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正在熱播,在最新的劇集中,徽柔不滿張妼晗飛揚跋扈的作態,質問皇后為什麼主動提議升張美人為貴妃,稱這種做法完全不合規矩。
而皇后卻回答說,升張美人為貴妃是為了讓官家少憂心一分,煩惱一分,自己不是畏懼官家才給張美人升位分,而是太愛官家。
徽柔卻並不買帳,當場反駁說,如果愛一個人就要忍氣吞聲、委曲求全,那她永遠也不要這樣去愛一個人。
兩人對愛情的觀點不同,卻殊途同歸。
娘娘說,為了喜歡的人開心的事,去容忍不如意不喜歡的人不開心的事,要活得舒服得多。
為什麼曹丹姝會有這樣的想法?
若是未入宮時那個明麗不羈的姑娘,斷然不會這麼想。她不會為了開心去容忍不開心,因為她的開心太多了,完全沒必要這麼做。
一個人之所以對快樂的追求只能用容忍不快樂來得到,不是曹丹姝慢慢領悟出的人生道理,而是折射出了她所處境遇的改變。
入宮後的曹丹姝,不快樂堆成了山,快樂卻少得可憐,如果不通過容忍不快樂去得到快樂,還能怎麼辦呢?
同理,官家對她的愛(她自己感覺到的)太少,對她的辜負和傷害卻太多,她當然要容忍後者來品嘗前者的甜蜜。
這反映了曹丹姝在帝後愛情中看得不清晰,她以為官家對她的愛只有一點,所以她現在的念想,就是用自己的忍氣吞聲來換取這一點愛了。
而這種被動的做法,無形中辜負了官家對她的愛,成了二人之間豎起的牆。
她明明毫無顧忌地愛他,如今卻只是選擇了克制和守護,這就好像女主角主動成為女二。男主角還要空等她到什麼時候呢?
如此,這份感情終是遺憾。那麼趙徽柔反其道行之,又如何呢?
趙徽柔受到眾人寵愛,作為國朝最尊貴的女子,她當然不會認同這種卑微的態度。
但是一旦周圍的環境改變,進入孤立無援的境地,這種對愛情專一無二的過分追求,在被現實打碎以後,愛情要麼死去,要麼也變得卑微。
若是徽柔嫁給了自己喜歡的人,那人就算風流,自苦自哀多年以後,也許她也會如娘娘一樣。她會去忍受那些不快樂,品嘗那一點點甜蜜。
然而,徽柔嫁的卻是自己不喜歡的人。於是在尚未得到愛情,卻充斥著痛苦的環境,這種對理想愛情的嚮往越來越強烈。
於是她冒天下之大不韙,執意與懷吉相守,因為她對懷吉的愛和懷吉對她的愛,在徽柔的心裡越過世俗偏見,成了最美的樣子。
而這與世俗對立的愛情,能得到成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