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貓貓:一個風靡全球的嬰兒遊戲,寶寶的笑聲裡藏了什麼奧秘?

2020-10-03 彤寶媽媽愛彤寶

有沒有一種互動遊戲是嬰兒非常喜歡的,每次都會被逗得笑個不停呢?

當然有,比如今天我要說的——藏貓貓!

彤寶幾個月大時,和她玩藏貓貓,每次我一說「mao——」,把藏起來的臉露出來時,她都會開心地笑起來。

《科學發現:為什麼嬰兒愛玩躲貓貓》一文中這樣說:

全世界的嬰兒都在玩躲貓貓,這種遊戲已經跨越了語言和文化的邊界。

為什麼這個遊戲能風靡全世界?

為什麼兒科醫生會用這個遊戲來給寶寶們做智測?

一個小小的遊戲背後體現了孩子的哪些能力?

我們來探討這其中的奧秘吧!

寫在前面的話:

本文中藏貓貓遊戲是指Peek-a-boo,把臉遮起來,讓寶寶以為人不見了,然後再把臉露出來逗孩子笑;而不是指hide and seek,有人藏起來、有人找的追逐遊戲捉迷藏哦。

01

孩子喜歡遊戲是因為遊戲能給他們帶來快樂。

我們可以發現寶寶在玩藏貓貓時開心的點是在臉重新露出來的那刻。

在大人用手或物品遮住臉→移開手露出臉這個過程中,寶寶看到的是臉不見了,本以為消失了,結果臉又出現了,這種突然的驚喜讓他們開懷大笑。

為什麼這是一種驚喜呢?

因為小嬰兒最開始並不懂客體的永恆性,你也可以理解為事物永久存在性。

比如說,你不會在回家後就認為自己放在辦公室的筆,因為看不到就是消失了。

對於小嬰兒來說,他們最初的認知就是一個人或者一個物體離開了視線就是沒有了,消失了。

隨著月齡的增大,他們的認知會發展,慢慢就會發現客體永恆性這個特點。

這可不是我猜的哦,這可是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發展心理學家讓·皮亞傑提出的。

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中,把0~2歲的孩子劃分為感知運動階段,而懂得客體的永恆性是1歲內寶寶非常重要的一個認知能力。

嬰兒在差不多6個月大時會慢慢發現東西看不見並不是消失了。

那他是如何習得這種經驗的呢?藏貓貓遊戲就是非常好的一個途徑。

媽媽用手遮住臉,再把臉露出來,寶寶就明白了,原來看不見媽媽並不是媽媽消失了,她還在。

說一個挺有意思的題外話,為什麼是選擇「臉」來做這個遊戲呢?

可能是因為人類天生就喜歡「看臉」吧。

具有的科學研究甚至剛出生不久的新生兒就具備了一定的識別人臉的能力。

嬰兒的視覺是有偏好的,天生對複雜、有圖案、對稱、立體三維、可動等特徵的東西感興趣。

而人臉就擁有這些特徵,英國心理學家魯道夫·謝弗認為這就是嬰兒對人臉的刺激反應比其它事物刺激反應大的原因。

02

6個月後的寶寶會不會玩Peek-a-boo的遊戲,可以用來考察孩子有沒有具備一些能力:

1、寶寶能笑出聲音。

新生兒只有無意識微笑,慢慢的他會在大人逗笑時發出有意識的微笑,一般到3-4個月時才能發出笑聲。

寶寶能笑出聲音是語言能力發展的一部分。

2、寶寶會不會和人互動。

看過一段遼寧衛視《愛幼科學說》中說6個月寶寶生長發育標準的視頻,裡面特別提到藏貓貓遊戲是為這麼大孩子作智測的一種方法。

孩子會玩藏貓貓是社會適應能力方面的一種表現,不會玩藏貓貓可能就意味著孩子不會和人互動。

如果做智測時,孩子不會玩,或者不喜歡玩,不理人,不看人,或者看一會眼神就飄走了,醫生就會問家長在家時,孩子喜不喜歡玩藏貓貓,如果也一樣不玩或不喜歡,就需要引起注意啦,要多和他玩,多給他刺激。

