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罵孩子,他不會停止愛你,但他會放棄愛自己。

2020-08-28 彭華勇家庭教育

最新一期《少年說》裡,

上海尚德學校的王紫曄,在臺上吐槽了她的「毒舌」媽媽。

她說:「我覺得我媽媽生活得一定很苦,畢竟她的嘴那麼的毒。」


她說完這句話,臺下的同學們一片愕然。

到底她的媽媽有多「毒舌」?

有一次,紫曄數學考試只考了50多分,三天不敢和媽媽打電話。

但最後媽媽還是打來了電話。

紫曄神還原了媽媽當時在電話那頭對她的咆哮:

「哦吼,你真是一個人才,你怎麼考成這個鬼東西的呢?」

「你要是再考成這樣,就不用來學校了,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

「你看看我的智商,再看看你的,真是半點沒有遺傳。」

她的神模仿惹得同學們哈哈大笑。

但是,沒有人可以體會到,當時她在承受著考試失利的失落同時,還要面對媽媽的咆哮,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面對女兒的吐槽,「毒舌」媽媽的回應,更是讓女兒急得直跺腳,無助又無奈。

媽媽說,並不覺得自己「毒舌」,而是在用她自己認為犀利直白的方式,表達對女兒的關心,出發點是「為你好」。

女兒直言:「你的所謂犀利直白已經對我造成了傷害。」

還有多少家長,假「為你好」之名,行「傷害」孩子之實!



語言暴力是撕裂親子關係的刀子

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

明明是關心的話,父母卻偏偏反著說,甚至用挖苦諷刺的語氣說出來。

孩子感冒了,父母的擔心和心疼,卻變成說出口的:

「我提醒你要多穿衣服了,現在感冒了怪誰?」

孩子考試沒考好,父母很焦急,說出口的卻是:「這就是你認真學習的結果嗎?」

中國有一句古話:刀子嘴豆腐心,很多時候就被父母用來為自己的不好好說話開脫。

卻不曾想,那些不能好好說出口的話,有可能真的會像刀子一樣,把孩子捅得支離破碎。

去年,楊爍帶兒子上綜藝節目。

在節目中,他把對兒子的正話反說技能展現得淋漓盡致。

兒子疊衣服慢,他直接發飆:「衣服不會疊嗎,我是這樣教你的嗎?」


兒子按自己的幸運數字選了最遠的5號房,因為路途遠,小傢伙走得很累很艱難,他卻一頓諷刺:「5不是你的幸運數字嗎,太棒了......」

每次他和兒子的對話,都讓人感到窒息的痛苦。

在《我愛的女人們》節目裡,有一次去到楊爍家,楊雨辰就直言不太喜歡爸爸在家。


可想而知,爸爸這種讓人極度不適的說話方式,已經讓孩子在心裡產生抗拒和恐懼。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馬歇爾·盧森堡曾說過:

「當語言傾向於忽視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遠和傷害時,這種溝通方式會讓人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

家,本應該是我們汲取愛和能量,滋養我們的心靈,助我們成長的地方。

但是,如果我們面對孩子,連最基本的好好說話都做不到,家就會變成孩子想拼命逃離的地方。


來自父母的傷害,才是最痛的

網上有一個視頻,是以VR遊戲的虛擬視角,體驗父母情緒失控的情景。

視頻中的父母,因為孩子玩玩具不收拾,就開始對孩子責罵。

甚至最後要把兒子趕出家門,把孩子的遊戲機打落,game over。


整個視頻中,父母憤怒的表情、刺耳的罵聲、猙獰的面孔,隔著屏幕都讓人感到不適。

可是,這樣的情景卻時常在現實中發生。

很多時候,孩子只是普通的調皮,父母只要適當的溝通就能解決。

但是很多父母,卻很容易像視頻中的父母那樣,忍不住大發雷霆。


視頻最後說,每一次的情緒失控,將在孩子的記憶留存很久。

而這些留存下來的記憶,將成為父母和孩子之間一輩子難以消除的隔閡。

在知乎上,有網友說了自己被父母語言暴力20年是什麼感受:

一直很自卑,不懂得愛別人,喜歡偽裝自己,不給別人傷害自己的機會;

努力在別人面前活得堅強和正能量,但是一旦回到家,就被打回原形,永遠逃不出心裡的陰影;

心裡如荒漠一般,沒有水、沒有草、沒有生命。



父母的語言暴力,帶給孩子一輩子難以癒合的傷口。

如果父母經常用打擊或懲罰的方式來對待孩子,會導致孩子的自我價值感缺失,自尊水平低。

他們可能成為「討好者」,去討好每一個人,避免自己再受傷害;

或者「懷恨在心」,長大以後以同樣的手段去傷害別人;

或者成為「逃避者」,自我否定、自卑、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只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

無論孩子最後成為哪種人,父母都是第一責任人!



