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天氣受誰「擺布」?除了颱風和副高,還有它們!

2020-12-25 中國氣象報

汛期天氣的「控制者」

雨帶南北擺動,高溫佔據「半壁江山」,在汛期變化多端的天氣背後,副熱帶高壓和颱風(熱帶氣旋系統)是公眾最熟悉的天氣系統家族「明星」成員。但事實上,這個家族十分龐大,還有溫帶氣旋、低渦、高空冷渦、低空切變線、低空急流、青藏高壓等眾多成員。他們不斷新生、發展和消亡,彼此關聯又相互獨立,演繹著大自然中的風雲變幻,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

圖為影響夏季降水的天氣系統。(東北冷渦和江淮氣旋為低壓系統,用字母D表示;青藏高壓和副熱帶高壓都為高壓系統,用字母G表示)

圖/文 李慧

地圖來源:標準地圖服務官網

審圖號:GS(2016)1569號 自然資源部 監製

01

高空冷渦

High-altitude cold vortex

7月25日凌晨,持續晴朗數日的福建省開始打雷下雨,閩清兩小時降雨量高達180毫米,「輕鬆」達到大暴雨標準。在雷雨襲擊之下,福建多地酷熱明顯減輕,福州當天12點氣溫只有25℃左右,十分舒適。

這場雨可不是梅雨,而是低渦的「兄弟」——冷渦帶來的,是黃海冷渦拋下來的小股冷空氣誘發了福建的雷雨。冷渦,是「冷性低渦」的簡稱,是來自中高緯度地區的一種具有深厚冷空氣的高空氣旋性渦旋,其強度隨高度的增加而增強。它有兩個特點:一是冷性氣團;二是逆時針旋轉。西部有冷空氣不斷補充南下,與南方的暖溼氣流匯合,容易形成雷陣雨天氣。一般情況下,冷渦雷雨大多發生在東北、華北,偶爾能到江蘇。這一次冷渦系統影響到福建極為罕見。

根據地理位置的不同,冷渦也有蒙古冷渦華北冷渦東北冷渦等不同的名稱,其中以東北冷渦最為著名。在東北地區,冬季的低溫、夏季的雷陣雨大都跟它有關。還有研究稱,京津冀地區除短時強降雨外,強對流天氣有一半以上都與冷渦有關。北京地區與冷渦有關的雷暴大風佔總雷暴大風天氣的近70%。而且,在冷渦生成初期,還可能誘發溫帶氣旋,產生區域性降水,是重要的區域性天氣系統。

02

青藏高壓

Qinghai-Xizang high

7月26日,一張從成都遙望百公裡之外雪山么妹峰的照片火了,與此同時,溫江氣象站最高37.3℃,打破紀錄;7月27日,成都平原高溫升級,市區老站達39.7℃,局部超過40℃。那幾天,除吐魯番之外,成都平原及附近地區成了全國最熱的地方。

這場高溫背後,並非大家熟知的副熱帶高壓,而是青藏高壓。青藏高壓是盛夏期間中心位置位於青藏高原上空的高壓反氣旋,環流強、尺度大、位置穩,是夏季副熱帶對流層上部最主要的環流。

在四川盆地上空,青藏高壓和副熱帶高壓總會「打架」。前者乾燥溼度小,來自涼爽的青藏高原,如果它「贏得主場」,就會擠走可能帶來降水的低渦、切變線等,帶來純淨湛藍的天空快速升高的氣溫;後者從海上來,帶著大量溼熱的空氣,一旦佔據先機,就會出現高溫悶熱的桑拿天。所以,這一次,在青藏高壓的控制下,成都空氣能見度極好,當然,溫度也快速上升了。

03

低渦

Low Vortex

從6月26日夜間至6月27日,四川盆地出現大到暴雨。6月27日早8點至28日早8點,重慶28個區(縣)出現暴雨,國道319線黔江段因暴雨引發滑坡阻斷交通,另有多條公路出現塌方。而後,降雨主陣地不斷東移,相繼轉戰江漢、江淮、黃淮等地。

這一降雨過程背後便是鼎鼎大名的「西南低渦」,也簡稱為「西南渦」。低渦是大氣低層中心氣壓較低的空氣渦旋,當低渦中有較強的輻合上升氣流(負責把水汽抬升至高空,凝結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可產生雲雨天氣。我們一般把形成於四川西部地區,在700百帕高度上具有氣旋性環流的閉合小低壓系統稱為西南渦

青藏高原東部橫斷山脈和四川盆地之間十分複雜的地形與高原上以及高原東南側的大氣環流相互作用,共同促使了西南低渦的形成。整個系統與地面相距1500~3000米,並逐漸向東移動,所到之處,大雨傾盆。西南低渦從出現到消亡一般不到48小時,但發展東移後生命史最長可達5~7天。在此次過程中,四川盆地受冷暖氣流的共同影響,6月26日夜間形成西南低渦系統,隨著偏南暖溼氣流增強,水汽輸送充沛,6月27~28日在東移高空槽配合下,西南低渦一路東移,相繼影響江漢、江淮、黃淮等地。

