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日本松下夏普日立後,如今韓國雙雄三星LG也兵敗中國家電市場

2020-12-19 家電圈

在中國市場上,用「難兄難弟」來形容來自韓國企業界雙雄三星、LG的現今表現,再合適不過。又是什麼原因,讓在歐美等海外市場上凱歌高奏的三星、LG,最終還在中國市場遭遇「滑鐵盧」?

最近五年多來,在中國家電市場相繼步入轉型、變革調整期,主流消費人群的年輕化帶來的多樣化背景下,韓國雙雄三星與LG也相繼進入一輪發展的調整期和迷茫期。

目前,LG電子旗下的幾乎所有電子、電器業務,率先被擠出中國主流市場的競爭,部分業務雖然還在局部市場出現,基本也處在無人問津階段;如今,開始輪到三星電子,從空調早已退出主流市場,到冰箱洗衣機業務折騰多年沒有反彈,到如今王牌主業手機和彩電也陷入「用戶不認可、市場銷售下跌」的泥潭之中。

過去幾年,從松下、東芝、日立、三洋、夏普等日本企業的電子、電器業務,在中國市場上出現斷崖式下跌,引發一片日企衰退的風潮;不過短短幾年,三星、LG兩大韓國巨頭,再次兵敗中國的電子、電器市場,這背後到底是中國市場上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強大,還是日韓企業的戰略重心已經不在這一領域?在日韓企業相繼於中國市場衰退、走低背後,又有哪些經驗教訓,值得家電廠商警惕?

雖然,LG從未主動宣布退出中國相關市場的爭奪,但是在中國家庭的眾多消費內心其實早已對這個品牌判出「死刑」。

從最初的空調、微波爐市場上,LG一度成為「賣的最好外資洋品牌」,到後來的手機、彩電,以及冰箱、洗衣機業務,LG都曾在中國家電市場上獲得「榮光時刻」。但是,很快就因為自身的經營戰略調整,而在中國市場陷入了一輪動蕩不安的經營泥潭之中。

先是微波爐業務被格蘭仕打的「落花流水」只能退出主流市場競爭;隨後空調業務,家用空調全面放棄主動市場競爭,轉向高端經營轉型,不得不陷入「要量沒量、沒利潤沒利潤」的尷尬泥潭之中,最終逐漸淡出中國主流市場。

此後LG在最為全產業鏈競爭優勢的彩電、手機業務上,竟然在中國市場出現了「全線潰敗」,手機全線下跌連一點反彈和復甦的動靜都沒有,電視更是連續多年已經被躋出十強行列,雖然手握OLED面板資源,卻只能眼睜睜看著索尼、創維在市場上大賣。

如今雖然LG的冰箱和洗衣機業務還能在市場上「喘一口氣」,但早已被趕出主流市場的競爭之中,只能在邊緣市場上憑藉一定的洋品牌外衣出貨。也正是因為中國消費者對於LG品牌的認知和信任直線下跌,過去2年間,在中國家庭消費升級、高端成風的背景,LG推出高端子品牌璽印,雖然從產品外觀設計、功能定位等角度有所突破,但是已經乏人問津。

目前LG璽印在中國高端家電市場的冰洗,以及彩電品類,由於市場份額較小、佔比少,以及進入門店少,都未在一些第三方公司的市場監測範圍中出現。可以說,這也基本宣告,LG在中國主流家電、電子市場的競爭,已經難以再次「捲土重來」。

相比之下,過去幾年來,三星電子在中國市場的表現,要明顯優於LG電子。可惜好景不長,不過短短2年多時間,三星電子在中國市場的王牌業務手機和彩電,就陷入一輪跌跌下跌的通道之中。同樣,在迎來高端消費升級的白電市場上,三星的空冰洗業務也缺乏作為,空調基本空白,而冰洗在折騰多年遲遲沒有找到引爆點。

作為全球液晶顯示產業的一哥,三星近年來在中國彩電市場的表現曾經被稱為「三星神話」,特別是在高端市場上,過去10多年前三星電視便以「時尚的設計、響亮的品牌」,以及高舉高打的經營策略,牢牢佔據高端大屏市場的主導地位。特別是在索尼陷入調整動蕩期,三星在中國彩電的高端地位無人撼動。

