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得通透的人,早已明白了一些真相,脫離了世俗的煩惱

2021-01-15 西郊有情

文 / 西郊有情

曹操在《短歌行》中寫道:「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人生短促,光陰似箭,就好比清晨的露珠,真可謂轉瞬即逝。每當回首人生來路時,可以發現,這一路上有太多差強人意的事,也有些很多難以明說的苦衷。

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切都變得物是人非,仔細想想,還有什麼事是值得你去計較著不放呢?生活中的每個人,不管你是達官貴人,還是有權有勢,在這天地之間,不過是一粒塵埃,一個匆匆的過客罷了。

隨著人的不斷經歷。慢慢就會明白,所有的苦難,不過是皆因自己看不透罷了。人生本就有限,既然如此,何必活得那麼累呢!人活這一世,如果能讓開心與快樂相隨,那是多麼幸福的事。

以後的生活中,不要再被雞毛蒜皮之事煩擾心情了,也不要再被憂愁消磨積極的心態了。活得通透,你才能過得快樂。

01活得通透的人,早已不再執著

佛家有云:「人的煩惱只因執於一念,而被困於一念,只有一念放下,方可萬般自在。」

這話很有道理。人們大多數的煩惱並非是生活給予的,更多的時候是自己想不開,在心中暗自較勁。面對一件困事,如果一念好,便不是事。如果一念差,當然會有無數煩惱,它可以讓你擺脫煩惱,同時也可以困住你的思維,讓你不能再前進一步。

人,為什麼要看開呢?

凡事看開些,這真的很有必要。人活於世,最關鍵的是心中能舒心,倘若事事計較、糾纏,苦得只是自己。而看開些,可以讓你活得很輕鬆,外界的一切也會變得簡單很多。

人這一輩子,已經很不容易了,所以。就讓自己學著看開吧,別再為難自己了,只有這樣,才不會那麼累。

當你不再執著,選擇放下,心中便會輕鬆很多。比如說在生活中,別人批評了你幾句,你便在心中各種不服,從而壞了一天的好心情。

有些人,因一些失誤犯了錯,便開始後悔、抱怨,心中一直憤憤不滿,甚至會因這次的失誤,在心中久久不能放下。

這種帶走有執念,不懂看開、放下的人,生活必將苦悶煩惱。可相反,如果懂得調節自己。不執著,懂放下,你便會明白。好多的事情其實都不是事,不過是自己在暗自較勁而已。

放不下的東西,心中始終是苦的,當你放下了,心中便會開朗。

02活得通透的人,早已不計較了

人生,是越計較越苦悶,越是計較越迷茫。

古語有云:「世上無難事,庸人自擾之。」其實世上真沒有什麼事是過不去的,不就是自己再給自己煩惱嗎。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一次狄仁傑奉旨出去辦差,一天早上,和隨從開來到一個小攤說吃口飯,由於生意火爆,沒有位子,稍等了一下,才有一位客人吃完,可是店家太忙,沒時間收拾,隨從便收拾乾淨了。兩個人坐了下來。

可就在這時,來了一位乞丐說:我的飯還沒吃,你們就都收拾了,這怎麼辦?隨後乞丐便索要一兩銀子,要知道一兩銀子可以擺好幾桌飯菜了,隨從便和他爭論。

狄仁傑見狀,說道:狄春,給他一兩銀子。是我們不對。隨從便給了他。

隨從心中不服氣,便向狄仁傑說:為什麼要給他錢?狄仁傑說,有什麼事比我們要辦的事還重要呢?