好好說話,是有效溝通的開始

樊登曾經說過:

「教育孩子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你覺得痛苦,那麼一定是你的方法錯了。」

要想獲得教育孩子的美好,先從好好說話開始。

亞瑟·喬拉米卡利在《共情的力量》中寫道:「共情是到他人的內心裡去感受痛苦或體驗情緒。」

父母可以想像一下,如果那些對孩子說的挖苦諷刺的話,是別人對自己說的,自己將會是什麼感受?

其實,孩子很需要我們的感同身受。

在《媽媽是超人》的一期節目裡,嗯哼不小心踩到了釘子,疼得嗷嗷大哭。

此時,霍思燕既沒有先入為主的責備他不小心,也沒有著急安慰鼓勵,而是把嗯哼摟在懷裡,心疼的說:「釘子太尖了,踩上去肯定很疼。」

瞬間,嗯哼的情緒就得到了極大的安撫。


這就是共情,孩子的情緒是很簡單直接的,父母的感同身受,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受尊重,被愛著的,這樣他們會更有安全感。

在《超級育兒師》中,讀初中的畢鈺宸和媽媽之間難以溝通。

兒子對媽媽說的話要不無視,要不頂撞,簡直可以用劍拔弩張來形容。

在育兒師的了解之下,發現兒子與媽媽作對的原因是,作為語文老師的媽媽,總是要求兒子語文考試要考到滿分,而且還時不時拿妹妹和他做比較。

但是媽媽從來沒有認真了解過,兒子叛逆背後的真正原因,才導致了和兒子的對立關係。


曾經看過一個視頻,媽媽看到孩子把水杯摔破了,擔心孩子被碎玻璃扎破腳,她很生氣地責備孩子:「怎麼連水杯都拿不穩。」

孩子則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視頻的下半段,是孩子看見媽媽一直忙著打掃衛生,怕媽媽口渴,想倒一杯水給媽媽喝,著急走路才會把杯子摔到地上了。

如果媽媽一開始就把擔心孩子被碎玻璃扎破腳的感受表達出來,讓孩子首先感受到來自媽媽的關心,傷害就可以避免。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和陌生人說話時,我們尚且和聲細語,但對家人孩子,卻時時正話反說、挖苦諷刺,這是對最親的人最大的傷害。