不過幾年,隨著以海信為代表的本土企業,以及索尼為代表的日本企業,相繼在高端大屏市場發起強勢反攻,沉寂於成功經驗中的三星電子,反而因為缺乏變革和創新,快速被年輕一代消費群體開始拋棄。從去年開始,到今年以來,三星電視在中國市場就陷入一輪「量跌額下滑」通道中,今年前6個月三星電視量額大跌分別超20%、40%。

同樣一直被三星視為驕傲的手機業務,在經歷了明星產品的電池起火召回「區別對待」中國市場用戶的背景後,以及華為、vivo,以及OPPO、小米、魅族、金立等本土企業,強勢崛起。其中,在高端市場上,華為與蘋果形成對三星手機的正面打壓,在中低端市場上,OPPO、小米等企業則徹底封堵三星手機後路。最終導致這家全球手機的霸主三星,徹底在中國市場陷入了一路下跌的通道中,並且遭遇大量年輕主流消費群體的「拋棄」。

即便是在中國白電市場上,迫於對手太強大,三星早就退出空調市場的競爭,而將精力聚焦在冰箱和洗衣機市場上。雖然迎來了中國白電市場消費升級的東風,但是三星的冰洗業務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從來沒有實現品牌和產品的強勢崛起,一直處在邊緣市場的掙扎期。即便是最近幾年,三星看到中國白電高端化商機,卻也是「有心無力」。

在LG電子之後,三星電視在中國家電、電子市場的再次下跌和走勢,並不令人感到意外。一方面,三星電子最近幾年來一直停留於內部的變革和整頓,還沒有建立起應對這個複雜多變市場競爭的敏捷性組織,過於僵化並接近官僚的管理體系,讓三星在快速多變的中國市場黯然失色;另一方面,中國家電市場近年來正處在渠道、用戶、商業競爭等快速多變的體系之中,這也讓很多外資家電企業過去的競爭優勢快速變成劣勢。

雖然最近幾年來,與一些日本企業,諸如夏普、東芝、三洋等,要麼被中國企業收購,要麼主動退出市場,要麼被擠出主流市場相比,三星和LG的日子似乎要更好過一些。但是,在中國市場上,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失敗者。

縱觀日韓企業相繼在中國家電和電子行業被擠出主流市場的原因,除了本土的強勢崛起,以及部分外資企業的主營業務調整,更多的責任還在於這些外資企業內部的組織體系,發展經驗和競爭模式,已經不再適應這個時代的競爭。最終不只是被競爭對手拋棄,而是被新的時代和年輕用戶所拋棄。

首先,無論是日企還是韓企,經過多年的發展壯大,早已發展成為寡頭型、航母型的企業巨頭。由此帶來的則是整個公司的組織架構龐大、經營決策體系冗長,最終帶來應對市場和消費需求變化的能力變弱。最近5年來,三星在中國市場的衰退並非在單一品類,而是全品類,這充分說明是企業內部的組織體系出了問題。這既是當前日韓企業失敗的根源,也是未來中國企業接下來要面臨的挑戰。

其次,相對於日本企業早已經歷了一輪巨虧,不得不斷臂求生,被逼進行變革和轉型。當前三星和LG在全球市場上還處在業績繁榮時刻,缺乏主動應對市場變化調整的動力和需求。而且中國市場的好壞,對於他們集團整體戰略布局,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這也是最近幾年來,三星、LG在中國市場持續下行的原因之一。由此這也警示正在進行海外擴張的中國企業,不管在本土市場多麼領先,進入海外市場都要進行因地制宜,進行本土化改造。

再者,面對多變的市場和用戶需求,對於企業來說,唯一不變的就是應對消費需求進行技術和產品的技術創新迭代,提供更多品質好、技術新和服務好的產品體驗。最近幾年來,對比三星和LG在中國市場,與競爭對手的較量,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針對中國市場和需求的變化,推出一系列本土化和差異化創新產品、營銷和服務,還是按照過去的思維和體系在滾動發展。

當然,在總結和反思日韓在中國家電市場的經驗教訓同時,中國企業絕不於滿足於將這些曾經的外資洋企業紛紛趕出主流市場競爭的階段,還要進一步貼近市場和用戶,更好地滿足於用戶的需求,而不能只是盯著對手的錯誤。

====

家電圈:覆蓋產業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臺。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相關焦點

