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洋日立東芝後 松下退出家電消費市場也不遠了?

2020-12-19 ZNDS資訊

  導讀:松下早已不是那個中國人所熟知的家電巨頭,最近幾年來關於松下退出家電消費市場競爭的消息,一直在坊間流傳。

  過去100年,松下的成長與發展,靠的是家電業務;未來100年,松下的發展,又將依靠什麼?是車載業務、家庭住宅,還是智慧城市?家電圈認為,不管是什麼,都不會是家電了。因為,接下來松下退出家電消費市場競爭,將是大概率事件。當然,松下的家電業務並不會因此消失,只會換一種方式,以家庭住宅整體解決方案的部件模塊繼續發展、存活下去。但是,對於消費者來說,松下的品牌將會變得越來越陌生和模糊。

  今年,站在創業100年的發展新起點上,當前的松下早已不是那個中國人所熟知的家電巨頭。因為從鼎盛時期在中國家電市場一舉佔據超過15%的份額,到如今不足2%,甚至在部分家電品類已經被邊緣化,比如彩電。同樣最近幾年來關於松下退出家電消費市場競爭的消息,一直在坊間流傳。雖然松下家電不斷拋出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新目標,也無濟於事。

  一方面,在競爭白熱化的家電消費市場上,松下如今並不再具備差異化的領先優勢,只是繼續依靠品牌慣性在驅動市場的生存和發展;另一方面,松下很早就確立從B2C向B2B轉型戰略方向,最近幾年來的產業布局和市場動作都是朝著這一方向挺進。近年來,從松下戰略層面來看,對於家電不再進行集團層面的大手筆投入,反而是將一系列成熟的家電產品和技術解決方案,開始更多應用於車載、住宅等系統解決方案。

  就在松下成立100周年紀念活動期間,松下社長津賀一宏曾向媒體非常坦誠地表示,對於家電業務的取捨,有競爭優勢的業務領域,就會繼續投入;甚至一些業務當前即便是虧損的、但有競爭力,也會繼續投入;在家電消費市場上,目前松下與同行相比,並不具備更多的優勢。顯然,津賀一宏的言外之意已經非常明確:家電已經不是核心且有競爭力的業務。

  自2012年津賀一宏於松下陷入巨虧泥潭中出任公司社長以來,通過關停、出售等虧損業務和非核心資產,開啟一場松下從家電消費市場等B2C業務,向車載、住宅為代表的B2B業務跨界轉型。在這場轉型過程中,帶給中國消費者最直觀感受,因為在家電消費市場收縮,比如關停等離子面板工廠、退出彩電消費市場,松下距離家庭生活越來越遠;而在戰略方向上,松下在收購三洋的全部業務後,不只是將三洋品牌徹底放棄,同時還將三洋白電最核心資產賣給海爾,表明其轉型B2B的決心。

  更讓松下和津賀一宏更加堅決和自信的是,經過4年多的持續B2B業務轉型探索,在截止2017財年結束後,其公司整體營收結構中,原本持續多年位居營收第一的發家產業家電,已經讓位給車載事業。同時,住宅環境、B2B網際網路解決方案等業務,營收規模和佔比也在穩步提升。此前,松下對外公布的2017年度總銷售額約為4970億元,其中車載事業銷售額比重為31%,家電事業銷售額比重為29%,住宅環境事業銷售額比重為19%,B2B網際網路解決方案事業銷售額比重為13%,還有部分其實業務。

  接下來,在新能源汽車業務持續引爆,以及其它成套化解決方案突飛猛進背景下,松下家電業務的地位將愈發尷尬。今年,松下家電業務在中國拋出新的營收目標,即從現有的100億,爭取到2022年突破200億元。按照現有的松下營收結構來看,其在中國的家電業務佔比僅為2%。那麼,即便未來4年可以增長至200億,其佔比也不會太大,這種體量想讓家電業務獲得松下集團的戰略支持和投入,顯然不太可能,只能靠自身經營能力的滾動發展。