3、寶寶會不會模仿。

和孩子玩藏貓貓的方法有很多,用手或手絹把臉遮起來,站在孩子身後或左或右地把臉露給孩子,還可以把整個身體都藏起來然後把臉露出來。

這些方法都是大人佔主導地位。

等到寶寶1歲左右時,他就會想模仿大人藏貓貓的樣子。

模仿是寶寶學習的一種方法,很多技能、生活習慣、說話方式等都是孩子模仿習得的,聰明的孩子還會在模仿中以一舉三。

4、寶寶的認知發展。

每個年齡段,都有不同的認知要求,1歲內寶寶最重要的認知就文章前部分提到的明白物體的永恆性。

這個認知很重要,是以後很多認知能力的前提。

另外,還可以減少孩子的分離焦慮,不會因為媽媽的暫時離開而驚慌失措,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03

英國動物學家和人類行為學家德斯蒙德·莫裡斯,在他的著作《裸猿》中從很多方面探討了人類的各種生物行為。

其中就有解釋這個風靡全球的嬰兒遊戲——藏貓貓為什麼會逗的孩子哈哈大笑。

他的見解很獨特,角度很新穎。

他說,人生下來只會哭,不會笑,真正的笑聲是在3、4個月大才能發出的。

認識父親的嬰兒也許是聰明的嬰兒,但是只有認識母親的嬰兒才會笑。

能認得母親的臉後,嬰兒會對著媽媽發出咯咯的笑,但不會哈哈大笑。

那麼孩子是如何學會哈哈大笑的呢?

作者認為哈哈大笑是一半哭叫再加一半咯咯笑的神奇組合

這個過程是這樣產生的:

在孩子認識媽媽的臉後,如果媽媽的行為嚇到了他,相當於給他發出了兩種對立的信號:一種是驚嚇,另一種則是安全。如此刺激之下,先是哭後是咯咯笑,就形成了大笑。

藏貓貓就是這樣一種建立在安全感之上的強烈刺激的遊戲。

當媽媽把臉遮起來時,他受到了驚嚇,以為媽媽不見了,會想哭;緊接著媽媽的臉又出現了,他又認為很安全,會想笑。

就這樣,一半的哭+一半的笑,呈現出來的就是孩子哈哈大笑。

比如說舉高高也是這樣一種遊戲。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情況先是發生在和媽媽之間,之後是和常照顧他的人。

這樣的遊戲只能發生在和寶寶認為安全的人之間。

這種強烈的刺激可以促使寶寶去探索周圍的世界,發現自己的各種身體功能。

所以,爸爸媽媽要常和寶寶玩玩藏貓貓哦。

04

沒想到一個藏貓貓遊戲隱藏了這麼多門門道道吧?

其實,藏貓貓遊戲還可以擴展。

比如你可以把一枚硬幣放到手心,手打開硬幣出現,手攥住硬幣消失(遊戲結束,記得把硬幣收好)。

再比如等寶寶稍大一些,還可以和他玩「藏東西」的遊戲,找個不磨手又輕便的盒子,把玩具藏進去,再找出來……

等寶寶會模仿大人玩藏貓貓遊戲了才可愛呢,兩隻小手擋著臉,還要偷瞄大人。

把頭用被子一罩,以為別人看不到他的臉就是找不到他了。

這些遊戲除了會讓寶寶真正理解客體永恆性,也是他們一步步在學習掌控世界的能力。

在一遍遍和寶寶玩遊戲的過程中,我們不是也得到了快樂嗎?

參考資料:

