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莎莉文老師,海倫凱勒心中的燈塔

2020-12-25 肥羊媽媽

曾經以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一本教導人自強不息的書,然而在完整地看過這本自傳之後,我感受最深的是海倫·凱勒在黑暗中經歷的滿滿的愛。

聽過這本書的人都知道,海倫凱勒是位盲聾啞人,她曾經歷了黑暗、彷徨和迷茫,但她卻克服了幾乎所有困難,成就了她自己。

除了她自身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堅強不服輸是性格,還有一位重要的人,一直陪伴著她,這個人就是莎莉文老師。

她說:

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候是安妮·曼斯菲爾德·莎莉文老師到我家的那一天。她來之前我所過的生活和她來之後的有天壤之別,每每回首此時我都不禁感慨萬千。

到底莎莉文老師做了什麼,能把一位殘疾女孩,培養成一位偉大而優秀的女性。

01 用行動接納孩子

在自傳中,海倫不止一次提到她對莎莉文老師的愛和感謝。她說:

「光明!給我光明!」這是我的靈魂在無聲地吶喊。就在這時,在莎莉文老師到來之時,愛的光明終於照耀到了我的靈魂。

莎莉文老師,是海倫的父母幾經周折找到的適合她的家庭教師。

第一次來到海倫家時,海倫只有6歲,因為媽媽剛生下妹妹,無法再專注於她,她把妹妹視為搶奪母親的敵人,沒有語言的交流,她彷徨、孤獨。

莎莉文老師第一次見面的時候,給了她一個堅定的擁抱,讓海倫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溫暖和包容。

02 用合適的方法教育孩子

教育一個6歲的孩子,尚且不容易,更何況這是一個盲聾啞孩子。這註定著莎莉文老師在教育海倫的過程中,是困難重重的。

第一,遊戲教學。因為海倫聽不見發音,也看不見東西,這意味著,海倫只能通過觸摸學習。

所以,莎莉文老師採用遊戲的方式學拼讀。先讓海倫摸某個東西,再在她手心拼寫出這個詞,然後反覆多次,再請她自己拼出來,像玩遊戲一樣。

海倫·凱勒寫給羅斯福總統的信

這個方法激發了海倫的學習欲望,她開始知道世界原來那麼豐富多彩,她找到了與世界交流的方式。

此後,莎莉文老師用拼字的方式帶她走進文學的世界、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與人對話。

第二,體驗式學習。雖然,莎莉文老師用拼字遊戲的方式,教會了海倫一些簡單的單詞,但海倫很難分辨一個物體在不同狀態下,仍然是一個物體這個概念。

在電影中,海倫·凱勒學習水的過程

比如在學習「水」和「水杯」的時候,海倫曾因為常常混淆而發脾氣,莎莉文老師繼續要她拼讀,而是帶她去花園裡散心,在經過水井的時候,莎莉文拉著海倫的手,讓她觸摸清涼的水流,然後告訴她,這就是水。

這樣的體驗式的方法讓海倫懂得了用心去感受事物。

第三,堅持與海倫對話。莎莉文老師一直把海倫當作正常人一樣,與她對話,不厭其煩地回答她的問題。

因為她知道,只有真正去交流,才能讓海倫融入社會,像正常孩子一樣快樂。

剛開始,她不斷地告訴她身邊的事,慢慢地海倫也會主動去說話和問問題,只不過他們用寫的方式。

莎莉文老師從未怠慢海倫的問題,總是用她的方式引導海倫去思考。

有了對話和交流,海倫的內心世界越來越豐富,從思考自己到思考大自然,甚至思考人類的發展,莎莉文老師的交流培養了海倫獨的思考能力。

03用愛心和耐心陪伴孩子

海倫是莎莉文老師的第一位學生,也是最後一位學生。與其說莎莉文在教海倫,不如說她是用生命在陪伴海倫。

對海倫來說,學會認字只是人生的剛剛開始,她有越來越強烈的學習欲望,想讀大學、寫文章、做慈善,她越來越想突破自己身體的禁錮,去融入世界。

為此,莎莉文老師陪伴她去學習說話,每天繼續為她讀書,為她翻譯非盲文的課本,供她學習並考上哈佛大學,陪著她去結交各種各樣的朋友,在海倫遭遇「剽竊」事件的時候,屢屢鼓勵她重新開始寫作,就這樣,陪著陪著就是50年。

