知識和育兒知識,讓您在育兒道路上少走彎路!

相關焦點

  • 兒科醫生:7個月的寶寶,家長常給做這些智能訓練,寶寶會更聰明
    經過半年的精心養育,寶寶順利進入到生長發育的第7個月,從這個月起,爸爸媽媽會驚喜地發現,寶寶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整天只知道睡懶覺的「懶寶寶」了,他會變得越來越「不安分」,變得活潑淘氣,甚至會有模有樣地模仿大人做事。
  • 9個月寶寶智能怎樣訓練?你可常和孩子做這些練習,孩子會更聰明
    寶寶成長到9個月,你有沒有發現寶寶多了很多小本領,有些寶寶會拉著欄杆能自己站立起來,大人扶住寶寶站立後鬆開手,有些寶寶能獨站一會。在一些精細的動作上,寶寶能將眼前的玩具放進一個較大的容器裡,並且能熟練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爆米花一類的小東西, 且動作協調、迅速。
  • 美國兒科醫生:多摸寶寶這3個部位,能促進大腦發育,孩子更聰明
    美國兒科協會註冊的兒科醫生斯佳特教授,曾經做過一項關於提高孩子智力發展的研究:研究結果是:如果多觸摸寶寶身上的某些部位,會有效刺激和促進神經和感官系統的發育,娃也會變得更聰明。多摸寶寶這3個部位,能促進大腦發育,孩子更聰明1、寶寶的小腳寶寶小時候的腳丫也特別可愛,很多家長沒事都喜歡捏捏或者親親寶寶的腳丫,家長這麼做是正確的,因為人們的腳上有很多的穴位
  • 美國兒科醫生:寶寶這3處要多摸,孩子更聰明,可是很多家長不碰
    導讀:美國兒科醫生:寶寶這3處要多摸,孩子更聰明,可是很多家長不碰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美國兒科醫生:寶寶這3處要多摸,孩子更聰明,可是很多家長不碰!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經常撫摸寶寶這3個部位,孩子更聰明
    中國的父母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家長,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寶寶變得更聰明,希望他未來能夠出人頭地。所以,一場競爭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了,飲食,閱讀,早教班,只要對孩子有好處,一個都不放過。當然,這些方法很難說到底有沒有作用,大多數家長都是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試一試。
  • 如何對4個月左右的寶寶進行早教訓練,才能寶寶更聰明?
    當嬰兒4個月大時,他已經開始懂事了,喜歡被擁抱,喜歡轉過頭去找人。 如果爸爸媽媽不在身邊,寶寶會感到沮喪,哭泣和製造麻煩。 實際上,新生嬰兒具有不斷學習的能力,而這些技能需要父母的關注和啟發。 雖然0到4個月的嬰兒仍是不成熟個體, 我們並不是需要教會什麼東西,因為此時嬰兒還沒有意識功能,無法處理和重建外部信息,也無法進行真正的意義學習。
  • 美國兒科醫生:多摸寶寶這3個部位,能促進大腦發育
    中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有出息,為了能夠贏在起跑線上,為孩子報各種早教班,吃很多補腦的食物,但有時候家長這些做法往往會起到相反的效果。其實,想要孩子變得聰明,家長們可不要聽一些傳言,我們應該學習科學方法,幫助孩子促進大腦發育。
  • 大腦袋的孩子更聰明是真的嗎?兒科醫生有話說
    老人們常說,「寶寶頭越大,裡面東西越多,越聰明」,所以很多年輕的父母很喜歡大頭寶寶。懷胎十月如果生出的寶寶頭大大的,就覺得聰明有福氣。那麼「孩子頭越大越聰明」這種說法真的科學嗎?孩子頭的大小和智商到底有沒有關係?兒科醫生為您闢謠!
  • 兒科醫生說:4~6個月寶寶要學會這些本領,你家孩子達標了嗎
    貝貝六個月的時候,我們帶她做身體檢查,兒科醫生告訴我們,孩子身體,智能各方面都發育很好,都到達了同齡孩子的標準。兒科醫生說:4~6個月寶寶要學會這些本領,你家孩子達標了嗎?貝貝在5個月時,媽媽輕拉腕部即可坐起,可獨立坐穩,頭身也會向前傾;貝貝在6個月時,可俯臥翻身,但不是很熟練,還需要多練習。
  • 寶寶智商高,嬰兒時期會有3種表現,家長做好這3點讓寶寶更聰明
    兒科醫生表示,寶寶手部運動越靈活,動作越精細,說明寶寶大腦神經元連接的越多,由此可以證明寶寶很聰明。正常情況下,寶寶在3個月左右的時候就會開始抓握,如果寶寶抓握的動作十分熟練,說明寶寶的思維能力很強。2、愛笑美國一位兒科醫生做過一項調查,他記錄了一個出生3天就會笑的小寶寶,寶寶到了6歲時,他對寶寶的智商進行了測試,發現寶寶的智商高達180。
  • 寶寶智商高,嬰兒時期會有3種表現,家長做好這3點讓寶寶更聰明
    我們喜歡用「聰明」來誇讚小寶寶,而且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家的寶寶能夠是一個「小天才」,將來上學之後可以好好學習,可以考入一所好的大學。其實寶寶的智商高或者智商低,在嬰兒時期就可以看得出來,高智商的寶寶會有一些細小的舉動,只要家長仔細觀察,就能夠發現其中的端倪。
  • 7月齡寶寶被奶奶餵進醫院,急壞了家人,兒科醫生:不懂就別亂吃
    7月齡寶寶腸胃住院,因為奶奶的「自以為是」,在餵養上出了岔子前幾天,豆豆媽慌慌張張地抱著孩子趕去醫院,僅僅只有7個月大的寶寶,在醫院遭罪一周後,才勉強出院,可把全家人都急壞了。興許是怕兩代人育兒觀念有所偏差,在寶寶快6個月的時候,豆豆媽特意囑咐公公,該給孩子添加輔食了,不過想著公公撫養過四個兒女,這些應該都懂得。一開始,公公整天給豆豆餵一些米粉、稀飯,但一個月之後,公公想著總給孫子餵這些也不是回事兒,根本沒多少營養。
  • 兒科醫生說--腹瀉會對寶寶造成嚴重影響嗎?
