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個年級的孩子都開始上起了網絡課程,既然上課,就少不了課後練習。隨著居家學習的展開,「雞飛狗跳」的現場層出不窮。有網友說,她家的房頂都要被樓上的鄰居震塌了,家長的河東獅吼也換不來孩子的正確答案,太崩潰了。大家有沒有遇到這種情況呢?
很多家長都說,現在的學習跟以前不一樣了,孩子們從小就學得多,學得難,作業量也大,一個知識點就幾十道練習題要做,甚至很多小學題,家長也輔導不了。即使有的家長能做出來,但在輔導孩子做題時,輔導的方法和老師不一樣,孩子接受不了,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
今天,來說一個小學五年級的知識。沒有說這個內容之前,先給大家一道題,大家會怎麼做?在下方留言吧。
這是一道五年級的練習題,不難發現,題中只給了一個條件,一共有32顆糖,把32顆糖平均分給小朋友,剛好分完,小朋友有多少人?
對於五年級的孩子,這道題該怎麼做呢?首先,要先明確此題的知識點是哪一章的內容。這道題是學完因數與倍數後的練習題,根據所學的內容,這道題的解法是這樣的:
32的因數:1,2,4,8,16,32。根據題上的要求,不可能是1個小朋友,所以排除1,小朋友可能是2,4,8,16,32個。
做到這,有的孩子很糾結,1不可以,2就合適嗎?題上說是「一些」,那麼2是不是也不合適呢?
其實2是可以的,這就要說到「一些」這個詞的意思。「一些」的意思就是一個以上,所以2個小朋友是完全沒問題的,數學解題也需要理解詞語的意思。
這單元的內容就是關於因數與倍數。我們看書上,其實因數和倍數的知識點很少,只要分清這兩個概念的含義,書上的題做起來沒有問題。但課下做題或考試的題型,都非常靈活。
我們看這張題上的第3個單選題,題上就很明確說了因數倍數,孩子做題時,能運用學過的知識點解答。
這個題怎麼考慮呢?用排除法做簡單,首先 A不對,12和12的最小公倍數是12,排除。B選項12和18的最小公因數是6,最小公倍數是36,正確。C選項16和12的最大公因數是4,排除。D選項12和36的最大公因數是12,排除。
書上學習了因數、倍數、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的概念,但要在做題中靈活應用,一是對這些概念區分清楚,不能混淆,二是對這些數字的因數倍數,做到心中有數,條理清楚。
但對於剛學的孩子來說,還是有較大困難的。家長看到這些題都一個頭兩個大,需要仔細想一想,更何況孩子。
孩子看完,這是什麼題?家長看完,我暈了!大家看完呢,什麼感受?
這道題說難也不難,只要掌握了2,3,5這三個數字的倍數特徵,一目了然。
2,3,5三個數都是質數,三個質數的最小公倍數就是這三個數相乘的積。
2×3×5=30(人)
所以這排學生最少有30人。此題中要明白「求這排學生最少有多少人」是求什麼,實際就是求2,3,5的最小公倍數。
這類題是因數倍數的常考題,掌握了一道,同類的題迎刃而解。
根據題意可知,「分成人數相等的小組」,也就是指這三個數的因數,明確「每組最多多少人」是求什麼,求的是24、36、42的最大公因數,這三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是6。算出之後就能求出每班能分幾個組。
因數和倍數的題型有很多,重點是要掌握這些知識的概念,分清楚含義,在之後的做題中積累經驗,再多的題型也不是問題。
對於因數和倍數的學習,大家有什麼好的建議或方法,留言一起來分享吧!