  • 中國家電在韓國市場喜憂參半
    近年來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的強勢崛起,已經成為不容否定的事實。特別是在過去長期以來很難突破的日本、韓國等地市場上,中國品牌的家電產品也開始嶄露頭角,與日本、韓國等強勢巨頭展開正面競爭,並取得一定成績。近年來隨著中國家電產品在設計、功能、規模化精品製造等方面,逐漸與日韓等世界一線品牌縮小差距,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電已在海外市場站穩腳跟。就拿隔海相望的韓國為例,中國家電產品物美價廉的優勢,迅速搶佔原本屬於韓國本土品牌的家電市場,但是對手仍然很強,未來競爭壓力不小。
  • 索尼松下三星LG入局新能源電池
    如同2015年日本家電業撤出中國時,引起媒體的一片驚呼:日本家電業衰落了,因此集體撤出中國。  如果僅從家電行業的市場份額和迭代速度看,日本家電業索尼、松下、夏普的確是敗給了中國品牌。據此,可以證明日本企業在家電行業有頹勢無疑。
  • 日本家電企業邊緣化,索尼、松下為何冰火兩重天?
    2016年,鴻海集團以7000億日元收購夏普;同年,東芝白電業務出售給美的集團;2017年,東芝電視業務轉讓給海信集團;更早些時候,三洋家電業務被松下出售給海爾。 作為至今還在家電領域堅守的日本主流企業,索尼和松下正面臨截然不同的兩種處境。從近段時間兩家企業的表現來看,索尼正在崛起,「後復興」階段到來;而松下則陷入家電衰退泥潭,各類家電業務節節敗退。
  • 松下中國「破局」
    來源:北京商報全文共2416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今年以來,松下在中國市場動作頻頻,繼成立松下電器中國東北亞公司後,又於日前在浙江嘉興投資設立了一家獨資的廚電公司——松下廚電科技(嘉興)有限公司,也將是松下全球廚電生產基地。據悉,這是松下時隔16年再次在中國建設家電工廠。
  • 韓國三大國民品牌盤點:LG、三星、大宇
    原標題:韓國三大國民品牌盤點:LG、三星、大宇說起韓國國民品牌,相信大多人馬上會想到韓國兩大電子巨頭——三星、LG。在韓國,還有一個很知名的國民家電品牌,叫DAEWOO大宇。LG、三星、大宇等實力品牌,在韓國經濟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據了解,在韓國排名前十的財閥中,三星、LG、大宇、現代、SK的年產值佔到了韓國經濟的一半以上。
  • 繼日立東芝三洋等日企後,松下退出家電消費市場是大概率事件
    當日立、東芝、三洋等日本老牌企業,紛紛退出家電消費市場的直接競爭,對於最早進入中國家電市場的松下來說,接下來也會採取類似的手段嗎?家電圈認為,松下退出家電消費市場的競爭,是大概率事件。寧言||撰稿過去100年,松下的成長與發展,靠的是家電業務;未來100年,松下的發展,又將依靠什麼?
  • 日立東芝後,松下退出家電市場也不遠了?
    三洋日立東芝後,松下退出家電消費市場是大概率事件當日立、東芝、三洋等日本老牌企業,紛紛退出家電消費市場的直接競爭,對於最早進入中國家電市場的松下來說,接下來也會採取類似的手段嗎?家電圈認為,松下退出家電消費市場的競爭,是大概率事件。
  • 東山再起」困難重重 三星家電怎麼了?
    究其原因,既有內部主觀因素影響,也有市場環境變化所帶來的衝擊,業內人士表示,三星家電兵敗中國市場幾成定局,後市欲「東山再起」困難重重。同年,三星電子宣布在中國區撤銷七大支社變為26個辦事處,常務、次長、副總等級別的領導變為各辦事處負責人,此舉固然是為了讓三星電子在中國的渠道更加扁平,效率更高,但具體到三星家電業務相關負責人,近些年也經歷了頻繁的調整。目前在中國市場表現不錯的外資企業如西門子、松下(洗衣機)等在重要崗位上都以更懂本土市場的中國高管為主,他們在渠道、營銷、品牌等方面推進上無疑更具有本土化優勢。
  • 時隔16年後 松下在華再建家電工廠
    國產品牌崛起與日系品牌衰落隨著改革開放,中國市場大門也隨之敞開,日本家電品牌陸續走進人們的生活,而松下、索尼、日立、東芝等品牌也耳熟能詳。很快。日系家電品牌就以品質、設計等方面的優勢徵服了中國消費者的心。毫不誇張的說,在那時候,擁有造型美觀,結實耐用的日系家電產品,就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 松下夏普東芝相繼被收編,日本彩電品牌是如何一步步衰退的?