乞丐與二人計較,看似得到了一兩銀子,但這種計較的心理會讓他失去更多。

人生就是這樣。你越計較,人生的路也就越窄。

就好像生活的中某類人一樣,什麼事情都喜歡算得非常清楚,一丁點都不能差。可這樣的人,看似眼下得到了些小惠小利,有想過以後嗎?久而久之,你的人緣也就都斷了,你的名聲也會打上「心胸狹窄」的標籤。

所以說,為人處世大度一些。「天上人間方便第一」,你對別人大度,給予方便,別人一樣會同樣的方式待你,長此以往,多積攢好人品、好口碑,還有助於你的人生。

人生,心無所求,便無煩惱。凡事懂放下,不計較,不強求,知足常樂,人生才會快意。

03活得通透的人,早已把生活便簡單了

人生要想多一下快樂,少一些煩惱,很有必要刪繁就簡。

簡單生活,並不是粗陋和做作,而是一種大徹大悟後的平和。過簡單快樂的生活,就不要背負太多不必要的包袱,去除浮躁與奢望。

聰明人,都懂得給人生做減法,減去一些不必要的欲望。大千世界,走著道不完、數不盡的繁華,總會使人眼花擾亂,目光會不自覺地被吸引,心中也暗自種下了欲望,及易成為被欲望驅使的奴隸。

人生本是一個由簡到繁,再由繁至簡的過程。但生活中的人們,一直都在無窮無盡的加法裡過。這所有的加法都是源於自身想要的太多,難免會有壓力。

人要減去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減去空虛的熱鬧,減去心靈上的負擔,減去奢侈的欲望,才可以心情舒暢,喜提嶄新的生活。

