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因數和公倍數的問題在小升初考試中不時會出現,因為考試頻率不太高,所以很多考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今天我就來整理這方面的知識點並分析兩個實例,但願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知識點整理:幾個數公有的因數叫做它們的公因數,其中最大的一個,叫做它們的最大公因數;幾個數公有的倍數叫做它們的公倍數,其中最小的一個叫做它們的最小公倍數;如果較大數是較小數的倍數,那麼較大數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較小數就是它們的最大公因數。
例題:用一種長30釐米、寬12釐米的長方形木板,拼成一個最小的正方形,需要多少塊這樣的長方形木板?
解析:要拼成一個最小的正方形,就是計算長30釐米、寬12釐米的最小公倍數,它們的最小公倍數算得60釐米,60釐米就是最小正方形的邊長,需要多少塊這樣的長方形木板,可以計算面積,用正方形面積除以長方形面積,正方形面積s=a×a=60×60=3600平方釐米,長方形面積s=ab=30×12=360平方釐米,再用除法計算,列式為,3600÷360=10塊;也可以這樣理解,正方形的邊長是60釐米,長方形的長是30釐米,寬是12釐米,橫著看,60裡面有2個30,豎著看,60裡面有5個12,2×5=10塊。
例題:有3條彩帶,長度分別是30分米,21分米和18分米。要剪成相等的小段,不準有剩餘,每段最長是多少?一共可以剪成多少段?
解析:要剪成相等的小段,就是計算公因數,不準有剩餘,就是整除,每段最長是多少,就是計算最大公因數,一共可以剪成多少段,用除法計算;30分米,21分米和18分米的最大公因數是3分米,30分米裡面有幾個3分米,用除法計算,列式為,30÷3=10段,21分米裡面有幾個3分米,用除法計算,列式為,21÷3=7段,18分米裡面有幾個3分米,用除法計算,列式為,18÷3=6段,一共有多少段,列式為,10+7+6=23段。
看到這兒了,該有感情關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