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妙明心
佛陀在菩提樹下開悟之後,遍觀世間發現眾生皆有煩惱。煩惱產生的原因卻是因為眾生內心無明,無明人間百態的真實之因,無明萬事萬物接是緣起性空。從而執迷在塵世間物質的表相,無法勘破迷幻,生生世世追逐不休,舊因尚未完結又添新的因果。
追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人們產生的一種內在的欲望,當這個欲望無法得到滿足的時候,就會通過各種辦法去達成。這樣從而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浮躁起來,就會造成自尋煩惱的一種行為。但是人們生活在世間中,是做不到脫離世俗的一切,有煩惱是必然的結果。
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讓自己內心清淨下來,忘卻煩惱。有人聽說誦讀《心經》能讓自己的內心清淨了下來,他也跟著他人嘗試了一段時間,發現並沒有什麼大的效果。《心經》需要正確的讀法,才能讓你遠離煩惱,希望你讀對了 。
一、誦讀時要心無所求
《法華經》: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魚少水,斯有何樂?
經書中認為塵世間的擁有都是短暫的,皆是有為之法,既然是有為那就無法真正地脫離煩惱,但是我們肯定是做不到和出家之人那樣的空。但是我們卻可以做到看淡。要明白一個道理就是我們所得到的一切都是需要等同交換的東西來補償的。
我們的福德或者是後天的努力,而正是這樣的努力讓你無形中就佔有別人的東西,從而失德。所以一個人誦讀經文時候,帶著複雜的念頭,你就會得不到任何的經文加持,你的煩惱也就無法得到消除。
二、誦讀時帶著善念。
善能夠使人如沐春風,讓人愉悅和心安、當然也就能夠使得自己內心平靜下來,人如果在這樣的狀態下去誦讀經書,你就會發現內心更加的寬闊。正所謂人若無私天地寬。因為你的內心容量變得越來越大的時候,就能夠容納世間萬物,那些煩惱自然也就如同塵埃般渺小,試問這塵世間誰會因為一粒塵埃而煩惱呢。
佛陀能夠知道他世界中任何生命的的思想,但是他們卻如如不動,慈悲一切,認為任何的東西存在就是合理,不會輕易的去動任何事物,這個就是他們的善念,所以你若是帶著善念,煩惱自然消弭。
三、誦讀時一心不亂
有人在誦讀心經的時候,突然聞到一陣香味,而周邊的人又沒有人在燒香。但是這個時候一般整個人都感覺神清氣爽,內心非常的寧靜,一時間不明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你一心不亂的誦讀經書導致,因為你誦讀經書的時候,一般都會有護法天人來守護你。
當你一心不亂誦讀經書時候,他們也會獲益良多,就會給你香供奉,我們知道香能夠讓人歡喜和寧靜,更何況是天人給你供奉的香,那麼你自然就能夠煩惱全無,清淨無憂。
有人對於這樣的狀態很喜歡,就每次想追求這樣的狀態,卻發現自己的心很難達到那樣的地步了,實際上這樣的狀態是順其自然的,是從你內心做到一心不亂的而不是向外去求,你一旦帶著有求的想法,心一動就妄念生,是不可能讓你內心清淨下來的。
所以你要想沒有煩惱,就要做到一心不亂的誦讀經書,讓自己的內心無所住,最後讓自己不動心。能夠做到以上3點,就能夠遠離煩惱,清淨無憂。願大家六時吉祥,感恩閱讀分享,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