    最近隨著天氣變的炎熱,門診中多了腹瀉的寶寶,家長往往十分著急,擔心腹瀉會對寶寶造成嚴重影響。其實幾乎每個寶寶都會有過腹瀉,大多數情況下並不嚴重,但如果處理不當也會引起脫水及電解質紊亂。那麼什麼是腹瀉呢?
  • 6個月寶寶查出智力低下,萬幸家長做對了這件事
    先講個真實故事吧:前一陣,李女士和愛人帶著6個月的二兒子赫赫去醫院保健科體檢,通過醫生詢問得知:赫赫媽媽在生產的時候出現過宮內窘迫(指孕婦、胎兒或胎盤的各種高危因素引起的胎兒在宮內缺氧和酸中毒,表現為胎心率及一系列代謝和反應的改變,並危及其生命和健康的綜合表現。)。
  • 兒科醫生說--為什麼寶寶身上會有粉紅色斑塊?
    寶媽問:張醫生您好!寶寶目前2個月大,發現寶寶的頸部及眼皮處有粉紅色斑塊,請問是胎記嗎?會不會對寶寶造成不良影響,需要治療嗎?張亞停醫生答:您好!這種斑塊又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鸛吻痕」或「天使之吻」,「鸛吻痕」這個命名來自關於鸛的神話故事,鸛是西方傳說中的送子鳥,傳說中,送子鳥落到誰家屋頂造巢,誰家就會喜得貴子,幸福美滿,在神話傳說裡,鸛是抓著嬰兒的背部和頸部將其送來的,所以小嬰兒頸背部及身上其他地方的粉紅痕,被稱做「鸛吻痕」。「天使之吻」是傳說中天使親吻嬰兒的面部部位-眼皮。
  • 兒科醫生說--寶寶便秘怎麼辦?
    3.家長能做些什麼幫助寶寶改善便秘?,比如小凳子; ●讓寶寶多做運動,可以使寶寶的消化活躍起來; ●做一下記錄,多多鼓勵寶寶:比如記錄下寶寶的飲食情況,喝水情況,拉大便的情況,當寶寶有改善時記錄下來,比如寶寶多吃了纖維素豐富的食品,大便如果改善一些就適當的鼓勵或獎勵寶寶。
  • 兒科醫生說--寶寶不願意喝水怎麼辦?
    寶媽問:張醫生,您好,我家寶寶目前8個月大,總是不願意喝水,需要讓他多喝點水嗎?張亞停醫生答:家長往往很擔心寶寶的水分補充不夠,評價寶寶攝入水分水分充足的最容易觀察的是寶寶的尿,一是觀察寶寶尿尿的次數,大概沒3至4個小時有1次小便,小的寶寶一天能換上6片以上的尿不溼;二是觀察小便的顏色,如尿的顏色淺黃,味道不重。那就說明寶寶的攝入的水分已經夠了。
  • 美國兒科醫生:多摸寶寶這3處,孩子智商會變高,越摸越聰明
    在孩子成長發育的過程中,很多家長都想要孩子智商高一點、比同齡人更聰明一些,這樣孩子長大後才會有更好的學習能力,未來走得更順利。因此家長們聽到一些可以讓孩子更聰明的辦法,就會主動地帶孩子一起嘗試,希望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商,例如喝牛奶、用音樂刺激、做益智遊戲等。
  • 家長怎麼做寶寶更聰明?兒科醫生為您解答
    所以老話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那麼,父母可以怎樣做來幫助寶寶更加的聰明呢? 家長如何做幫助嬰兒大腦發育? 父母可以和嬰兒寶寶交流,和寶寶說話。雖然嬰兒寶寶不會說話不能和父母交流,但是當寶寶聽到父母有意識地跟他們說話的時候,大腦會變得更加活躍
  • 寶寶發燒怎麼辦?兒科醫生來支招
    針對上面一些家長們問的寶寶發燒高頻問題,丁香媽媽邀請了從醫 24 年的兒科副主任醫師李璐老師,為大家帶來一場關於寶寶發燒護理的免費直播。她在直播中將會講解寶寶發燒不同階段的具體用藥情況、市面上的退燒藥是否適用於自己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