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偷偷拿父母錢的孩子,是體罰還是教育?聰明的父母看過來

2020-09-04 瑩瑩媽媽的快樂

每個孩子長大的過程中,由於對金錢的概念了解不足,總會有一段時間發生一些非常不愉快的事情,例如從同學那裡借錢或偷偷從家裡拿錢。祖先留下的祖傳座右銘是「從小偷針,長大後偷金」,因此,當父母發現孩子在「偷東西」時,他們會感到非常憤怒和擔心。父母重則打罵,因為他們擔心孩子會走彎路。



「偷東西」確實不是一件好事,但是聰明的父母總會找到最合適的方式來指導和糾正孩子的行為,父母的不同理解方式也會影響孩子的生活。聰明父母的教育方式是發現孩子的錯誤,而不是毆打和責罵他們,讓孩子意識到錯誤的嚴重性,並從中吸取教訓是最可靠,最難忘的。


為什麼孩子會偷東西?

1;因為孩子們有需求。

例如小時候從父親那裡偷錢,為了買蛋糕或喝汽水,一些孩子可能因為沒有錢而買自己喜歡的玩具零食等,所以他們偷偷拿了他們父母的錢買東西。許多父母忙於工作,缺乏同伴的照顧和對孩子的關注,因此他們習慣性地使用金錢來應付孩子的年齡。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會覺得錢比自己重要,他們討厭錢,所以他們想投資錢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即使遭到毆打,他們也認為這是值得的。


2.由於孩子沒有金錢觀念。

許多父母認為他們的孩子還很小,所以他們從不與孩子談論金錢,也沒有樹立對金錢的認識。因此,對於孩子來說,金錢只是數量。他們一點都不知道金錢的概念。這就是為什麼成年人去玩遊戲,鬥地主、拿父母的錢打賞主播 。

3.父母對孩子太小氣。

勤儉節約是中國的優良傳統。但是,許多父母對孩子太小氣,不給孩子零用錢。例如,其他在校兒童可以購買零食和小禮物。但是他沒有錢,因為他的父母從來沒有給他錢,所以對於一個有這種心態的孩子來說,很容易犯錯。



當孩子有需要時,為什麼不直接問父母,而是使用『偷』呢?在問這個問題之前,作為父母,您必須首先問自己是否與孩子有很多交流。您是否嘗試過以平等的態度傷害孩子?進行深入的交談,以了解孩子的內在需求。當孩子有問題時,您了解孩子背後的深層含義嗎?孩子有這種行為的原因是什麼?作為父母,我們不僅要幫助孩子調節自己的行為,還必須幫助孩子理順情緒,減輕壓力,從而真正地教育好孩子。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應對孩子的「偷錢」行為呢?通過勞動獲得金錢,並讓孩子們知道賺錢並不容易。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無價之愛,無論你做對還是錯,父母都會陪伴你。當父母發現孩子偷錢時,請選擇適當的處理方法以了解孩子偷錢的原因。例如,您用爸爸媽媽的錢做了什麼。首先,您必須保護孩子的尊嚴,並且不要公開暴露拿錢的行為。為了滿足孩子的要求,可以帶他到商店購買喜歡的東西。



如何教育孩子?絕對不會肆意打他,責罵他,責備他。許多父母在孩子犯錯誤時會選擇暴力方式。他們認為自己承認自己的錯誤後就還給孩子。他們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並履行了成為父母的責任。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僅以竊錢為主題。為什麼孩子在需要時不去找父母,而是選擇這種極端的方式?


因此,要真正地教育孩子,我們必須首先了解他,尊重他,並接受他。作為父母,我們必須學會嘗試從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想法。無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我們都必須站在孩子的角度,為孩子提供正確的幫助和指導。學會理解孩子的聲音,讓孩子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甚至做錯事後的想法和原因,也希望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告訴你。



當您開始接受孩子的想法時,您就可以真正理解您的孩子,然後才能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我衷心希望每一位父母在面對孩子的錯誤時都會有正確的處理態度,不要過分地責備孩子,而是要從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真實思想。關於孩子偷錢的問題,我們必須了解孩子的需求,了解孩子的真實思想和感受。

歡迎大家點讚、評論、轉發!