海倫曾認真地問莎莉文老師,為什麼能為她做這一切,莎莉文老師只微笑的說「我喜歡海倫」。

莎莉文老師1936年去世前,在遺書中回憶海倫,說「海倫進入了我的生活,我希望她愛我,我愛她。」

因為愛,所以一路陪伴,可以說莎莉文已經不只是一位老師,而是海倫心中的燈塔,一直為她照亮通往自己心靈的道路。

相關焦點

  • 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在現實生活中,我不止一次的想過,為什麼命運那麼的殘忍,在出生的那一刻起,就給了一些人註定充滿艱難與挫折的人生道路?我常常以為這是對他人的不公,卻從未想過,或許還有其他的答案。在讀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之後,我感受到了真正沉浸於一個故事中的感受。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今天有幸拜讀了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真的令我很震撼。海倫凱勒在19個月的時候由於高燒造成了失明和耳聾,這是多麼的不幸。人們常說:「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便會為你打開一扇窗。」海倫凱特又是幸運的,因為她遇見了莎莉文老師。莎莉文老師教給識字、讀書,教會了她各種知識。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接受挑戰,贏得生命中的光明
    最早接觸到《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我小時候從收音機裡收聽到的。一開始的時候,只是有一搭無一搭聽著,當聽到莎莉文老師為了讓海倫記住「水」這個單詞,她的老師打開水龍頭,讓海倫凱勒把小手放在水龍頭下面感受水流,然後在她的手上反覆寫water這個單詞。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最近晚上又多了一項內容,跟家裡的小朋友互相交換著讀海倫·凱勒的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是一直以來自己也要看的,也不光是單單對孩子的說教,不過跟孩子一起讀來更有一番滋味罷了。書中有海倫的生平簡介:海倫·凱勒,美國人,兒時生病,一場高燒過後致盲、聾、啞。
  • 文學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也許我們需要珍惜的不只是眼睛
    曾與拿破崙共同被稱作是十九世紀的兩位奇人,但是,在她88年的生命時光裡,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有書君相信很多人已經猜到了了,這位作者就是曾出現在我們課本裡的海倫·凱勒,而有書君今天要跟大家聊得,就是她的那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似乎不是我們平常人會討論的話題,因為大部分人,從出生到現在,就奢侈地享受著海倫·凱勒企及不到的視覺和聽覺。
  • 感受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帶給人希望與光明
    在無聲無語的世界裡,海倫憑藉頑強的意志與毅力,度過了八十多年的人生歲月,並以自己的奮鬥經歷帶給世界上無數的人希望與光明。這是我在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感受到的。海倫在童年的時候便失去了光明,不僅如此,她還又盲又啞。世界對她來講,充滿了不公平,充滿了陌生,充滿了荊棘。上天似乎一開始就將所有不幸降臨到了她身上。
  • 教師媽媽暑假必讀推薦《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賞析+測試+答案】
    主要內容《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從此小小的海倫凱勒變得暴躁、任性和孤獨。直到七歲,她在充滿愛心與耐心、曾經接近失明、當時只有20歲的莎莉文老師費盡心思的引導下,走出了黑暗與孤寂,感受到了語言的神秘,領悟出了知識的神奇。從此,海倫凱勒求知若渴,憑著自己驚人的毅力,在莎莉文老師的教育和幫助下,以優等的成績完成了哈佛大學四年的學習,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的盲聾人。
  • 我看得見你,在我心裡——重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以《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為題出版的,海倫.凱勒的作品的書藉版本很多,想必大家也閱讀過其中的一些版本。作者一生勤於寫作,著有十四部作品。《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一篇散文,1933年發表在美國《大西洋月刊》上,後被譯成多種文字,被多個國家收錄在大,中,小學教材裡,被譽為無予倫比的傑作。作者以一個身殘志堅的弱女子的視角,表達了對光明的渴望,珍視。
  • 這個星期,我讀了一本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書
    這個星期,我讀了一本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書,作者是美國著名作家海倫·凱勒。讀了這本書以後,我感想很深,很佩服作者在極度逆境下,衝破這麼多的艱難,而寫出了這麼優秀、激勵我們進步向上的一本書。海倫·凱勒在書中講述了了自己幼兒時,聽力和視力被突發的熱病奪去,導致兩耳失聰、雙目失明。
  • 讀書真香|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伴著溫暖的春風,我和媽媽邊走邊欣賞春雨洗後的萬紫千紅的美麗世界。突然一位可愛又奇怪的小妹妹——盲人妹妹映入,我的眼帘。我拉著媽媽的手惋惜地說:「真是太可憐了,美麗如花的小妹妹……可惜雙眼失明!」媽媽溫柔地說:「你和她相比,你是最幸福的,你看到觸到的是光明的世界,而小妹妹卻生活在黑暗的世界。」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我沒有作聲又思索著什麼……繼續往前走。
  • 夜話丨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之再塑生命的人