04

低空切變線

Shear line in lower level

7月6日至9日,從西南地區東部至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了連續強降水天氣,重慶、貴州、江漢、江淮、江南北部等地出現暴雨,有些地方的降雨量還達到大暴雨級別。長江中下遊幹流水位持續上漲,監利以下江段全線超警。

主導這場降雨的是名為「低空切變線」的天氣系統。切變線是呈氣旋(北半球逆時針方向)性轉變的兩股不同方向水平氣流的分界線,實際上也是兩種相互對立氣流間的交界線。比如西南風和東北風之間有一條對立的線,這條線就是切變線。

在切變線上,經常存在氣流的水平輻合上升運動,容易產生雲雨天氣。切變線一年四季均可出現,但以春末夏初最為頻繁,6月和7月份的大部分強降雨都與低空切變線低空急流有關。春季切變線主要在華南活動,稱為華南切變線;春夏之交多位於江淮流域,稱為江淮切變線;7月中旬至8月主要出現在華北地區,稱為華北切變線。由此可見,它的活動區域與副熱帶高壓脊線位置南北擺動有關。切變線上的降水量分布很不均勻,常在輻合較強、水汽供應充沛的地區形成暴雨。

05

低空急流

Low-level jet stream

7月6日至9日,西南地區東部至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的連續強降水天氣,若不是低空急流的「鼎力相助」,光靠低空切變線,下不了這麼大一場雨。

一般來說,降水的出現需要水汽動力抬升條件,後者的作用是使水汽冷卻凝結形成降水。而要形成暴雨,需要上述兩個條件可以持續較長時間。可以說,水汽是一切降雨的必要條件。低空急流,正是一位向低空大氣輸送水汽及熱量和動量的「快遞小哥」

它將來自熱帶洋面的暖溼空氣向北輸送到較幹較冷空氣的下方,便形成了不穩定的大氣結構,產生強烈的上升運動,從而帶來暴雨、冰雹等對流性降水。風力大時,可達到8級(20米/秒)以上,相當於熱帶風暴的近中心風力,有時甚至出現龍捲風天氣。在華南地區,低空急流一般為西南或偏南氣流,多出現在副熱帶高壓的西側或北側邊緣。每年4月到6月,「副高」第一次北跳前,在其西側往往有較強的暖平流,在一定的天氣條件配合下,低空容易出現類似於漩渦的天氣系統,如果再與南支槽配合,往往會造成華南地區暴雨甚至特大暴雨。低空急流的強度具有明顯的日變化夜間和清晨會有明顯增強,而白天和傍晚相對較弱

06

溫帶氣旋

Extratropical cyclones

7月21日至7月22日,山東南部多地24小時降雨量普遍超過100毫米,達到大暴雨級別,有些地方甚至逼近特大暴雨。7月22日晚至7月23日,從渤海灣經山東到安徽、江蘇多地雨勢猛烈,且伴隨著雷暴大風等激烈天氣。渤海海峽、黃海北部和中部海域還出現9~10級、陣風11級的大風,客船停航。

如果22日晚上有機會看到氣象雷達拼圖,你會發現上述地區的大片強對流回波很像颱風來時的樣子。其實,這場強降雨、大風的「幕後推手」是溫帶氣旋,與熱帶氣旋(發展到一定強度即為颱風)同屬於氣旋。

溫帶氣旋又叫「溫帶低氣壓」「鋒面氣旋」,是活躍在溫帶中高緯度地區的一種近似橢圓形的斜壓性氣旋。從結構上來看,它是一種冷心系統,中心氣壓低於四周,且具有冷中心性質。它們一年四季都可出現,在陸地和海洋上均能生成。根據發源地不同,還被分為蒙古氣旋江淮氣旋東海氣旋等。在西風帶的幫助下,溫帶氣旋自西向東移動,移動過程中常帶來多風多雨天氣,並伴有暴雨、暴雪或其他強對流天氣,有時近地面最大風力可達10級以上。