相關焦點

  • 對於偷偷拿父母錢的孩子,是體罰還是教育?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有那麼一段時間因為對錢認識不足而發生一些很不愉快的事情,比如向同學借錢或者是偷偷的拿家裡的錢.老祖宗留下來的祖訓是;「從小偷針,長大偷金」,所以當父母的發現孩子「偷東西」,就會覺得很氣憤和擔心,越是父母就會加以斥責,重則打罵,生怕孩子會不小心走上彎路。
  • 孩子偷偷看色情片,聰明的父母應該怎麼辦?
    如果是男孩子,可能父母覺得這是「男兒本色」,直接溝通起來也比較方便。但要是女孩子的話,父母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孩子接觸「性」方面的信息,年齡下降是必然的。現在的孩子,更早熟。因為他們能接觸到的信息量,是網絡時代之前遠遠無法比擬的。如果哪天,你遇見孩子在偷偷看色情片,你會選擇怎麼做呢?直接教育一頓還是慢慢引導呢?
  • 孩子偷偷看情色片,聰明的父母應該怎麼辦?
    如果是男孩子,可能父母覺得這是「男兒本色」,直接溝通起來也比較方便。但要是女孩子的話,父母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孩子接觸「性」方面的信息,年齡下降是必然的。現在的孩子,更早熟。因為他們能接觸到的信息量,是網絡時代之前遠遠無法比擬的。如果哪天,你遇見孩子在偷偷看色情片,你會選擇怎麼做呢?直接教育一頓還是慢慢引導呢?
  • 「孩子偷拿父母100元」,有這行為不要緊,關鍵看父母如何引導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相信不少人在成長過程中都偷偷拿過父母的錢吧,小到一毛兩毛,大到幾十一百,有人將孩子偷父母錢的行為定義為偷,認為這是道德品質敗壞的表現。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孩子偷拿父母錢是正常行為,可以說是孩子成長之路必經的,而孩子偷拿錢後父母的態度,引導才是影響孩子一生的。
  • 父母須知孩子偷拿行為背後的原因及其對策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在進入幼兒園或學校後,家長經常會發現這樣的問題:孩子經常會把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拿回家,小的孩子可能是其他小朋友的卡片,玩具,鉛筆橡皮等等。家長發現後問孩子,孩子可能會說是小朋友給的,或者是撿的。大一點的孩子甚至還會偷偷從父母或別人的錢包裡拿錢。父母發現孩子的偷拿行為後,責罵過,體罰過,可孩子甚至還是屢教不改。
  • 再生氣也不能動孩子這4個部位,體罰讓孩子很受傷,要做智慧父母
    ,殊不知這樣的教育方式,孩子真的很受傷。對著孩子後腦勺打了一下,結果就這樣一個動作,造成了孩子腦部挫裂傷,再也沒醒過來。影響智力發育當還是經常性的受到家長暴力的教育方式,不管是對身體還是對智力發育,都會起到阻礙及危害作用。3.
  • 父母親熱被孩子撞見,聰明的父母應該怎樣回答孩子?
    隨著孩子一天一天長大,總有一天得離開父母,然後學會獨立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首先需要面對的,就是孩子和父母分床睡的問題。但總覺得孩子還比較小,認為還沒有到分房睡的年齡,並且很多時候孩子們也會纏著父母,不希望自己一個人過早的在小黑屋裡睡覺。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這樣的情況肯定不可能一直維持下去。
  • 孩子的某些"怪癖",都是高智商的表現,中招父母就偷偷樂吧
    孩子的某些&34;,都是高智商的表現,中招父母就偷偷樂吧!孩子是不是表現出來的一些怪癖,父母們不要太緊張,這表示著你們的孩子會很聰明哦!在經歷了孩子出生的喜悅,我們也就要回歸現實了,爸媽們就會擔心自己的寶寶以後長得好不好看,會不會很聰明。如果你問一個大人,你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還是好看,你會發現所有的人都會選擇,既要聰明也要好看。那麼不知道大家沒有發現孩子們的某些&34;,其實都是高智商的表現,中招的父母就偷偷樂吧!
  • 兒子偷偷翻錢包,該怎麼處理?這位母親的做法讓你看懂真正的教育
    這是父母的教育出了問題還是孩子自身出了問題呢?明智的家長會怎麼做呢?四川的小吳發現自己的孩子現在是越來越拿他沒辦法了。小吳的孩子才10歲,才上四年級。比如如果一個平時物質充裕的孩子突然偷偷的拿父母錢,那麼可能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頭腦皮好,但是如果一個平時就比較窘迫,零花錢特別少的孩子拿父母錢,可能是遇到了需要錢才能擺平的情況,或者是物質給的太少了,自己的心裡想要更多,但是又不敢和父母開口。
  • 熊孩子偷拿父母的錢,這位媽媽的做法,只需一招就讓孩子改正錯誤
    發現孩子偷錢是該嚴厲打罵還是假裝不知道?很多人在小時候都有過偷錢的行為,這幾乎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碰到的錯誤,包括我們在聊起小時候的事情,很多同事朋友都有因偷偷拿家裡錢而被父母痛揍的囧事。偷錢這個行為可大可小卻不能放任,找對合適的教育方式才會讓孩子有正確的價值觀。
  • 王財貴教授對於「體罰」的見解 | 愛之體罰
