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情的花木,多情的文人。一花一木皆有情,花開花落皆是詩

2020-12-19 七格格情感小天窗

在中國文人眼裡,一花一草都是有生命而充滿感情的。它們和人的生命、悲歡息息相關,人與花草有天然的感應關係。歷代文人痴於花草的,實在不少。在他們筆下,鮮花含情,落葉遺恨,幽草凝愁,蒼松顯志……每一種花木都寄寓著詩人們深埋心底無法排解的濃濃情結。

愛竹成癖的晉人王徽之,面對竹林有「何可一日無此君」之嘆。恐怕應屬第一個痴情於竹的。有一次,他暫時寄住在一位朋友家中。他見朋友家的宅院裡沒有一根竹子,便派人買來很多竹子,種在宅院中。那朋友奇怪地問:「你不過在這兒暫住一段時間,何必這麼麻煩?」王徽之笑道「難道你不知道,我就像一個愛喝酒的酒徒,酒徒一天也離不開酒,我是一天也離不開竹子呀!我要在這住一段時間,沒有竹子,這日子怎麼過得下去呢?」「何可一日無此君!」雖然說法比較誇張,還是讓人看到竹在他心中的地位。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的宋代詩人林逋,杭州錢塘人。他中年以後,厭倦漂泊,回到故鄉杭州,並「結廬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在西湖孤山過上了隱居生活。他甚喜梅,於是就在孤山上親手種滿了梅花。他一生未娶,只與梅為伴,他說梅就是他的妻。他在愛鶴,一天,他收留了一隻受傷的仙鶴,鶴被他養好了,卻不肯離去。於是,他索性留鶴於身旁,認鶴作子。傳說,林逋去世之後,白鶴圍著他的墳墓悲鳴三天三夜後,絕食而死;孤山上的梅樹也為他重開二度。一首《山園小梅》成為林逋的代表作,也成為「千古詠梅絕唱」。

《山園小梅》 林逋 其一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唐代女詩人薛濤在《牡丹》一詩中則乾脆做起牡丹的戀人來。薛濤晚年寄居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至今那裡仍然留著薛濤的吟詩樓,紀念這位傳奇女子最後的時光。晚年的她,孤寂一人,面對牡丹,感嘆「物是人非事事休」,於是內心複雜的情緒、無盡的相思都與牡丹娓娓道來。以花比喻美人,是中國古詩詞的一貫傳統,但在薛濤眼中,牡丹不是美人,而是她的知己與戀人。她不僅白天與之長相廝守,甚至夜裡準備要把床蓆鋪到花叢邊,以便夜半還能互訴相思衷腸。相思,是對花,亦是對人,現實中沒有情人訴相思,那就把相思寄託於牡丹吧,知她者,唯有牡丹也!

《牡丹》 薛濤

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溼紅箋怨別離。

常恐便同巫峽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

只欲欄邊安枕席,夜深閒共說相思。

古人風雅,痴迷於花木者,不在少數。花木和人在秉性上有著諸多相同之處,一草一木以其獨有的氣場,與人相應。人若在人世無知己,便可求諸於物,與萬物為知己,以自然為情人。人看花,人到花裡去;花看人,花到人裡來。萬物的有情,自是有情之眼看出來的。通情的花草,多情的文人。一花一草皆有情,花開花落皆是詩。

