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半年的精心養育,寶寶順利進入到生長發育的第7個月,從這個月起,爸爸媽媽會驚喜地發現,寶寶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整天只知道睡懶覺的「懶寶寶」了,他會變得越來越「不安分」,變得活潑淘氣,甚至會有模有樣地模仿大人做事。
對此,兒科專家說,寶寶之所以會有這些表現,說明他們在體力和智力方面又有了一個新的提升,尤其是智力方面,他們開始理解大人的語言,好奇心也變得越來越旺盛,家長朋友們要常給寶寶做智能訓練,寶寶會更加聰明。
一、鍛鍊寶寶的視覺能力
寶寶到了第7個月,家長要經常鍛鍊寶寶的視覺。爸爸媽媽可以利用家裡色彩鮮豔的圖片、五顏六色的塑料玩具、明亮的鏡子、幽默滑稽的臉龐、各種造型的小動物等,經常給寶寶看,刺激他們視覺的發展,但是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靜止的東西看久了,寶寶也會開始厭煩。
這時候,家長就可以帶寶寶到室外進行視覺的鍛鍊,比如室外的花草樹木、小橋流水等,以及休閒的人們,這些活動著的物體對於剛接觸外界事物的寶寶來說,可以說是豐富多彩的。他們會激發出寶寶極大的興趣,可以讓寶寶在發展視覺的同時,感知外界廣闊的世界。
二、講故事繪本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
科學研究表明,經常讀故事繪本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和智商會比普通的孩子要高。讀故事繪本不僅可以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而且還可以從小培養他們愛讀書的好習慣,對於促進親子關係的和諧也有很大的幫助。
雖然7個月的寶寶可能不能完全聽懂故事的含義,但媽媽們只要有時間就聲情並茂地講給寶寶聽,就能培養寶寶愛聽故事的好習慣。如果再多給寶寶買一些構圖簡單、色彩鮮豔的嬰兒畫報,一邊用清晰、緩慢、準確、悠揚的語調給他講故事,一邊指點畫冊上的圖像,就能培養起寶寶對圖書的興趣。
三、逐漸培養寶寶與人交往的能力
在寶寶7個月的時候,他們對於周圍事物的認識能力在不斷地提升,同時寶寶也非常渴望認識和接觸周圍的世界。因此家長朋友們此時千萬不能鬆懈,要注重開始幫助孩子訓練和提升他們與人交往的能力。
比如有人進門的時候,媽媽讓寶寶猜一猜這是誰,寶寶肯定不會猜,也不會用語言表達,這不要緊。比如當外公外婆來到時,就可以對著寶寶說:「寶寶,你看誰來了?」「是寶寶的外公外婆。」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就會知道外公外婆就是媽媽的父母。這樣寶寶就逐漸建立與人的交往。
除此之外,兒科醫生還表示,一些親子遊戲對於孩子智能的提升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們不僅是很好的親子感情聯繫形式,而且通過反覆的聯繫,有利於寶寶語言能力,體力發育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可謂是一舉兩得。
1.坐牆頭遊戲:鍛鍊寶寶的語言記憶能力
爸爸或媽媽可以坐在地板上,讓寶寶坐在彎曲的膝蓋上,告訴寶寶:「我們開始唱歌吧!」」嬰兒坐在牆上,笑啊笑。寶寶從牆上摔下來,哭啊哭,哭啊哭。」跟著兒歌的節奏抬起腳尖,讓寶寶有被彈起的感覺。唱「寶寶從牆上掉下來」的時候,伸直雙腿,讓他「掉下來」。讓寶寶感受到「掉落」的感覺和「掉落」這個詞之間的聯繫,加深記憶。
但是進行這個遊戲的時候,動作幅度一定要適當,如踮腳或讓寶寶「掉下來」的時候動作都要輕柔緩慢,不要傷到或嚇到寶寶。
2.拉大鋸遊戲:鍛鍊頸肌和腹肌
遊戲中,坐在寶寶對面,雙手握住寶寶的手腕,讓他前傾玩拉大鋸遊戲,邊拉邊念:「拉大鋸,拉大鋸,姥姥在家唱大戲,接你來,你就去,你陪姥姥看大戲。」這個兒歌遊戲每天可以玩一兩次,每次3 ~ 5分鐘。
3.蒙面玩具遊戲:訓練寶寶的觀察力和判斷力
玩玩具的時候可以讓寶寶自己找,用手帕蓋著,注意手帕不能太大,露出一部分玩具,然後讓寶寶把玩具找出來。你也可以在幾個玩具上蓋上手絹,比如娃娃和汽車,上面露出汽車的輪子和娃娃的胳膊或腿,然後讓寶寶打開手絹找到他的玩具。
溫馨提示:研究表明,給寶寶過多的玩具,會讓寶寶性格散漫,興趣不專一,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所以這個階段給寶寶的玩具不要太多、太雜,玩具的數量要適度,這樣才能激發寶寶玩的興趣。
4.敲敲打打遊戲:鍛鍊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和感知能力
寶寶坐在床上或地板上,面前放一個小鼓和鑼。也可以是小碗、奶粉桶、餅乾盒等發聲物品。媽媽先示範敲門、打鬧,模仿嘴裡物體發出的聲音,如「噹噹當」、「咚咚咚」。然後把小鑼遞給寶寶,讓他隨意敲。
每當她發出聲音,她媽媽都會拍手鼓勵她。這個遊戲可以訓練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也可以培養寶寶的感知能力,讓他逐漸意識到不同的物體會發出不同的聲音。但注意不要提供易碎或堅硬的物品,以免傷害寶寶。
【寫在最後】
寶寶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精心呵護。而寶寶智力的提升,也跟父母的耐心培養息息相關。所以說這個階段的寶寶,父母要經常給孩子做一些智能訓練,多跟他們玩玩一些親子遊戲,相信寶寶會變得越來越聰明。
------------------------------------------------------------------
關注【媽咪育兒微課堂】,每天更新一些孕產知識和育兒知識,讓您在育兒道路上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