    體罰,對於教育而言,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體罰得當,可以給孩子正面的教育指導;體罰失衡,則會給孩子帶來身體的傷痛與心靈的陰影。如何體罰,是每個為人父母以及教育者都要面對的問題。據說國家要修改法律,對於未成年人,如果過分,還是要受到法制的嚴懲。大家都知道,我們的教育西化得很嚴重。一聽說西方人反對體罰,整個中國的機制,幾乎完全照搬西方那一套。在印象裡,中國的傳統,對於孩子的管教,似乎比較嚴格,是允許體罰旳,那是不是應當?因為您是教育家,所以想問您一下對這問題的看法。
  • 孩子做錯事怎麼辦?聰明的父母都知道這樣做,讓孩子未來更優秀
    導語:朋友給我講過這樣一件趣事,他說他小的時候家庭生活條件並不是很寬裕,有一次他特別想吃瓜子,於是鬼使神差的去媽媽的錢包裡拿了一塊錢去小賣部買了一包瓜子,自己偷偷去小樹林把瓜子吃完後,看著手裡剩下的八毛錢越想越害怕,就回到家把剩下的錢交給了媽媽,說是在路上撿的。
  • 跟孩子嘮叨講道理,多是「低層次父母」,李玫瑾:聰明父母這樣做
    孩子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家庭。只是很多家長很迷惑,明明都是認真對待孩子的教育,甚至可能比別的父母,花費的時間更長,為什麼孩子的學習和性格,都沒有別家孩子好呢?,可能會偷偷的反抗,而且家長越不讓做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可能越有吸引力。
  •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定位是什麼?看過來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定位是什麼?看過來!有人說三流的母親做保姆,二流的母親做教練,一流的母親什麼樣?你是屬於哪一類的父母呢?姑且不討論這句話的對與錯,無論是怎樣的母親,「榜樣」也好、「教練」也好,「保姆」也罷,都有一個共同問題要面對: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啟達教育老師為你整理了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定位是什麼?看過來!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 和外國的體罰比起來,我們真是太溫柔了,這樣狠心的父母誰見過?
    很小的孩子都在跟你講自尊和平等,大家都覺得在外國,是一個特別講究平等的地方,所以很多孩子也希望家長可以多和國外學習學習,但是當知道這些的時候,發現和外國的體罰方式比起來,我們國家的爸媽真是太溫柔了,在我們身邊,這樣狠心的父母誰見過?
  • 3歲就該教育孩子了,低層次父母講道理,高層次父母已經掌握上策
    人是教育的產物。」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教育並非易事,「養不教,父之過」,孩子教育不好,父母有很大的責任。如今,教育問題是許多父母面臨的第一挑戰,從何時開始教育最合適更是廣受關注的難題。別看這個時期的孩子還小,在這三年內他們學習能力極強。3歲時孩子大腦發育初步完全,且善於模仿,這時父母的引導就顯得極為重要。想讓孩子不被落在起跑線上,父母的及時引導顯得尤為重要,寶寶的成長「速度」也會更快。
  • 又有父母打孩子致重傷!體罰孩子的9大危害,家長真的知道嗎?
    不要說打,我平時甚至都不捨得罵孩子,自己的孩子怎麼關心都不為過。但這些父母的行為真的太讓人火大了,就算是為了教育孩子,也不能下此毒手啊,難道他們的心都是石頭做的嗎?我也奉勸各位父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說法早就過時了,國家法律也明文規定不能隨便體罰孩子,因為體罰或打罵對孩子的傷害太大了!
  • 聰明的父母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聰明的父母,從來不跟孩子「講道理」家庭正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人民日報》曾發文指出:教育好孩子,是你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
  • 孩子想要父母陪伴,父母想讓孩子感恩,聰明的父母懂得如何愛孩子
    孩子想要父母陪伴,父母想讓孩子感恩。對於大多數中國父母來說,教育孩子就像是養牛餵羊,只要辛苦賺錢,給孩子吃飽穿暖,孩子就應該好好學習,並且感恩自己的付出。當我們生而為人,總會對於自我存在有追根溯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對自己是什麼態度,自己犯了錯父母有什麼反應,想要的玩具零食能不能得到滿足,是孩子思考、分析和確立自身家庭地位、價值的主觀依據。
  • 教育孩子,聰明的父母都懂得這4個字
    在當下,作為80後的我們,早已為人父母。  我們經常因孩子的不聽話而煩惱,為如何去教育而頭疼。那麼怎樣才能在不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的情況下,對孩子進行好的教育,聰明的父母都懂得這4個字。也常聽到父母說這樣的話:「你再不聽話就滾出去」,「看看人家,你怎麼就不給我長點臉」,「考了這麼點分數還有臉拿回來給我看」。  現在想起來,父母的那些話就像一把利刃,深深的刻在我們心裡。  也許很多家長會說,孩子不聽話罵一下又如何,又不會影響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