相關焦點

  • 古代文人皆喜愛梅花,對於金錢花他們覺得俗不可耐?
    從詠梅詩詞看古代梅文化與文人人格之形成。涉及梅的古代名曲有《梅花三弄》、《梅花落》,名畫有王冕《墨梅圖,名譜有範成大《梅譜》至於梅之別稱諸如「疏影」、「暗香」、「橫斜」之類更是盈篇滿牘。《齊東野語張約齋玉照堂自序》輯有梅花異稱、暱稱二十六條人們喜愛梅花,更留下了許多的佳話。
  • 林清玄:花落有禪意,因緣皆是空
    有一天,宗旦的好友京都千本安居院正安寺的和尚,叫小沙彌送來一枝寺院裡盛開的椿樹花。椿樹花是極其容易掉落的花,於是小沙彌一路上都小心翼翼的捧著花束,可是,花瓣還是掉了一路,他只好把落了花瓣收集著,和花枝一起捧著。
  • 牡丹花開一城之人皆若狂
    一城之人皆若狂?當時只道是尋常    四月的洛陽,就像春風颳翻了染缸,各種鮮豔的色彩,在城中大街小巷裡肆意流淌。嫣紅奼紫,暗綠明黃,千般姿態都有一個名字:牡丹花。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中記載: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花開時,士庶競為遊遨,往往於古寺廢宅有池臺處為市井,張幄簾,笙歌之聲相聞。最盛於月坡堤、張家園、棠棣坊、長壽寺東街與郭令宅,至花落乃罷。    花如海,人如潮,競睹牡丹。牡丹花開時節,繁花似錦,燦爛輝煌。無論西京長安,還是東都洛陽,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全國上下無不為之傾倒、痴狂。
  • 一花一葉皆有情
    原標題:一花一葉皆有情  汪曾祺  一  梔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處微綠,極香,香氣簡直有點叫人受不了,我的家鄉人說它是:「碰鼻子香
  • 四月,如詩如畫,如一個多情的女子,綠了柳絲,紅了桃枝!
    一聲暮鼓,亂了心湖,一簾煙雨也躲不過世俗,前路未卜,像彼岸的一尾青蘆,守望渡口,等在你的歸途,希望那裡也能花木扶蘇。終究躊躇,無語傾訴!花開花落不由人,冬去春來今又臨。落花有意逐流水,流水無情戀公孫。葉下芬芳隨風冉,不見花開落枝間。修竹曳曳依白牆,淑影琉璃筆墨香。宣紙丹青舒雅韻,碧荷如洗月掛窗。竹林深深枝葉繁,枝修紛紛葉尖尖。情悠身粹心空空,煩亂叢生晚風前。
  • 《花落花開人世夢——<紅樓夢>裡的詩與詞》:以詩詞切入來品紅樓
    《花落花開人世夢——<紅樓夢>裡的詩與詞》 入江 攝中新網北京5月20日電 (記者 高凱)《花落花開人世夢——<紅樓夢>裡的詩與詞》日前出版,其以詩詞切入解讀賞析《紅樓夢》的獨特方法被學界認為獨到而具價值。
  • 花王與花相誰之美,破解千百年來,文人墨客爭論的癥結
    從現代人的眼光看,若從時間源頭、花型、種類、植物本身價值比對,其實芍藥更勝於牡丹一籌。為何這麼說?先打個謎,繼續往下看。 由於自古文人愛牡丹甚於芍藥。唐宋文人就有讚美牡丹,貶芍藥的風向。 如:唐代詩人劉禹錫,是這樣描述牡丹,「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 花開花落終有時,春夏秋冬皆自然!
    芳菲四月,梨園裡曾銀裝素裹,開著聖潔白雪般的梨花,穀雨一過,清風徐來,花瓣微顫,沒過幾天就見那樹樹白花萎了。花開花落,還沒來得及注意那純白如雪的梨花如何悽婉地別枝落地,於是樹枝上的綠色火焰便開始燃燒。時光荏苒,季節變換。春未央,意闌珊,天空剔透蔚藍,山川瘦紅肥綠。夏赤著腳,攜著五彩斑斕一路走來,炙熱的情懷,舞醉一地陽光,輝映清風皓月。
  • 一花一世界:十大名花的「花語與花詩」
    中國文學藝術史上,梅詩、梅畫數量眾多。梅花是中華民族與中國的精神象徵,象徵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梅花》王安石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卜算子·詠梅》陸遊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更是其中最出色的一副對聯。語言簡單,卻畫面感極強,意境高遠,令人一見忘俗,其中蘊含佛、儒、道三家的思想。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表現的是儒家理想境界——保持著精神的自由,身懷屠龍之術,審視治世能強國的機會,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富與貴對我而言,不過像庭前的花一樣,花開、花落也是平常事。