    這一天,海倫·凱勒初識她的老師安妮·莎莉文,她的人生也從此改變……再塑生命的人節選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作者:海倫·凱勒老師安妮·莎莉文來到我家的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我心裡無聲地呼喊著:「光明!光明!快給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時,愛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我覺得有腳步向我走來,以為是母親,我立刻伸出雙手。一個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緊緊地抱在懷中。我似乎能感覺得到,她就是那個來對我啟示世間的真理、給我深切的愛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師。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你願意傾其所有換取三天光明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黑,是極黑的黑。這種沒有任何色彩的色彩既純粹又深邃。黑暗的降臨弱化了我的視覺能力,但卻讓我的聽覺格外敏銳。三天,假如讓我失去三天光明,我也許會很平靜。我會享受黑暗帶給我的寧靜,仔仔細細的回憶自己從有記憶以來的點點滴滴,想起我認識的人,去過的地方,經歷的事兒,讀過的書。三天的黑暗不算很長,但如果是一輩子呢?對於有夢想的人來說,失去光明和失去夢想沒什麼區別,我們的作者海倫·凱勒也是這樣想的。
  • 品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品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專題新聞部 劉斯文    《假如給我三天的光明》是她應邀為《大西洋月刊》撰寫的一篇自傳,也是海倫·凱勒對自己一生的真實寫照。    【串詞】作者海倫凱勒,不僅失去了視力和聽力,還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在一般人看來,這種情況能夠做到生活自理,受點基本教育,就很不錯了。但是她竟然創造出畢業於名校、掌握5種文字這樣的奇蹟,更讓人驚訝的是她還先後完成了14部著作。
  • 海倫凱勒堅強的故事
    但西方歷史教科書往往褒揚海倫·凱勒早年與疾病抗爭的故事,而其成年後作為一名社會主義者的事實被故意忽略了。在《老師告訴我的那些謊言-美國歷史教科書犯下的錯誤》[3]一書中曾提到這一點。  海倫·凱勒的主要作品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4]、《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海倫·凱勒一生一共寫了14部著作。《我的生活》是她的處女作。
  • 經典名著導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提到《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他們都能對答如流出海倫凱勒這個名字。   作為一個標誌性的人物,海倫凱勒的真實經歷被人們口口相傳著,她是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給全世界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她身上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感染支撐著千萬人:   生活給我們的太有限,請抓住並珍惜你所擁有的一切,永遠不要放棄他們。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身體健全的人應該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
    美國《時代周刊》:海倫凱勒被評為二十世紀美國十大偶像之一是當之無愧的,這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偉大的經歷和平凡的故事完美的結合。海倫凱勒堪稱人類意志力的偉大偶像。安娜·埃利諾·羅斯福(美國前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夫人):海倫·凱勒的這個故事永遠也不會完結。因為人類精神的美一旦被人認識,我們就永遠不會忘記。
  •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珍惜時間努力學習!
    相信這本經典名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大多數人都讀過,但是每個人讀文感受不一樣,你是懷著一種什麼樣的心情閱讀這本書的?也許大多數人都認為文學名著所代表的定義是「枯燥」。其實「文學」顧名思義就是有知識含量,值得一讀的書;而「名著」顧名思義就是有品讀價值,必看的書。
  • 閱讀訓練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海倫·凱勒
    主要作品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老師》等。內容簡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前半部分主要寫了海倫變成盲聾啞人後的生活。剛開始的海倫對於生活是失望的,用消極的思想去面對生活,情緒非常的暴躁,常常發脾氣,扔東西。她感覺現實生活中沒有愛等等,她是多麼希望能重新得到光明。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敬畏生命,珍惜所擁有的
    第一次閱讀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在多年前中小學語文課堂上,這次是若干年後的今天由讀書群裡組織的共讀,全本讀完後好像是受到一次思想的洗禮,在她優美的文字中感受著一顆如花綻放, 充滿愛的心。海倫.凱勒是美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她以自強不息的頑強毅力,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國語言,她致力於為殘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機構,被《時代周刊》評為"美國十大英雄偶像"之一,榮獲"總統自由勳章"等獎項。主要著作有《假如給我三個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其中《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更是被許多國家列為青少年必讀書。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幸運與不幸運的交織
    這是一本勵志的書,還在小學的時候,就會有老師推薦給你,然而看的人少之又少。大概是因為書中沒有什麼曲折離奇的劇情,也沒什麼值得去深挖的思想深度。單從書名來看,貌似僅僅是講述主人公的悲慘命運,以及在黑暗的日子充滿的無限渴望。有人說最令人尊敬的不是海倫凱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