  其實,早在2017年松下的家電業務為謀求在中國市場的生存,發起一場以組織架構調整為核心的自救運動。當年4月,松下決定在中國成立「松下家電(中國)有限公司」(簡稱松下AP中國),整合松下在中國市場的所有家電業務,包括空調、冰箱、洗衣機,以及廚電、小家電、馬桶蓋等,形成從產品策劃到開發、製造、銷售的一條龍體系。解決松下家電業務此前在中國市場品類分散、各自為陣、參差不齊的狀態。

  當時,從日文翻譯起步、後成為負責馬桶蓋等生產的松下電化住宅設備機器公司總經理的吳亮,主動挑起大梁出任松下家電(中國)有限公司的首任總經理,肩負起整合松下家電在中國業務重擔。但是,一年多時間過去了,除了整合了松下的小家電,廚電業務,松下洗衣機、松下冰箱,以及松下空調,仍然是各自為陣。不僅未能實現組織架構上的各家電品類打通協同,就同市場經營過程中的協同經營和推廣促銷,都沒有抱團協同。

  家電圈了解到,目前吳亮已相繼進入松下在中國各個家電公司董事會,出任董事一職,包括松下洗衣機、松下冰箱和空調的運營主體公司。但是,松下各個家電產品打通研發、生產、銷售等一體化平臺,還未建立和形成,甚至缺乏平臺和紐帶。比如,就在剛剛結束的雙11大促,均是各個品類的各自促銷為主。而松下在中國家電業務融合的難點就在於,各個品類的運營主體並不統一。

  其中松下洗衣機業務的運營主體,是由松下和杭州地方國企金魚集團共同投資,其中金魚集團副總柳建國出任松下洗衣機總經理一職。而松下空調的運營主體則是松下與廣州國企萬寶集團合資;松下冰箱運營主體雖然已經從當年松下與小天鵝合資變成松下獨資,但也未能融入松下家電(中國)公司。除了公司股東的缺乏統一,各個運營主體均是獨立運營,如何卻要統一行動聽指揮,在缺乏資本統一的背景下,想完成管理和人員的統一指揮,單憑藉吳亮,即便是松下中國的力量,在松下這家百年日企的內部,都是難以完成的挑戰。

  在這種局面之下,無論是在全球家電業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還是在全球市場上,松下家電業務迫於激烈的市場競爭局面,從而選擇退出消費市場競爭,全面轉向B2B業務板塊下的生存和發展,既是水到渠成、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下一篇

一年一度的CES大會迄今已有49年歷史,每一年的大會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技術創新者聚集在一起,宣布最新和最好的智慧型手機、電視,最新的技術和理念,以及在拉斯維加斯會議上一排…