《科學發現:為什麼嬰兒愛玩躲貓貓》, 新浪教育頻道

《美國認知老師用這三個小遊戲考核孩子認知發展》,知乎,作者:大J小D

《裸猿》,德斯蒙德·莫裡斯

相關焦點

  • 做藏貓貓遊戲對嬰兒什麼好處?何時開始效果最佳?不喜歡怎麼辦?
    媽媽對視著嬰兒,邊用手蒙住臉邊說:「媽媽去哪了?不見了?」。幾秒鐘後再把手拿開,當嬰兒看到消失又出現的媽媽後,會高興地大笑。如此簡單的操作,為何能讓嬰兒這麼開心?實際上蒙臉藏貓貓遊戲,有促進嬰兒的身心健康及腦發育的作用。
  • 寶寶都是「臭屁精」,嬰兒屁到底藏著啥奧秘?這些信號寶媽要懂
    「臭屁精」,嬰兒屁到底藏著啥奧秘?前幾天,小區的寶媽群裡差點炸了鍋,起因是一位寶媽給孩子換尿布的時候,小寶寶冷不丁放了一個屁,把寶媽給燻得暈頭轉向,差點連窗戶都找不到了。」裡到底有啥小傢伙們從娘胎裡出來,是在無菌的羊水環境中走出,宛若一個純潔的小天使。
  • 何種遊戲能讓15個月的寶寶了解物質世界?答案在這裡
    15個月的寶寶如何對物質世界進行基本認識呢? 我們知道,對於物體的固體性和永存性、地心引力以及動作行為的連鎖反應等知識,我們是很難向15個月大的寶寶解釋清楚的。但你能想像出嗎?嬰兒們通過觀察和遊戲所學習的卻正是這些知識。 (1)藏貓貓遊戲就是嬰兒們弄清楚東西雖然看不見,但它仍然存在的最佳方式。
  • 寶寶笑的越早越聰明?嬰兒的「笑聲」發育有順序,早些笑有好處
    導讀:寶寶笑的越早越聰明?嬰兒的「笑聲」發育有順序,早些笑有好處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笑的越早越聰明?嬰兒的「笑聲」發育有順序,早些笑有好處!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Cocos 3D版Roguelike:國產獨立遊戲地牢笑聲
    雖說僅從遊戲畫面來看,《地牢笑聲》算得上是幾無亮點可尋,但如同曾經風靡全球的大多數Roguelike遊戲一樣,這款遊戲重點汲取了Roguelike遊戲中隨機生成環境的一大特徵,包括關卡、怪物以及裝備等內容也都隨機生成,並結合了地牢迷宮和探索的玩法特色,遊戲性和趣味性得到了極好的展現。考慮到《地牢笑聲》僅由兩位程式設計師開發而成,遊戲的完成度仍然值得點讚。
  • 嬰兒豐富的表情背後藏著什麼秘密?新手爸媽想了解嗎?這裡揭秘
    時而咧嘴微笑,時而眼角上翹,時而嘟嘴吐舌頭,時而鎖緊眉頭,時而一臉嚴肅······新手父母總是搞不清楚,寶寶豐富的表情背後到底藏著什麼心理秘密? 原來寶寶是個天生的表情藝術家,從出生就具備表達自己的喜好和感覺的能力。因為嬰兒剛出生時,控制著各種感覺及動作的協調能力的丘腦,構造已基本完備,且具備完整的功能。而處理各種感覺信息的感覺運動皮質結構也已基本完備,且具備完整的功能。
  • 寶寶會笑後出現這3個動作,其實是高智商象徵,中了父母就偷樂吧
    那父母在平時的生活中,要用什麼遊戲能最容易逗寶寶笑呢?英國的科學家們就專門做了一個實驗。.父母將水杯頂在頭上、4.父母發出錯誤的動物叫聲,比如拿著貓咪玩偶學狗狗叫、5.藏貓貓遊戲。,結果卻是「最經典」的藏貓貓遊戲贏得了寶寶的歡心。
  • 寶寶睡覺時會發出笑聲,這正常嗎?
    導讀:寶寶睡覺時會發出笑聲,這正常嗎?有的在寶寶睡覺時會突然哈哈大笑,而且很大聲.有時就只是淺淺的微笑,超可愛!育兒專家認為,大多數寶寶都有這種現象,是因為寶寶的神經系統沒有發育好。睡覺時大笑,這在寶寶身上很常見,父母們會爭相記錄下寶寶在睡夢中發出的笑聲。寶寶這個時候潛意識裡還是有很多記憶的,如果夢見開心的事情,寶寶也會情不自禁的大笑起來,這個時候不要打斷寶貝睡眠的。一般來說,睡覺時大笑是無害的。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一個人在睡夢中發笑?
  • 蕩鞦韆,撕紙,藏貓貓這些遊戲5個月小寶寶都可以玩,想知道嗎
    撕紙:爸爸媽媽準備一些容易撕的紙,咱們和寶寶玩一個撕紙的遊戲。爸爸媽媽用彩色紙示範撕成長條,邊撕邊說:「撕麵條、撕麵條,麵條撕的長又長。」鼓勵寶寶自由隨意的用手撕、拉、扯、捏等。結束時,要讓寶寶收拾好廢紙,放在紙簍裡。遊戲目的:鍛鍊手指的肌肉,促進手指之間的靈活性。
  • 13個月4天寶寶感興趣遊戲與心智發育觀察記錄「17條」(節選)