  • 四大藤花之凌霄:有人敬它有志氣 有人鄙視它依附權勢
    《詩經》中就有凌霄花的記載凌霄花,是我國傳統園林花木中四大藤花(紫藤、凌霄、忍冬、葡萄)之一,其幹枝虯曲多姿,翠葉團團如蓋,花大色豔,花期甚長。凌霄花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詩經·小雅·苕之華》云:「苕之華,芸其黃矣。心之憂矣,維其傷矣!苕之華,其葉青青。知我如此,不如無生!」詩中的「苕」,就是凌霄花。
  • 所念皆所願,所求皆所得,所情皆所愛
    #作者學院#十二月你好,我要在這個有溫暖的冬日裡,迎接聖誕和平安夜的到來,希望這些美好能夠如約而至,願你的生活,有行動,有努力,有激情,有能量,有快樂,有糖果和平安果希望在2020年最後一個月裡,奔放你的情懷,燃燒你的火焰,芬芳你的浪漫,讓所念皆所願,所求皆所得,所情皆所愛十二月是一年的最後一個月,這個冬天,花開花落是萬物常情,沒有什麼可以遺憾得,十二月的相遇,新人來
  • 梁邦奎|梧桐花開花落
    文|梁邦奎 編輯|淑為 圖片|均來自網絡我非常喜歡梧桐花。因為家鄉房前屋後,田間地頭到處都栽種著梧桐樹。每年清明前後,桐花便竟相開放,那種濃濃的香,便飄進了千家萬戶,充斥了整個空間,使人們感到神清氣爽,感到心醉,感到春天的真正到來。
  • 詩的妙趣,詩的魅力,通過王維《辛夷塢》慢慢感受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王維寫過一首小詩叫《辛夷塢》,僅看這個詩名,是不是覺得特別浪漫。辛夷是紫色玉蘭花,辛夷塢就是種滿紫玉蘭的小院。王維在輞川有個別墅,辛夷塢應該就是別墅中的一個院落。王維生活在這樣的院落中,一定會對創作有幫助。
  • 花滿樓:伴雲舒雲卷,聽花開花落
    古龍手拈三花:花無缺,無花,花滿樓。而這三者在我心中褒貶不一,因為花無缺像謫仙,無花像妖僧,讓我皆不甚歡喜,唯獨那花滿樓則更接近於人,他的相貌也許並不是最俊俏的那一個,武功也不是小說裡最厲害的那一個,但足以讓我未聞花香亦滿樓,心中皆是愛與歡。
  • 故宮花事|花朝節,聽花開的聲音
    >花朝,即花朝節,俗稱「百花生日」早在唐代就已出現日期為農曆二月初二、十二或十五有慶賀花神誕辰、踏青賞紅等習俗外出遊覽,將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寄託了一整年的爛漫期許>在古代民間,花卉被賦予了神話色彩受萬物有靈的意識影響人們認為應該有司花之神來主宰花的榮枯這樣的想法演變為習俗並由文人們結合農曆月令創造出了十二月令花神
  • 梧桐花:拆桐花爛漫
    清明在杏花微雨中悄然落幕,老城東,破敗的閒庭院之中,一株百年的梧桐樹此時正值花季。庭院無人已數十載,荒草叢生,門庭冷落,但唯有中庭那一棵梧桐樹,受人間雨雪灌溉,風霜不減,仍舊年年花相似,歲歲待人來,一路蜿蜒至巷中。花開時節惹得滿徑落花,卻也是香遠益清,不似人間脂粉那般妖豔。
  • 花開花落 雲捲雲舒
    花開花落 雲捲雲舒文/安頻第一次聽到孫志明這個名字,是在很多年前,但沒有引起高度的重視。直到前年,有一次到朱河鎮去採風,才聽說他是一個很特別的人物。他曾教過小學,是很優秀的小學老師。《論語》上聖人所說的:「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然而他從來不狂妄自大,卻是一個有著鮮明個性的人,屬於狷者。
  • 涓涓雋語詩二首《觀桃花有感》:花開花落都要有淡然灑脫的情懷
    涓涓無詩人之才,卻有詩人之心。桃花朵朵,睹物思情,遂作詩二首《觀桃花有感》。——涓涓雋語觀桃花有感(一)軒外桃花數幾枝,芳菲怒放正當時。花開勿負青春季,英落堪期碩果垂。《觀桃花有感》是七言絕句,(一)是仄起首句入韻式,用韻平水韻上平四支;(二)是平起首句入韻式,用韻平水韻下平二蕭。詩中黑體字為韻腳。現在正是桃李芬芳春意盎然的青春好時節,但花無百日紅,再美的花朵也會有凋謝的一天。
  • 閒看庭前花開花落
    世間美好之事很多,如春天的繁花,夏日的融雪冬夜的那一輪冷月而我,只想擇一花園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觸手可及喜歡的花,是必不可少的一盆也好,一片也行春天播下的種子,夏日已花事豐盈待一陣風吹過季節流轉,都是沁人心脾的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