相關焦點

  • 日立東芝後,松下退出家電市場也不遠了?
    三洋日立東芝後,松下退出家電消費市場是大概率事件當日立、東芝、三洋等日本老牌企業,紛紛退出家電消費市場的直接競爭,對於最早進入中國家電市場的松下來說,接下來也會採取類似的手段嗎?家電圈認為,松下退出家電消費市場的競爭,是大概率事件。
  • 繼日立東芝三洋等日企後,松下退出家電消費市場是大概率事件
    當日立、東芝、三洋等日本老牌企業,紛紛退出家電消費市場的直接競爭,對於最早進入中國家電市場的松下來說,接下來也會採取類似的手段嗎?家電圈認為,松下退出家電消費市場的競爭,是大概率事件。寧言||撰稿過去100年,松下的成長與發展,靠的是家電業務;未來100年,松下的發展,又將依靠什麼?
  • LG三洋日立等洋家電不承認不宣布退市,卻早被消費者拋棄!
    ;同時,還有一大批的家電洋品牌,雖然進入中國市場多年一直未躋身主流市場,也未拿品牌引爆市場和消費,最終陷入「企業沒宣布退市、退出,但市場客戶和消費者已不再主推和選購」尷尬中。雖然一些家電企業至今從未公開宣布要退出中國市場,但是來自於市場商家和消費者,都已經給出答案:商家不再主推主銷,用戶不再選購,最終慢慢遺忘家電市場上還有這個品牌和企業。比如,曾經在中國家電市場頗火爆的韓國品牌LG、日本品牌日立,以及中途進入中國搶蛋糕的德國品牌倍科,雖然至今從未宣布退出中國市場。
  • 扔下爛攤子,日本家電帶著人民幣組團撤退...索尼估計也不遠了
    2017年11月14日,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95%股權正式轉讓海信,成交金額129億日元。海信電器將擁有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一攬子業務,及40年東芝電視全球品牌授權。 如果將電腦業務也出售,東芝徹底退出消費電子領域。
  • 賣完東芝,賣松下?日本還剩什麼可賣?
    轉讓完成後,海信電器將享有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業務,並擁有東芝電視全球40年品牌授權。也就是說,東芝電視的核心資產已全部歸海信所有。業內人士表示:「收購東芝,將對海信電視的業務線進行互補,海信將同時經營東芝、海信兩大電視品牌。不過,此次收購也標誌著東芝正式退出消費電子領域。」
  • 松下夏普東芝相繼被收編,日本彩電品牌是如何一步步衰退的?
    導讀:短短二十年間,曾經被國人捧上神壇的日本電視品牌夏普、東芝、松下、日立等,如今卻在國內的家電市場中日漸凋零。2011年,松下將旗下三洋家電出售給海爾集團;2015年,長虹集團獲得三洋電視品牌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使用權;2016,夏普被代工巨頭富士康斥資35億美元收購,佔股66%;2017年,東芝電視業務被海信以129億日元收購,擁有其今後40年能在全球範圍內出售電視機時使用「TOSHIBA」品牌的權利;
  • 傳夏普東芝日立白電合併 松下已哭瞎
    據了解,如果日立、夏普、東芝三家的白色家電業務最終合併,日本白色家電業將出現三巨頭鼎立的格局,另外兩大巨頭分別是專注空調領域的大金(DAIKIN)和綜合白電領域的松下(PaNASonic)。  首先,我們來看看日立(Hitachi)。
  • 日本房產崩潰後,日立東芝等白色家電甩賣中國,無奈還是戰略?
    先鋒,2009年,向中國家電連鎖店蘇寧電器有償提供了品牌使用權,作為開創一個時代的知名音響企業「Pioneer(先鋒)」在中國正在被視為低端品牌;三洋,2011年,海爾集團收購了三洋電機在日本和東南亞的白色家電業務松下,2012年,將旗下的三洋電機的傳統白色家電業務出售給中國海爾;
  • 夏普/ 東芝 / 松下 / 索尼:沒落日系家電品牌如今在幹嘛?
    曾經大受歡迎的日本家電品牌逐漸在中國市場風光不再甚至銷聲匿跡,在全球市場日本家電品牌也被中韓家電品牌嚴重擠壓,一些老牌企業甚至乾脆放棄全部或部分傳統家電業務,拓展新業務領域,他們現在都在做什麼買賣呢?
  • 繼日本松下夏普日立後,如今韓國雙雄三星LG也兵敗中國家電市場
    目前,LG電子旗下的幾乎所有電子、電器業務,率先被擠出中國主流市場的競爭,部分業務雖然還在局部市場出現,基本也處在無人問津階段;如今,開始輪到三星電子,從空調早已退出主流市場,到冰箱洗衣機業務折騰多年沒有反彈,到如今王牌主業手機和彩電也陷入「用戶不認可、市場銷售下跌」的泥潭之中。
  • 夏普、東芝、三洋:日本家電都成了「國貨」
    就在3月30日那天,東芝還宣布將白電業務的80.1%股權作價537億日元(約合31億人民幣)出售給美的。更早些時候,海爾還以54億美元巨資收購了通用電氣的家電業務,只能說有錢任性吧。至於曾經的家電巨頭三洋,也是被海爾和松下瓜分。由此可見,日本家電品牌逐漸衰弱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 銷量不振質量遭疑 日立松下等日系家電在華難出線