學會好好說話,不僅是對自身的修煉,更是維護家庭親子關係的良藥,可以讓孩子在和諧有愛的環境中成長。


相關焦點

  • 你罵孩子,他不會停止愛你,但他會放棄愛自己
    教育≠打罵相信每一位家長在罵過孩子之後,心裡都特別後悔但是父母都是對孩子給予厚望的,看到調皮不聽話,總是忍不住想罵孩子怎麼辦?長期罵小孩的影響?接下來,就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下。長期罵小孩的影響打罵孩子,使孩子一時表面服從,心裡反感,甚至也學著以打罵對待別人。用這種方法,不但不能把孩子教育好,反而損傷孩子的自尊心,養成自卑、膽小、孤僻、撒謊等不正常的性格。
  • 「你罵孩子,他不會停止愛你,但是會放棄愛自己」這句話刺痛我了
    ,他不會停止愛你,但是會放棄愛自己。如果你選擇與孩子做朋友,他喜歡你,愛你,與你親密無間,又怎麼會成為逆子呢?這是我們今天在教育孩子上最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膽子、自信這東西,是需要富養的,越是罵,越是打擊,孩子只會懷疑自己,對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
  • 被母親打耳光的兒子跳樓,打罵孩子,他不會停止愛你會放棄愛自己
    周圍有無數長輩和我說過:孩子就是要打,要讓他怕你,不然就無法無天了。說這些觀點的甚至還有很多我的同齡人。 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會讓這些父母認為「打孩子」、「讓孩子怕你」是一個科學的育兒觀。他們覺得這些方法有用,大概是因為每次打過孩子之後,孩子就會變聽話,所以他們誤以為是「打孩子」這個方法奏效。
  • 芭迪熊分享:你罵孩子,他不會停止愛你,但他會放棄愛自己
    卻不曾想,那些不能好好說出口的話,有可能真的會像刀子一樣,把孩子捅得支離破碎。去年,楊爍帶兒子上綜藝節目。在節目中,他把對兒子的正話反說技能展現得淋漓盡致。兒子疊衣服慢,他直接發飆:「衣服不會疊嗎,我是這樣教你的嗎?」
  • 「你罵孩子,他不會停止愛你,卻會停止愛自己。」
    甚至直言說:如果徐進凱夠好,能讓她滿意,媽媽才會喜歡他。有些家長總是熱衷於在陌生人面前,無所不用其極地貶低打壓孩子,把他們說的一無是處。但父母真的不愛孩子嗎?甚至當傅首爾誇他,他第一反應就是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並沒有傅首爾說得那麼好,因為媽媽一直都覺得他不好。中國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很容易就將打壓誤解成為抗挫。
  • 你指責孩子,他不會停止愛你,但會停止愛自己
    你指責孩子,他不會停止愛你,卻會停止愛自己。一個抑鬱症的孩子在複診,看見小孩子在看書,於是醫生表揚了一句孩子真用功。因為有些父母自認為培養孩子抗挫能力的「教育」,把孩子的自信一點一點消耗掉,磨滅掉。孩子的控訴他們不是沒聽過,只是很多父母都沒意識到自己的「刀子嘴」,對孩子影響有多深。
  • 育兒心理學:當你罵孩子的時候,他不會討厭你,只會停止愛自己
    因為孩子被打後非常聽話,一改往前的錯誤習慣,所以同事也認為這樣的育兒方式非常慣用。然而隨著時間過去,孩子雖然非常乖巧聽話,但是卻也有小張不知道的一面。最近,小張就愁眉苦臉地來上班,別人問他出了什麼事情,他說孩子差點想不開,幸好發現得及時。原來,小張的孩子心思非常細膩,而在小張的教育下,孩子雖然暫時能聽自己的話,但是長久下來對孩子的心理是一種折磨,甚至讓孩子患上了抑鬱症。
  • 你罵他,他卻要你抱,孩子無條件愛著你,你卻讀不懂他的「語言」
    導讀:你罵他,他卻要你抱,孩子無條件愛著你,你卻讀不懂他的「語言」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你罵他,他卻要你抱,孩子無條件愛著你,你卻讀不懂他的「語言」!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14歲男孩跳樓身亡,真相太傷人:孩子不會停止愛你,但會放棄愛
    用自己的命,換來父母的痛哭流涕。成年人活久了,知道忍一忍,得過且過;但孩子不是的,孩子的世界,狠起來,就是活一口氣。這口氣,你給我的,我還給你」。的確,成年人早已練就了好好生活下去的技能,知道隱忍、會控制情緒;但14歲的孩子,還未來得及修煉這些技能。當孩子被扇耳光、被掐脖子、被罵後,一時不知道如何反抗父母,唯有自我毀滅,一躍而下。
  • 當父母不停地批評孩子,他們不會停止愛父母,只會停止愛自己
    或許他曾在那短短的幾分鐘內回顧這14年的人生,卻終究沒有找到一個說服自己繼續活下去的理由。很多孩子身上表現出來的痛苦和絕望,其實本質上是父母教育問題的投射。很多父母,其實自己並沒有活明白。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他內心的安全感來自於父母。
  • 被罵仍要媽媽抱,你以為你很愛孩子,但其實孩子比你愛他更愛你