廣告

相關焦點

  • 除了副高和颱風,還有什麼「控制」汛期天氣
    本文專家顧問:中央氣象臺副首席預報員張峰中國氣象報記者 張格苗 崔國輝雨帶南北擺動,高溫佔據「半壁江山」,在汛期變化多端的天氣背後,副熱帶高壓和颱風(熱帶氣旋系統)是公眾最熟悉的天氣系統家族「明星」成員。
  • 颱風?未來福州天氣將……
    未來需密切監測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變化,關注其對我國汛期天氣氣候造成的可能影響。想必你們看到此條消息的第一反應跟小福氣一樣,就是:天吶!最近這些「不正常」天氣,終於有了能「背鍋」的傢伙!先不提遲遲沒蹤影的颱風,就連咱福建雨季都比常年晚了7天。
  • 重點知識補充:颱風與副高
    前面學了氣旋(低氣壓)和反氣旋(高氣壓)。颱風屬於氣旋,副高屬於反氣旋。它們對我們的生產生活影響很大。2.天氣:颱風來臨時,往往帶來狂風、暴雨和驚海核浪,具有很大的破壞力,威脅著人民生命時產安全,是一種災害性天氣。同時,颱風也帶來充沛的降水,有利於緩解旱情。
  • 廣州應急管理局:4-6月為前汛期 短時強降水、雷雨大風、冰雹等天氣...
    4 — 6 月為前汛期,短時強降水、雷雨大風、龍捲風、冰雹和颮線等強對流天氣較為常見,7 — 9 月為後汛期,主要受颱風、熱帶輻合帶、熱帶低壓等熱帶系統影響,每年登陸或嚴重影響廣州的颱風平均有 2.5 個。
  • 回眸今年汛期 哪些天氣最牽動你的心?
    在不少公眾眼裡,2020年汛期有些「不走尋常路」,3個颱風集中北上東北、7月無颱風出現等讓人印象深刻。公眾對哪些天氣氣候事件印象最深?我們在網上舉行投票活動,從結果中選出關注點,回應關切點。歷史上,該區域7月最多生成過8個颱風,分別是1954年、1957年、1985年和1998年;最少也有1個颱風生成,分別為1967年、1971年、1994年和2017年。從常年來看,隨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即副高)北上和季風活動增加,通常7月份颱風活動會有明顯增加。
  • 颱風遲到、華南熱哭都是它的鍋?
    未來需密切監測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變化,關注其對我國汛期天氣氣候造成的可能影響。小工第一反應就是:天吶!最近這些「不正常」天氣,終於有了能「背鍋」的傢伙!先不提遲遲沒蹤影的颱風,看最近10天氣溫實況圖,32℃氣溫區域曾覆蓋得多廣,連北方都熱「紅」了!
  • 為什麼今年多出現路徑詭異的颱風?可能和副高位置北移有很大關係
    每年夏秋季節,生成於菲律賓以東廣闊的太平洋洋面的颱風就會來影響我國,我國是受颱風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影響我國的颱風一般有三條路徑:第一條是偏西路徑,颱風生成以後向西以東,穿過菲律賓進入我國南海海域,在海南、廣東、廣西一帶登陸;第二條是西北路徑,颱風生成以後往西北偏西方向移動,登陸我國臺灣省,穿過後進入臺灣海峽,最後在我國福建和浙江一帶登陸;第三條是轉向路徑,颱風生成後多往西北方向移動,然後移動路徑向右偏轉,轉向往日本移動,一般來說對我國的影響較小。
  • 颱風無望,副高強悍,廣東輕鬆突破36度高溫,注意突發雷雨
    一切都是副熱帶高壓(簡稱:副高)在搞怪,一直讓高溫控制著廣東,也一直將降雨帶控制在長江中下遊,導致歷史罕見的洪澇災害。願一切儘快恢復!江西加油!遭遇洪澇的寶寶們加油!要挺住!由於副高搖擺不定,18號之前,長江中下遊強降雨,依然反覆在周邊城市搖擺。
  • 13號颱風「玲玲」生成!還有多個颱風胚胎在路上!樂清開啟「倒水...
    冷意驟現,跟冷空氣及降水有關天然空調一登場高溫徹底「熄火」冷空氣和副熱帶高壓邊緣暖溼氣流的交匯整個江南東部、華南一帶都會有分散性的強降雨出現它們分別是海南近海的颱風胚胎91W,南海中部的未編號颱風胚胎,菲律賓以東的13號颱風玲玲,波納佩島以西的颱風胚胎93W,以及最東邊的颱風胚胎14W。這幾個颱風胚胎都可能發展為颱風,其中南海雙颱風胚胎將在混戰之後合併,可能成為14號颱風劍魚。14W可能發展為15號颱風法茜。
  • 颱風「米克拉」登陸福建 接下來溫州天氣如何?
    又一個颱風登陸了。記者從溫州市氣象局了解到,今天(8月11日)上午,今年第6號颱風「米克拉」登陸福建漳浦,受其影響,溫州部分地區將有中到大雨或暴雨。據氣象報告,今年第6號颱風「米克拉」的中心已於11日07時30分在福建省漳浦縣沿海登陸,8時颱風位於福建省漳浦縣境內,即北緯24.1度,東經117.8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2級(33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80百帕 。預計 「米克拉」將以每小時35公裡左右的速度向偏北方移動,強度逐漸減弱。