學會減法人生,才能不糾結,才可以活得更高級。斷舍離是內心的一些東西:斷絕不討好的關係,捨棄不恰當的執念,脫離過往的糾纏,學會給自己放鬆,獲得精神上的自由。

簡單生活,其實就是最好的生活。有很多人會誤以為說,簡單會顯得很無趣,沒意義。

但並不是這樣的,簡單一點,更多的是指內在、精神上的東西,只有把心態擺正,減去精神上一些負累,自己簡單了,生活也就不累了。

相關焦點

  • 內心乾淨的人,活得通透,過得心安
    一個人,守住了這條底線,才能活得更清澈,更通透,才能遠離更多的浮華,才能走得更遠。孟德斯鳩說過:美必須乾乾淨淨,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內心中更是如此。真正的乾淨,不止於表面,而是由內而外。把外表收拾乾淨很簡單,難的是讓心裡乾淨。乾淨,說到底是一種修養。是你經歷世事艱難後,以什麼樣的眼光去看待和理解這個世界。
  • 看透了世俗的眼光,理解了人情冷暖,方可活得自在、活得通透
    曾經,因為自己大病了一場,求過親情,求過親戚,只差哭爹喊娘了,可是到頭來我什麼也沒有等到,不是虛情假意的虛與委蛇,就是冷熱嘲諷,感慨人情的薄涼。所謂不經一事,還真不知道曾經那些對自己好的人,在自己最需要的時候,所有的真心與虛偽在這個時候,暴露了他/她們的本心。
  • 高情商就是看事看人明白通透,卻肯給人留一些餘地
    《紅樓夢》三姐妹的舉止神情將自身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孟玉樓和薛寶釵示範了何謂高情商,其實不過是看事看人明白通透,卻肯給人留一些餘地,與人為善之餘,還能化解衝突。文/陳豔濤《紅樓夢》成書於《金瓶梅》之後,很多人物和場景的寫法都可以有所借鑑。表面看來,兩書裡的人物毫不相同,細想之下卻有不少共通之處。
  • 5個真相讓你徹底明白職場,越早知道越早脫離麻煩
    職場上有諸多的真相,你你能快速說出來的有幾個呢?今天我們跟大家分享五個特別扎心的真相,看你能不能夠明白吧:【1】提拔有時候看的不僅僅是能力---除了能力,你還有其他因素要去準備好多人都默認為想得到領導的提拔,一定要有足夠高的能力。其實除了能力,我們還需要其他的因素,比如說人緣,健康良好的人際關係等等。
  • 「放過那位流浪漢吧,他活得比我們都明白」
    「放過那位流浪漢吧,他活得比我們都明白。」 去年三月,貳佰在微博上寫了這樣一句話。這首《別打擾他》,便是為這位素未謀面的流浪漢而寫。
  • 不發朋友圈的人,一般逃不過四種心理,看懂的人多數活得通透
    即便生活中發生了大事,也只是默默經歷,很少與人分享。 也許,他們並不是真的與世隔絕,清心寡欲。而是在長久的生活中,漸漸看明白了自己,有了其它的想法。 不發朋友圈的人,一般逃不過四種心理,看懂的人多數活得通透。
  • 拋開世俗煩惱來這裡享受幽靜時光吧
    去民宿,想要老闆熱情招呼你的,你可以選擇瓏璟心情;如果你只想要一個幽靜的地方,看看書,不想被人打擾,那飛鳥集就是你最好的選擇。前身是杭州最早小咖啡館之一的咖啡工坊,正當小店慢慢變大,培養了城中第一批忠實的咖啡客時。掌柜陳文彬卻離開了城中區,在偏僻的楊家山開出了飛鳥集。程文彬曾在採訪中說過,他想做的是一個帶咖啡館的民宿。
  • 有時候,做人糊塗一點,就活得通透了
    有的時候,人其實往往沒有必要活得那麼清醒,好像要把所有的事情都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因為,管得太多,想得太寬,反而會給自己徒添諸多的煩惱。有的時候,做人寧願糊塗一點,不去計較每一件事的得或失,那麼自然而然就會活得通透起來。
  • 人活到極致,是不言不語
    安安靜靜地做自己,主動脫離世俗的煩擾,守得內心的一片淨土。不言不語,是一種理智,懂得有些話,不說反比說了強。不言不語,是一種智慧,懂得適時閉嘴,懂得沉默是金。那是一種對世俗的脫離,對紛爭與煩惱的擺脫,淡然而優雅的活自己。喝著一壺茶,賞著一盆花,就可以愜意而悠哉地樂享其中,內心充實而滿足。那種心態的平和,對欲望的淡泊,會讓靈魂處於安然的狀態。
  • 郭採潔《喜寶》中活得明白和通透
    比如,像石頭一樣巨大的一枚戒指,戴在身上,沒來由的會讓人感覺踏實和溫暖。美食、美景、音樂、舞蹈、宮殿、豪宅、鑽石、金表、鮮花、情信、飛機……用物質堆砌而成的世界,是一個浪漫至極的世界。正是這樣一個世界,讓許多像喜寶一樣的大學生淪陷,做了富豪金錢和情感的俘虜。但無疑的,喜寶的通透和明白讓她別具一格,甚至於得到了勖存姿的青睞和愛情。
  • 不想讀書的人,一定要明白一個觀念,太宰治的語錄說得很透徹!
    可以說現在的社會,一些低俗的直播、照片、視頻、乃至文章,都佔據了太多人的業餘時間,很多人一下班,很自願地沉浸在當中,不可自拔,他們好像是在放鬆,但放鬆完了,感覺除了傻笑外,時間都去哪裡了?很多人只要這麼一想,就會煩惱起來,因為他感嘆這樣下去,會玩物喪志。
  • 《小森林》,遠離世俗,我們要的到底是什麼