    導讀:短短二十年間,曾經被國人捧上神壇的日本電視品牌夏普、東芝、松下、日立等,如今卻在國內的家電市場中日漸凋零。……洋品牌賣身中國 日本製造的光環正逐漸褪去  繼三洋、夏普電視品牌賣身中國之後,2017年11月14日日本東芝電視業務被中國海信集團以129億日元收購。
  • 家電市場辦法總比困難多,卡薩帝京東方海信三星各顯身手!
    今年以來眾多被中國企業收購的洋家電,紛紛加速在中國本土市場的拓展和布局力度。其中美國GE家電,以及日本東芝、夏普均先後開啟在中國的復甦之路。正是看到中國消費升級,以及高端消費需求引爆,將在發展質量和利潤上給予家電企業新的機會和突破口。
  • 在中國建廚電工廠,松下家電的機會與挑戰何在?
    [釘科技述評]隨著國內家電品牌的強勢崛起,以松下、東芝、夏普等為代表的日本家電企業競爭力持續下降。以松下為例,據了解,曾經松下在中國家電市場佔比達到20%左右,有著不錯的市場掌控力,但如今看起來已經不復從前。
  • 在華建廠瞄準家電市場,日媒:留給松下的時間不多了
    松下專務執行董事本間哲朗用流暢的中文強調:「將在家電競爭最為激烈的中國製造貼近消費者的商品,面向世界開展業務。」 據介紹,投入4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92億元)的新工廠將自2021年9月起,生產微波爐、電飯鍋和熱水壺等烹飪家電。按計劃,1年後實現滿負荷運轉,預計每年實現20億元的營業收入。而負責工廠運營的新公司還將具備策劃與開發的功能,打造迎合中國消費者偏好的商品。
  • 2021年三星LG索尼印度出招,舉旗數位化與品質驅動
    儘管經歷了2020年最困難的時期,但在同一環境下,三星LG以及索尼在印度市場的表現遠比預期要好得多。 甚至在某些方面,與中國家電品牌拉開了距離。本篇文章,我們不展開韓國及日本品牌在印度市場與中國家電的距離來談,而是聚焦於這些品牌2021年可能的策略。
  • 掃地機器人清潔成績墊底,松下家電為啥「不走心」?
    但只有時代的企業,沒有永恆的贏家,如今日系品牌除了索尼依然強勢之外,在家電行業幾乎集體沒落。尤其是在全球最大的家電市場中國市場,日系品牌早已被中國品牌壓制,松下等個別品牌雖然還保留了家電業務,但也是日薄西山。
  • 時隔16年松下將在中國新建家電工廠 業界並不看好
    據介紹,投入4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92億元)的新工廠將自2021年9月起,生產微波爐、電飯鍋和熱水壺等烹飪家電。按計劃,1年後實現滿負荷運轉,預計每年實現20億元的營業收入。而負責工廠運營的新公司還將具備策劃與開發的功能,打造迎合中國消費者偏好的商品。文章稱,此次松下將增長戰略的關鍵定在中國,新建工廠是首輪戰略的具體舉措。
  • 日本家電企業:全面潰敗還是主動轉型?
    夸父企業管理諮詢機構原首席顧問劉步塵向記者介紹,近年來,中國與韓國家電企業在成本管理上的優勢集中體現到了產品的價格低廉上,日本家電企業自認無法匹敵,便選擇不與中韓企業在價格上纏鬥,而主動轉向中、韓企業未涉足或雖有涉足但競爭力不強的領域。
  • 高端家電品牌AEG為贏得中國市場做準備
    世界家用電器行業的發展日新月異,今天,家用電器行業已經經歷了1980年前由歐美主導,2000年前由日本主導,2015年前由韓國主導。許多人會問,誰將成為下一個全球家電領導者?事實上,我們心中早已有了答案:他就是中國。
  • 三洋日立東芝後 松下退出家電消費市場也不遠了?
    因為從鼎盛時期在中國家電市場一舉佔據超過15%的份額,到如今不足2%,甚至在部分家電品類已經被邊緣化,比如彩電。同樣最近幾年來關於松下退出家電消費市場競爭的消息,一直在坊間流傳。雖然松下家電不斷拋出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新目標,也無濟於事。
  • 盤點LG化學、三星、松下的動力電池技術「法寶」
    盤點LG化學、三星、松下的動力電池技術「法寶」 胡薇 發表於 2018-07-30 16:25:45 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補貼全面退坡時間的臨近,LG化學、三星S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