  • 今年首個颱風生成 南方降雨開啟「車輪戰」 南海季風或提前爆發?
    今天的推送,將集中回答颱風、暴雨、大風沙塵、南海季風等你們最近最關心的天氣問題。先說說副高(副熱帶高壓)究竟怎麼樣了,因為颱風是否生成、移動路徑都跟它有關。前幾天說過今年颱風生成偏晚與副高強度持續偏強、面積偏大、位置偏西有關,經過這麼多天,副高終於減弱了,意味著給颱風生成提供了機會。△紅色箭頭588線是常用來觀察副高位置強度的等壓線。這幾天,副高強度減弱了。1號颱風「黃蜂」生成!
  • 3號颱風「森拉克」或將生成!未來幾天,溫州天氣有變……
    其中91W非常值得關注它離我國非常近而且體型龐大,水汽巨多更重要的是它可能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颱風「母胚胎」其中存在很多個副中心這些副中心可能邊走邊打最後和主中心一起組成一個又大又弱又散的熱帶低壓來我國當然,也可能變成「颱風發動機」造出一個又一個颱風來我國…颱風「森拉克」或將生成據@中國天氣中央氣象臺中期預報來看8月2日(本周日)前後
  • 最強14級颱風即將登陸!還有2個颱風蓄勢待發!東莞接下來的天氣…
    最強14級颱風即將登陸!還有2個颱風蓄勢待發! 據@東莞天氣,颱風"莫拉菲"對東莞 無!影!響! 但廣東附近海域受風力、冷空氣影響, 將迎來大風~
  • 傷害過河南的颱風「山竹」和「溫比亞」正式退役,因罪孽深重被除名?
    2020年8月17日,由泰國和馬來西亞提交的兩個新颱風名字「山陀兒」和「普拉桑」正式對外發布,它們將代替在ESCAP/WMO颱風委員會第51次屆會上被宣布除名的颱風「山竹」和「溫比亞」。關注氣象的網友們都記得2018年面目猙獰、破壞嚴重的「山竹」和「溫比亞」。有人不禁會問,河南是內陸省份受影響也大嗎?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這兩個被開除的颱風有多「兇殘」。
  • 傷害過河南的颱風「山竹」和「溫比亞」正式退役 因罪孽深重被除名?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2020年8月17日,由泰國和馬來西亞提交的兩個新颱風名字「山陀兒」和「普拉桑」正式對外發布,它們將代替在ESCAP/WMO颱風委員會第51次屆會上被宣布除名的颱風「山竹」和「溫比亞」。關注氣象的網友們都記得2018年面目猙獰、破壞嚴重的「山竹」和「溫比亞」。
  • 第13號颱風玲玲生成,名字競爭很激烈!還有5個颱風胚胎在路上
    降水預報2日14時到3日14時,海南島、廣東南部和東北部、廣西東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雨,其中,海南島北部和東部、廣東南部沿海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暴雨,局地有大暴雨(100~150毫米)。未來幾天,海南島及華南沿海等地將出現大風和強降雨天氣,短時雨勢較強,有出遊計劃的公眾可根據需求調整出行計劃。名字競爭很激烈據@中央氣象臺 9月2日消息,此次颱風「玲玲」由中國香港命名,是個女孩名。
  • 為什麼中國易受極端天氣影響?氣候專家這樣說
    今年汛期,我國南方多地遭遇因強降雨引發的內澇、山洪等災害,多地群眾和財產受災。24、25日兩天高溫範圍擴展,江南、華南及新疆等地炎熱持續。一邊是汛情,一邊則是高溫。往年頻頻光顧的颱風,今年七月為何罕見缺席?白巖松連線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服務首席朱定真,為您解答。
  • 颱風為什麼會打轉,難道是因為迷了路?
    原創 螟蛉君 果殼 收錄於話題#科學X計劃13個颱風——強大、深厚、複雜多變的熱帶天氣系統,在我國沿海海域活動時會帶來狂風暴雨,甚至引發風暴潮。因此,在颱風頻發的夏秋季,它們的強度和移動方向時常牽動著大家的心。
  • 第8號颱風又要來?中山天氣大變樣……
    可以看出,8月20日,西北太平洋上有三個颱風胚胎活動,它們分別是菲律賓近海的90W,日本以南的91W,以及太平洋深處的92W。 8月20日颱風胚胎90W雲圖 長壽和複雜都因為,巴威颱風誕生於副熱帶高壓的減弱期,引導氣流微弱多變。
  • 為什麼中國易受極端天氣影響...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今年汛期,我國南方多地遭遇因強降雨引發的內澇、山洪等災害,多地群眾和財產受災。24、25日兩天高溫範圍擴展,江南、華南及新疆等地炎熱持續。一邊是汛情,一邊則是高溫。往年頻頻光顧的颱風,今年七月為何罕見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