    不用去想什麼別的東西,不用去管世俗的眼光,真的是這樣嗎?世外桃源真的就那麼美好嗎?看了《小森林》,我們或許會有一些新的體悟。市子的老家在一個小森的地方,她也曾試著去東京工作,去大城市闖蕩,但在面對工作和生活的壓力,面對喜歡的男生對自己親手做的食物、親自編織的圍巾表示不屑後,深深覺得自己並不適合這樣大城市的生活,於是決定回到小森。
  • 人到五十歲才明白的道理,最好的心態,就是對生活充滿敬畏
    人的年齡到了中年,生活的最好心態就是對生活充滿敬畏。在年輕時期的放蕩不羈,衝動行事,等到了中年之後,才會明白這世間所有事物的真相。到了五十歲就已經能知曉天命,50歲的人對今後人生的道路,可能還會存在迷茫,但是生活中有特別多事情已經成為了定數,沒有辦法去改變了。到了中年,才會順其自然。在年輕時期總以為命運是把握在自己手裡面的,知道年齡到了五十歲才明白,自己原來一直都沒有辦法去掌握未來。只有放手一搏,就算是碰得遍體鱗傷,只為年老時候的問心無愧。
  • 「年過六十,活得辛苦」,身上有三個特徵的人,或許是命苦之人
    人到了六十歲,按道理來講,就應當活得較為順勢。這一個年齡階段的人,看事情較為通透,不會再像年輕人似的,為了很多無法釋懷的事情而煩惱。可是現實生活中,依然有不少活得艱苦的人。鬼谷子智慧:「年過六十,活得艱苦」,身上有三個特徵的人,註定命苦。
  • 《心經》需要正確的讀法,才能讓你遠離煩惱,希望你讀對了
    但是人們生活在世間中,是做不到脫離世俗的一切,有煩惱是必然的結果。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讓自己內心清淨下來,忘卻煩惱。有人聽說誦讀《心經》能讓自己的內心清淨了下來,他也跟著他人嘗試了一段時間,發現並沒有什麼大的效果。《心經》需要正確的讀法,才能讓你遠離煩惱,希望你讀對了 。一、誦讀時要心無所求 《法華經》: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魚少水,斯有何樂?
  • 女人到了中年,要好好愛,好好活,活明白,活通透
    01張愛玲說過這樣一句話:中年男人孤獨,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依靠的人。這話說得有點道理,但是中年女人呢?生活並不因為女人之所以是女人,就對她們特別優待,中年男人所遭受的孤獨,中年女人一樣也會遭受。
  • 大師林語堂:過得通透,才能活得快樂
    獨來獨往,至真至純,對人生總是笑意,對世事總是曠達,因此他才過得通透,活得快樂。01熱心人冷眼看人生「兩腳踏中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這是林語堂對自己文學的定位。在許多人看來,他也許不是中國近現代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但他一定是近現代把中華文化介紹給西方最成功的中國學人之一。林語堂逝世後,《紐約時報》用大幅篇幅介紹林語堂的經歷與貢獻,並評價:「他向西方人士解釋他的同胞和國家的風俗,想望,恐懼和思想的成就,沒有人能比得上。」
  • 只有老酒鬼才能明白真相
    只有老酒鬼才能明白真相!在中國中一直有這樣一句老話:酒是穀物的精華,喝得越多,越年輕,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中國人通常都需要酒擺在桌上,因為俗話說,沒有酒可以做桌子,當然,中國人最受尊敬的是酒,喝酒的時候有很多酒單,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規矩和規矩!
  • 遊泰記:寧靜美麗的風景,驅趕你世俗的煩惱!
    我盼若干年後還有機會再同心愛的他重遊故地重溫今時的美好,若有生之年再無緣回到這裡,願你常常出現在我的夢中為我驅趕世俗的煩惱!斯米蘭的海水太清澈了,十幾米甚至幾十米都輕鬆見底,各式各樣的熱帶小魚群就在我周圍,我肆無忌憚地跟著它們遊著遊著,恍恍惚惚覺得我就是它們中的一員,美麗的大海美麗的斯米蘭,我就這樣走進你,在你的世界裡徜徉,感受著大自然的偉大,虔誠又敬畏地愛上你並從此深愛著你!
  • 一個「三兒」的坦白:不敢奢求世俗的原諒,可我也是「受害者」
    導語:一個「三兒」的坦白:不敢奢求世俗的原諒,可我也是「受害者」作者:三點/原創對於插足夫妻感情當中的第三者,中國社會一直抱以譴責的態度,輿論主導方向從來沒有產生過任何變化。天下的人如此冷漠與無情,就連自己曾經最愛的男人也毫不留情地傷害她,只有這個素不相識的男人,願意施以援手,愛上一個人,就是這麼簡單。就在那一刻,她的心就動了。愛,誰也控制不住,如果能控制得住,也就不叫愛情了;愛不需要理由,每個人都有情感,更何況她的愛還有非常充分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