    為了更好地幫助寶寶成長,我通過錄像的方式,記錄下寶寶的生活,然後自己仔細看寶寶現在對什麼遊戲感興趣,以了解寶寶心智發育到哪一步,從而提供更好的成長環境。01 數學思維-空間感遊戲1、寶寶喜歡玩把物體摞起來的遊戲。等摞起來後換一個物體摞,比如,把兩個茶盒摞起來後,拿下上面的茶盒換一個藥盒。當寶寶成功後很開心,為自己鼓掌,並大聲的喊,表現很興奮。
  • 6個月寶寶如何進行智能訓練?父母多和他玩這些遊戲會越玩越聰明
    如果給寶寶一塊餅乾,寶寶會邊用小手捏著玩,邊往嘴裡送,有時候寶寶還會舉著小手,把餅乾送到爸爸媽媽的嘴裡。現在寶寶可以把一塊積木從右手裡放到左手裡,然後右手再去拿第二塊。如果用毛巾遮在寶寶的臉上逗他玩,寶寶還能夠用手把毛巾拿掉。雖然寶寶的手指還不太靈活,但是已經可以自由地使用雙手,而且手眼口可以配合自如。
  • 風靡全球的芝麻街人物,你喜歡哪一個?
    菲爾德國際少兒英語給中國兒童帶來原汁原味的美國私立名校課程及風靡全世界的芝麻街的《open sesame》口語課程,整合了美國最精華的運動遊戲、性格教育、情感認知教育、習慣養成及世界公民教育,讓孩子在學習英語的同時,培養良好的習慣和優秀的品質。
  • 躲貓貓這個簡單的遊戲,原來藏著這麼多學問!
    這個簡單的遊戲是人類認知能力和思想建構的基礎,對於一個剛剛開始探索新世界的嬰兒來說,這個遊戲具備著裡程碑式的意義。我們是不是對這件事情不以為然?但是要知道,嬰兒最開始對於物體是沒有持久記憶的。在新生兒的思維裡,某個物體一旦從視線中消失,那就代表了他徹底不存在了。
  • 嬰兒笑聲社交學
    5個月大的嬰兒,也能分辨出笑聲到底來自朋友間還是陌生人間。多數人可以和完全陌生的人一起大笑,但是和朋友在一起時發出的笑聲相比,還是存在細微但可以分辨的區別。他們讓來自世界各地24個不同社會群體的成年人區分不同的笑聲。其中一部分是和朋友一起發出的,另一部分則是和陌生人。研究發現這些成年人能夠正確區分不同笑聲所處的環境。結果表明,這種能力可能廣泛存在,能夠用於區分人與人之間的真實社交關係。研究人員還想知道:嬰兒也可以區分這種笑聲嗎?
  • 《穿越火線槍戰王者》藏貓貓玩法教學 藏貓貓玩法技巧攻略
    「貓貓」的任務是藏好不讓人類發現直到最終贏取勝利,而「人類」的任務則是找到並且消滅所有躲藏起來的貓貓。不過貓貓並不是那麼容易找到的,想... 藏貓貓屬於休閒模式之一,在該模式中分為「人類」和「貓貓」兩個陣營。
  • 這裡有一個親子遊戲,玩一次就會愛上,還能鍛鍊寶寶的認知能力
    遊戲步驟就更簡單了:第一步:先找一個平穩的桌子,把準備好的杯子和小球放在桌上,然後用手拿起小球在寶寶面前晃兩晃,隨即將球放進其中的杯子裡,蓋住,把球藏起來;第二步:重複前面的動作,直到寶寶知道尋找這個杯子為止;第三步需要改變一點點,將球放到另一個杯子裡
  • 你知道世界上最能逗笑小嬰兒的遊戲是什麼嗎?不是撓痒痒,而是它
    在英國紀錄片《北鼻的異想世界》中,專家對英國全國上下超過300對父母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在5種不同的小遊戲裡面(撕紙遊戲、"不是帽子"遊戲,不是"貓"遊戲,毛巾塞進嘴巴,躲貓貓),驗證了躲貓貓是最能逗笑嬰兒的遊戲:70%的嬰兒會被躲貓貓這種傳統又古老的遊戲逗笑!
  • 3個月的寶寶多玩這3個遊戲,促進大腦發育,寶寶越玩越聰明
    導讀:3個月的寶寶多玩這3個遊戲,促進大腦發育,寶寶越玩越聰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3個月的寶寶多玩這3個遊戲,促進大腦發育,寶寶越玩越聰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學會這些早教遊戲,在家就輕鬆早教
    專家將其稱作對寶寶進行早期教育的關鍵時期。數據顯示:嬰兒時期注重早期教育的孩子長大後能獲得更優秀的適應能力以及四肢協調能力。這些嬰兒早教遊戲根據寶寶年齡分為三個階段,寶媽應該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段進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