    寶媽心裡不禁泛起了嘀咕:為什麼我剛剛那麼嚴厲地罵了他,他卻還是會立刻問我要抱抱呢?而如果我不願去抱,他竟一直伸手堅持著不放棄?其實答案很簡單,這種越被罵越求抱的行為,都是因為孩子對媽媽無條件的愛!害怕媽媽不要自己當看到嚴厲責罵自己的媽媽時,孩子心裡會感到恐慌,他們會一瞬間產生「媽媽不要我,不再喜歡我」這樣的心理,所以他們需要用求抱抱這樣的方式來確定媽媽對自己的愛,以此獲得安全感。
  • 14歲男孩捐骨髓救父:孩子永遠不會停止愛你,但會放棄愛自己!
    14歲的他,滿臉稚嫩,肩上的責任遠比同齡人扛得多。這場兒子反哺父親生命接力賽中,孩子用行動表達對父親赤誠的愛...曾經覺得那個年少無知的孩子,卻在不經意間就長大了...孩子對父母的愛,純粹又毫無保留!我原本以為自己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後才發現,成全的,原來是我自己。」看過一期《少年說》,一個上初一的學生李仁志走上天台向大家分享了他眼中的媽媽。「我的媽媽,每天在大街小巷裡穿梭,她就是一名外賣配送員。」「她起早貪黑。風吹日曬都沒有阻止她的步伐。」
  • 一直被孩子辜負的那個人:卻是從不會停止愛他的人
    有人說,媽媽就是那個一直被誤會,一直被辜負,卻從不會停止愛你的人。 「辜負」的背後,是孩子們缺少對父母的理解。 或許有些事情,只有等到孩子長大了,才會有最透徹的感觸吧。 記得從前,我對我媽說過最狠的一句話就是: 「將來我要是有了孩子,絕不會像你那樣嘮叨」。
  • 男人讓你為了家庭放棄工作,他是真的愛你嗎
    女人在婚後就會把重心全都放在家庭裡,久而久之就會放棄自己熱愛的工作,也有的女人特別熱愛自己的工作,但在男人看來花時間在工作上面就顧不到家庭了,因此很多男人會要女人放棄自己喜愛的工作。我曾經問過周圍很多朋友,婚後會為了家庭而放棄工作嗎?
  • 把孩子還給他自己,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其實,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將孩子還給他自己,讓他成為自己人生中的主角。與母親對話的男生噙著眼淚說:「媽媽,你曾為了我的學費而四處借錢,好像只有我在家的一天,才是你夥食最好的一天。媽媽,求求你對自己好一點,多吃點好的補補身子,多買幾身好看的衣服!我已經長大了,能夠管好自己。我更不會羨慕那些有錢的同學,因為我知道,我有一個特別愛我的媽媽!」
  • 心理學:他愛不愛你,身體不會說謊
    一個男人愛不愛你,心裡有沒有你,「身體語言」是不會騙人的。如果一個男人真的愛你,那麼他看你的眼神裡,都能傳遞濃濃的愛意,和你在一起的肢體語言,也在向你靠近,向你表白。倘若一個男人經常對你搪塞敷衍,每一個細節,每一個肢體語言,都在排斥你,那麼基本上就是不愛你,他的心裡沒有你。與相愛的人相伴一生是幸福的,但與不愛自己的人在一起只會更加痛苦,我們想要的並不是貌合神離的感情而是心身合一的相依相偎。
  • 《銀河補習班》愛孩子,就讓他成為他自己
    所有人否定兒子時,他會站出來鼓勵兒子。 馬文這個小男孩他是幸運的,因為他有個很愛他的父親。這種愛沒有任何思想包袱,只是引導他成為他自己。但是他從未放棄自己,而是跟著自己的節奏和方式對抗這個世界。 面對背黑鍋,他一直在爭取給自己申訴。面對被獄友欺負絆倒,他選擇隱忍。他心裡清楚知道「這世上,有很多事情我們掌控不了,但我們可以掌控我們自己,永遠不服輸,只要堅定信念,沒有人能阻擋你」。
  • 你是因為什麼放棄的自己最愛的人
    他說我是個騙子,說我不懂他的感情。我真的認真過。感覺他不愛我,於是忍痛放棄,分手三個月,他又來聯繫我,一邊跟其他女人搞曖昧,一邊關心我,我居然還是愛他,真賤!就是看到你跟不同的女生 又在校園裡 而每次都能給我找出很荒唐理由 給我解釋 ..一而再再而三 永遠都是這樣 ..這一刻我覺得 信任給多了你也只會踐踏了 我真的 想放棄了 ...
  • 電影《婚姻故事》:我永遠不會停止愛他,即使不再有意義
    影片以敘述開始,男女獨白,內容在自己眼中是另一面。這也呼應了結局。當男人來到女人家接孩子時,正在學習閱讀的孩子獨自坐在房間裡閱讀東西。那個人走上前去,聽到了這篇論文的內容。在「他記得所有笑話,他非常有條理和徹底。 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不像我這樣總是不能說出來。 看到他兩秒鐘後,我愛上了他。」之後,有一個長的沉默。
  • 請停止以「傷害」的方式愛孩子
    ,不表達出理解,孩子會感受不到你的愛。所以你首先要減少自己內心的負面情緒,要多看到孩子的優點和積極面。」他對兒子,亦父亦友,嗯哼犯了錯,爸爸不會罵他,總是一起溝通,相互講出自己內心的話,相處中,他們總是相互表達對彼此的愛。節目中的另一對父子,陳小春和Jasper,則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脾氣火爆的爸爸,如何逐漸懂得表達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