    日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家用電動洗衣機產品進行質量抽查,上海日立家用電器有限公司銷售的「日立波輪XQB80-BW」家用洗衣機被指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連續騷擾電壓。無獨有偶,此前不久,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發布了產品召回計劃,表示因質量問題將在中國召回兩個型號約1.5萬臺的電視機。
  • 日本東芝!
    百年東芝 不斷賣身中企成立於1875年的東芝是上世紀家喻戶曉的日本家電品牌,酒井法子的「新時代東芝」形象甚至成為了80後一代人的夢中女神。TVS公司主營東芝電視及各種周邊產品(包括商用顯示器及廣告顯示器),並在日本擁有優秀的研發團隊,在電視畫質、晶片、音響等方面積累了深厚的技術功底。
  • 東芝電視成中國企業 中國品牌全球化之路再續新程
    東芝株式會社擁有著142年的歷史,1960年東芝生產了日本第一臺彩電顯像管電視機,被認為是日本的「彩電之父」。  上世紀80年代東芝電視品牌在中國市場名噪一時,很多中國家庭以擁有洋品牌東芝電視自豪。90年代,索尼、夏普、松下、日立、東芝、三洋曾號稱日本彩電六巨頭稱霸全球市場。日本女星酒井法子的「新時代東芝」形象甚至成為了80後一代人的夢中女神。
  • 東芝,要全面退出家電市場?!
    受財務作假醜聞和巨額虧損雙重危機的影響,東芝公司全面退出家電業務已成定局。   「鴻夏戀」恐誤傷東芝   東芝與夏普重組的計劃雖好,但該計劃如今卻遭遇巨大不確定因素。   針對鴻海和夏普的談判是否會影響東芝家電業務的重組計劃,東芝中國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並未收到具體官方消息。   家電難逃出售結局   其實,東芝近年來一直都在精減家電業務。   彩電領域,東芝早早便從國際市場撤離,僅保留日本市場。
  • 整合資源 松下收購三洋
    業內人士認為,松下和三洋電機2009財年(2009年4月-2010年3月)預期銷售額之和將達8.66萬億日元,直逼位居日本國內之首的日立製作所的8.7萬億日元。松下完成此舉後,將充分發揮其資松下公司社長大坪文雄在完成收購三洋後表示,希望兩家公司能夠融合優勢,創造出新的業績。     松下公司方面表示,兩家公司的合併,考慮有三。其一是基於對經濟前景的擔憂,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市場需求萎縮,日元升值和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宏觀經濟形勢前景不甚明朗,給企業經營帶來了巨大壓力。
  • 日本家電質量口碑這麼好,為何日企要紛紛拋售家電業務?
    我記得家裡的第一件家用電器是一臺松下電風扇,隨後經濟條件好的時候還買過東芝的錄像機。之後慢慢長大,回憶中又多了Sony的Walkman和任天堂的紅白機。記得當時無論是買電風扇還是錄像機,都要消耗掉父母好幾個月的收入,讓他們肉痛不已。但比起當時的國產家電,日本家電的質量更好,功能豐富。用父母的話來說就是「寧願多花點錢,買了用著省心」。總之,那時的日本家電統治者國內的高端市場。
  • 三大原因告訴你 美的為啥要收購東芝白電?
    東芝在中國,也曾是神一樣的存在。  太遠的故事,如2009年日立虧損7800億日元,2011年松下虧損7000億日元就不說了。近一些的,如2013年富士通虧損950億日元,2015年索尼虧損1200億日元,也都算不上多大,看看2016年3月的東芝,索尼就知道日本家電業務已經日薄西山。  那麼東芝家電巨虧,美的集團為何還要斥資收購?小編從眾多媒體的真知灼見中,總結出了以下三大原因。
  • 掃地機器人清潔成績墊底,松下家電為啥「不走心」?
    、索尼、東芝、夏普、日立這些日系品牌,引領者全球家電業的發展方向。但只有時代的企業,沒有永恆的贏家,如今日系品牌除了索尼依然強勢之外,在家電行業幾乎集體沒落。尤其是在全球最大的家電市場中國市場,日系品牌早已被中國品牌壓制,松下等個別品牌雖然還保留了家電業務,但也是日薄西山。
  • 日本三洋電機將退出歷史舞臺 員工被松下接收
    原標題:日本三洋電機將退出歷史舞臺 員工被松下接收(共同社)   中新網12月30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30報導,曾作為日本大型電器廠商接連推出熱銷商品的三洋電機將在2015年退出歷史舞臺。根據決定,該公司位於大阪府守口市的總部大樓將被出售,所有員工也將由母公司松下接手。   三洋電機創立於1947年,在約67年的歷程中一直將總部設在守口市。總部大樓2015年2月將被轉給市政府,從2017年4月開始被用作新的市政府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